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青石巷牌坊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牌坊之乡是哪里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青岩古镇是一个建筑吗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更具魅力小镇之一。
小镇,名青岩,位于贵阳花溪南12公里处,城门上大书“定广门”三个字。城门左右两边有逶迤城墙,上筑敌楼、垛口、炮台。全部用方块巨石筑就,一派青灰苍黑。
小镇隶属贵州省贵阳市,迄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古镇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原为土城,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经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渐成街巷纵横错综之石城。
贵阳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层层 *** 堆垒,异军突起处,即为山。山多石就多,石又厚厚薄薄,逐一分层,使用极为方便。因此,贵阳城郊民居多以石片当瓦、石块垒墙。大石屋连着小石屋,青苍苍一片,是当地山乡特别的一道风景。青岩镇依山傍岭,城门城墙全用石头建造成也就顺理成章了。是的,古镇的盎然古意首先来自苍然青石。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 *** 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信步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
还有令人称奇的,小小古镇居然同时有古老的寺庙、肃穆的 *** 教堂和 *** 教堂,被人称为“三教并存”。站在定广门上远远望去,尖顶的教堂与巍然的百岁坊遥遥相对,东西方文化矛盾而又统一地在小镇上合理地存在着。初一、十五,寺庙里香火不断,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 *** 络绎不绝。偏远的地方多 *** 场所并不足为奇,奇的是,镇民与生俱来的、对外来事物的宽容与大度,使本不属于这方天地的 *** *** 也在此生生不息。
站在青岩镇的城楼上远眺,尖顶的教堂和肃穆巍然的贞女牌坊遥遥相对,你不觉得它们之间的突兀,反倒感觉出一种参差文化的不对称美,就像那镂空花窗、玻璃青瓦和五颜六色的现代商品,流露出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扯不断、理还乱。
青岩更好的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淳朴民风。累了,镇民会挪出自己的椅子让你歇歇脚;渴了,会端上一碗清凉的苦丁茶,还要为你说上一段青岩的典故,让你的精神也解解乏。这一切,是可以随意享受的,如果你执意要给钱,一句“随便拿一点就行”的话语更让你从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小镇。
青岩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明初,在青岩设屯堡。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领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作为军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后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街巷用石铺砌。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3平方公里范围,文物景点近百处。九寺(九泉寺、慈云寺、观音寺、朝阳寺、迎祥寺、寿福寺、圆通寺、凤皇寺、莲花寺)、八庙( *** 王庙、黑神庙、川主庙、雷祖庙、财神庙、火神庙、孙膑庙、东岳庙)、五阁(奎光阁、文昌阁、云龙阁、三宫阁、玉皇阁)、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以及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牌坊等,多为明清建筑,设计精巧,工艺精湛。青岩古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之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 *** 的 *** 、 *** 的母亲、 *** 农等 *** 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
该镇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市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 *** 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 *** 传统文化底蕴,多民族聚居。全镇总人口中,汉族占总人口数的61%,少数民族占总口数的39%。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布依族占绝大多数。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以磷化工、建材、保健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发展快速。2003年,全镇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3063万元。依托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区域优势,旅游经济收入上升趋势明显,与乡镇企业互为补充,行成该镇两大经济支柱。
青岩古镇在贵阳市花溪南12公里处的213国道旁。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古镇四周筑有城墙,分内城和外城,用方块巨石垒砌,城墙上筑有敌楼、垛口、炮台。气势宏伟的定广门城楼与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辉映。
明初, *** 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为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于是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 *** 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
青岩镇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是花溪区南郊中心集散地,贵州省的历史文化古镇。地处东经106°37′—106°44′、北纬26°17′—26°23′,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总面积为 *** .3平方公里,东接黔陶乡、西与燕楼、马铃相连,南与惠水县接壤。地势东、西、北部较高,中部、南部较低,属丘陵河谷盆地,海拔1100——1300米,更高峰大苗山海拔1330米,更低处思潜村官塘河入惠水处1010米,镇 *** 驻地海拔1100米左右。
镇域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桐木岭分水地带南侧,属珠江水系,河流源远流细,洪枯涨落幅度大,境内有属珠江水系的青岩河、杨眉河、赵司河,平均径流613毫米,水能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青岩镇气候属中 *** 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相对湿度为81%,年平均日照数为1200—1300小时,年降雨量1100—1200毫米,全年无霜期273—280天,年平均风力2至3级,夏季主导风向偏南,冬季偏北。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石灰土、水稻土,土壤显中 *** 、微酸 *** 。
镇辖区为17个行政村: *** 、西街村、北街村、歪脚村、山王庙村、摆托村、杨眉村、摆早村、新哨村、思潜村、达夯村、谷通村、新楼村、二关村、大坝村、龙井村、新关村,131个村民组,5个居委会,19个居民组。全镇有106个自然村寨,镇辖区内有中小学17所,其中:完小8所、初小8所,区属中学1所,幼儿园 2所。2000年初全镇总人口29108人,其中集镇中心人口8187人,2810户,非农业人口314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
主要公路有210国道贯穿南北,青高、青燕、青马线与主干道横跨东西,公路等级为2—3级,全镇17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106个自然寨也基本通公路。
全镇总耕地面积为19357亩,其中水田12690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有宜牧荒山7160亩,有适宜发展渔业生产的水面2025亩,有山塘水库6个,有效灌溉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0%。有林地面积16170亩,宜林荒山17584亩,森林覆盖率达13.29%,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华山松,还的世界稀贵树种青岩油杉、古银杏树等,以松树为主的树种占用材林面积的75%。
其实小镇有特色且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还有很多。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当地人称黄家坡)可以鸟瞰小镇的全景,由于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所以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寺庙、城门,这些主体建筑在袅袅炊烟缭绕中屹立着,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古老故事。让人诧异的是,小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 *** 堂和一座 *** 堂。
也就是说,小镇中既有佛 *** 、又同样盛行 *** 教和 *** 教,无法得知这样的“三教并存”现象是如何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但据镇上人说,每每到了初一、十五、寺庙里的香火是不会断的,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 *** 是络绎不绝。而除了寺庙、教堂,镇上最有文化 *** *** 的东西可能就是保存完好的古代牌坊,据说古镇原来是有8座石牌坊的,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只留下三座了,它们分别是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南门内的“赵伦理百岁坊”和靠近定广门的“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其中以节孝坊的建造最为大气,坊的上方甚至还镶嵌着圣旨立匾。更为戏剧化的是, *** 西方文化的教堂就建在象征东方传统思想的节孝坊对面,高高尖顶屹立了百年之久,这种参差交错的不对称美以一种强烈的反差,被渲染到整个文化气氛中,所以在这里看似激烈的文化 *** 冲突,却空前地融合起来,让人不得不感叹此弹丸之地内的文化包容 *** 是多么神奇。
青岩靠山,整个青岩镇是用石头砌成,石板房、石头墙、石坊、石街和石巷。青岩很大,象“ *** 阵”一样的石巷遍布全镇,在这些青石巷子之间有无数的门脸,门脸上的风格以主人的品味而定。门脸上贴着的年画具有浓郁的贵州特色。
青岩人为之自豪的是历史上为出现过“伟人”,贵州之一状元赵以炯的“赵状元府第”,已成为观光点。
外来的文化也是通过小路悄悄地进入古镇的。 *** 的影响尤为典型,在中国的古镇中已很难再有青岩这样的“四教合一”的风景了。在青岩, *** 和道教寺庙的香火也很旺。 *** 寺庙虽然谈不上规模宏大,但布局严谨,有不少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出庙门不远是 *** 教堂,教堂里 *** 们聆听着白发苍苍的老先生讲解《圣经》。还有道教的宫观,在袅袅的青烟中传出道家的祷文。
牌坊是青岩古镇的标志。古镇原建有8座石牌坊,现在仅存三座。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定门外的“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岁坊”,均是南北向,高9.5米、宽9米,呈四柱三间四阿顶式。四立柱南北两面有石鼓护柱或狮护柱。节孝坊的正中横梁上刻有空雕“二龙抢宝”、“五龙图”,雕刻十分精美,中间还嵌圣旨立匾。贞节牌坊下不知走过了多少女 *** ,如今在牌坊下的游客,也许并不知道将大名嵌入牌坊上的女人付出怎样的代价,人们赞美的,只是那古坊的宏伟壮观。
青岩与其他的古镇不同,进镇没有门票,镇内只有寺庙和状元府象征 *** 收取2到5元门票(人多还能讲价)。
贵阳状元府赵以炯的故居,坐落在小镇北街,其房屋的布局和庭院的布局以及房屋门窗精湛的雕刻工艺仍然保持着100多年前的风格。
赵以炯字鹤林,生于1857年,1906年逝世,1886年中文状元,在此前云贵地区还从未有过人在科举 *** 中夺魁。而正由于其不寻常的经历,至今在当地还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传说。其中有一个,说是其幼年某日在一棵大树下读书,忽然一条巨大的蟒蛇将其盘绕起来,但他书读得投入,竟浑然不觉。几个时辰过去了,蟒蛇见其并无任何动作,便怀疑自己是缠住了一块石头,索然离去。撇开故事的不科学成分不提,小镇宁静却并不寂寞,确实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参观了赵以炯生前的宅邸,大院门前是一副简单的对联,却显出了鹤林先生一生的志愿“琴鹤谱志,论语传家”。状元府里的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三进三出,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原先的客房里并没有太多的摆设,现今陈列了主人生前的些许字画作品。其中有一幅书法竟在一卷上用各种字体连书近百个“寿”字,这是不是也正暗示着青岩镇的环境宜人,可成养生长寿之地呢?也许只有竖立在镇外的“百岁坊”才能知道其中的 *** 吧。
一座四柱三间三楼阿顶牌坊,上有文字多幅,耐人细读。著名 *** 《寻枪》在青岩拍摄,影片中多次出现百岁坊的境头,画面极美。
另有迎祥寺,万寿宫等多处文物景点。
青岩名人“黄老伯”家,此行的目的是看看那口传说中的井——蜜泉。黄家就靠着这口井里的水做出了闻名贵州的“黄记玫瑰糖”。黄家院子里有两口井,一口地势较低,那里面的水一般是作洗涤之用的,而另一口井地势就相对高一点,“蜜泉”两字刻在井口的石碑上,特别惹眼。浅尝一口,水质特别甘洌,清爽无比。不禁一口气把整碗都喝了下去。青岩在周边地区以玫瑰糖闻名,而这玫瑰糖就以黄家的卖得更好,原来好就好在这一口井上了,用这水做出的玫瑰糖能不香甜吗?
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正月初九至二十的苗族跳场,正月十五的龙、灯活动,还有农历五月初五的“游百病”,农历二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观音会等等,场面都十分热闹。
豆腐果、泡豆腐、豆腐皮、状元蹄、状元膀、鸡辣角等,营养丰富、食法多样、是青岩的著名小吃。
小小青岩给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当地的美食了。青岩可能是所有古镇 *** 色小吃最多的一个了吧。也许是局限于当地的物产,小镇的传统特色小吃所用的原料其实并不复杂而特殊,仅仅是一些家常的五谷杂粮、荤腥畜肉而已。但在镇内巧妇的精妙手艺加工下,一盘盘极有特色的小吃就摆上了桌面。
豆腐圆子是用豆腐捏成圆球状,再裹上面粉做成的。在油锅里微微一炸,出锅的时候黄灿灿的。趁热蘸点贵州特有的沾水,再整个儿放入嘴里,外脆内软,甜中带辣,确是极品的美味。
糕粑稀饭,早餐的首选,藕粉做底,上面放上一个煮熟了的米糕团,看上去煞是可爱 *** ,一般吃前先撒上些瓜子、芝麻、花生仁、蜜饯之类的配料,然后用勺子把米糕捣碎,和在藕粉里一勺勺吃,口味甜糯,细滑无比。米豆腐想必几乎西南的每一个小镇里都有,可到了青岩这米豆腐也不同了。当地有一种特殊的米豆腐,用绿豆粉和各种蔬菜调和在一起,色泽嫩绿,这样的配方可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哦。
青岩的美食还有很多,比如蜜汁猪肘、酸汤鱼等等,当地还盛产各种山间野菜,处理后摆上饭桌也是极具特色哦。
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宽家于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
二、青石巷散文
1、青石巷散文1
“都说古城里故事很多,藏在城墙轮廓,我每条巷的角落,莫名忽然我有点难过,天空阴霾 *** ,云纷纷无法逃脱。。。。。。”
2、“都说古城里故事很多,藏在城墙轮廓,我每条巷的角落,莫名忽然我有点难过,天空阴霾 *** ,云纷纷无法逃脱。。。。。。”
3、每一个文艺青年心中都有着古镇情节,尤其是那古朴的青石小巷。悠长宁静的青石巷,这条连着那条,这头连着那头,仿佛兜兜转转的迷宫,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你遇到的事婀娜多情的少女还是岁月沉淀的老者。可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氤氲在朦胧 *** 的雨巷中,你怎么都捉不到他,也不要妄想探寻他的踪迹。
4、雨尤其眷恋朴拙的青石巷,春夏抑或秋冬,她总是徜徉在小巷的悠长中。她从暗墨翻转的阴天中坠下,她从青瓦黛墙上缓缓滴落,蜿蜒滑落,她轻轻地打在小巷的青石板上,她悄悄地蔓延出一抹深色,浸润了一心的舒畅。渐渐地水滴穿成了线,水晕染成了一片,明朗朗的青色变成浓厚的黛色,少了几丝轻快,多了几抹浓重,少了几缕温凉,多了几分清凉。悠长典雅的小巷变得模糊不清,那迎面而来的又是谁家姑娘?
5、一把油纸伞,阻隔了一个世纪的喧嚣;一头青丝,牵住了多少少年的哀愁;一袭旗袍,摇曳了无数次的彩绣辉煌。那从仕女图中踮足而来的少女,衬着那悠长宁静的青石小巷,莲步轻移,看不清神色,却模模糊糊的似曾相识,她是谁?不期然,她已擦身而过,油纸伞遮住了眉眼,只余下那润泽的 *** 和浅淡浮动在湿润中的幽香,抬手举足,皆一派舒缓雅意。渐渐的,她远了,远了,隐没在这烟雨中,隐没在这小巷里。
6、城里的小巷下过什么雨泛黄的思绪伊人梦难续依稀灯红酒绿 *** 散落满地永岁飘零时歌一曲
7、微雨缥缈,一把伞撑起了无尽思念与惆怅。须臾间,从前的片段如影随形;这时,我们都禁不住要问自己,如此放不下,究竟是恋爱上 *** 的情调,还是向往着俗世的感伤。
8、曾几何时,我又到了巷口。如今,往日的记忆与现实重叠;于是,带着些许平实,踏上了青石板。巷子内不宽不窄,从这头到那儿头,包含了几代人的记忆。漫步于其中,孩童们的嬉戏声,老人们的闲侃声,已耳熟能详。不知不觉中,似乎怀疑着,自己究竟要找些什么?于是乎,继续向前走着,视野也愈发愈见清晰,有几缕晨曦透过,投映在青石板上,巷子内的湿意也逐渐褪去。而清晨的露珠,依附在苔藓上,道道光线渗透进去,如同露珠般自然,微凉的气旋,平添了几分暖意。我不禁要停住脚步,回望刚才走过的路。虽不过三四步,却有着阔别经久之感……
9、人们的生活仿佛在这儿无限放慢,不知是光遗弃了这里,还是这里抛弃了时光。巷子内种有几棵梧桐树,树叶参差,树影摇曳,每当于盛夏的午后,总能见得几位老人坐在树下叨叨絮絮的,如若细细聆听,方发觉老人们又将昨日的话题搬来说着。略显不同的是,在我们看来十分无趣的话题,反而成为了老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石墙边总有些菜摊,也总有些人吆喝,而这,也成就了青石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周的房屋约莫着也有些年纪,它们历经了风雨的洗礼,房顶的砖瓦的缝隙中也钻出点点苔记,轻抚一旁青苔的碎石,手越发生疼。这里空寂,可仍氤氲出心灵的皈依。
10、不轻易间,走进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抬头:一块斑驳的匾额映入眼帘。细想着,也有些倦意,便推开了门。店中,墙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还有褪了漆的,有着斑斑孔洞横梁。午间,一位朴拙的行者,一杯清幽的香茗,几只黝黑的虫儿以及沸水升腾的碧绿和我一共静默。它们也是热情的,只不过,相比于门外的喧闹,我更愿意与它们安度时光。如此,静谧的清泌,熙攘的热情,看似毗邻而对,各不相干,却相处融洽。这,便是世人眼中的“青石巷子”。
11、除此之外,雨,也格外眷恋着青石巷。不多时,便有雨从暗墨翻转的空中 *** ,揉进了巷内青瓦黛墙中,沿墙中的缝隙蜿蜒滑落,滴答在青石板上,逐层蔓延出几抹深色,将雨滴化成流水,淌进人们干涸的内心。无语,每次雨中相约的邂逅,静静地遐想片刻:巷中略过的人啊,不急诘问,已在婉言中淡漠;曾经的青石巷啊,已顾不上品酌,已是无法言说的落寞……
12、归去时,雨停了,一阵萧瑟的冷风呼啸,吹起青石巷中的点点土尘,点点成泪,飘去远方,化一片 *** ;心去掉,萧然之风逝去却无处可寻。谁,直到何时,抬头望天,才见彩虹,回头望风,而不现沙尘;或许水向东流,物是人非;是缘分擦肩而过,“青石巷子”回首,已故。
13、再次走近,走进古朴清幽的.民宅,漫步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我竟是如此平静而安逸。
14、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我一定要说出来,我一定要让你知道:千万次想象中的幽远和沉重、散发着檀香味的徽州,一经靠近,就被侵染,就被它纤细而柔曼的情愫牵扯着,不得不融入,不能不安静。
15、晨光里,它恰似迎面走过的素颜女子,身影袅娜,莲步轻移,如梦似幻出它的百媚千姿。阳光下,它像一位慈祥的妇人,眉清目秀,典雅温婉,一举手一投足间散发出温暖而温情的气韵。
16、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下,棠越牌坊群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那七座高大挺拨的牌坊,依照“忠、孝、节、义”而排列,让明清时代的 *** 、经济以及建筑艺术等再一次真切而详实地呈现在每一位到访者的眼前。
17、位于歙县城内的许国石坊更以它工艺细腻精湛,气势古朴豪放而举世瞩目,不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去欣赏,它都是那样的稳健有力,那样的气宇轩昂,试想,“东方的 *** 门”美誉除它还能有谁?
18、踏进呈坎村,迫不及待闯入眼帘的是那一片片,一堆堆,一串串的金黄火红和葱翠。定睛一瞅,红辣椒、玉米棒,还有金南瓜等各种农作物有序地摆放着,铺展着。这,就是传说中的晒秋吗?好一幅稻谷飘香的农家乐啊。抬眼望去,荷塘里风声低吟,残荷摇曳;远处山环水抱,炊烟袅袅。一步一景间如诗如画,一草一木中清芬恣意。古乡村的气息沐风而来,人在画中游的美意如影相随。
19、据导游介绍说八卦村呈坎,是徽州的 *** ,古往今来,留下了众多虔诚的目光和脚步。呈坎晒秋,早有所闻;前段日子“偶像来了”剧组的古镇寻宝活动,又一次把呈坎这位“山中村姑”推向了众人的视野。好在骨子里的那份淳美和善良,乡里乡 *** 出而做日落而更的习惯,依旧如初。
20、穿行在鳞次栉 *** 民宅间,欣赏着恢宏华丽的古典艺术,除了发自内心的惊叹和欣喜,也会滋生出些许的思绪。
21、古人的智慧不可低估;古人的虔诚不能轻视;古人严谨而细腻的行事风格,在一点一滴的装扮里,乃至一笔一划的舒展中缓缓溢出,这就是魅力所在,这也契合了后人访古探今的热情所在吧。我本阅历浅薄,不懂世事,也 *** 去辩驳其间的种种。但透过这一系列的画面,我还是打心底里被这样的精细而撼动,如同你给我带来的那份感觉,无须张扬,只在意会。
22、凡事都有它的相对 *** ,一味的延承,终究会导致孤僻自封;唯有删繁就简,汲取美好,方能在时光的流转中,慢慢地朝着心的方向发展,才能让一切的一切回归到心中想要的那份如初的美好。这,不是你的原话,但我知道这是你的心意。
23、徜徉在纵横交错的田园间,游弋在水气氤氲的山水画廊,我的心是安宁的,如同我眉间的画卷,温婉也娴静,浪漫而柔情。
24、我想,我确是属于古镇的。那潜在于骨子里的薄凉和清寂,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我的这种感觉。如同我深信,你的到来就是成全。
25、然,有些细节你无需知晓;有些情节你定要知道:那就是有一个人——你,如同古徽州的幽远和厚重一样,在我魂灵深处,如影相随,从开始到现在……
26、这里安静而美好,我喜欢。我想我是不会离开了……这话,是在哪儿听过?我一时半会居然想不起来了,可它是如此的直白,如此的暖心。
27、搁下所有,在青墙黛瓦的民宅间,在迷宫一般的古巷里,我四处找寻。
28、想来,是不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亦有着如我一般简净安然的女子,因着心中的执念,远离尘世,只为一场邂逅;是不是亦有着如你一般的人儿,甘心情愿地守一方田园,只为这一眼 *** 的相遇?
29、想起那个梦,还有梦里形单孤影的我,面向飘摇的风雨,茫然不知所措;而你,那一刻刚好路过,停下,笑着对我说,没事,有我在……
30、这样想着,我的唇角已在不觉中微微的扬起了。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