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腾冲油纸伞之乡和云南油纸伞是在哪个古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去腾冲必买的十大特产
1、荥阳村油纸伞,固东镇的荥阳村是一个100多户人家的古老村落。荥阳村以出产精美独特的油纸伞闻名,荥阳村过去曾有一片沼泽地,长年生长着许多芦苇和毛竹,世居在这里的村民就利用芦苇和毛竹编制纸伞、藤编、竹编等生产、生活用品,并到集市上 *** 。村庄人家祖上几乎家家都做纸伞,他们做的纸伞工艺精细,轻巧耐用,价钱低廉。远销滇西各地和 *** ,颇受人们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艺术欣赏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2、腾冲藤编,“藤编”是腾冲三宝之一,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古时候藤编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具,而且还是一种奇特的战争器材。《三国志》有关于“藤甲军”的记载,所谓“藤甲”即用藤条编织的战衣,“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
3、腾冲宣纸,宣纸,历来是书画家们的爱物。顾名思义,宣纸当然以安徽宣城“荣誉出品”者为正宗,但就产品的色感、质地、吸水 *** 能等内在品质而言,腾冲宣纸也不失为上好的书画用纸,并受到书画界的推重。腾宣始产于清代,因其产地在城西北近郊的观音塘,故曾被称为“观音塘大白纸”。
3、腾 *** ,腾冲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一 *** 坐着三棵 *** ”,中草 *** 资源相当丰富。早在明末清初,腾冲的中成 *** 就以原料地道、配方得宜、疗效显著而遐迩闻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不仅在国内素享盛名,而且还广销东南亚各地。
4、腾冲翡翠,腾冲人更先发现了翡翠的商业价值,并积极开发了翡翠加工的先河,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加工历史,是东南亚重要的翡翠加工贸易集散地。从古到今,腾冲诞生了不计其数源于翡翠的传奇,走出了张宝廷、寸尊福等几代蜚声海内外的翡翠大王。腾冲玉器品种丰富,有手镯、别针、簪花、观音、佛像、耳环、鸡心、大花件、小花件、象蹲、兽蹲、戒指等品种。
5、腾冲火山石,腾冲火山石有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安山岩等数种。火山石浮石耐酸碱、耐高温、无辐射,具有质轻、保温、隔音、防滑、吸水等 *** 能,是景观 *** 、建筑、自然贴面的上好石材。现广泛用于房屋主体建筑、道路、广场、栏杆、花台、月台、亭子、牌坊、台阶石、石桌、地砖、屋顶隔热、冰箱除臭、 *** 等的建筑和装饰。
6、腾冲饵丝,是比较有名的地方特产,系由洞山乡胡家湾村人发明.采用当地特产浆米加工 *** 而成,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为腾冲本地和外来客人所普遍喜爱的一种方便小吃。
7、云南的清凉磨锅茶产于保山地区腾冲县蒲川乡的清凉山,以磨锅干燥的特殊工艺制成,故名"清凉磨锅茶"或"清凉山磨锅茶"。清凉磨锅茶的原料也是大叶种茶,采取一芽一二叶的鲜叶,当天采摘当天即加工;加工工艺分作拣叶、杀青、揉 *** 、分筛、初磨、摊凉、复磨、去末分级,最后包装成茶。
8、清凉磨锅茶叶形紧结、锋苗好、色泽绿润、冲泡后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滋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自具风格。
9、稀豆粉是云南夏季消暑佳品,是用上好的白豌豆磨粉,经煮制成稀粥状而成。稀豆粉十分爽口,并有清暑热的功效。
10、腾冲雪鸡,腾冲县境内高黎贡山西麓广大山区、丘陵地带所产禽类。
二、油纸伞的产地
很多人一提到油纸伞,言必称苏杭,好象苏州、杭州才应该有油纸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事实上,油纸伞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传统日用雨具,是一项传统、普遍的手工业。从前的油伞作坊就像裁缝铺、铁匠铺一样,遍地开花,寻常可见。只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受现代工艺的冲击,机械化生产的金属骨架布伞取代了传统手工 *** 的油纸伞。传统工艺的油纸伞,工艺讲究、繁杂,年轻人不愿从业,使得曾经风靡一时的油纸伞,到了消失的边沿。先前,遍地开花的伞厂(伞铺、作坊)所剩无几。中国现只有安徽泾县、婺源甲路、四川泸州、浙江杭州、湖南,还有就是 *** 美浓。现已被列入“非遗”保护的有泸州纸伞、杭州绸伞和婺源甲路纸伞。泸州纸伞、杭州绸伞申报得早,一同被列入为国家级“非遗”。后来申报的甲路纸伞,是省级“非遗”,接着在申报国家级。论规模、工艺,是婺源甲路纸伞。甲路纸伞起源于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康熙甲戌年(1694年)载入史册,1936年在国际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恢复生产后产量逐年上升,2014年产销量30多万把。其实 *** 中传闻的油纸伞多有是婺源甲路、四川泸州生产加工的,只是 *** 商而已。作为 *** 帝都的北京,自古不乏 *** 精良的油纸伞,但传承并保留下来的已为数不多。
秦风汉月油纸伞专业 *** 传统油纸伞。油纸伞伞骨加工厂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江南。北京朝阳区东坝东窑艺术区有伞面翰花 *** 作坊。油纸伞现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会 *** 油纸伞的艺人已不多,秦风汉月油纸伞的工厂集结了民间技术精湛的 *** 油纸伞的艺人,他们都是油纸伞 *** 的世家。
秦风汉月油纸伞传承传统油纸伞 *** 工艺,纯手工工艺,伞面为传统棉纸,伞骨为兰竹,刷纯天然桐油,伞柄和伞骨均保留素材原来的颜色,带有古朴的韵味。同时,秦风汉月还不断进行创新,研发,在伞骨、穿线、翰花等关键工艺上 *** 创新,油纸伞图案除了传统国画常见题材,如花鸟、人物、山水、石板拓印等,还开拓了脸谱、手绘青花系列等新题材,此外,还有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量身定做的特色。
秦风汉月油纸伞为 *** 传承的古法 *** 。工艺复杂,周期较长。一把油纸伞,从号竹(选竹)到泡竹(水浸)、蒸竹(水煮)、晒竹、刨竹、刻竹、钻孔、拼架、穿线、串联、裱伞(把裁好的纸黏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翰花(于伞面绘上图案,晒干)、油伞(在伞面刷上熟桐油)、晒伞,经过八十一道工艺,十五天左右的 *** 周期才可完成。因此,一把秦风汉月油纸伞集结了多种独有特点:
①为 *** 传承的古法 *** ,具有较高收藏 *** 和传承 *** 。
②伞面为专业画师手绘,油纸伞具有升值的潜能。
③独特的青花瓷图案包头,更具中国古典特色,为秦风汉月油纸伞增添一份优雅。
④油纸伞的每一份材料皆为精心选制,精美、结实、耐用,抗风防雨 *** 强,可反复开合3000余次。
一把油纸伞 *** 了濒临失传的手工艺、文人墨客之书画和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典雅造型,古朴 *** ,精致唯美,是一件高雅的艺术品。秦风汉月油纸伞,收着是一种思念,展开挂在墙上或挂于屋顶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让整个空间充满艺术感,格调高雅。当您拥有一把秦风汉月油纸伞,您可以用她为您遮风挡雨,让您在风雨之中依然优雅动人,气质倾城;您也可在闲暇之时,将其作为照相的道具,增添几分 *** 的情结。而且您也可以
A、送亲人:不离不弃,遮风挡雨。
B、送 *** :一把油纸伞是前世修来今生相守的缘分,是一个不变的诺言,一起撑过风风雨雨。C、送朋友、战友、同学:在您需要时给你温暖的帮助。D、送同事: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E、送领导:感谢您的栽培,愿意一路为您效劳,在所不辞。F、送老师:感谢您无私的教导,在繁忙之中要保重身体, *** 心中充满牵挂和感恩。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泸州制伞业,其历史与泸州老窖差不多。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黄金时期”。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靠近泸州小市码头的珠子街是“油纸伞一条街”。极盛时,泸州有100多家油纸伞厂,从业人员有上万人,主要集中在现江阳区蓝田、 *** 、沙湾等地,年产“大红伞”2000万把。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实用方便的钢架伞逐渐取代了油纸伞,泸州从事油纸伞生产的人开始转行。到了90年代,已经很少有人从事油纸伞生产了。
洋伞流行后,泸州油纸伞的工艺日渐式微,油纸伞工序繁复, *** 成本高,利润少,难以吸引年轻人入行,2004年当地只有三十多名老工匠继续这门工艺,当时不少人担心泸州油纸伞会失传。2005年10月,上海吉尼斯大世界泸州油纸伞再度寄邀请函给江阳区 *** ,当地油纸伞业就开始复苏。
油纸伞业复苏后,先在云南、贵州及泸州古蔺县、叙永县等少数民族 *** 地区盛行,作为祭祀、恭贺、馈赠等礼仪用品。不久又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韩国、 *** 、 *** 等地区。
泸州具有400多年的油纸伞生产 *** 历史,泸州油纸伞 *** 工艺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 *** 文化遗产”,被专家誉为“中 *** 间伞艺的活化石”, *** 曾专题采访报道。
泸州油纸伞具有如下特点:一、历史悠久,是极具 *** 的民间工艺品、仿古工艺品;二、泸州油纸伞基本保持其几百年的传统 *** 手工艺 *** 方式,号称是“中国伞工艺的活化石”,具有一定的传承 *** ;三、泸州油纸伞 *** 工艺特殊,生产的油纸伞真正具有雨具功能的,把美观与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四、经久耐用、工艺精细、品种多样、花型美观,以古典油纸伞为 *** 的一批新兴油纸伞企业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结合在一起,推动了泸州油纸伞的发展。
现时泸州当地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70多道工序全手工 *** 作,近几年,泸州当地从事油纸伞加工企业、作坊或个人越来越多,工艺也出现了一定的革新,很多厂家采用了电脑彩印的伞面,正成为泸州当地重要的旅游产业。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油纸伞传统 *** 技艺被专家誉为中 *** 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 *** 文化遗产,分水油纸伞先后七次登上央 *** 道,参加国际级、国家级展演二十余次。更具特色的满穿伞,用五色丝线穿、渡二千多针,竹跳开关,一片双档,堪称伞中绝活。 2013年“分水油纸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毕六福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 *** 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
现时当地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70多道工序全手工 *** 作,从削竹到描绘图案都是全手工,没有使用机器。材质也固守传统,比如伞托,必须是从大山里砍伐下来的通木。 *** 工具也历史悠久,如油墨石印就有450多年历史。图案也很讲究,切合不同喜庆场合。婚聘的油纸伞,图案是“龙凤呈祥”、“牛郎织女”、“天仙配”等;恭贺孩子新生的,是“二龙抢宝”、“ *** ”、“喜鹊闹梅”、“仙女散花”等;生日馈赠则是“百鸟朝凤”“不老松”、“ *** 过海”、“彭祖老仙”等。发源于北京、至今尚存的若水堂油纸伞坊已有100多年历史,自清代起即在大江南北享有盛誉。相较一般寻常百姓使用的油伞,若水堂制伞工艺更加繁琐讲究,伞骨及伞杆采用多年生紫罗汉竹手工削制并经烟熏处理增其强度,伞面采用韧 *** 极好的皮纸,手工绘画后反复涂刷柿子油及桐油,使其防水,坚固耐用。
清光绪丙戌年(1886年),高丛希(山西平遥人)在京城珠市口开设若水堂油纸伞坊,店内聘有伙计二十余人、南派及北派画师十余人,做工细致、画工精良,尤以手绘工笔满铺牡丹油纸伞和北宋山水题材油纸伞最为出类拔萃。一时名噪京城,达官贵人、名媛女子争相抢购,各地业者也纷至沓来,交流切磋,蔚为风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繁琐的手工工艺所限,一大批油纸伞生产企业相继淡出了日用雨具市场,但油纸伞雅致天成的美感是尼龙钢架伞永远无法比拟的。若水堂也转为出口加工型企业,为 *** 、日本、东南亚地区代工生产传统手工油纸伞。
2008年北京 *** 会的召开前夕,受 *** 挖掘及扶持,若水堂等油纸伞老字号扩大 *** 规模,制伞工艺传承百年传统工艺,共七十多道手工工序。伞面坚持采用手绘工艺,除传统的手绘花鸟、人物及山水题材外,业者推陈出新,开发出长柄皱云唐伞及古法造纸镶嵌天然树叶油纸伞,用于 *** 会新闻中心装饰布置及礼品馈赠,受到市场好评。
若水堂油纸伞在江西,在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有 *** 及绘画中心,在北京市区设有产品展示中心及销售店面,产品还销至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历史及沿革
浙江余杭的纸伞 *** 至少230余年历史,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董文远九房开设伞店。余杭油纸伞有渔船伞、文明伞等多个品种,由于技术精良、用料上乘,做出来的伞经久耐用,日晒雨淋也不会散架和穿裂,很受欢迎。从前不少外地游客途径余杭都会在半夜叩门购伞,作为礼物送给家乡的亲友。
1951年,浙江省选择余杭纸伞为手工业合作化试点,组建“雨伞生产合作小组”,又在1952年底,建立“雨伞手工业合作社”,成为全省之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受国内媒体广泛报导。随着市场上出现钢制骨架的晴雨两用伞,这种纸伞逐渐被淘汰,余杭油纸伞技艺亦濒临失传。
直至2006年12月5日,余杭区委 *** 、代区长姜军在瓶窑塘埠村驻村入户时,制伞老师傅刘有泉向姜军表示想恢复余杭纸伞,为当地当地山民开发旅游商品致富,迎合农家乐旅游的潮流。刘有泉于油纸伞开始被淘汰时就萌生了把这种传统工艺继承下去的念头,不久在富阳找到一个生产竹伞架的厂家,用几百元人民币买回了100把竹伞架。但他当时没有掌握加工工艺,只能保管好这批伞骨架,保管了三十多年。《城乡导报》于12月7日头版头条报道《寻找制伞师傅恢复“余杭纸伞”》,引起当地人高度关注。至12月19日,四位老师傅房金泉、陈月祥、沈丽华、孙水根于瓶窑镇塘埠村聚首,商议恢复余杭纸伞。他们在2007年1月凭着灵巧之手,成功恢 *** 作油纸伞。他们在瓶窑塘埠村传授技艺,带动山区一大批竹农致富。余杭区文广新局把纸伞作为民间手工技艺项目进行重点保护,浙江省文化厅也把余杭油纸伞列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6月,余杭纸伞于杭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展出。
制伞手工技能要求高,制伞人要以自己的技巧经验来完成,技艺以师徒相承,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及个人的悟 *** 、长期实践体会掌握,学徒须三年方可出师。所用的工具由铁匠专门打制,伞的用料也很讲究,以上好桃花纸为伞面,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张一张黏贴在伞骨上。柿子漆是在油柿青的时候,把油柿捣糊榨出的柿子汁,既有黏 *** 又不会把桃花纸黏住。以竹、木制伞柄和伞骨,用发线扎好,伞面糊好后绘上图案,涂上桐油,然后在室内吊起阴干,至少要经过70多道工序,包括锯竹、刮青、平头、劈骨、锯槽、削骨、排伞骨、穿伞、糊伞、装柄等。湖南长沙的油纸伞业有一百多年历史,长沙有史可查的最早的伞店是陶恒泰纸伞店,由陶季桥于清朝咸丰年间创办,几年后又在附近另组陶恒茂纸伞店。“陶恒茂”的伞做工精细,谨守祖传工艺,选料考究。以越冬老竹中筒、上等云皮纸 *** ,结边要用自纺的土纱。而且 *** 作细严,用丝棉盖顶层,中骨用头发绳穿结,伞边用士纱夹头发绳,用粗丝线,伞胚制成后一律集中到三伏天用生桐油连续上油三次,质量优良,赢得信誉。
1900年,梁敬庭在长沙市北正街梁宏茂伞店学艺后 *** 梁宏发伞号开业,生产老式明油、黑油纸伞和特制鸭棚用大伞,出产的纸伞做工精细,经久耐用,得到“湘潭木屐,靖港油伞”的美誉。1 *** 1年,潘馈清兄弟创办菲菲伞厂生产纸伞,除了传统的绘花外,还有喷花、印花和贴花,图案亦多种多样,远销 *** 、 *** 和东南亚,并于1 *** 9年的中 *** 货展览会上获优等奖。当地生产的油纸伞更高年产接近三万把,直至1975年2月,靖港雨伞社被撤销,靖港油纸伞停产,长沙其它地区的纸伞业亦式微。
长沙纸伞原料为皮纸、楠竹、棉纱、发绳、熟桐油、柿子水、颜料、牛角及木材。湖北汉口苏恒泰伞店出产的油纸伞有百多年历史。18 *** 年,来自湖南的苏文受积蓄了30串(1串为1000文),开始尝试投资在家制伞,他把学过的造伞技艺改良,成品经常总是供不应求。不久就在汉正街关帝庙魁斗巷口开了苏恒泰伞店,雇工12人,带学徒3个,一个月能卖500把600把,并带动了当地的雨伞市场。之后在大火路先贤巷开设了作坊,生产方式由一人生产整把伞转为五人一组分工制造伞子。同治九年,苏恒泰月销雨伞700把,年获利接近200串文。
苏恒泰的伞用料上乘,伞骨用湖南茶陵竹子,伞柄用湖南益阳木材,桐油用常德出产的,皮纸用陕西郧皮纸,柿油用湖北罗田县的,可用上8至12年。很受当地人欢迎,江汉平原曾经流行于结婚时买红蓝苏恒泰伞各一把,男持红、女持蓝,以喻“红男绿女,婚姻美满”之意。直至1970年,苏恒泰油纸伞停产,这项民间工艺也在当地绝迹。甲路是江西婺源的一个自然村。因地处上至徽州、下达饶州的通衢要道,故名甲道,俗称甲路。甲路传统制伞历史悠久,相传,成淳五年(公元1269)宋代丞相马迁鸾(甲路张氏女婿)逸居甲路时,从京城带了一把油纸伞。从此,甲 *** 便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制伞。民间时期,“龙盛”纸伞坊的张龙盛最为出名,一直沿用的竹制伞键系他发明。
甲路纸伞,以 *** 灵巧、工艺精湛、风格别致而著称。传说:康熙年间,婺源(隶属安徽)徽戏盛行。有一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江南,正赶上露天戏台看戏,不巧天下着雨,前排有人撑伞挡住了后排人的视线, *** 急的顽童就用石子击打。石子是击中了雨伞,然反弹出来,打破了旁边的一把雨伞。康熙皇帝觉得奇怪,即刻叫人打听。结果:完好无损的是甲路产的,而被击破的那把产自它地。于是,民谣唱道:“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可见当年之盛。也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长江流域,畅销全国,扬名海外。早在康熙甲戌年(1694年)就已列入《婺源县志》“货属篇”。 *** 三十二年(1943年),甲路一条街制伞作坊达三十六家,产伞25.2万把,其中外销17.6万余把。在1936年的国际产品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得金奖,在1936年粤湘鄂赣四省特产联合展览会上、1943年江西省农工产品展览会上展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甲路油纸伞,用料纯正,精选上等竹木、优质丝绸、丝绢、皮纸、桐油、柿油等制成;主要工序有:选材-锯竹-刨青-劈条-削骨-锯槽-钻孔-锯葫芦(伞轴)-串葫芦(组合)-蒸煮-暴晒-装柄-装键-绕伞圈-裱伞-糊伞边-绘画-收卷(整形)-穿饰线-上桐油-套把-结顶。伞面书画题款,美观大方,晴雨相宜,是经久耐用的生活用品,也是很有欣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1990年,全国先进文化站--甲路文化站,“以工养文”,恢复了甲路传统制伞。1999年10月,注册为婺源县甲路工艺伞有限公司。传统制伞,这一优秀的民间手工技艺得以延续。油纸伞是中国古代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由于地域 *** 中国制伞有许多区域,古徽州(今江西婺源),苏杭,四川泸州等。各自自成一派。
竹安堂油纸伞创始人胡松桂老人是今江西婺源人,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制伞工艺,吸取徽派制伞工艺之精华。由于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杭州丝绸伞的工艺,受其启发,将徽派油纸伞的实用 *** ,与杭州丝绸伞的美观与观赏价值结合起来。形成了具体苏杭特色的油纸伞。
竹安堂油纸伞作坊的传承人坚持用传统的工艺生产 *** 传统古伞。精选上等竹木,丝绸,皮纸,桐油,沿用传统工序:选材-锯竹-刨青-劈条-削骨-锯槽-钻孔—锯葫芦-串葫芦-蒸煮-暴晒-装柄-装键-绕伞圈-裱伞-糊伞边-绘画-收卷-穿饰线-上桐油-套把-结顶(精细工序繁琐达八十余道)。
竹安堂坚持以伞为本,在技术上将传统手工艺现代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在文化上将中国传统文化工艺与现代流行时尚相结合,在个 *** 上将产品的艺术 *** 、工艺 *** 、观赏 *** 、收藏 *** 与实用 *** 相结合。努力做好中国古伞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将中国古伞文化发扬光大。福州
油纸伞是“福州三宝”之一(另两种是脱胎漆器和牛角梳),在从前福建福州人的生活当中有重要的地位,当地有句俗语叫“包袱伞”,意思是出门人所带包袱中都有伞。福州的油纸伞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建立闽国,来自中原和江浙一带的人把造伞工艺带到福州。清朝进入了繁荣期,清末民初时全市雨伞店号最多时达300多家,辛亥 *** 后的 *** 日货运动中,福州市民把传统的福州油纸伞称为“国伞”,大力提倡使用。
福州油纸伞用料必选当地或附近地区出产的优质材料,伞骨必用闽北五年以上,弹力强、韧 *** 大的的青山老竹,一把伞必须经八十三道工序才算完成。以中亭街上的杨常利伞店最为著名,有“选料精,上油腻,绘花雅”的特点,所用之竹材必须为青山老竹,伞面的纸必须为福建省特制的棉纸。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评委们检测杨常利出产的“双喜牌”纸伞,发觉它可承受1170次的反复收撑不起顶、不断线、不裂槽,以五级逆风吹20分钟伞柄不折、伞骨完好,长时间泡在沸水中,不脱骨、纸不烂,因而获得优胜奖殊荣。1933年在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也获得奖项。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又多次获福州市人民 *** 会授予名牌产品称号。
福州的制伞传统工艺分有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等五部艺,其中以“制伞”虽属主流,但也只是完成“伞胚”、“上油”、“装配”等工序,须由别处买进伞骨、伞柄、伞头等。做伞骨更好的是“后洲帮”,1950年代“后洲帮”张开绿所制伞骨如同一节麻竹筒,看不见缝隙,注水不漏。制“伞柄”最有名的是洋中亭王依犬家。伞画师以程家宝、林永钦、刘梦秋最著名,程家宝字画俱佳,林永钦擅画花鸟、人物,刘梦秋的“洋山水”也颇有名气。
*** 时,当地各伞厂合并为“福州雨伞总厂”,不久因为温州仿绸伞的竞争,该厂就派出林永钦到温州学艺,改良了福州油纸伞,并于当地和东南亚畅销。 *** 后因为布伞流行,福州油纸伞就由实用品转向工艺品发展。1985年,该厂生产的油纸伞远销日本、欧洲和东南亚,三年后先后退出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又把纸伞原料和工艺改良,每把伞有72条伞骨,撑起来大,合起来小,状似蛇腰,故名“蛇伞”。
1990年代,福州市委领导林爱枝到美国西雅图参加全世界花伞艺术节,并展示一把红色大伞,全场轰动。福州雨伞总厂于1997年倒闭,福州纸伞业也因此式微,现时只有福州西门的一个作坊继续生产纸伞,出口至日本。一些造伞工匠虽然已经转业,仍然希望能振兴制伞业,希望当地 *** 扶持。
福建南平洋口镇油纸伞,是福建纸伞“三口”名牌之一(另两个为水口、闽清口),于二十世纪初开始生产,更高年产量达五万多把。赣东南一带姑娘出嫁曾以有此随嫁为荣,1970年 *** 始,传统油纸伞逐渐被新式的布伞和折迭伞取代,当地就由生产实用为主的伞改为生产小巧玲珑、轻巧美观的小花伞。伞面以手工绘制各种图案,1980年代获得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现时出口至东南亚、欧美等地。云南腾冲荥阳村的制伞业有二百多年历史,传承了九代,又叫做“纸撑子”。相传当时在腾越城县衙当师爷郑以公闲逛时结识了西街的姓张姓周的两个懂做纸伞的师傅,跟他们学到手艺并带回家乡,代代相传过去当地生产的油纸伞供应整个滇西市场。当地很多客家人聚居,最喜爱油纸伞,村长郑传国指该村过去80%的村民都会做纸伞及其它编制品,而且是世传。如今村里仅余四家人仍然在 *** 油纸伞,会做的人共五人,其中三人已年逾古稀。现时以郑家朝一家的手艺更好,用料讲究,涂料中的天然桐油和柿子水都要依古法调配,成品坚固美观,一天只能做一两把,他所制的油纸伞曾获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三等奖。另有郑映楼做的大纸伞,因为过去商家喜欢在店前摆放大纸伞,可以挡雨遮阳, *** 引客,因此又有“照铺伞”之称。他们都只是在农闲时才制伞。
该处 *** 的花纸伞做工精细、色彩鲜艳、式样美观,质量好,曾一度热销保山、大理、昆明等地。1950年至1951年从业57户,年产雨伞4万把。1952年60户90人,年产量达3万把,其中大伞占10%,1953年走国营贸易、合作加工之路,提高了规格质量,围线由的四道加为六道,当年盈利(含税收)约1.3万元人民币。1954年有62户, *** 人,产品大量销往少数民族地区,并销往保山、县城及出口 *** 。1958年至1960年,国营三化厂生产过油纸小花伞。1965年后由于布伞和尼龙伞取代了油纸伞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小油伞停产,仅有少量的大油纸伞卖给路边摊使用用。当地纸伞业再度引起注意,又恢复了小花伞的生产,作为工艺品,但产量不大。2006年5月21日,腾冲县文产办主任周特等人到当地纸伞 *** 基地视察,寻求纸伞产业化发展道路。当地制伞主要是为了传承民间工艺。
纸伞以云华、古永等地出产的毛竹和当地的木料为伞柄、伞骨,伞面用界头买来的构皮纸蒙上、涂上坝子油或桐油,称为“绿衣子”,工序包括削伞骨、绕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熟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平均 *** 一把伞约需半天时间。三河古镇油纸伞具有 4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三河古镇油纸伞 *** 工艺于2009年在芜湖“中国第八届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喜获设计和 *** 金奖。
三河古镇伞面花色多种多样,仅染色就有20余种,有的绯红如晨曦,有的蔚蓝加净空,有的翠绿如碧水;或单色,或套色,五彩缤纷。在秀丽的伞面上,又经刷、喷、画多种工艺,描绘上古镇风景、花乌、山水等图案,为三河古镇油纸伞锦上添花,更显美观大方。
伞面采用三河古镇风景,故名三河古镇伞。三河古镇油纸伞采用印染、贴画,手绘,印刷等 *** ,绘有古镇八景、小桥,流水,人家,徽派庭院,花卉、山水和仕女,有大红、枣红、和平蓝、墨绿、桃红、桔黄等二十几个品种,具有外型美观、选料讲究、设计精美的特点。
三、云南腾冲特产:荥阳油纸伞
1、油纸伞浓厚的民间气息让它附带了诸多的文化色彩,从 *** 到绘画都展现着民间艺人的心血。在云南腾冲有这么一个 *** 油纸伞的小村庄——荥阳,相传明清时期家家户户都做油纸伞,到现在已经传承了9代人。
2、荥阳油纸伞 *** 工艺精湛,花型美观,色彩鲜艳,桐油光亮,具有抗水耐温,挡风力强,小巧精致等特点,表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民间工艺特色。工序分为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十几个步骤。每把油纸伞需要1天的时间才能做好。
3、许仙和白娘子,董永和七仙女,乃至宁采臣和小倩的故事里,一把轻曼油纸伞都在暗自扮演月老红线。油纸伞相传由鲁班之妻云氏受小童以荷叶当帽的启示而发明,油纸伞的诞生为国人遮风挡雨 *** 。
4、油纸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与妩媚,表达了文人墨客的情怀。它集古朴 *** 、精致唯美于一身,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蕴 *** 丰富的吉祥寓意,在传情达意间展现其魅力,是人们爱不忍释的心仪之物,是世代传承的民艺精品。
5、荥阳村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固东镇,村子虽不大,却拥有荥阳油纸伞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互联网和电脑绘图,现在当地做出来的油纸伞不但传承了古老的工艺,更是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做出来的油纸伞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6、荥阳油纸伞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7、荥阳村 *** 油纸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关于本次腾冲油纸伞之乡和云南油纸伞是在哪个古镇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