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设计师之乡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设计师之乡以及苏州著名设计师设计的建筑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设计师为什么都愿意留在“北上广深”
1、由于中国国情,设计行业繁荣,只在一二线城市,因此各种设计资源也汇聚在这些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各种大小展会,设计活动,艺术设计区到处都是,据说所知,北京艺术区就有四五个,包括798,草场地,东村等等。再说设计师找工作,当然更多机会,更多选择,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知名设计公司有几十家,有实力设计公司有上百家,还有打酱油的大小设计公司,工作室少说也有上千家。因此很多设计师说,我想去梁建国老师的公司学习发展,那我只能告诉他,你来北京吧,要去琚宾的公司应聘设计助理,那你来深圳咯!
2、一二线城市的拥挤,生活压力巨大,这是人尽皆知的,拥有这些资源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的代价,就如同前阵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在北京,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其实就是描述一线城市累成狗的生活。恰恰相反,三四线城市很安逸,没有多大压力,结婚生子买房买车都显得很自然轻松,上班不累,下班后开车15分钟到家,下班后打打牌,钓钓鱼,聚个餐,看个 *** ,都是真实生活。
3、所谓“心累”不如“身累”,尽管在“北上广深”很辛苦,但“辛苦”的标准和范围,恐怕与不在一线城市的伙伴们都很不相同。具体来说:
4、回到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看似岁月静好的生活,其实经常需要应对人情往来中的一地鸡毛。起码在我的家乡,喝酒才是交情的起点,聚会则是日常的生活。彼此熟悉的交际圈,不变的生活带来的枯燥无味的话题,再加上每天笑靥如花的“扮演式”生存,足以构成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疲劳。工作虽然不辛苦,但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也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辛苦。
5、而在北上广深奋斗到中产阶级(我是指年薪100万+)完全凭借自身的天赋、勤奋和不断学习就可以。虽然工作辛苦,但相聚两三好友,必是心心相映。至于人脉关系,坦白来说,商业上的交往将“钱”谈清楚,将利益关系厘定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合作双方是否有彼此互利互惠的交往等级和实力。辛苦加班到九点,一般来说是职场发展的初级阶段,进入中高层必然会带来时间 *** 。总之比在二三线城市喝酒应酬到深夜要舒爽。
6、何况学习艺术设计的人,大多数都不擅长人际交往。本身学习这个专业的人,又都喜欢新奇与变化的生活,二三线城市相对保守稳定的氛围,在很多人士那里固然是“平淡是福”,但对于很多学习艺术设计的人来说,也意味着“乏善可陈”。因此,对于在“北上广”奋斗的年轻人来说,二三线的城市生活是“心灵累”;
7、事有两面,各有偏好。“心灵累”和“身体累”哪个更“异常艰苦”,全看取舍。就我个人而言,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方式不仅意味着“心灵累”,感觉“身体也累”,应酬到深夜,需要好身体。
8、以前看过很多短文,说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机会其实并不多,只是对有些人而言机会多。对于这个判断我承认一半真理,一半胡说。
9、说其是“胡说”,是因为在“北上广深”机会真的相当多,身边的朋友很多都既没有(或者说没用到)家庭的支援,也没有特殊机遇。单纯凭借自己的刻苦,成为中产阶级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社会标签:
10、说其实“真理”,是因为只有不断的学习与进取,机会才多,只有不断尝试,机会才多;只有将进步当作终身的习惯,机会才多。在“北上广深”,若想机会多,就必须接受一个基本的观点:停滞就意味着淘汰。不能接受“终身竞争”的人,机会少的可怜。那在“北上广深”不叫“打拼”,叫“谋生”,或者说“活着”更准确一些。
11、从“北上广深”到“二三线城市”的旅行,并不是一种空间的变化,而是一种时间的穿越。
12、而这种时间的差距也就意味着“试错”的可能 *** 在增多,而我们都知道“试错”是成功的前提。
13、当然,由于生活半径的原因,二三线城市可“尝试”的半径是非常窄的。可能 *** 少,也就意味着“代价小”,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14、所以,还是那句常言,看如何选择,选择“代价小”的生活,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抗压能力较为的人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而对于时尚、新潮、前卫等保持敏感,并渴望更多机会的人来说,北上广深基本上是不二的选择。所谓艰苦,恐怕应该分为很多种,起码,对于“北上广深”的设计师来说,机会的缺失,也是一种艰苦吧!
15、我历来反对两个逻辑混乱的观点:
16、“事业”与“谋生”的联系在于都需要体现为赚取金钱的数额,但区别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事业”需要具备创新 *** 和影响他人的能力与意义。
17、具体到我身处的设计行业,基本上最新的创新思想和设计趋势,都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脱离了这个环境,很难遇到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才和伙伴。而且“创新”源自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带来了残酷的考验,另一方面也带了热血沸腾的激励和兴奋感。
18、可以说,对于“北上广深”的很多设计师来说,工作带来的事业感还具备一种“改变现状”的雄心。都有一个心愿,改变中国设计教育的低水准现状,通过免费公益 *** 课程的传播,使那些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而缺乏教育机会的年轻设计师,接收到更好的教育。这当然不是一种道德标榜,而是成年人做任何事情的目的,都是复杂而综合的,既有利己的因素,也包含利他的公益 *** 因素。正是这种“事业感”驱动着大家辛苦工作,我们可能会失败,但如果我们能成功,也许会像滴滴改变了出行, *** 改变了购物,微信改变了社会一样。
19、所以说,这种事业感正是设计师选择在“北上广深”奋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在二三线城市,其实大家往往是“改变”的接受者,而非“创造者”。
20、再说“有生活”。生活和事业不是对立的因素,事业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难道悠闲度日、安安逸逸就是生活?我认为那只是生活方式中的一种而已。勤奋创造,努力拼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21、很多人会说,“北上广深”的艰苦奋斗牺牲了生活品质,我不认同。生活方式的不同,看待品质的内涵也不一样。这里我们不能拿刚刚留在北上广深的菜鸟设计师作为 *** ,实际上,很多设计师经历过几年的职业历练,都会有相应的发展。对于我和我的很多同事而言,辛苦工作,周末去日本度假,去 *** 购物,去京郊草原骑马,去异域风格茶室喝茶,下班后去书店读一本有深度的书籍,与勤奋工作似乎并不相悖,同样具备生活品质。这些设计师并非富二代,不过是年薪二十万左右的普通人而已。
22、这与大家正在从事的事业本身就是一体化的。“北上广深”的视野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拿生活安逸的享受美食来说,在二三线城市可能是朋友或家人的聚餐,在北上广可能是某位设计师邀约三五好友,在家体验自己新学到的烹饪技巧。这并无二致。难言孰优孰劣。
23、只是离开了“北上广深”这种属于设计师的生活方式很难在二三线城市看到而已,因此,留在北上广深也是为了生活本身。
24、5总结:一二线城市更适合年轻人拼搏与学习,因为年轻,没有这么多包袱,可以在一二线城市获得更快的加速,也就是前面文章里提到的加速跑道的问题:设计师该如何快速成长?因为行业资源问题,一二线城市的环境更适合年轻人加速成长;而资历较深的设计师,受城市制约相对小,因为自身已经有足够的积累,可以回到老家创业,也可以找个小公司,拿到一份很可观的待遇。当然,这个建议并不适合所有人,应当因地制宜。不管在什么样的城市,设计师都是一个很正能量的群体,并得到尊重。
二、走近 *** 手帕 设计师是如何炼成的
1、原名连君曼,来自福州,从事室内设计工作8年。她最早以一些奇特设计风格而被大家所记起,早期作品没有特点的风格.到后来摸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的设计风格以地中海,田园风格见长,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她在空间格局、细节方面作以及以清新亮丽丰富 *** 彩材质搭配和充满个 *** 创意的设计得到大家一致推崇,她个人的预约单已经排到2011年去了,设计费也水涨船高升到350元/平方。
2、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房睡觉,我和母亲挤在一张床上,那时的梦想是有个自己的小空间,那怕就一张床的位置也好。
3、毕业之一个月工资550大洋,我拿着非常不爽,因为大学时利用课余时间在外面 *** 的收入,比这整天上班得都高,更可恼的是第2天,老板居然问我:”之一次拿工资,是不是很高兴?”我很低调地哼了一声,老板接着问:“那你怎么花?”我说:“都交给老妈了。”我的意思是:“太少啦,没什么可花。”没想到那家伙居然连连点头“年轻人是要这样”那公司非常小,老板和我们呆在同一间,而他是国营单位干久了,刚刚当上老板,还未粘上奸商的习 *** ,但颇有腐朽之气,于是整天听他给我们大会小会开个不停,其实一个公司包括他在内一共也就5个人,可能开会让他颇有几分优越感,记得某次会上对跑业务的小X说:“嗯,你以前也自己办厂过,知道创业的艰辛。”小X受宠若惊, *** 微微抬起,打算谦逊地笑笑,没想到老板接着拍拍自己的破大班椅说:“不过你要总结一下失败的经验,要不坐在这里的估计就是你了。”如此一过3个月,一个客户都没见到,我觉得距离我的梦想越来越远,当然那时我的梦里还没有房子,我只是很想有套房子让我设计一下,看着东西成品出来,记得某次我还找亲戚帮我问问,谁需要我帮忙免费设计房子,可惜没有。 3个月后,一个雨天,我和他告辞了,奔向下一个绎站第 4楼第2份工作,我找了家那时在福州颇有名气的大公司,一周后老板把我辞掉还顺便羞辱一番:“你根本不是学室内设计的,你根本不会设计。”那天回家非常沮丧,电视里正晃动着巩利,我过去关掉它,心里非常忿忿不平,为什么别人可以站在高处而我如此渺小。打算给个同学写信却找不到纸,最后写在卫生纸上寄了出去,一个失意的人在最失落的时候用张卫生纸写信,现在想着就好笑.
4、这一年我换了6 *** 司,其中2家炒了我,被我炒掉的3家,因为每家都是600,所以流动着一点不可惜,之一年的年底换 *** 司,工资比前面的翻了一倍,我终于稳定下来,也开始认识了那时候的男朋友——我们是同事
5、我的居住环境也有所改善,父母单位换房子,我把储物室向客厅扩展,这样我终于拥有4平方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感谢***。
6、前男友不是本地人,慢慢地我们开始打算攒钱买房子,不过搞设计的如果是打工,工资都很底,福州房价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非常高,谈恋爱快3年,虽然我舍不得看一次 *** ,去一次娱乐场所,辛苦积攒着每一分钱。然而靠他一个人付首付还是非常困难,于是我对母亲要求经济 *** ,而之前边我除了每月开销,其余的收入全部上交。
7、母亲龙颜大怒,坚决要求我们分手,她无法容忍女儿嫁个无片砖片瓦的“乡下人”,其实我们从乡下进城也没几年。
8、每个父母都有爱孩子的不同手法,母亲爱我,所以摔锅摔碗让我在黑暗的音乐声中度过了一年,我犯上严重的抑郁症,每夜需要 *** 才可以入梦。
9、失眠的那半年,他总在周末载着我到农学院的沙滩去散心,因为我爱去那,而且我不喜欢坐汽车,所以他就载着我去,用自行车,从市区,到郊区,来回快2个小时。
10、那一年的元旦,比我小2岁的邻家小妹结婚了,我被喜气洋洋的鞭泡声惊醒,接着就听着母亲又在那摔锅,然后出门,给男友打个 *** ,等他来的路上,觉得孤零零地身在寒风中,忍不住泪如雨下,然后我埂咽着告诉他:我想,哪天穿着婚纱 *** ,希望身边堆满白色的百合花,虽然我向来不是个奢侈的人,和他在一起时,连买花都不许他去买。
11、在不幸婚姻中成长的我,对婚姻充满畏惧,除非家人推我一把。于是又拖了一段时间,我打个 *** 给他:“分手吧。”
12、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异常高兴,记得她那时的开心表情,于是我没有再打 *** 给他,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不再联系,直到各自走出阴影。
13、 2年后我自己的积蓄足够付首付时,我骂了句:X *** ,对于有的人,房子是投资,或者说只是一套房子,而对一些人来说,一套房子可以 *** 爱情,包括可以改变下半辈子的命运。
14、这一段时间我的失眠居然好了,可能是我终于进了家不错的公司,老板是高手,我非常高兴,就象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了许久,终于看到光亮。而这之前,我足足浪费了4年时间,想到这里我就想想找到那个当初说我根本不是学室内设计的死老头,拿堆臭泥巴,狠狠塞进去,因为他那句话,我担心福州的大公司不多,如果通通去过又通通把我辞退了,以后怎么办,一 *** 司,只有一次机会,其实应该怪我自己心理素质很差,不过只要心中的火不会暝灭,即使一直在绕圈子,你总在向那方向走去,即使是那用卫生纸写信的下午,我依然对自己说:“你是更好的,只是时间还没到。”
15、公司可以上网,不过全公司就我一个没有上网,就象就我一个我从不玩游戏一样,可能我一向不喜欢接受新东西,无论学什么我都比别人慢,不过我相信最后会比别人好,因为专注,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让我分心,日子这么一天天过去,直到某天,我非常惊奇地发现还有 *** 这东西。
16、我的之一个网名就叫“ *** 手帕”用了许久,直到遭遇一场网恋,我们同在福州,相互的公司距离徒步15分钟的路程。总而言之一场轰轰烈烈的网恋2个月后灭亡,而我原打算4个月后与他见面。
17、那夜我睡得迷迷糊糊,被急促的 *** 声惊醒,他喝得烂醉,因为酒能壮胆,他的婚礼就在下个月举行,难怪之前每次都是半夜3点多留言,文字中透着酒后的疯狂透着绝望透着痛苦,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白天那么幽默风趣,温柔体贴,到了夜里就象爬行的 *** 野兽,而今终于明白了。
18、幸好我是个非常无心无肺的人,虽然接 *** 时我听着一半几乎打算丢下话筒去 *** ,而且一瞬间闪过的念头是:割脉还是 *** 。每次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压垮我的之一个反应总是 *** ,不过最后都没有实施而已, *** 活 *** ,象我这样没心的一般不容易被灭亡。其结果是他在那头哭得死去活来,而我居然还安慰他,好象被抛弃的是他不是我。记得那 *** ,下了 *** 雨,那时我在想:是天上哪位神仙在陪我哭吗?不过从第2天起,我就不再和他对话,我不喜欢看着美丽的东西慢慢腐烂,如果在最美的一瞬间转身离去,那它永远是美丽的。
三、中国 *** 的设计师是谁
中国 *** 的设计师是皮埃尔·德梅隆、李兴刚、赫尔佐格。
1、皮埃尔·德梅隆(Pierrede Me *** on),瑞士人,世界建筑界 *** 级人物,200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因与赫尔佐格共同设计2008年北京 *** 会主体育场—“ *** ”而尽人皆知。
2、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曾荣获英国世界建筑提名奖、 *** 建筑推动奖、中国建筑艺术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奖。
*** 中方总设计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1969年出生于唐山乐亭县,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1998年赴法国访问留学,参与了瑞士著名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事务所的工作实践,也奠定了后来与其合作设计 *** 的基础。21年的建筑设计生涯。
作为屋盖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桁架柱更大断面达25m×20m,高度达67m,单榀最重达500吨。而主桁架高度12m,双榀贯通更大跨度145.577+112.788m,不贯通桁架更大跨度102.391m,桁架柱与主桁架体型大、单体重量重。
由于该工程中的构件均为箱型断面杆件,所以,无论是主结构之间,还是主次结构之间,都存在多根杆件空间汇交现象。加之次结构复杂多变、规律 *** 少,造成主结构的节点构造相当复杂,节点类型多样, *** 、安装精度要求高。
该工程量大,但安装工期相当短,工程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于2007年底前完工,2008年3月底竣工。工期紧,与土建施工交叉作业,平面场地紧张。
该工程工地连接为 *** 吊装分段多,现场焊缝长度长,加之厚板 *** 、 *** 钢 *** 、铸钢件 *** 等居多,造成现场 *** 工作量相当大,难度高,高空 *** 仰焊多。
该工程主结构吊装时间需跨越冬季和春节,所以存在冬雨季施工,施工难度较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皮埃尔·德梅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兴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体育场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设计师之乡和苏州著名设计师设计的建筑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