大家好,花木之乡由来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中国花木之乡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花木之乡由来和中国花木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广州“花城”的来历
1、从汉 *** 始,广州就已从海外引入好多花卉品种,至唐代广州的花卉已全国闻名,那时候广州称为芳村,到了清代,广州是更大的花卉产地,当时称为“花埭”,因此广州叫做花城。
2、广州属 *** 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四季常绿、花团锦簇。
3、此外,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就发现岭南人爱种花、 *** 花、戴花,屋前屋后,厅堂房内也都摆满了花。
4、广州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 *** 带过渡的鲜明特征,花卉包括鲜切花类、盆栽植物类、观赏苗木、食用与 *** 用花卉、工业及其它用途花卉、草坪、种苗等七大类。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3000多个。
5、广州过节有行花街的习俗,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至今越办越旺,发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
二、苏州园林的由来
1、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之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2、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3、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 *** 。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
4、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
5、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 *** 。
6、由于 *** 、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古典园林则以小巧、 *** 、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7、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园林
三、谁能告诉我沭阳县扎下镇的历史及由来
沭阳县扎下镇位于新沂河北岸,与沭阳县城只一河之隔,是贯通沭阳南北交通的要地。北距连云港港口126公里,白塔埠机场78公里。新长铁路、京沪高速、205国道、245、324省道穿境而过,新河、岔流河、沭新河环绕周边,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和水陆交通优势。
全镇总面积5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万亩。辖11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总人口5.32万人,拥有各类个体 *** 企业400多家。
沂水河畔,清澈碧波,人文荟萃,英雄辈出。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扎下河战斗,无数 *** 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悲壮,为解放战争写了光辉的一页。特等功臣,全国二级战斗英雄孙明芝在 *** *** 用 *** 击落敌机,战功卓著。近年来,在 *** 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高举工业强县大旗,做活六大投资文章,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
如今的扎下, *** 迭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万亩花木,姹紫嫣红,花乡似锦,绽放异彩。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财政收入3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16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曾被省市分别授予“文明乡镇”、被市委市 *** 评为“优秀 *** 委”、“经济十强乡镇”、“社会治安安全乡镇”和“社会稳定先进单位”等。
该镇在重视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高效农业结构战略 *** 调整,已拓植花卉苗木面积1.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8.6%,已初步形成“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新格局。近年来,该镇坚持内培外引,突出招大引强, *** 引资硕果累累,东方文体、奥光玩具、蒙欣家私、 *** 工艺、扬子木业、城南污水处理厂、鼎立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规模以上企业落户县经济开发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发展 *** 个体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从业人员达1.6万人。工业经济总量逐年攀升。深特工艺、京沪木业、晶宝木业、久丰木业、东方文体等20多家企业产品远销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5亿元,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两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已形成了木材加工、化工、铸造、玩具、酿酒等多行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围绕 ***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扎下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投资600多万元改变城镇面貌,解决道路交通问题,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和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活动,完成了老年公寓、文化中心、世代服务中心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今年,扎下镇将实施河道疏浚、土地整理、245省道改建、花木示范区、镇区“北延东扩”、工业集中区基础建设、有线电视 *** 改造等七项重大建设工程,以进一步改善扎下镇的人居发展环境。
古老文明的扎下镇正展着新的雄姿,也必将继续激扬奋进的主旋律,这里的每一寸热土,每一位勤劳朴实的扎下人热忱地欢迎外地客商光临扎下,投资兴业,扎下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四、关于“海棠”名字的由来
1、《本草纲目》解释:“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海棠花从海外来,类棠梨,故名。
2、白话译文:凡是花草树木名称中有海字的,都是从海外来的。
3、海棠是苹果属(Malus)多种植物和木瓜属(Chaenomeles)几种植物的通称与俗称。 *** 植物海棠花(学名:Malus spectabilis)和木瓜(学名:Chaenomeles sinensis)都是蔷薇科的灌木或小乔木,为中国著名观赏树种,各地习见栽培。园艺变种有粉红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
4、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海棠素有“国艳”之誉,栽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历代文人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赏海棠。
5、海棠花常植人行道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等。海棠迎风峭立,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海棠花常植人行道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等地。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