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评剧艺术之乡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评剧艺术特点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曲艺之乡是哪里
1.天津被誉为曲艺之乡,拥有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
2.河南省宝丰县马街被誉为曲艺之乡,这里的曲艺文化历史悠久。
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也被誉为曲艺之乡,当地的评弹艺术闻名遐迩。
4.山东省济南市被誉为曲艺之乡,以山东快书和相声著称。
5.湖北省武汉市被誉为曲艺之乡,汉调和其他地方曲种在这里交融发展。
6.浙江省杭州市被誉为曲艺之乡,杭州评话和越剧广受欢迎。
7.辽宁省鞍山市被誉为曲艺之乡,当地的评剧和相声具有独特魅力。
8.陕西省西安市被誉为曲艺之乡,陕西快板和秦腔是当地的文化瑰宝。
以上这些地方都有着丰富的曲艺文化,吸引了大量曲艺爱好者的关注。
二、评剧发源地是哪里
评剧是中国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的传统剧种之一。中国评剧艺术节创办于2000年,是由国家 *** 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和唐山市人民 *** 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国家级大型戏剧艺术节。从第四届开始变成每两年举办一届,主办地设在评剧的发源地河北省唐山市。
中国评剧艺术节以继承、发展、弘扬评剧艺术,不断扩大评剧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宗旨。艺术节的内容包括优秀剧目的评选和演出,召开评剧艺术研讨会,组织评剧爱好者演艺比赛和评剧 *** 展映周等活动
(1 *** 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祖籍江苏,生于苏州。著名的评剧演员,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
又名宋雨芳,生于1960年,14岁入沈阳评剧院少艺班,得到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等艺术家的真传薰陶,后进入沈阳评剧院主演,现为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评剧旦行女演员。原名李再雯,小名福子,祖籍山东。(1 *** 2年一1967年12月21日)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白派传人,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评剧泰斗和领头羊
三、评剧是什么
问题一:评剧是什么?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问题二:什么的评剧是什么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问题三:评剧的前身是什么呢?评剧
1910年代,成兆才将说唱曲艺艺术莲花落结合蹦蹦戏,并吸收河北梆子、京剧的一些表演方式和音乐元素,同时也受到唐山皮影戏音乐的影响,开创出定名为“平腔梆子”的新剧种, *** 时期北京改名北平,使得“平腔梆子”的简称和京剧因 *** 因素而改换的新名称“平剧”、“平戏”(本来叫“京戏”、“京剧”)混淆,成兆才于是在建议下把“平腔梆子”的简称改为“评剧”、“评戏”,评剧发源于中国京东唐山一带,特点是念白和唱词口语化,非常容易听懂,因此很受观众的欢迎。这个名称就此确立,直到现在
问题四:评剧 *** 讲得是什么书生张才娶妻窦氏。一日,张才虎丘山逛庙会,遇 *** 尼古陈妙禅,二人两情相悦,遂约张扮 *** 入庵,二人在庵中结为连理。不到一年张才病死庵中,妙禅产生一子遣王三思用蓝衫包裹送入张府。途遇苏昆强买为子、并取名苏宝玉。后王三思因贫困欲将当年包裹妙禅幼子的蓝衫卖与窦氏,窦氏认出此乃其前夫之物,追问之,驶知卖子原委,亲至庵内寻访丈夫及妙禅。 *** 内姐妹相遇,得知丈夫早已亡故于是接妙禅回家。时值苏宝玉得中,窦氏与妙禅前往苏府认子,后苏张两家均由宝玉奉养。评剧旦角鼻祖月明珠首演,后为历代评剧名家李金顺、刘翠霞、花玉兰、喜彩连、小白玉霜、花月仙、韩少云、小花玉兰的 *** 作。
问题五:评剧属于什么省评剧是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原名“平腔梆子戏”,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评剧起源于100多年前,形成于河北唐山
问题六:有什么比较经典好看的评剧吗《花为媒》、《祥林嫂》、《秦香莲》、《乾坤带》、《金沙江畔》、《无双传》、《杨乃武与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杨三姐告状》等等。
问题七:评剧和评书的区别是什么?评剧是戏曲,跟京剧、豫剧、越剧一样,都是戏曲。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东北地区。有不同的男女演员表演男女老少,有唱段,有表演,有古装,有现代。著名的剧目有《花为媒》《刘巧儿》《金沙江畔》《向阳商店》等。名家有小白玉霜、魏荣元、马泰、新凤霞、赵丽蓉。。。
评书是曲艺,跟相声、大鼓、单弦、快板一样属于曲艺。评书大多是以讲故事的形式,由一个人表演,无论故事里是人物是男女老幼,还是千军万马,都靠说评书的人变化不同语气、站位方向来表示。著名的评书有《三国演义》《隋唐》《杨家将》《岳飞传》等。名家有袁阔成、单田芳、连丽如、田连元、刘兰芳等。
评剧会唱,评书只是说;评剧多人演,评书一人说;评剧迷喜欢听唱段,评书迷喜欢听“扣儿”。
问题八:评剧26板是什么意思评剧二六板是评剧唱腔的一种。
唱腔为板腔体结构,由一板三眼、亥板一眼、有板无眼、无板无眼等四种节拍形式组成。常用的板式有慢板、反调慢板、二六板、垛板、流水板、散板、尖板等。
二六板,一板一眼,是评剧唱腔中最常用的一种板式,既可抒情,亦可叙事,各个行当均可应用。又可分为小生二六与原板二六两种形式。小生二六的上、下句各为六小节,每句常由两个分句组成,是生行的主要唱腔。原板二六的上、下句各为四小节,是旦行的主要唱腔,其他行当有时兼用。
问题九:请问评剧起源于哪个地方? 1、评剧起源于清末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 *** 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问题十:评剧在早期被叫做什么?评剧是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早在19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于农闲时以唱莲花落谋生,一 *** 零年前后就逐渐出现了专业的莲花落艺人。莲花落即称“落子”,是一种长期流行在民间的说唱艺术,评剧就是在莲花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后,东北民间歌舞“蹦蹦”传进关内,于是河北的莲花落艺人便迅速地吸收了这种艺术,开始演唱如《王二小赶脚》、《王二姐思夫》、《杨二舍化缘》、《王大娘锯大缸》、《 *** 割肉》、《安安送米》等一类剧目,深受当地地农民喜爱。这些艺人随后又由农村进入到工业城市唐山:唐山地工人,特别时煤矿和钢铁工人成了这个剧种早期地热心观众及积极支持者。但是,它形成为较完整地戏曲艺术则在辛亥 *** 前后。但是舞台上已有文明戏和话剧地演出,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剧作者,同时,进步的 *** 思想已传播到了文艺圈子,这就促使评剧这个新兴的剧种也产生了之一代的剧作家成兆才等。成氏原系莲花落艺人,他受到新的时代 *** 的影响,在艺术上具有革新创造的精神,于是就以他的剧作把莲花落演变成了蹦蹦戏,又从蹦蹦戏演进为评剧。其早期剧目有《马 *** 开店》《老妈开纭贰痘ㄎ媒》《卖油郎独占花魁》等,这些都是评剧的奠基戏。这位剧作家对时代的变革相当敏感,他吸收文明戏的表现手法,编演了一批很受群众欢迎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时装戏,如《 *** 小老妈》《黑猫告状》《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等,尤以一九一九年编写的《杨三姐告状》最为著名,久演不衰,成为评剧的 *** 剧目之一。
当成兆才等人把莲花落演变成“唐山落子”时,吸收了河北梆子的 *** 乐器,他们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之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演唱时用本嗓。当时的 *** *** 演员有月明珠、金开芳等。辛亥 *** 后,北京改称北平,京剧也随之称为平剧。以成兆才为首的“平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天津等地,和由京剧改称的平剧成对l之势。于是就定名为评剧,寓“评古论今”之意。
东路评剧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清嘉庆(1796-1820)以后流行于东滦县、宝坻、迁安、三河等地农村的莲花落已发展为彩扮(对口莲花落)形式。当地农民于逢年过节或上集、赶庙、外 *** 针和香面时,往往组织起来演唱。形式有“单板”和“对口”两种。“单板”是一人打竹板(一手拿五块竹板,一手拿七块竹板)自打自唱,一个曲调,来回反覆。一般是唱小段,有时也唱成本故事,如《杨二舍化缘》等。“对口”就是彩扮,由二人演唱,分上、下装(也叫上、下串)。上装为旦,包半头,脑后留假辫,手持手帕或扇子;下装为丑(多为主角),以舞 *** 鞭(花鞭为主,也有打竹板的)。上下装均由男 *** 扮演。伴奏除按拍外,有时也用弦、笛、锣、鼓等,或有用“一幅架”(也叫“双跨”)的。即一人打击架上所有的锣、鼓、镲等,表演者同时扮演几个角色,且说且唱,亦歌亦舞,有时有一人或几个帮腔。当时,人们称这种艺术活动为“双玩意儿”、“落子”、“唱花灯”。又因在演出前总要先演一段“什么不闲”,故又称为“什么不闲”。演出剧目多为民间故事,如《思夫》《十绣门帘》,也有少量整本故事,如《杨二舍化缘》、《小借年》《小姑贤》《西厢》《摔镜架》等。
光绪七年(1881)前后,唐山地区 *** 矿务局建筑铁路、厂矿相继出现,莲花落开始进入乡镇、码头卖艺,并建立了班社。光绪十七年( *** 1)前后,东北二人转传入关内,更先入关的是锦州汪荣,后有大碗粥(周)、梁半截夫妇等,他们加入莲花落班社一同演出。此时冀东已有十几个莲花落班社,如乐亭的崔八班,演员有张来、张根、石凤等;丰润的孟光武班,演员有东发红、东发白等;滦县魏庄子的赵家班,演员有东发......>>
关于评剧艺术之乡和评剧艺术特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