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运城戏曲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运城眉户戏全部戏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运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运城市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黄河 *** 经济圈黄金位置,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辖1区2市10县、146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全市乡村人口351万,占71%。全市总耕地877.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15亩。是2006年 *** 十佳魅力城市。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之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消,重设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 *** 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运城市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文化灿烂。春秋时期著名商人猗顿,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武将廉颇,三国名将关羽,西晋科学家裴秀,隋代教育家王通,初唐文学家王绩、王勃、王维,中唐 *** 家、文学家柳宗元,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曲家关汉卿都是这里人。这里还有曾出过59位宰相、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闻喜裴氏家族。全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旅游景点达16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驰名中外的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四大名楼之一永济鹳雀楼、艺术宫殿芮城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普救寺、中华祭祀圣地万荣后土祠、中国死海运城盐湖,以及盐湖舜帝陵、黄河大铁牛、万荣秋风楼、夏县司马光墓等。?
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212天,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历史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耕历山”等与农业有关的优美传说均发生在这里。在四、五 *** 以前,河东先民已掌握了种植高粱的技术,开中国高粱栽培之先河。在三千多年前,已有劳动人民在黄河、汾河谷地建立了农业据点。春秋末期,这里的汾河谷地就因农业发达、人口 *** 而兴起了著名的城市绛州(今新绛)。新中国成立后,运城一直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麦棉基地。13个县(市、区)中有11个曾被列为山西省商品粮基地县,其中六个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两个被列为国家商品棉基地县,一度被称为“山西的 *** ”。近年来,坚持科技调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果、畜、菜、粮、棉五大主导产业,粮经比例由过去的8:2调整为5:5。仅苹果一项就达300多万亩,成为全国优质果品基地之一。龙头企业发展到232家,32家初具规模,带动全市22万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粟海、忠民、新绛蔬菜产业集团跨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全市负有盛名的十大农产品是:小麦、棉花、苹果、稷山板枣、王过酥梨、绛县山楂、蒲州柿子、临晋酱玉瓜、万荣大黄牛、黄河鲤鱼,一批优质农产品已经打入首都和国际市场。?
运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新兴的工业基地。
这里有全国更大的无机盐化工基地南风集团、装备规模居世界之一的运城制版集团、 *** 更大的铝工业基地山西铝厂、全国第二大铜冶炼基地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 *** 的龙头企业永济电机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六大产业群体。即:铝电材联营、钢铁和镁业等冶金产业群,日用化工、煤化工和医 *** 产业群,机械及精密铸造产业群,新型材料、玻璃器皿等亮点产业群,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群。
培育了海鑫、阳光、通达、振兴、忠民、粟海、龙门、南风、关铝、制版、亚宝、丰喜等一批年产值达到10亿元、30亿元、5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海鑫、阳光、通达、振兴、粟海、龙门等6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500强,海鑫集团成为全 *** 营企业更大纳税户。[1]
二、山西运城的资料(行政区域、人数)
1、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中游,北起吕梁山南麓与临汾市接壤;东界中条山与晋城市辖区毗邻;西、南隔黄河分别与陕西、河南相望。总面积14106平方千米。
2、【人口民族】总人口486万人(2003年)。
3、市人民 *** 驻盐湖区。邮编:044000。行政区划代码:140800。区号:0359。拼音:Yuncheng Shi。
4、2005年,运城市辖1个市辖区(盐湖)、10个县(临猗、万荣、闻喜、稷山、新绛、绛县、垣曲、夏县、平陆、芮城),代管2个县级市(永济、河津)。
5、运城市面积14106平方千米,人口486万(2003年)。
6、盐湖区面积1237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044300。区人民 *** 驻府东街。
7、永济市面积122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044500。市人民 *** 驻城东街道。
8、河津市面积 59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043300。市人民 *** 驻城区街道。
9、芮城县面积1161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044600。县人民 *** 驻古魏镇。
10、临猗县面积1350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044100。县人民 *** 驻猗氏镇。
11、万荣县面积1037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044200。县人民 *** 驻解店镇。
12、新绛县面积 600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043100。县人民 *** 驻龙兴镇。
13、稷山县面积 680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043200。县人民 *** 驻稷峰镇。
14、闻喜县面积1160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043800。县人民 *** 驻桐城镇。
15、夏县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044400。县人民 *** 驻瑶峰镇。
16、绛县面积 96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043600。县人民 *** 驻古绛镇。
17、平陆县面积1151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044300。县人民 *** 驻圣人涧镇。
18、垣曲县面积1620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043700。县人民 *** 驻新城镇。
19、*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 *** 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20、运城地区,古称河东,战国时属魏,秦汉至两晋为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夏县北)。北魏时属东雍州、鲜州和陕州的范围。隋代属河东郡,治所在蒲坂。唐代属河中府和绛州。北宋时属河中府绛州、解州和陕州。明属平阳府的一部分。 *** 初属河东道的一部分,1949年改为晋南行政公署,辖新绛分区一部分和运城地区。1950年设运城专区。1954年与临汾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又恢复运城分区。
21、运城专区、运城地区 1949年设运城专区,专署驻运城镇。辖安邑、万泉(驻解店)、河津、稷山、新绛、闻喜、绛县、垣曲、夏县、平陆(驻圣人涧)、解县、芮城、虞乡、永济(驻赵伊镇)、临晋、猗氏、荣河等17县及运城镇。 1954年将万泉、荣河2县合并,改为万荣县(驻原万泉县解店);解县、虞乡2县合并,改为解虞县(驻原解县城);临晋、猗氏2县合并,改为临猗县(驻原猗氏县城)。后撤销运城专区,并入晋南专区。 1970年设立运城地区,地区驻运城县。原属晋南专区的运城(驻运城镇)、新绛、绛县、稷山、万荣、永济(驻赵伊镇)、夏县、闻喜、平陆(驻圣人涧)、垣曲(驻刘张镇)、芮城、河津、临猗等13县划归运城地区。(摘自:《中华人民 *** 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22、?年,运城地区辖3市10县,计66镇138乡7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公署驻运城市。
23、2000年6月14日,经 *** 批准:(1)撤销运城地区和县级运城市,设立地级运城市。市人民 *** 驻新设立的盐湖区。(2)运城市设立盐湖区,以原县级运城市的行政区域为盐湖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 *** 驻府东街。(3)运城市辖原运城地区的闻喜县、新绛县、平陆县、垣曲县、绛县、稷山县、芮城县、夏县、万荣县、临猗县和新设立的盐湖区。原运城地区的河津市和永济市由山西省直辖。10月,正式撤地设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按当时行政区划):运城市 4812361盐湖区 604381临猗县 536518万荣县 425598闻喜县 377572稷山县 324812新绛县 312063绛县 2 *** 708垣曲县 219371夏县 342870平陆县 241879芮城县 372773永济市 421244河津市 368572
24、?年,辖146个乡镇(街道),3338个行政村,总人口488万。
25、2001年,运城市共辖1区2市10县、79镇54乡13个街道办事处、3338个村委会。1区为盐湖区,2市为永济市、河津市,10个县分别是临猗县、平陆县、芮城县、垣曲县、新绛县、夏县、万荣县、绛县、闻喜县、稷山县。其中,盐湖区辖7个镇6个乡8个办事处,永济市辖6个镇1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河津市辖2个镇5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临猗县辖3个区13个乡,万荣县辖4个镇10个乡,稷山县辖辖6个乡1个社区办,新绛县辖7个镇1个乡6个城镇居民区,绛县辖10个乡镇1个办事处,垣曲县辖11个乡镇,闻喜县辖13个乡镇1个办事处,夏县辖6个镇5个乡,平陆县辖6个镇4个乡,芮城县辖6个镇3个乡。
26、
三、山西被称为‘戏曲之乡’,谁能我简单介绍一下
1、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戏曲剧种。全国三百多个剧种中,山西就有五十四个,占六分之一。其中,中路梆子因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背景,逐渐发展成为山西的 *** *** 戏曲,人们也称其为“山西梆子”或“晋剧”。
2、早在汉代,山西就出现了戏曲的萌芽。到了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着各种土戏,如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等,这些土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到了元代,山西成为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涌现出许多名伶和著名戏台。据《录 *** 簿》等典籍记载,山西有十多位北杂剧早期作家。
3、明代,山西蒲州、陕西同州、河南陕州一带的民间艺人,将北杂剧唱腔进行 *** ,加入了枣木梆子,形成了“蒲州梆子”。后来,蒲州梆子与晋中、晋北、晋东南等地的土戏结合,形成了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 *** 梆子,这就是山西“四大梆子”的来历。
4、晋剧艺术代代相传,人才辈出。解放后,晋剧大艺术家丁果仙等人将晋剧艺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近些年,晋剧艺术更加完美,涌现出一批新秀,如王爱爱,她的唱腔技艺被专家们肯定为“爱爱腔”。田桂兰的表演也使晋剧艺术别开生面,她于1986年在北京荣获全国第四届《戏剧报》梅花奖。
5、晋剧,又称中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部地区,现在已扩散到山西北部、 *** 、陕西北部、河北西部及甘肃部分地区。中路梆子约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以晋中一带的秧歌为主,并直接受蒲剧的影响,逐渐演变而成。
6、蒲剧,也称蒲州梆子,起源于山西南部的蒲州,是山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蒲剧的特点是善于表现慷慨激昂、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近百年来,蒲剧舞台上出现了许多著名演员,如阎逢春、杨虎山、筱月来等。
7、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主要活动地区在山西北部。北路梆子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它形成了一种高亢激越的腔调,表现了晋西北人民的 *** 格特征。 *** 战争期间,北路梆子曾中断,但后来得以 *** 。
8、上 *** 梆子,因发源于“上 *** 郡”而得名,是晋东南地区的主要剧种。上 *** 梆子具有粗犷、健康的艺术特色,台步、身段都有淳朴古老的特点,唱腔、音乐高亢、委婉、活泼。
9、太谷秧歌剧,也称为祁太秧歌,起源于太谷的民间小戏,流行于晋中地区及太原附近的清徐县、交城县、文水县等地。太谷秧歌在清代光绪年间走上了舞台,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
10、 *** 小花戏,起源于正月十五“闹红火”中的“文社火”,流行在山西东南的 *** 县境内。 *** 小花戏在老解放区更有生命力,直到今日。
11、万荣花鼓,是流传在山西南部黄河岸边的万荣县境内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万荣花鼓的打鼓动作淳朴、健美,感情豪放。
12、二人台,产生并流行于山西北部河曲县、 *** 西部地区,是一种活泼、欢快、表演形式简便易行的地方戏曲。二人台音乐旋律高亢粗犷,曲调起伏跌宕,音调相声主实、自然、活泼、动听。
13、晋南迷胡,也名“曲子”,“清曲”,流行于临猗县、运城市、永济县、万荣县等二十余县。迷胡戏的唱腔属曲牌体,伴奏乐器以板胡、三弦、二胡、笛子为主。传统剧目大多是三小戏,已有《张连卖布》等戏一百八十余出。
OK,关于运城戏曲之乡和运城眉户戏全部戏曲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