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乡 *** 篇?论语乡 *** 第十的原文及翻译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大家好,论语之乡 *** 篇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论语乡 *** 第十的原文及翻译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论语之乡 *** 篇和论语乡 *** 第十的原文及翻译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论语学而篇之一到乡 *** 篇第十,其中的句式都都那些句子
  2. 论语乡 *** 篇原文及翻译
  3. 《论语》乡 *** 篇原文及翻译

一、论语学而篇之一到乡 *** 篇第十,其中的句式都都那些句子

1.有子曰:“其为 *** 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倒装,宾语前置)

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倒装,状语后置)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倒装,状语后置)

4.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倒装,宾语前置)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 *** 。(倒装,宾语前置)

6.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倒装,状语后置)

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倒装,状语后置)

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倒装,状语后置)

9.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倒装,宾语前置)

10.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倒装,主谓倒装)

文言文的句型除了以上三种,还有定语后置(也是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剩下那些你就自己判断吧,因为句子实在太多!

二、论语乡 *** 篇原文及翻译

1、【原文】孔子于乡 *** ,恂(xūn)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pián)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ín)如也。君在,踧踖(cùjí)如也,与与如也。

2、【译文】生活中的孔子,温和恭顺,像不会说话的样子。在宗庙里朝廷之上很善于言辞,只是言谈谨慎罢了。上朝的时候,与比自己官位低的人交谈,显得温和而又快乐;与比自己官位高的人交谈,就显得正直而恭敬。国君在的时候,就显得很不安,但又仪态适中。

3、【解读】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语态、语调、语气都折射着一个人的智慧和涵养。于不同的人交往所体现出来的风度也应该不一样。

三、《论语》乡 *** 篇原文及翻译

1、孔子于乡 *** ,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

2、孔子在家乡时,非常恭顺,好像不太会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和朝廷里,说话明白而流畅,只是说得很谨慎。

3、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4、上朝的时候,(孔子)跟下大夫谈话,显得温和而快乐;跟上大夫谈话时,显得正直而恭敬。君主临朝时,他显得恭敬而不安,走起路来却又安祥适度。

5、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6、鲁君召孔子去接待使臣宾客,他的面色庄重矜持,步伐轻快。向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向左向右拱手,衣裳随之前后摆动,却显得整齐。快步向前时,好像鸟儿舒展开了翅膀。宾客告退了,他一定向君王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了。”

7、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8、孔子走进朝堂的大门,显出小心谨慎的样子,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进门时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脸色变得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说话的声音低微得像气力不足似的。他提起衣服的下摆走上堂去,显得小心谨慎,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走出来,下了一级台阶,面色舒展,怡然和乐。走完了台阶,快步向前,姿态好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又是恭敬而谨慎的样子。

9、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10、(孔子出使到别的诸侯国,行聘问礼时)拿着圭,恭敬而谨慎,好像拿不动一般。向上举圭时好在作揖,向下放圭时好像在交给别人。神色庄重,战战兢兢;脚步紧凑,好像在沿着一条线行走“献礼物的时候,和颜悦色。私下里和外国君臣会见时,则显得轻松愉快。”

11、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12、君子不用青中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做镶边,红色和紫色不用来做平常家居的便服。暑天,穿细葛布或粗葛布做的单衣,一定是套在外面。黑色的衣配羔羊皮袍,白色的衣配小鹿皮袍, *** 的衣配狐皮袍。居家穿的皮袄比较长,可是右边的袖子要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小被,长度是人身长的一倍半。用厚厚的狐貉皮做坐垫。服丧期满之后,任何饰物都可以佩带。不是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一定要经过裁剪。羊羔皮袍和黑色礼帽都不能穿戴着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上朝的礼服去朝贺。

13、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4、斋戒沐浴时,一定有浴衣,用麻布做的。斋戒时,一定改变平时的饮食;居住一定要改换卧室。

1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16、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 *** 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吃饭时,不吃。切割方式不得当的食物,不吃。没有一定的酱醋调料,不吃。席上的肉虽多,吃它不超过主食。只有酒不 *** ,但不能喝到神志昏乱的地步。从市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吃完了,姜不撤除,但吃得不多。

17、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18、参加国家祭祀典礼,分到的祭肉(当天就食用)不放过夜。一般祭肉的留存不超过三天。放超过了三天,就不吃了。

19、吃饭的时候不谈话,睡觉的时候不言语。

20、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先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祀一番,而且祭祀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21、同本乡人在一块儿饮酒,等老年人都出去了,自己这才出去。

22、乡里人举行迎神驱疫的仪式时,孔子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23、托人向住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时,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论语之乡党篇?论语乡党第十的原文及翻译-第1张图片-

24、康子馈 *** ,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25、季康子馈赠 *** 给孔子,孔子拜谢后接受了,却说道:“我对这种 *** 的 *** *** 不了解,不敢尝用试服。”

26、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7、(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到人了吗?”没问马怎么样了。

28、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29、国君赐给食物,孔子一定会摆正席位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他一定会煮熟了,先给祖先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他一定会养起来。陪侍国君吃饭,当国君进行饭前祭祀的时候,他先取国君面前的饭菜为他尝食。

30、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31、孔子病了,君主来探望,他便头朝东而卧,把上朝的礼服盖在身上,拖着大带子。

32、君主下令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过去了。

33、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34、朋友死了,没有人负责收殓,孔子说:“由我来料理丧事吧。”

35、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36、对于朋友的馈赠,即使是车和马,(只要)不是祭祀用的肉,孔子在接受时,也不会行拜谢礼。

37、孔子睡觉时不像死 *** 一样直躺着,在家里并不讲究仪容。

38、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 风烈,必变。

39、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也一定会改变神色。看见戴着礼帽和失明的人,即使是很熟悉的,也一定表现得有礼貌。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低头俯伏在车前的横木上表示同情。遇见背负着国家图籍的人,也同样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表示敬意。有丰盛的肴馔,一定改变神色,站起来。遇到 *** 和大风时,一定改变神色。

40、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41、孔子上车时,一定站立端正,拉住扶手的带子登车。在车中,不向里面环顾,不快速说话,不用手指指画画。

42、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43、(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几只 *** 。)孔子神色一动, *** 飞着盘旋了一阵后,又落在了一处。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 *** ,得其时啊!得其时啊!”子路向它们拱拱手, *** 振几下翅膀飞走了。

关于论语之乡 *** 篇和论语乡 *** 第十的原文及翻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论语 乡 *** 原文 翻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