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诗歌之乡太康,太康诗歌 *** 人物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太康诗风的繁缛表现在哪里
1、在诗歌技巧方面,陆机、潘岳诸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正如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所说:“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其实,陆机在《文赋》中已经强调了这一点:“或藻思绮合,清丽芊眠。炳若缛绣,凄若繁弦。”这几句话正好可以用来评价他自己的诗风。
2、“繁缛”,本指繁密而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分而言之,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说文》曰:“缛,繁彩也。”《晋书·夏侯湛潘岳张载传论》说:夏侯湛“时标丽藻”,“缛彩雕焕”;“机文喻海,韫蓬山而育芜;岳藻如江,濯美锦而增绚”;“岳实含章,藻思抑扬”;“尼标雅 *** ,夙闻词令”;“载、协飞芳,棣华增映”。指出潘、陆、夏侯湛、张载、张协等人诗歌繁缛的特征。
3、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5、陆机的《拟古诗》,可以为华丽藻饰的 *** 。试举《古诗·西北有高楼》与陆拟作比较如下:
6、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7、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8、这两首诗内容相同,每两句所描绘的具体情景相似,结构也一致。可是风格有朴素与华丽之别。陆机、潘岳其他的诗作,以及张华的《情诗》、《轻薄篇》、《 *** 篇》等,与此类似。
9、试以《猛虎行》为例,《猛虎行》古辞为:“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魏文帝、明帝的拟作也很简单(见《乐府诗集》卷三十一),陆机的拟作大大地丰富了原作的内容,文辞委婉曲折,而以繁复取胜:
10、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11、这首诗写自己在外行役的经历,虽然壮志难酬,仍不改“耿介”之怀。情、理结合自然,描写景物细致而生动,是陆诗中的上乘之作。
12、又如潘岳的 *** 作《悼亡诗》三首,其一写丧妻后的悲痛之情:
13、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隟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14、诗中叙亡妻葬后,自己准备赴任时的所见所感,笔触细腻,低徊哀婉。其二、其三虽然描写的具体情景有所变化,但总的意思与之一首相近,显得重复。所以,清人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
15、例如陆机的名作《赴洛道中作诗》二首:
16、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沉思郁 ***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17、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18、这两首诗写自己被召入洛时留恋家乡之情和前途未卜的忧虑。除首尾之外,几乎都是偶句。其骈偶化的程度不但为汉诗所未见,而且也大大超过了曹植、王粲的诗作。另如陆机的《招隐》诗、《悲哉行》及一些拟古诗也多偶句。潘岳的《金谷集作诗》、《河阳县作诗》二首、《在怀县作诗》二首以及张协的《杂诗》等,也大量运用偶句。陆、潘诸人为了加强诗歌铺陈排 *** 描写功能,将辞赋的句式用于诗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们诗中山水描写的成分大量增加,排偶之句主要用于描写山姿水态,为谢灵运、谢朓诸人的山水诗起了先导的作用。
19、总之,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的趋势。正如萧统所说:“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选序》)陆、潘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的作用。(三国两晋文学)
二、正始诗人和太康诗人有什么不同
1、正始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齐王曹芳的之一个年号,共计10年。这个时期,政局混乱,整个社会处在黑暗恐怖的状态之中。
2、建安诗歌那种直面现实,反映社会 *** ,抒发统一理想的内容,以及那种昂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已经消失不见。代替它的是人们对生存的忧患和对人生祸福的忧叹,诗风变得寄托遥深。
3、正始诗人的 *** 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也是“竹林七贤”中的 *** 作家,曾做过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
4、阮籍早年有济世救民的志向,但是他又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始终在 *** 斗争的漩涡里应付、挣扎。内心的煎熬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他的处境和痛苦是当时大多数文人名士所共有的,在当时社会具有广泛的意义。正由于这种特色的状况,阮籍写的诗篇隐晦难明,很少直说。《咏怀诗》82首是他的 *** 作。这些诗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其中最突出的是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5、阮籍是建安以来之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咏怀诗》是把82首五言诗连在一起,编成一部庞大的组诗,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咏怀诗》中的之一首《夜中不能寐》,从“夜”字领起,写出一个使人苦闷惆怅的夜,一个令人难以成眠的夜,在夜境的悲凉气氛中,展现一位“忧思独伤心”的诗人形象。
7、全诗蕴藉含蓄,使人在无意之中受到感染。在这组著名的诗篇中,阮籍多用比兴寄托和象征手法来抒情言志,或借凤凰折翅来比喻自己所处的困境,或借佳人难近比喻理想渺茫,或借芳草花木凋零比喻世事反复无常。
8、全组诗篇从自然到人事,都充满着浓烈的苦闷,由于其使用了非常丰富的比兴手段,因此形成了一种曲折隐晦的艺术风格,开拓了一条写作 *** 抒情诗的道路,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9、嵇康,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 *** 格倨傲狂放,公开反对司马氏集团,与之决裂。他的这种 *** 格最终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他的诗现存50余首。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其中四言诗直抒胸臆,表现其追求自然之乐趣,成就较高。
10、嵇康的诗以表现追求自然、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其中《赠秀才人军》18首和《幽愤诗》成就更高。《赠秀才人军》其中第九首,想象其兄嵇喜入军后的英姿和气概,第十四首写他弋钓自娱、游目弹琴、体会玄理的高超心境。《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的愤慨。
11、正始诗人多崇尚老庄,提倡玄风,重自然,因此诗歌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古朴感,至西晋太康年间,这种古朴却被繁缛所替代了。
12、太康是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西晋统一后,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也有较大发展。从太康时期至永嘉时期的20多年中,文学创作比较活跃,出现了一大批诗人, *** 人物有“三张”、“二陆”、“二潘”、“一左”。
13、“三张”,即张载、张协、张亢;“二陆”,指陆机、陆云;“二潘”指潘岳、潘尼;“一左”指左思。除左思外,其他人的创作都表现出共同的时代倾向,即多模拟而少创造,重视艺术形式而轻思想内容,被称为“太康体”。
14、太康诗人多以才华自负,相对悠游的生活又使得他们得以专注于诗艺的琢磨,因此太康诗风总体体现为华辞丽藻,铺写繁复,多骈偶句式的繁缛。太康诗以陆机、潘岳最有 *** *** ,但只有左思喊出了寒士的心声,诗风独树一帜。
15、陆机,吴国名臣陆逊之后,太康时期和弟弟陆云到京都洛阳,受到宰相诗人张华的赞赏。
16、陆机的诗歌涉猎广泛,而内涵相对贫乏。诗歌句式力求排偶,词语力求华丽,描绘力求详细,节律力求和谐。但过分雕琢,就失去了自然的面目。不过,他将自己的生 *** 验写入诗中,也产生了相对生动有力的作品。
17、潘岳,荥阳中牟人。他的文风与陆机接近,但文采不如陆机。潘岳从小就很聪明,在乡里非常有名气,号称“奇童”。
18、潘岳诗文辞艳丽,悼亡诗写得更好。现存诗18首,《悼亡诗》3首最受人称道。诗歌作于他妻子逝世一周年之际。之一首写他离家之前的心情,感叹时光匆匆流逝;接着写出他去留两难,不知所措的悲哀;最后写徘徊空房,倍感伤心。
19、整首诗歌都在写他的忧思难忘,真实地表达了潘岳对亡妻的怀念。从那以后,“悼亡”成为这类诗歌的特别名称,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左思是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他长得很丑,又有口吃,在重门第和容貌的魏晋时期自然壮志难酬。左思的文辞壮丽,不同凡响。
21、左思的《咏史》8首,继承“建安风骨”的传统,借古喻今,表达了他对世族门阀 *** 的不满和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被称为“左思风力”。他的这些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情怀的诗作,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表现方式,后人仿作者很多,这样,“咏史诗”就成为后世诗歌中的一大类别。
三、诗词歌赋太康诗人有哪些
1、太康诗人主要有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等,史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说。其中陆机、左思成就更高,潘岳次之。
2、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人。他是东吴名臣陆逊的孙子, *** 陆抗是东吴的大司马,他20岁时,晋武帝灭吴,他退居旧里,闭门勤学,并做辩亡论2篇,论述吴国何以衰亡及他祖父的功业。直到太康末年,才与其弟陆云一起去洛阳,造访时任太常的张华,张华与其一见如故,说伐吴之役获得了两位俊才。后被太傅杨骏辟为祭酒,他却说:我祖父名播四海,宁不知邪!八王之乱时期,陆机任成都王司马颖的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后因兵败,被司马颖所杀。
3、陆机的诗歌讲究词藻和对偶,模仿多于创新,长歌行、猛虎行和12首拟古诗都流于此弊较好的作品有赴洛道中作、门有车马客行等。有人评价他的诗作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4、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出身于小吏家庭,其貌不扬,口讷,不好交游。待 *** 左芬被司马炎选为皇妃后,移居京师。他自以为所见不博,求作秘书郎。他与秘书监贾谧交好,曾被请讲授汉书。贾谧被杀后,他退隐不仕,专心于典籍。后病死冀州。晋武帝选其妹为妃,是因其妹好学善文,名亚于左思,武帝闻而纳之。
5、左思的诗作今仅存14首,其中8首咏史较为有名。像咏史之二中的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等意象,是以 *** 手法去暗喻怀才不遇的人和无才得志的人,控诉了当时的门阀 *** ,对南朝的范云、初唐的王勃、中唐的白居易都有所影响。王夫之在古诗选评中评价左思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坏,古度古心,不绝于来兹者,谁太冲者焉归?这一评价大体上说还是公允的。
6、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祖父潘瑾为安平太守, *** 潘芘为琅邪内史。潘岳少年时代以敏慧见长,乡邑号之为奇童。泰始中年,晋武帝躬耕于藉田,潘岳做赋对此大加赞美。晋武帝亲事农桑,当然有值得肯定之处。但潘岳做此赋竭尽过誉以至吹捧之辞,足见其属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之辈。对此史有所载:岳 *** 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7、贾谧是贾充的外孙,因其母未婚先孕,为遮羞,贾充遂将贾谧作为贾门之嗣。贾谧在其母贾后弄权时,势力熏天,骄横无忌,穷奢极欲。潘岳与陆机、陆云等附会贾谧,是贾谧的24友中的名列前茅者。
8、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潘岳才名冠世,也被人疾恨。当山涛、主济、裴楷等都被晋武帝亲近而做大官时,他才是个县令,因此心中也常郁郁不得志。不过在职守上,潘岳还是勤于政的。他任怀令时,曾上奏议案,颇在理,为朝廷采纳。他因勤于政而升任廷尉,可是最终也只做到给事黄门侍郎。晋惠帝时,他被人诬陷谋反罪被杀,夷三族。
9、潘岳在诗歌创作上以悼亡诗见传。像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就写得相当感人。其中写道:望庐思其人,人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诗句由远及近,由外及内写来,犹如情思愈重;加之所捕捉的意象都是极普通却又极具典型 *** ,使人读来自然不失深切,对亡妻沉重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评价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仅就其辞藻华丽而言,自然有所溢美,但其诗作有些的确可称上乘。
10、在太康诗人的创作中,还有诸如傅玄的豫章行苦相篇;张华的情诗;张协的杂诗;郭璞的游仙诗;刘琨的重赠卢谌、扶风歌等受人称道,为传世之作。
11、太康文学,除了诗歌外还有一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这就是赋,而且赋的成就比诗歌大。
12、前面曾提及潘岳为晋武帝躬耕农日而做赋,其实那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赋,只是颂辞之类的东西,谈不上是什么文学创作,所以文学史上鲜有提及。
13、赋的创作,以左思的三都赋成就更高。左思创作三都赋,构思10年,门庭、花园以至厕所里都摆有笔纸,遇得一句,立刻写下。赋写成之后,张载理财家门、刘逵为其作注、序,张华则称赞其使读之者尽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当初陆机至洛阳后也曾想写些赋,听说左思在作,他拍着手掌取笑说等左思赋成,用它来盖酒瓮。可是左思写出,他一看叹服,认为己所不及,遂停笔不写。
14、三都赋不仅承袭了汉赋文辞华丽,铺排壮观的特征,而且独具自身写实的特点,去掉了汉赋极饰夸张的做法,可以从中得知三国时代的经济、社会状况,故而独成一家。
15、除了左思的三都赋外,陆机还做有文赋。该作实质足以赋的形式阐述作文为章的 *** ,颇多精当见解,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著述。
16、潘岳有闲居、秋兴二赋,写出了清悠闲适的格调。又有射雉、笙二赋,状物抒情,细致精巧,文辞俊美,属 *** 洒脱之作。
17、书法艺术在西晋亦有重要发展。晋武帝极为重视书法艺术,专门立书博士,设 *** 员,教习书法,以钟繇、胡昭两人为标准。范文澜先生评述说:东汉末后刘德升首创行书体,钟、胡得刘德升传授,都擅长行书。钟繇真书尤独攘盛名。行书真书在各书体中是最合实用的书体,书博士规定以钟、胡为法,符合书体进步的趋势。
18、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少时靠族父供给费用,得以专学。不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汉献帝时李催、郭汜作乱,他因进言保护了曹 *** ,晋官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自此,他成为魏国的朝廷重臣,曾在曹氏 *** 集团中先后任相国、廷尉、太傅,他亦为魏国的建立及强大立下汗马功劳。魏文帝曾称他为后世再难有继的一代伟人。魏明帝太和四年他去世,曹身着素服,亲临凭吊。
19、他的书法吸取了曹喜的篆隶、刘德升的行书、蔡邕的八分等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兼善各体,尤其精于隶书和真书。唐人张怀瑾在书断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关于诗歌之乡太康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