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歌曲 《竹枝词》音乐鉴赏

牵着乌龟去散步 歌曲 13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竹枝词歌曲,《竹枝词》音乐鉴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竹枝词》(何景明)全文翻译鉴赏
  2. 竹枝词四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3. 竹枝词简介

一、《竹枝词》(何景明)全文翻译鉴赏

1、《竹枝词》的作者是明朝诗人何景明。

2、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3、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4、巫山十二峰头,草色已经枯黄,显的十分冷寞。已是深秋在舟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

5、每当在船上过长满枫林的江上的时候,纵使听不见猿鸣之声已有凄然肠断之感。

6、竹枝词本为民歌体,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

竹枝词歌曲 《竹枝词》音乐鉴赏-第1张图片-

7、前二句“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写景,景中寓有凄清的旅荐情。“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巫山县东巫峡两岸。这里自巫山以上,群峰连绵,其尤著者有十二。元代刘壎《隐居通议》曾据“蜀江图”列举其名为独秀、笔峰、集仙、起云、登龙、望霞、聚鹤、栖凤、翠屏、盘龙、松峦、仙人。瞿塘,即瞿塘为三峡之首。这二句是说:巫山十二峰头草色已经枯黄,显得十分冷寞。时序已是深秋在舟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印在旅人的心境上构成一派清冷幽森的意象。这眼前所见之景,使人倍觉凄凉。

8、后二句“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紧承前文写情写旅人此时特有的感受。“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青枫江,”指两岸长有枫树的长江,阮籍诗云,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咏怀》其十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有“青枫浦上不胜愁”之句。“孤舟客”作者自谓。三峡两岸多有猿啼之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盖谓猿声凄异,每当林寒涧肃之际,多于空谷传响哀转动人,经久不绝故也。作者此时孤舟经过这里眼见巫峰萧索,秋草荒芜,寒月当头,冷烟四幂,纵使听不到猿鸣之声,已有凄然肠断之感。现在再加上这凄厉的猿声,在心情上自然更加难以接受了。

9、而诗人却敢大胆翻案,说不听到猿声也令人肠断,已是奇笔而这奇笔又得到前三句的映衬,虽奇而不怪,自然合理,更是难得。

10、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11、此诗前三句虽有铺垫之功,但令人叫绝的是末一句,翻出前人所不到,跳出前人之窠臼。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抒写旅思之作。借瞿塘峡深秋凄冷的景象,表达了此时特有的感情。

12、此诗出自《大复集》是明代何景明撰写的文集。三十七卷,(明)何景明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袁璨刻本,收藏于 *** 北京市委图书馆。

13、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14、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 *** 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 *** 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 *** 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二、竹枝词四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1、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唐代·白居易《竹枝词四首》竹枝词四首

唐代:白居易

2、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3、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4、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5、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6、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7、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8、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

9、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著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10、《竹技》曲调苦怨究竟是把谁怨?夜静山空里歌声时续又时断。

11、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愁杯了江楼里的忠州病长官。

12、坐着小船,从巴东到巴西去。一路上,江风吹动波浪,大雨下个不停。

13、那江边的水蓼草开着白里带红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紧紧挤在一起;被雨打湿的江蓠草叶,更显得幽绿幽绿的。

14、大江边是谁在唱那《竹枝词》?前声曲幽咽之后声调迟迟。

15、难怪曲调苦只因为词语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 *** 诗。

16、之一首写深夜听唱《竹枝》。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是女,以及他因为什么要唱这样一种凄凉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说在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梗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17、“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交代地点、时间和周围的环境。“水烟低”描写江面上烟雾迷漫,营造一种压抑的气氛;“月向西”说明时间之晚。在这烟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应该是遇到了极其悲伤的事,郁愤不能自已,故发而为歌,声调凄惨。末句“寒猿暗鸟一时啼”以环境烘托歌声的悲哀。《水经注》引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鸣鸟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凉的歌声牵动了鸟啼猿鸣,而猿鸟鸣啼又成为《竹枝》的协奏曲,更加倍衬托出悲歌凄怆的情境气氛。诗歌写得如此凄婉动人,与当时诗人寂寞的心情有关。

18、第二首写静夜听唱《竹枝》。前两句写哀怨如泣的《竹枝》歌声时断时续,打破了夜静空山的沉寂,同时问这幽怨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以问语说,不直接道出,发人思索,而更觉沉痛可伤。第三句谓这《竹枝》怨歌并非独唱,而是“蛮儿巴女齐声唱”。恋儿巴女,当时对湖北、四川一带男女青少年的一种称谓,因古时称楚国为荆蛮、四川为巴蜀。这齐声所唱之怨歌,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听了,更 *** 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诗人喟叹云:可愁煞了江楼上的我这个忠州病使君啊!上首借景寓悲,这里则无穷羁愁尽在“杀”之中,倾怀而诉,不嫌直致。

19、第三首集中重墨描绘诗人于江楼上所见的“竹枝”歌乡之雨景。前两句描绘舟行风雨中。三、四两句由第二句生出,绘水边景致。“冷花”、“湿叶”,雨气逼人;“红簇簇”、“碧凄凄”,描绘歌乡雨景,乡土色彩浓郁而体物入微。

20、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21、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22、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23、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24、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25、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26、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27、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28、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29、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30、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31、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三、竹枝词简介

1、竹枝词,原是唐代乐府曲名,源自四川东部的一种结合音乐与舞蹈的民歌形式。这首歌曲在历史上以多种面貌存在,特别是在唐代时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传唱。

2、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在被贬至夔州期间,学习了《竹枝词》并创作了一首新词,内容多涉及当地风俗人情与男女情感,巧妙地表达了他心中的愤慨。这首词以七言四句的形式呈现,形式上与七绝相似,语言通俗优美,深得人心。

3、随着时间的推移,《竹枝词》逐渐成为民歌中的一朵奇葩,不仅能够演唱,还发展成为了一种词牌,被许多后来的诗人所采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得《竹枝词》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4、综上所述,《竹枝词》作为唐代乐府曲名,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民歌,也是后世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以通俗优美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地域风情与情感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表达。

5、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关于本次竹枝词歌曲和《竹枝词》音乐鉴赏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竹枝词 鉴赏 歌曲 音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