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被称作什么之乡,长安本是诗词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7

大家好,关于长安被称作什么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长安本是诗词乡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西安地名的来历是什么
  2. 唐朝首都长安当时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有何依据
  3. 古代城市(长安)

一、西安地名的来历是什么

1、至元九年(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遂该京兆府为安西路。后来由于发生安西王叛乱,安西国被撤。皇庆元年(1312年),又改安西路为奉元路。

2、明代形成了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3、长安之名,始于秦的长安乡,汉高帝五年,在此地设长安县,在长安县内建起的都城,也顺理成章被称作“长安城”。长安之名,始于秦的长安乡,汉高帝五年,在此地设长安县,在长安县内建起的都城,也顺理成章被称作“长安城”。

4、在唐代之后,中国的 *** 中心逐渐东移,但西安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地位依然不容忽视。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

5、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元代曾设安西府;后改为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

二、唐朝首都长安当时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有何依据

伴随着“古丝绸之路”的通畅和繁荣昌盛,北京长安变成交通出行经常、客人辐辏,商业服务繁荣的全球 *** 通常会。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也不会再只是仅有汉朝情况下的生意人和战士,为寻找信念核心理念和文化交往的大家也慢慢发生在条道路上。经“古丝绸之路”引入国内的最初是佛家,至唐代,长安已变成塔寺众多,名僧人才济济的佛门必争之地,佛寺有几百所。唐朝的长安,就如现在的纽约市。不但让汉文化的特点的东南亚国家牢牢地跟随,更让西方国家生意人回味无穷。

大城市比较发达,经济兴旺,文化强国,这才是大唐长安城的韵味之处。北京长安为西安市旧称,是史上之一座被称作“京”的国都,都是在历史上之一座真正意义里的大城市。西伯侯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周武王继位后再建镐京,统称丰镐,西安市通称“镐”即来源于此。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置长安县,汉帝国在黄河龙洲湾、阿房宫北端、秦兴乐宫的前提下修建长乐宫,汉高祖七年营造未央宫,同一年国都由栎阳转移到此,因位于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坊市规章 *** 基本功能是把“住宅区”和“商业街区”分离,住宅区称之为“坊”,又叫“里”,或称“坊里”,是古代城市最基本的企业,而商业街区则称之为“市”,如唐代有“东市”和“西市”。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据史料记载,唐朝都城北京长安始建元朝,占地面积约为84.1平方千米,东、西、南三面都各有一个大门,城中心人口最多时超出上百万,在之后的数 *** 间,大唐长安一直是实至名归的“全球之一城”。唐高宗李治年里建造大明官为开拓一条宫前的南北大街,将郭城东北部地区的翊善坊、长沙金基坊一分为二,产生光宅、翊善、长沙金基、来庭四坊。那样,东城区比初唐的53坊又增强了两坊,变为55坊,与西城区的55坊并成110坊并两市。

而玄宗年里,为了能营造兴庆宫,来到街东隆庆坊一坊的地方。那样,街东里坊又降低一坊,由原先的55坊变成54坊,与西城区55坊合拼,长安同城109坊并两市。西安市,旧称北京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盛唐时期的长安是那时候全球规模较大的国都,城区面积广达八十多平方千米,城镇人口有一百多万,城里店面众多,市场繁荣。唐朝长安在外面郭城的设定2个商业服务集中化的地区,一个是东市,另一个是西市,他们慢慢发展趋势变成长安的商业广场。

三、古代城市(长安)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 *** 、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之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朝之后又有数个王朝定都于此,隋朝初年 *** 至大兴城后,这里被废弃。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 *** 国 *** 公布为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兆伦铸钱遗址并入。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 *** 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起修筑城墙。惠帝三年春(前1 *** 年),修筑达到 *** ,先后征发了14万人筑墙,到五年秋(前190年)建成。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至此,经过近一百年的兴建,汉长安城的规模始告齐备。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 *** 、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之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长安城毁于战火。东汉定都洛阳,以长安为西京。汉末,洛阳被董卓纵火烧毁后,汉献帝曾迁回长安居住。此后的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 *** 也都将首都设在这里。隋朝初年,隋文帝认为汉长安城过于狭小和破旧,于是命宇文恺在东南方兴建新的都城。自开皇三年(583年) *** 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后,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汉长安城便被永久地废弃了。

汉长安城的平面呈方形,但并不规整。由于城墙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才开始兴建,因此为了迁就二宫和河流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有“斗城”之称。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12-16米,墙外有宽8米、深3米的城壕沟。据实测,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合计25700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

城墙四面各开三座城门,南墙中为安门,东西两侧为覆盎门和西安门;北墙中为厨城门,东西两侧为洛城门和横门;东墙中为清明门,南北两侧为霸城门和宣平门;西墙中为直城门,南北两侧为章城门和雍门。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十二门、三十六门道,与张衡《西京赋》所述“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等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恰好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的距离。城门上原有木构门楼,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内的大街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8条,相互交叉。其中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道路一般宽约45米,路面以水沟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宽20米, *** 皇帝通行,两侧的边道各宽12米,供官吏和平民行走。为美化环境,路旁还栽植了槐、榆、松、柏等各种树木,茂密如荫。

汉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著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据考证,汉长安城的布局和形制与《周礼·考工记》基本相符。它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 *** 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长乐宫在汉长安城的南隅,又称 *** ,是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的。汉朝初年,刘邦从栎阳城徙居此宫,受理朝政。惠帝以后改为太后的居所,西汉末年毁于兵火。宫殿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周围筑墙,周长1万余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宫内主要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14座建筑。宫墙四面各有一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隋唐时期,未央宫被划入唐长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时重修了宫殿,因此现存遗迹有很多是那时遗留下来的。

未央宫的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 *** 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在东门和北门外立阙。宫内有40多座建筑。其中更高大的是前殿,居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更高处达15米,是利用丘陵建造的。其他建筑还有温室、凌室、织室、曝室、天禄阁、石渠阁、宣室殿、麒麟殿、椒房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 *** 殿、玉堂殿、宣德殿、朝阳殿、柏梁台以及鱼池、酒池等。各殿之间都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在长乐和未央二宫之间有一座武库,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2米,四周筑墙。墙内有七个仓库,每库分为四个库房。房中原有排列整齐的兵器木架,现已朽坏。武库建于汉高祖八年(前199年),系丞相萧何营建,是当时全国的 *** 制造和贮藏中心,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中另外三座宫殿都是后妃们居住的宫室。桂宫位于未央宫北,靠近西墙,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880米。明光宫在长乐宫北,具 *** 置范围不明。其正殿遗址被后世的多种建筑叠压,因此泛称为楼阁台。北宫位于未央宫以北,具 *** 置亦不明。据记载,各宫殿之间都架设飞阁和地面复道相连,彼此往来,外人不能看见。近年来在宫城内外进行的各种考古活动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铁器、铜器、石器、瓦当、骨签和货币等,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上林苑是一组巨大的宫廷御苑群,位于长安城西,秦代时即已有,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事扩充和改建后,有离宫别馆数十处,周长达100多公里。据《汉旧仪》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记载,苑内豢养百兽,“长安八水”也尽在其中。此外还有训练 *** 的昆明池,种植蔬菜的温室,铸钱场所“上林三官”等各种机构。东汉时,上林苑被废弃。

上林苑最主要的建筑是建章宫,与未央宫隔衢相望,有飞阁相连。因为不受城墙的 *** ,所以宫城规模特别庞大,豪华程度也更甚于未央宫。宫墙周长10余公里,南面开正门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和东门外也分别有阙,名北阙和凤阙,后者的遗迹至今尚存。宫城由36座殿宇组成,号称“千门万户”。主要建筑有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和井干楼等。此外,宫域北部还有太液池,池中起高台,并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岛。西汉末年,王莽为建造宗庙,拆毁了此宫以及附近宫室多处。

汉武帝为训练 *** ,在上林苑内开凿了昆明池。目前其遗迹是一片洼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池中有一高地是当时的岛屿,应为豫章馆之所在。东西两岸有牵牛、织女石像,高3米多,至今保存完好。池畔还有多处建筑物的基址,可能是宣曲宫、白杨宫、细柳宫等的遗址。

长安被称作什么之乡,长安本是诗词乡-第1张图片-

王莽执政时,将长安改名为常安,并在城南郊按儒家传统的礼制观念和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兴建了辟雍、灵台、泰一和九庙等礼制建筑。目前能明确辨认的是辟雍和九庙的遗址。辟雍的平面外圆内方,中为一圆形夯土台,上有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其周围是边长235米的夯土围墙,四周辟门,墙外还有直径360米的圆形圜水沟。九庙遗址有12处基址,其中11处被一堵边长1400米的方形围墙包围,另一处在南墙的外侧中部。所有基址的形制相同, *** 为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四周是方形围墙,墙上四面辟门。

汉长安城周围尤其是北墙附近分布着不少制陶、铸钱和冶炼的作坊。其中规模更大的是1994年发现的上林苑兆伦铸钱遗址,也就是西汉时的国家造币中心“上林三官”。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南兆伦村,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达90万平方米。遗址的南部多瓦砾,其北有坩埚残块、铜渣、灰堆等堆积。遗址中北部有许多铸钱残范坑和废弃钱范堆积,其中还出土有陶拍、 *** 销、青铜工具等文物。据文献记载,“五铢钱”即诞生于此。

洛阳,原作“雒阳”,古为豫州的一部分,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旧称伊洛。东与郑州市相连、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邻、西与三门峡市相接,北隔黄河和焦作市相望。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以洛阳城为都超过 ***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 *** 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升为地级市(省辖市)。

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北有邙山,南有伏牛山。毗邻中岳嵩山。自古以来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成了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市境内为豫西小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多种类型。

洛阳市气候属暖温带 *** *** 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长安被称作什么之乡和长安本是诗词乡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长安 称作 诗词 么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