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成语故事(竭泽而渔典故原文)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53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竭泽而渔成语故事,竭泽而渔典故原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竭泽而渔在成语故事
  2. 竭泽而渔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3. 竭泽而渔成语故事_成语“竭泽而渔”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4. 成语故事竭泽而渔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竭泽而渔在成语故事

1、[释义]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2、[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3、[正音]竭;不能读作“jiē”或“hè”。

4、[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5、[例句]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 *** 和 *** 的需要;~;诛求无已。

6、[英译] fishoutbypumpingoffthewater

7、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 *** 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8、吐珠于泽,谁能不含(吐珠於泽,谁能不含)

9、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竭泽而渔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1、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 *** 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2、这个故事叫“竭泽而渔”

3、把湖水排干来捕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看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三、竭泽而渔成语故事_成语“竭泽而渔”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1、竭泽而渔成语故事_成语“竭泽而渔”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2、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高诱注:“竭泽,漏池也。”《明史·文震孟传》:“徐议濬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我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3、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问他的舅舅狐偃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4、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哪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哪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5、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偃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 *** 时向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退再退,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舍,结果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 *** *** 而告结束。

6、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出“竭泽而渔”的成语。

7、【释义】竭:使……干涸;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8、【正音】竭(jié);不能读作“jiē”或“hè”。

9、【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竭泽而渔成语故事(竭泽而渔典故原文)-第1张图片-

10、【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11、【英译】fish out by pumping off the water.

12、竭:使……干涸;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13、涸:干涸,使水干。泽:聚水的地方。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鱼。比喻获取利益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

14、竭和涸是一个意思,所以两个词意思一样

15、《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16、《淮南子·难一》:“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四、成语故事竭泽而渔讲了一件什么事

1、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高诱注:“竭泽,漏池也。”《明史·文震孟传》:“徐议濬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

2、【释义】竭:使……干涸;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3、【正音】竭(jié);不能读作“jiē”或“hè”。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5、【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6、【英译】 fish out by pumping off the water.

7、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 *** 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1]

8、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 *** ,山崩川竭”,意为因为 *** ,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9、【解释】: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 *** 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出自】:《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10、【启示】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与失永远是一对矛盾。世上没有绝对的得和失。所以明智的人考虑到了失,失时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间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11、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12、《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田:打猎。竭:尽。渔:捕鱼。

13、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由雍季提出竭泽而渔的想法。

14、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15、译文: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用欺骗和作假的 *** ,即使如今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16、雍季是春秋时期晋国大臣,故事竭泽而渔的主要人物。

17、狐偃(约前715年~前629年),春秋时晋国的卿。亦称子犯、舅犯、咎犯、臼犯、狐子、狐突之子,晋文公重耳之舅,故又称舅氏。公子重耳(即晋文公)的舅父,亦称舅犯(一作咎犯)。其父狐突,字伯行,为大戎狐氏(今山西交城却波村人)。与晋同祖,是晋支族入主诸戎部落者.狐偃忙于大戎。其姊(或妹)狐姬嫁于太子诡诸(晋献公)后,其父狐突“事晋为大夫”,狐偃即随其父至晋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公子重耳少年时期便受教于狐偃,赵衰等。这几个人“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焉”,成年以后仍是如此。后来楚成王赞他“广而俭,文而有礼”显然是狐赵等人耳濡目染的结果。献公八年(前671年), *** 绛(今山西新绛,一说翼城),狐偃随重耳至绛。献公十二年,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今山西隰县西北),夷吾居屈(今山西石楼),狐偃又随重耳至蒲。献公二十一年,骊姬诬谄申生有弑君杀父之意,申生自缢身亡。狐偃保重耳“备守蒲城”,一年后出亡。有关狐偃这数十 *** 迹,史载不详。据考,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即己 *** ,狐偃寄人篱下,尽为父为师之劳,不会有大的作为,但对晋后期政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公染于舅犯,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评价中肯贴切。

18、狐偃随重耳出亡时,已逾花甲之年,仍不辞劳苦,夹辅重耳,为他出了很多计策,使重耳最终得以返回晋国,宏图霸业。

19、重耳一行离晋后,狐偃力主去狄。当时,齐国是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北杏盟约后,齐桓公实际上已成为中原盟主。楚国也是南方的经济军事大国。狐偃为何弃强投弱呢?因为他意识到,齐楚千里迢迢,沿途崇山大川,举步维艰,仓皇出走又缺乏给养,即使能免于追杀,也会困死途中。且齐楚是否肯予接纳,也有疑问。而狄近易达,又是重耳母国,纳公子重耳应在情理之中。还有狄晋毗邻,可以观望动静,蓄力待时。可见,这个决定不失为上策。

20、重耳在狄十二年,狐偃反劝他赴齐。此时戎狄势力大为削弱,己无力帮助重耳“成事”,齐桓公虽年已垂暮,但雄心犹在,欲借晋为助,与秦楚抗衡,维持霸主地位。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竭泽而渔成语故事和竭泽而渔典故原文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竭泽而渔 成语故事 典故 原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