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滕州建筑业之乡和滕州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滕州建筑业之乡以及滕州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滕州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7.13亿元,按可比 *** 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45.7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78.65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52.76亿元,增长21.6%。三次产业比例为9.6:58.4:32。
农业方面,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9%。粮食总产81.38万吨,增长9.8%;棉花总产524吨,增长4.2%;油料总产4.8万吨,下降11.9%;水果总产5.2万吨,下降21.1%;蔬菜总产240.7万吨,下降3.7%;水产品总产1.43万吨,增长5.7%。肉类总产11.1万吨,禽蛋总产3.9万吨,奶类总产2570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52公顷。全市农机总动力110.1万千瓦,增长12.8%。
工业和建筑业方面,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5家,实现增加值203.39亿元,增长18.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9.87亿元,增长30.5%;实现利润55.32亿元,增长21.6%;实现利税96.57亿元,增长21.3%。企业亏损面为2.38%,增加0.59个百分点。资质 *** 及以上建筑企业9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 .47亿元,增长14.2%;实现利税35000万元,增长15.2%。
建设环保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8000万元,增长23%。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2.57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9.4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76%。自来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95.31%,集中供热普及率37%。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6.1万平方米,竣工7.5万平方米。村镇建设完成投资67000万元,增长2%。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在“较好”以上。
交通、邮电方面,公路通车里程232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9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41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公路货物运输量为2518万吨,增长30.1%。港口货物吞吐量41万吨,增长0.25%。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629万元,增长3.4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800万元,增长1%;邮政业务总量4829.62万元,增长7.55%。年末固定 *** 用户31.25万户,移动 *** 用户73.12万户, *** 普及率62.9部/百人,互联网用户7.08万户。
贸易、旅游方面,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83.83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5.0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2347万美元,增长13.0%,其 *** 口17121万美元,下降0.1%。协议投资总额1.4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705万美元,增长74%;外派人员5 *** 人次,增长20%。主要旅游景点有微山湖湿地红荷胜景、滕州市博物馆、墨子国际研究中心、墨子塑像、滕国故城、前掌大遗址、徐懋公墓、张汪孔雀园、王家祠堂、刘村万亩梨园、千山盛景、孟尝君陵园、毛遂墓、汉代冶铁遗址、北辛文化遗址、荆河公园、龙泉文化广场、中外酒瓶文化博物馆、墨子故里森林公园——落凤山、一步两井、目夷亭、墨子纪念馆、龙山、莲青山生态植被、谷翠双峰、古皇城遗址、莲青山碧水、莲青山奇石、汉画像石馆、 *** 古塔、王学仲艺术馆。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74.7万人次,增长67.8%。实现旅游总收入19.5亿元,增长68.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8.5亿元,增长70.2%。
教科文卫体方面,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生28650人。中等职业、技工学校6所,在校生 *** 00人。普通高中13所,在校生34057人;初中48所,在校生70623人;小学302所,在校生10373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8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1项,其中,获得省科技奖励4项。专利申请量379件,授权专利220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公共图书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100%。有卫生机构156所,其中,医院、卫生院47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812张,卫生技术人员5423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431人,注册 *** 1958人。有体育馆6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9枚,其中金牌8枚。中华人民 *** 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滕州作为分赛场,举办了跆拳道和女子 *** 的赛事。
社会生活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0元,增长13.8%;人均消费 *** 支出8842元,增长1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31元,增长1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25元,增长8.2%;人均住房面积37.6平方米。全市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万人、12.9万人、8.5万人、10.6万人和9.4万人,比上年底增加0.5万人、1.3万人、0.2万人、1.2万人和0.05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2亿元,增加9000万元;支出1001万元,增加350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99.8143万人。全市城乡更低生活保障救助53094人。其中,城镇低保12436人,农村低保40658人。社会福利企业6个,安置残疾人员 *** 人。
滕州市经济开发区是19 *** 年经山东省人民 *** 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位于滕州市城区南部和西部,分布于京沪铁路、104国道两侧。目前,开发区内企业已达800多家。
投资潜力滕州市古称“善国”,作为优秀农业生产基地,生产多种多样的农作物,有“中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中国马铃薯之乡”的称号。 ***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按可比 *** 计算,比上年增长17.5%。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38.94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49.77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115.35亿元,增长17.9%;三次产业比例为9.6:61.8:28.6。2008年GDP为582亿元,占枣庄地区58%。人均GDP达到26019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3614美元),比上年增长16.9%。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民营)户数4.61万户,增长15.5%;从业人员21.47万人,增长21.8%;注册资金69.26亿元,增长43.3%;纳税额19.04亿元,增长42.1%,占税收总额的58.7%,上升7.4个百分点。
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共引进项目44个,累计达到219个,总投资159.4亿元,建成投产156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2.6亿元,工业增加值42.3亿元,利税6.7亿元,财政收入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79%、76%、77%。
滕州市,简称“滕”,又称“善国”、“滕国”等,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古为泗水流域的 *** 、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全国百强县(市)之一。滕州史前时期是颛顼之妻滕濆氏所在地。滕濆氏也叫滕奔氏,奔是濆的通假。濆字就是喷泉的意思,滕濆即滕涌的喷泉。滕濆氏在今天的山东滕州,滕州就是因滕涌的喷泉而得名。
二、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经纬度
【地理位置】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北纬34°50′至35°17′,东经116°48′至117°23′,东依沂蒙山区,南临枣庄市薛城区,西濒微山湖、与微山县相连,北靠孔孟之乡、和邹城市接壤。全市总土地面积1485平方公里,境内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46公里。
滕州市地处鲁中南山区的西南麓延伸地带,属黄淮冲击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滨湖。海拔更高点596.6米,更低点33.5米。低山丘陵区面积453.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0.5%;平原区面积91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1.6%;滨湖区面积约11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9%。全市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东部和东南部为石灰岩山区,北部和东北部是花岗岩、片麻岩构成的砂页 *** 区。全市共有大小山头453个,更高峰为莲青山摩天岭,高596.6米。其次为龙山,主峰高415米。被称为古滕八景之一的"谷翠双峰",东峰高400米,西峰高408米,两峰并起,其间洞壑玲珑、虚谷相连。其他著名的山有小白山、染山、马安山、谷山、吉山、孤山、南龙山、落凤山等。
滕州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南部,季风型 *** *** 气候明显, *** 度为66.4%。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日照2383小时,历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6.9℃;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8℃。全年平均年降水量773.1毫米,年降水量更高为1245.8毫米(19 *** 年),更低为388.9毫米(1981年)。年平均降水日为81.8天,平均降雪日数7天。气压平均为1007.1百帕。年平均风速2.8米/秒,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12%。
【市名由来】滕,取泉水腾涌之意。秦置滕县,1988年改名滕州市。
【政区人口】全市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21个镇(街)(17镇、4个街道办事处),1226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市总人口1 *** .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13万人;在总人口中,男 *** 85.99万人,女 *** 78.75万人;18岁以下31.50万人,18岁至60岁110.78万人,60岁以上22.46万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成功创建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全市人口出生率8.69‰,自然增长率3.8‰,合法生育率达到98.9%。
【经济概况】 ***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04.06亿元,按可比 *** 计算,比上年增长17.5%。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38.94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49.77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115.35亿元,增长17.9%;三次产业比例为9.6:61.8:28.6。人均GDP达到26019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3614美元),比上年增长16.9%。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民营)户数4.61万户,增长15.5%;从业人员21.47万人,增长21.8%;注册资金69.26亿元,增长43.3%;纳税额19.04亿元,增长42.1%,占税收总额的58.7%,上升7.4个百分点。
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共引进项目44个,累计达到219个,总投资159.4亿元,建成投产156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2.6亿元,工业增加值42.3亿元,利税6.7亿元,财政收入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79%、76%、77%。
【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07年,全市各级紧紧围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全市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1.03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44.51亿元,下降7.7%;林业产值0.78亿元,增长4.0%; *** 产值19.70亿元,下降10.1%;渔业产值1.04亿元,增长2.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0亿元,增长5.6倍。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林、牧、渔及农业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62.7:1.1:27.7:1.5:7.0,各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种植业结构得到改善。由于受自然灾害和粮食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粮食总产和单产均有所下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3.06万亩,粮食总产74.53万吨,比上年下降9.4%,单产达到457公斤/亩,下降9.3%;油料产量5.47万吨,下降3.2%;蔬菜产量249.8万吨,下降8.9%;水果产量5.6万吨,下降0.3%。
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 *** 万亩,其中本年新育苗面积3105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7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
*** 生产发展稳定。2007年全市各级把畜 *** 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年末生猪出栏45.67万头,下降2%;牛出栏2.07万头,增长2.9%;羊出栏90.68万只,增长2%;家禽出栏5207万只,下降5.9%。肉类总产量达到13.21万吨,下降4.2%;禽蛋产量4.26万吨,下降15.4%;奶类产量0.55万吨,增长16.0%。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4.9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53万吨,分别增长3.1%和6.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7.6万千瓦,增长6.8%;农用拖拉机12200台,增长1.7%;农用汽车1558辆,增长13.3%;大型联合收割机638台,增长8.5%。全年机耕面积达到8.6万公顷,小麦机播面积5.15万公顷,小麦机收面积5.15万公顷,占小麦收获面积的 *** .96%。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10.93万吨,增长0.5%。水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69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95.3%,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2万公顷。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7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总数达到411家;工业增加值16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0.73亿元,下降33.2%;集体企业1.35亿元,下降5.5%;股份制企业113.2亿元,增长30.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7.41亿元,增长33.8%。轻工业增加值48.6亿元,增长25.8%,重工业增加值113.9亿元,增长26.1%。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34.8亿元,增长6.2%。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362.29%,比上年提高50.7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79.1亿元,增长26.3%。实现利润45.2亿元,增长26.4%,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0.19亿元,同比下降37.4%。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98%。
支柱产业优势更加明显。机械制造、煤化工、能源、食品医 *** 、建材、轻纺等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5.02亿元、利税67.0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3.6%、34.2%,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4.7%、84.8%。我市被确定为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业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核心区。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达到88家,实现总产值57.48亿元,增长32.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6.24万平方米,增长3.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57.68万平方米,增长54.1%。我市荣膺“山东省建筑业十强县”荣誉称号。
【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位攀升,城乡市场销售旺盛, *** 零售、住宿餐饮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13.56亿元,增长18.2%。分城乡看,城区市场实现67.26亿元,增长19.8%;农村市场实现46.30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87.20亿元,增长17.2%;住宿餐饮业实现22.40亿元,增长24.7%。
【对外经济】 *** 引资活动成效显著。全市共引进各类外来投资项目345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26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 *** 2万美元,增长51.4%。
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进出口总额达19771万美元,增长42.2%。其 *** 口17140万美元,增长30.9%。进口2631万美元,增长228.5%。
【交通、邮电和旅游】运力结构更趋合理。载客汽车 *** 9辆,其 *** 租车405辆;载货汽车6150辆,增加1182辆。
运输量及周转量平稳增长。公路客运量3826万人,旅客周转量1161 *** 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0%和58%;公路货运量1936万吨,货物周转量141182万吨公里,均增长10%。
交通建设成果显著。2007年投资1.4亿元完成了京福高速北出入口至岗头港、东郭至滨湖、级索至西岗、京福高速南出入口升级改造等道路建设。通车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达到222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5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滕州汽车站迁建工程完工,并正式投入运行。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同时展开。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已经全部实现,高速公路里程继续增加,路网规模不断扩大。
邮政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邮政完成业务总量4491万元。年末固定 *** 用户31.48万户,增长1.5%;移动 *** 用户70.5万户,增长26.5%。计算机互联网用户4.9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国家AA *** 旅游景区2处,国家A *** 旅游景区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三星级饭店3家,旅游社13家,旅游购物商店3家。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2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境外入境人数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旅游创汇收入4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
【财税和金融业】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公共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全年实现境内财政收入42.78亿元,增长2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增长31%。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4.0%,提高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的比重达到72.78%,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全市财政灶内支出20.65亿元,增长29.9%。支出项目中,教育支出5.54亿元,增长56.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9亿元,增长104.7%,医疗卫生支出1.23亿元,增长60.6%。全市国地税完成收入32.44亿元,增长24%,其中国税收入21.02亿元,增长19.4%;地税收入11.42亿元,增长33.5%。
金融机构存 *** 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2.69亿元,比年初增加2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9.62亿元,比年初增加10.58亿元。年末各项 *** 余额144.20亿元,比年初增加2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短期 *** 6.48亿元,比年初增加6.55亿元;中长期 *** 77.19亿元,比年初增加24.24亿元;中长期 *** 中,基本建设 *** 57.45亿元,比年初增加15.62亿元。
【科学技术】 2007年,全市努力推进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创新型滕州建设,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
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星火计划专项行动,争取科技扶持资金到位140万元,农业科技重大专项到位资金100万元。建立农村科研服务组织10家,建立农业特色园6处。围绕粮食生产技术创新,开展科技攻关16项,直接经济效益达2亿多元,引进培育小麦新品系120个。
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8%,比去年增加3.55个百分点。组织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市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达到7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国家级1家。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市企业建立各类科研机构160余家,发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27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7家。产学研结合成效明显,新建产学研转化基地3个;全市申报专利411项,创历史新高。其中授权专利9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160项,科技扶持经费达10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9项,市级24项,市级以上扶持经费达569万元。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88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0项,科技成果转化率82%。
【教育、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规范化学校创建实现历史 *** 新突破,全市已有省级规范化学校20所,枣庄市级规范化学校105所,滕州市级规范化学校114所。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完成了24处学校布局调整,投入350万元建设了10处腾云希望小学,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扩建了4处城区学校。全市共拆除D级危房12244平方米,完成危改项目学校16处,新建校舍5.2万平方米。教育城域网顺利建成,全市已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达320处,占学校总数的83.1%。全市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 *** %,学前一年教育率达100%。年内全市小学招生1749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招生23003人,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达98.1%,巩固率达98%以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招生11932人,职业学校招生9678人,高中段在校生达到5.58万人,初中升高中段的比率提高到80.2%。 *** 我市本科录取达到3327人,比去年增加213人,比上年增长2.4%,重点本科录取1475人,比去年增加175人,同比增长2%,其中6人考入北大、清华,是去年的3倍。
文化广电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各种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达160场,组织群众文艺活动58场,举办展览12次。投资2600余万元完成汉画像石馆、王学仲艺术馆、墨子纪念馆和墨砚馆的新建、扩建改造;成功举办了“墨子小孔成像”国际摄影研讨会。全年电台、电视台共编发新闻稿件9760多条(篇),被 *** 、省台采用778条,其中 *** 台采用18条。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卫生机构2 *** 处,床位数3753张,其中医院30个,床位数2 *** 7张。卫生技术人员数554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47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全市有28.38万户、87.75万人参加,参合率达到90.1%。21处镇街卫生院完成规范化建设。
体育事业实现新发展。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向各大院校和国家、省级运动队输送队员65人,夺得国家级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7枚;省级金牌7枚、银牌11枚、铜牌15枚;市级金牌49枚、银牌42枚、铜牌38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体质监测、青少年骨龄预测工作全面启动。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市)”,总投资4亿元的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和体育馆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六城同创”活动全面展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各项专业规划编制进展顺利。2007年,实施城市建设项目57个,总投资27亿元,完成 *** 40万平方米,城乡开发面积293万平方米,村镇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建和升级改造了府前中路、荆河东路和经济开发区道路等20条道路,打通了多年来一直倍受全市人民关注的新兴北路和解放中路,首座跨铁路公路立交桥——解放路高架桥奠基开工,完成了龙泉路、北辛西路等城市绿化配套工程,改造治理了龙泉广场、荆河公园、三角花园等3个公共广场,新增绿地面积54万平方米。荆河公园向市民免费 *** 。城市化水平达到44.5%。开工建设了西环路供热管网,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天然气利用工程已全线贯通。城市公交快速发展,已开通营运线路25条,完成营运里程1883万公里,年客运量近4000万人次。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实施垃圾围城专项治理和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 *** 了杏坦路夜市、龙泉广场烘烤夜市,创建了善国路、北辛路等6条规范化管理示范街,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状况得到新改善。被省 *** 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2007年底,城区面积达74.9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2.0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发展到393公里,绿化覆盖面积1452公顷。自来水供水能力14万立方米/日,实际供水总量4100万立方米,公共交通运营车辆399辆,煤气供气总量1776万立方米,公共绿地259公顷。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2007年,投入节能节水专项资金200万元,鼓励企业节能技改。依法关停了8条单线10万吨及以下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和1家小钢铁厂,成功 *** 了新源热电公司3.3万千瓦机组,取缔了20个粘土砖窑,63家高耗能企业能耗明显下降。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2007年大力实施污染减排,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 *** ,重点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9%以上,河流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考核断面群乐桥水质COD由年初的100mg/L以上下降至30mg/L左右,对31家重点水污染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除磷脱氮工程基本建设完成,污泥处置工程进展顺利;荆泉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清理小塑料生产设施247台(套)。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安装维修粉尘治理设施100台(套),取缔淘汰燃煤炉灶180台,治理了燃煤炉灶400余台套,30余家酒店、宾馆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8家电厂实施了脱硫治理工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生态环境较大改善。认真开展生态市建设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申报了界河镇60公顷有机食品马铃薯基地,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建成户用沼气池1.2万余个、养殖场小型沼气工程40处;积极开展绿色创建工作,级索镇建成国家环境优美镇,西岗镇建成省级环境优美镇,建成绿色社区2个、省级绿色学校4所、市级绿色学校16所。青岛啤酒(滕州)有限公司建成省级环境友好企业,200余家企业通过了 *** 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论证,2家企业基本建成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大力实施了生态保护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认真实施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全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保持平稳增长。年末全市 *** 户籍总人口1 *** .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13万人;在总人口中,男 *** 85.99万人,女 *** 78.75万人;18岁以下31.50万人,18岁至60岁110.78万人,60岁以上22.46万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成功创建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全市人口出生率8.69‰,自然增长率3.8‰,合法生育率达到98.9%。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07,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916元,增长2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5元,增长14.2%;人均消费 *** 支出7632元,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5597元,增长9.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 *** 元,增长5.0%;年末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6.3平方米,提高1平方米,住房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0台、电冰箱25台、太阳能热水器17台、空调机10台、洗衣机78台、摩托车69辆、电脑5台、固定及移动 *** 207部。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2007年实现养老保险扩面6087人,征缴各类社会保险费5365万元,同比增收12693万元,同比增长30%,共支付各类社保基金52796万元。城乡低保不断健全,全市城市低保4375户、12265人,农村低保3850户10853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推进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 。全年共办理居民医疗保险70098人,收缴居民医疗保险费255万元;参保居民住院治疗573人次,办理居民转院手续50人次,支付统筹基金120余万元。切实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动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深入开展。2007年,共新增参保6136人,收缴养老保险费290万,发放养老金35万元。
住房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加快了经济适用房建设,金城花园一期5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对首批享受住房补贴的86户低保家庭发放租赁补贴16.97万元,第二批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已发放到位,第三批50户廉租房补贴已进入公示程序。
注:(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3)使用时正式数据以2008年《滕州统计年鉴》为准。
三、滕州建管是干什么的
你说的可能是滕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它是滕州市人民 *** 1996年4月以滕政发[1996]29号文件正式公布成立的市 *** 一级办事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能是: *** 市 *** 对全市建筑安装和装饰装修工程实行统一的行业管理;承办建筑工程的报建、招标、投标和审签施工许可证;负责建筑市场、建筑工程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申报、审定和管理;负责对建筑企业劳保费用管理、建筑企业施工合同管理和建筑施工队伍管理;负责对建筑行业各类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 作人员的培训;对局属企事业单位实行全面管理;对全市装饰装修市场进行全面管理;负责清理建设领域拖欠 *** 及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负责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收缴管理工作;凡涉及执法方面的工作和有关部门共同协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滕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设有办公室、政工科、 *** 科、财务科、行发科、职教科、 *** 、保卫科、执法办、施工科、劳保站、信息中心12个科室。
滕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下辖滕州市建筑设计院、滕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滕州市装饰行业管理办公室、滕州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4个事业单位,下辖滕州市建筑安装工程集团公司等17家直属建筑业企业。
多年来,滕州建筑业在滕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的领导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管理为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科技进步,努力开拓外地建安市场,创造了建筑业 *** 发展新优势,建筑业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市场份额继续增加,建筑工程质量稳中有升,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5次荣获“鲁班奖”,是享誉全国的建筑之乡,山东省建筑业十强县。目前,全市拥有建筑业企业96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6家,二级资质企业45家, *** 资质企业45家;全行业总承包企业44家,专业承包企业52家,劳务分包企业34家;全市70多家企业从事外出施工,占施工企业总数的73%;48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0家企业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位一体”体系认证。资质范围包括:房屋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交通设施安装、地基基础、送变电、市政工程、路桥工程、体育场地设施、建筑防水、防腐保温、钢结构、装饰装修、消防设施等22项。全行业从业人员11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在全国21个省市80多个地区建功立业,外出作业人员占全行业总人数的80%。2006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6亿元,同比增长32.6%;利税2.1亿元,同比增长40%;外出施工产值30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71.4%,同比增长15.4%。2007年1-9月份,全市实现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45亿元, *** 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4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7.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1亿元,实现利税2.13亿元,其中外出施工产值28亿元、占总产值的69.8%,出省施工产值16.3亿元、占总产值的40.6%。
展望未来,滕州建工局将带领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以 *** 为指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秉承与企业“同发展、共命运”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能力,坚持“巩固老市场、主攻大市场、培育新市场”的经营思路和“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经营方针,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努力做大做强滕州建筑业,努力实现滕州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