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壮剧之乡(广西田林壮剧 *** )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2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田林壮剧之乡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田林壮剧之乡的知识,包括广西田林壮剧 *** 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壮族的文化主要有哪些
  2.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人口约多少万
  3. 广西的壮剧(作文)

一、壮族的文化主要有哪些

1、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 *** *** 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 *** 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2、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 *** 。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 *** 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 *** ,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也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驼)的原因。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田林壮剧之乡(广西田林壮剧视频)-第1张图片-

二、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人口约多少万

田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总面积为5584平方公里,地处东经 105° 27′~ 106° 15′,北纬 23° 58′~ 24° 41′,北回归线以北。东与百色、凌云、乐业县(市)接壤,南与云南省富宁县交界,西与西林、隆林县毗邻,北与贵州省册亨县隔南盘江相望。地幅居广西之一位。县城乐里镇,距南宁市直线距离 270公里。

现设有乐里、旧州、定安、六隆 4个镇,潞城、利周、八桂、八渡 4个瑶族乡,浪平、那比、高龙、百乐、者苗 5个乡。下辖 157个村民委 1402个自然屯。田林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仫佬、侗、回、满、布依等民族。

全县属 *** 带季风气候区,处于低纬度,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热量丰富,雨量适中,气候温暖,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霜期短,雨热同季。但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地势的变化,地貌的各异,气候的地域 *** 和季节 *** 差异也较大,形成许多不同的小气候,为农林 *** 生产提供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县境年平均降雨过为 1204毫米,降雨大数 128天。历年平均气温 16℃~ 21℃,最热为 7月份,平均气温 22.3℃~ 27.6℃,最冷为 1月份,平均气温 7.3℃~ 12.7℃。历年极端显高气温为 42.2℃,更低气候为-7.3℃。年十均晶照时数 1375.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 246天。全年太阳辐射为 10085千卡/平方厘米。

全县总人口 22.53人,其中农村人口20.34万人。田林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仫佬、侗、回、满、布依等民族。田林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有壮语、汉语、瑶语、苗语、布依语五种。壮语有北、南两种方言。县内主要交际用语是壮话和西南官话。全县 20个乡(镇),除浪平乡不通行壮语外,全部通行北壮土语和西南官话。

田林县境地处 *** 带,气候温暖,森林茂密,适宜各类动物的繁衍,动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 108种,属于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有班鹿、大鲵、猕猴、林麝、大小灵猫、金猫、苏门羚、云豹、金钱豹、华南虎、穿山甲、南蛇、原鸡、角雉、锦鸡、猫头鹰、山瑞、鹰嘴龟、青蛙等 20多种。有 *** 用价值的动物有蛇类、山瑞、蛤蚧、蜜蜂、蜈蚣等。

境内的气候有利于各类植物生长。已经发现的植物有 187科 16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 500多种。主要用材 *** 树种有 20多种,泡桐、梓本、白花木、椿木、桦木、苦楝、栎、格郎央等为优良速生树种;紫檀、金丝李、福建柏、香果树等为珍贵树种。松、杉、杂木是日常用材树种。经济林主要有油桐、油茶、八角、核桃、板栗、竹等 10多种。果类主要有柑、橙、柚、梨、李、桃、柿、枇杷、黄皮、猕猴桃、山楂、牛甘果、芒果、芭蕉等 115种。 *** 用植物,目前已知道的有 756种。国家收购的主要有山田七、淮山、天麻、杜种、砂仁、何首乌、灵芝菌、金银花、天冬、桔梗、黄精、茶辣、鸡皿藤等 60多种。县内草地宽广,有牧地草场 23.44万公顷,年产饲草总量可达 *** 0万吨。

经初步勘查,县境内有金、银、铜、铁、锑、锰、铅、铝土、钛、黄铁、煤、石油、汞、水晶、冰洲石、石膏晶、磷、 *** 、石膏、岩盐、石灰石、辉绿岩等。其中锑矿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八渡、高龙、百乐、板跳、潞城、龙车、浪平、平塘、旧州、定安、那比、洞弄、乐里等乡(镇),以八渡乡六林矿点和那比乡普农矿点为更佳,含金属锑 50%以上。铅矿主要分布在利周乡,矿石品位以铅、锌为主,其次为铜、银、金、锑等金属元素。金矿产在高龙、平山、八渡、平塘、利周等地。

田林县纳入管养的公路干线、支线和地方公路总长 724.1公里,盘百公路改建完成后,给田林县的交通运输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县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联接各乡镇,长短途结合的交通 *** 。至 1997年,境内公路有国道 90公里,省道 97公里,县道 393.9公里,乡道 69.l公里,村道 74.l公里, 20个乡镇、 102个村通汽车,通车村数占总村数的 65.38%,所有乡镇都有客车往返运行。盘百公路和南昆铁路是滇、黔、桂三省联络的纽带,也将大大改变田林的交通滞缓状况。

近年来,田林县以建设林纸大县、生态大县等为目标,抓住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两条主线,把绿色当作一种资本,用绿色理念指导经济发展,将生态建设产业化,将产业发展生态化,实现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和谐共荣。

田林县充分利用土地和森林资源优势,狠抓林纸浆工业、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县域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今年上半年,该县完成生产总值3.9573亿元,同比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26.78%;财政收入完成5630万元,同比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146元,同比增长18.6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120元,同比增长15.7%。

田林县主要依托投资7.5亿元的广西劲达兴公司建立林纸基地,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采取租地、联营、集体、个人开发山地等方式,大量植树造林。目前,已引进 *** 力信集团等10多 *** 司和客商到该县造林,年造林10万亩以上,现新建林纸基地造林已达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2.5%。

田林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推进“一廊四区”特色经济。以乐里镇为中心,建设南昆铁路、隆百公路沿线经济走廊,主要布局林产品加工业、中医 *** 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纸浆加工业以及8000亩无公害蔬菜和水果业;在八桂、六隆、八渡、高龙、那比等乡镇建成以水电业、八渡笋种植业为主的生态经济区;在旧州、潞城、百乐、平塘、八渡等乡镇重点发展以速生桉、桐锦松为主打造浆纸用材原料基地,建造年产30万吨硫化木浆生产线,形成以林浆纸业为龙头的西北部工业经济区;在定安、高龙、平塘、者苗、八渡等乡镇建设西部特色林产品加工经济区,大力发展油桐、油茶和桐锦松种植及加工业,开发特色林加工系列产品,加快优质烤烟基地建设;在浪平、平塘、利周等乡镇建设北部大石山区特色经济区,加强石山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大力发展中 *** 和竹林种植,建设特色中草 *** 和竹林基地,发展岑王老山森林自然生态旅游业。

此外,田林县注重培植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培植 *** 山弘公司八渡笋加工厂,扩大八渡笋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种植田林县特产八渡笋,打造“八渡笋”品牌。目前,全县种植八渡笋32万亩。去年加工八渡干笋2800吨,产值4856万元,产品销往日本、 *** 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二是培植桐油加工厂,发展油桐生产基地。全县油桐面积60多万亩,桐油产品免检出口,年销售桐油1300多吨,产值达2768万元。三是引进广西伟健 *** 业有限公司生产神芝液系列保健品,产值达1300万元,销售收入800多万元,产品销往 *** 及东南亚地区。如今,一批批“绿色项目”正在落户田林,有力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田林·广西北路壮剧艺术节主要是以“弘扬北路壮剧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展示文明田林、建设和谐田林”为宗旨,通过组织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经贸等活动,扩大田林县的影响,充分体现田林县“中国八渡笋之乡、北路壮剧文化发源地、广西林业大县”这三大名片的内涵,促进田林与各地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北路壮剧原叫“土戏”,诞生于乾隆三十年,起源于田林县旧州。它的形式经历了八音班、八音坐唱、板凳戏、门口戏、地方戏、搭台戏等阶段。北路壮剧的音乐经过艺师的不断 *** 、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六声腔。“正调”唱腔是北路壮剧的主要唱腔,由旧州山歌发展而成,调式稳固明朗,旋律恬静优美,素来男女通用。北路壮剧的行当较齐全,主要有生、旦、武、丑四大行当。生角有小生、中生、文生、穷生、公子、老生;旦角有小旦、正旦、花旦、摇旦、彩旦;武角有武生、小生、老生、武旦;丑角有大丑、小丑等。壮剧用本地壮话演唱,不少民间谚语、俚语、格言脍炙人口,主要伴奏乐器马骨胡是壮剧独特的乐器。

北路壮剧历史悠久,集中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壮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并于2006年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田林县位列第454名。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田林县在列。

2019年3月,田林县列入之一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左右江片区)。

2018年8月16日,田林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三、广西的壮剧(作文)

据相关资料记载,北路壮剧俗称“土戏”,明末清初,田林县旧州镇已是通连滇、黔、桂的交通要道,成了 *** 、经济、文化中心和贸易集散地。北路壮剧就在此时产生了,从孕育到成型历经300多年。从清朝顺治(公元1 *** 4年)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是北路壮剧的孕育期。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八音坐唱”、“板凳戏”、“门口戏”、“游院戏”、“地台戏”等几个阶段.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同治末年(公元1874年),北路壮剧经过几代艺人的 *** ,已逐步完善.从嘉庆到道光(公元1796年至1821年)年间,旧州央白屯的北路壮剧艺人黄从善将“平调”加工整理,改名“正调”,奠定了北路壮剧主调音乐的基础,北路壮剧开始向附近省、县流传,隆林、西林、百色等县、乡、村纷纷成立戏班,其中田林板坚戏班绘有天、地、人三界的底幕布及自制戏服和盔甲,使北路壮剧的艺术更趋完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8年),是北路壮剧蓬勃发展的全盛时期.北路壮剧是伴随着民族的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大多在婚嫁喜庆期间或节日、歌圩才登台演出。北路壮剧具有浓烈的民俗韵味,多采用“乖呀咧”唱腔,“乖呀咧”即壮语“聪明”的意思,艺师们独具匠心,把壮族人民的“聪明”融入戏曲音乐,且每句唱词都用它来开头和收尾,这是其他剧种所不具有的。北路壮剧的音乐风格古朴,洗练素雅,意味浓烈;曲调方面调式稳固明朗,旋律恬静优美;伴奏乐器马骨胡音色高亢响亮,清脆,余韵悠远。演出时,念、唱都用壮语,声腔全部用壮腔,成功地运用本民族的谚语、俚语、格言,修辞上以比喻为主,对仗工整,词汇丰富,语言生动,押韵自然,在戏剧语言艺术方面独树一帜。从诞生至今,北路壮剧上演的剧目已达300多个,大多来自北路壮族的生活实践,反映壮民族的生活意愿和审美习惯,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思想上符合壮民族的道德规范。其中传统剧有歌颂美满姻缘的《农家宝铁》、《那妯姑娘》;有揭露封建 *** *** 罪恶的《文龙与肖尼》、《龙图公案》;有颂扬农民 *** 和民族英雄的《侬智高》、《刘二打番 *** 》;有反封建婚姻 *** 的《四姐下凡》、《血泪姻缘》;有反映人伦道德的《观音堂会母》等。以《西林教案》、《一双布鞋》、《九品官办宴》等为主要剧目的现代剧,在艺术上更是异彩纷呈,分别在各类比赛中荣获多种奖励,其中《一双布鞋》在2000年获广西第五届剧展三等奖,2002年获中国曹禺小戏创作三等奖;《九品官办宴》在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剧目金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等多个奖项,多次在评奖会上为田林争光,使田林北路壮剧声名远播。

好了,关于田林壮剧之乡和广西田林壮剧 *** 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田林 西田 *** 林壮剧 剧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