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麦冬之乡三台这个问题,三台麦冬种植基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三台县都有哪些镇
三台县辖41个镇(潼川、芦溪、景福、富顺、刘营、西平、安居、塔山、乐安、金石、观桥、新生、古井、中太、中新、石安、秋林、建设、三元、万安、妻阝江、龙树、鲁班、紫河、建平、新鲁、立新、灵兴、八洞、凯河、花园、东塔、光辉、百顷、前锋、柳池、永明、新德、北坝、永新、黎曙)、22个乡(乐加、幸福、老马、金鼓、里程、菊河、建中、断石、下新、争胜、双胜、双乐、忠孝、高堰、进都、宝泉、曙光、云同、上新、广利、协和、玉林)。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绵阳市东南部,北纬 30度至 32度之间,东经 104至 105度。东与盐亭、梓潼交界,南与射洪、蓬溪县相邻,西与中江县接壤,北与游仙、涪城区相连。
三台县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北邻绵阳,南连射洪,西靠中江,东接盐亭。自西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设广汉郡郪县始,隋唐为梓州,宋、元、明为潼川府,清置三台县,至今已2200多年历史。古老的三台曾在唐代与成都齐名,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三台县幅员面积2659.38平方公里,总人口145.93万人(2015年),辖63个镇乡(其中镇41个、乡22个)、932个村、110个社区居委会,拥有郪江汉墓、鲁班湖、云台观、梓州杜甫草堂、大佛寺、琴泉寺、凤凰山城市森林公园等景点。三台县是全国粮食、生猪、油料、油橄榄生产基地,中国米枣之乡,中国麦冬之乡。[
二、三台在哪里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三台。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绵阳市东南部,北纬 30度至 32度之间,东经 104至 105度。东与盐亭、梓潼交界,南与射洪、蓬溪县相邻,西与中江县接壤,北与游仙、涪城区相连,距绵阳市中区57公里,距成都市153公里,。境域南北长 81.1公里,东西宽 56.2公里,状若艾叶,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 147万,为四川百万以上人口的农业大县,人口密度553人/平方公里,有汉、回、藏、羌、彝、满、白、土、 *** 儿、蒙古、苗等11个民族。境内沿江平川、浅丘绵延、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三台在历史上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19 *** 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亦是旅游胜地。县南的郪江流域为古郪国所在地; *** 山汉墓群为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云台观有清帝敕赐,乃四川第二大道观;县城保留有两道古城楼和千余米城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鲁班水库、团结水库;融古典建筑和现代园林于一体的牛头山杜甫草堂、风景秀丽、素有“小西湖”之称的“翠湖”;有省级凤凰山森林公园和东山公园、蟠龙山大佛宝刹,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历为州、郡、府、路、治所,唐宋时就与成都齐名,被誉为“西南大都”既是交通“襟喉之地”,又是商品集散地及经济文化中心,现在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
三台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文化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首批市级文明卫生达表现,是四川省“ *** 之乡”。
三台县资源丰富,农业生态环境优越。粮食、蚕茧、油料、生猪、水果、水产、 *** 材等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名列全省前茅,瘦肉型猪、麦冬、蚕茧、油橄榄、棉花皆为全国商品生产基地。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膨润土、盐井、石灰石、沙金、石英石、石油、天然气等,极具规模开采价值。
三台县工业体系完备。现已形成以电力、茧丝绸、五金机械、轻化工、食品加工为骨干的门类众多的工业生产格局,有30多万种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业正逐步成为富民强县的主体。
三台城市功能完备,商贸繁荣,名胜古迹众多。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城区常住人口逾10余万;各类商贸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已形成 *** 式新型流通体系;一系列古迹文物、旅游景点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品位,食、宿、行、游、购、玩的一条龙旅游服务到位,这里已成为都市人娱乐、休憩的后花园。三台城是省级卫生县城,这里街道宽阔,市容整洁,高楼林立,夜景流光溢彩,分外迷人。三台人民热情好客,朴实勤劳。三台交通发达,近几年建成绵三、三射一级公路,三中、三盐二级公路,县城有通往五十多个镇乡的柏油公路,三台紧靠绵阳、德阳、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省道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镇享有路四通八达。信息通道已开通国际程控 *** 、图文传真、 *** 寻呼、移动 *** 、国际互联网与计算机局域网。水、电、气供给充裕。省级四川三台工业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发展区已具规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各类服务日趋都市化。投资软、硬环境优越,具有良好的投资开发前景。成绵高速公路的贯通,绵阳南郊机场、铁路口岸的启用,更为三台对外 ***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宋咸平四年(1001年)朝廷把四川设为川峡四路,其中之一就是梓州路[三台].梓州是四川与成都齐名的川北重镇,八世纪的梓州,作为四川的第二大城市,城郭雄伟,交通发达,在川北重要交通要道的涪江凯江上,来往船只川流不息,这里有川北更大的码头。在这些码头上,曾旅居这里近两年的大诗人杜甫多次送往迎来,吟诗作赋。且看:“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奉送崔都水翁下峡》)反映了交通枢纽梓州段涪江的繁忙;而梓州城美丽的夜色从“夜深露气轻,江月满江城。”(《玩月呈汉中王》)中可见一斑;梓州城的布局“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望牛头山亭子》)何等的规范。从这些诗句中,一幅中世纪恬静美丽的都市图画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作为当时省一级行政机构---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梓州城的规模很大,城墙很高,城楼更高大,在杜甫留下的诗中,还有很多登梓州城楼的诗篇,如《九日登梓州城》,《春日梓州登楼二首》,《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等等,这些诗歌和其它登高诗歌一样,除了抒发自己苦闷的心情外,更多的是对梓州山河的无尽赞美。可以想见几百年前这里是如何的繁华,时过境迁,现在的成都已是我国西南更大的都市,而我们却只能从这样的残破门楼中去寻觅和回味它当时的盛景了。
三、四川三台特产:涪城麦冬
1、涪城麦冬,又名川麦冬、绵麦冬,产于四川省三台县,产区主要集中在三台县涪江流域以花园镇为中心的九个镇(乡)。涪城麦冬是中国名贵传统中 *** 材之一,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它具有养阴润肺,清热除烦,益胃生津,凉血止血等功效。2006年,国家质检 *** 批准对涪城麦冬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表面黄白色或淡 *** ,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麦冬的 *** 用价值很广,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3、医学权威专家和国家特级品茶 *** 曾赞誉“涪城麦冬”称:其主要成份、 *** 用价值绝不亚于“长白山参”。今有“涪城麦冬”千金宝,“本草遗株万国珍”之说古今中外人士均以“名贵中 *** 材”相称。其块根、须、茎叶均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4、涪城麦冬含氨基酸、三种以上寡糖和一种以上中 *** 多糖、九种以上高异黄酮类化合物及葡萄糖甙、七种以上甾体皂甙和维生素A、B、C、D等30余种对 *** 有益的化合物。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凉血止血、美颜益肤、强身健体等功效。入 *** 可治病,入茶可防疾和产、美颜益肤。还可深度加工配伍针剂、饮片、饮品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生活的需要,是纯天然保健、滋补珍品。
5、涪城麦冬含氨基酸、三种以上寡糖和一种以上中 *** 多糖、九种以上高异黄酮类化合物及葡萄糖甙、七种以上甾体皂甙和维生素A、B、C、D等30余种对 *** 有益的化合物。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凉血止血、美颜益肤、强身健体等功效。入 *** 可治病,入茶可防疾和产、美颜益肤。还可深度加工配伍针剂、饮片、饮品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生活的需要,是纯天然保健、滋补珍品。
6、医学权威专家和国家特级品茶 *** 吴登方曾赞誉“涪城麦冬”称:其主要成份、 *** 用价值绝不亚于“长白山参”。今有“涪城麦冬千金宝,本草遗株万国珍”之说。古今中外人士均以“名贵中 *** 材”相称,其块根、须、茎叶均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7、西蜀古都涪城曾建治于涪江流域三台境内。元末明初,当地人民培育野生麦冬为家麦冬,这种家麦冬因而得名“涪城麦冬”,又名“川麦冬”、“绵麦冬”。其特点:块根呈一线穿珠,干燥后呈纺缍形,两头钝尖,中部肥满,微弯曲,表面乳白色,有光泽,质较坚硬,微香,味甜较浓,嚼之发粘。据《中国常用中 *** 材》、《四川省医 *** 卫生志》、《三台县志》等记载:早在1502年(明弘治三年)的《本草品汇精要》中,即有涪城麦冬的相关记载。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涪城麦冬已在花园河(今花园镇)、白衣淹(今光明乡)、老马乡等地广为种植,它广泛分布于涪江流域和长江嘉陵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为四川著名川产地道 *** 材之一。因受气候、温度、土质、加工技术的影响,各地所产麦冬品质各有差异。据《中国 *** 典》记载,位于东经104°56′、北纬31°15′所产麦冬品质更高。
8、2006年5月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9、2008年被评为四川名特产和四川名牌农产品。
10、2009年10月又顺利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同时获得“四川省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
四、三台涪城麦冬是哪里的特产
三台涪城麦冬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台涪城麦冬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台涪城麦冬,是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的著名特产,又名“川麦冬”、“绵麦冬”,是古今中外公认的稀有名贵 *** 材之一,具有益精强阴、解烦止咳、美颜悦肤、退虚热、定咳嗽等功能,是纯天然的保健、滋补珍品。
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表面黄白色或淡 *** ,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麦冬的 *** 用价值很广,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涪城麦冬名字的由来,是因西蜀古都涪城县曾建于今涪江流域三台境内,元末明初,当地人民培育野生麦冬为家麦冬,故得名“涪城麦冬”,又名“川麦冬”、“绵麦冬”,其特点:块根呈一线穿珠,干燥后呈纺缍形,两头钝尖,中部肥满,微弯曲,表面乳白色,有光泽,质较坚硬,微香,味甜较浓,嚼之发粘。据《中国常用中 *** 材》,《四川省医 *** 卫生志》《三台县志》记载;早在明弘治三年(1502年)《本草品汇精要》中,即有记载。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已在花园河(今花园镇)、白衣淹(今光明乡)老马乡等地广为种植,为四川著名川产地道 *** 材之一。现在分布于四川涪江流域和长江嘉陵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因受气候、温度、土质、加工技术的影响,各地所产麦冬品质各有差异。《中国 *** 典》记载,位于东经104°56′、北纬31°15′所产麦冬品质更高。
涪城麦冬含氨基酸、三种以上寡糖和一种以上中 *** 多糖、九种以上高异黄酮类化合物及葡萄糖甙、七种以上甾体皂甙和维生素A、B、C、D等30余种对 *** 有益的化合物。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凉血止血、美颜益肤、强身健体等功效。入 *** 可治病,入茶可防疾和产、美颜益肤。还可深度加工配伍针剂、饮片、饮品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生活的需要,是纯天然保健、滋补珍品。
医学权威专家和国家特级品茶 *** 曾赞誉“涪城麦冬”称:其主要成份、 *** 用价值绝不亚于“长白山参”。今有“涪城麦冬”千金宝,“本草遗株万国珍”之说古今中外人士均以“名贵中 *** 材”相称。其块根、须、茎叶均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三台县是涪城麦冬主产区,目前全县麦冬种植面积已达2.6万亩,年产干麦冬7000多吨,于2006年5月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被评为四川名特产和四川名牌农产品,2009年10月又顺利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同时获得“四川省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
麦冬之乡三台和三台麦冬种植基地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