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曲艺之乡演唱?京剧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0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马街曲艺之乡演唱的问题,以及和京剧之乡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马街书会的书会特色
  2. 曲艺之乡是哪里
  3. 马街书会的历史源流

一、马街书会的书会特色

每年的马街书会都要评出书会状元。状元都是唱得更好的,书价更高的,最受群众欢迎的艺人。这种民间的评选方式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马街书会无疑是众多艺人吹拉弹唱,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一种农民文化盛会。乐器种类之多,曲种曲目之繁杂,令人称奇。在这众多的曲种当中,最受人喜爱的就数河南坠子了。它的特点是说唱内容简捷明快,演技幽默传神,让听众听之易懂,过瘾。

马街书会每年亮出的曲艺种类比较多。河南坠子是书会当中的之一大曲种,到会艺人的80%要说唱它。它形成于20世纪初,有东路、西路、北路之分,因地域 *** 差别而形成三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其特点:旋律悠扬、节奏明快唱腔浑厚、淳朴、高亢、畅快。由于电子乐器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曲种形态发生变异,且风格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流动于马街书会上的曲种,除了河南坠子之外,还有: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徐州琴书、道情、湖北渔鼓、凤阳花鼓、四川清音、山东快书、陕西快板、相声、小品等10多种。

中国·宝丰马街书会状元时间届参赛人地点曲种作品名称拍卖 *** 2013-2-22八张高伟马街书会会场河南坠子《杨宗英下山》 1.3万元 2014-2-12九王艳芳、王雪会宝丰县演艺中心河南坠子《反腐倡廉》 1.6万元

2月12日晚,第九届中国?宝丰马街书会全国曲艺邀请赛颁奖晚会在宝丰县演艺中心精彩呈现,宝丰艺人黄艳芳和王雪会演出的河南坠子《反腐倡廉》以1.6万元的高价拍出,获得2014年宝丰马街书会书状元,至此2014年宝丰马街书会 *** 结束。

在历届马街书会上都可看到一种极为普通的乐器,也就是河南坠子里说唱最常用的一种叫简板的乐器。该乐器宽3厘米,长30-40厘米,一般用梨木、红檀木 *** ,音色微颤清脆。(艺人在说唱时手中打节拍所用)。

还有一种艺人们自制的土乐器,艺人在打简板说唱时,一边拉板胡,一边用腿上绑着的可拉动的木锤,击打木鱼似的木管,随着说唱内容,感情的变化,艺人可用脚牵动木锤可快可慢地进行敲击。这一独特的演唱形式,简直就像一个小说唱团。

当然,书会上还有许许多多好玩的乐器。比如,艺人自制的说不上名称的大小古琴,一种是坐立弹拨式的古琴,一种是架在肩上用弓子拉的古琴,音色古朴、浑厚,据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还有的艺人别出心裁,在用唢呐演奏乐曲时,巧妙地用一个小铁碗,在喇叭口来回移动。有时加篾子,使吹出来的乐曲似人与人之间对话,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富有人情味。

艺人在书会上说唱为亮书,邀请艺人说唱为写书。亮书是指艺人们在浩瀚的书会会场上摆阵对歌,以展示自己吹拉弹唱的技能。而写书一词并非指著书立传,它是随着中原汉文化的发展,自然形成的一种文化交流现象。在乡下如果家里过事,就来到书会上选择说书人,他们以质论价,即通过对演唱者水平的评估,选择自认为好的,便私下与说书人商议书价,或找经纪人在袖筒里比划 *** ,说定后就留下日子,请说书人家中演唱。书价一般是根据上年收成的好坏和艺人说唱水平的高低而定。小则一棚百十元,多则一棚几千元(一个说书摊为一棚)。有时,一个村竟能写回去十几棚。这样只好就街说唱,一摊挨一摊,争相亮绝活,形成了对台戏局面。

在热闹非凡的书会上,观众除了看热闹,还要像相亲一样地把中意的艺人请回家中痛痛快快的说唱几天。他们当中有致富后还愿的,有盖新房图吉利的,有娶媳妇助兴的,总觉得这样办才会更隆重些、体面些。

二、曲艺之乡是哪里

曲艺之乡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在每一个地方都有曲艺之乡。

明、清时萧县是著名的曲艺、戏曲之乡,渔鼓、坠子、大鼓、琴书和梆子、拉魂腔、花鼓戏等曲艺、戏曲活动频繁。

2010年12月3日,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天门市中国曲艺之乡称号。2011年经国家 *** 组织评审,天门市被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 *** 间文化艺术之乡。

1997年10月22日,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南阳市为中国曲艺之乡。南阳曲艺源远流长,在南阳汉画像石中刻下了最早的说唱艺术痕迹。宋元时,南阳说唱艺术已很盛行。

河北省的乐亭县以乐亭大鼓而声名远播,由此也被中国曲艺界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作为中国北方主要曲种的乐亭大鼓,说唱结合,韵散相间,以独具特色的民族形式和自成体系而著称,在以冀东为中心的广大农村普遍盛行。

2007年,岳池县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的称号。岳池县自唐代置县以来,勤劳聪慧的岳池人民在生活劳作的同时。

吸取先秦至六朝时期的民间文学营养。创作一些带有表演动作的评弹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从自娱自乐到逐渐走入大众生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曲艺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曲艺之乡

三、马街书会的历史源流

1、马街十三会历史悠久。据马街广严寺及火神庙碑记载,这个古刹大会起于元代,盛于明、清。马街书会源远流长,不过论起它的起因则众说不一。

2、一说是春秋时,应国大夫张舒喜欢弹唱,技艺超群。晚年定居马街,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张公在一年的正月十三离世,友人为纪念他,便于每年的这天 *** 马街,以曲怀友,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3、一说是东汉前,王莽撵刘秀至马街村东的应河岸边,是日正月十三,正在火神庙祭祀的乡民艺人纷纷相助汉军竞渡,阻击莽军追兵。刘秀当了皇帝后,降旨免去马街一带三年皇粮,钦赐三皇社御牌一面,后来这里的人便以救驾之日为会期,年年起会,感谢皇恩。至今当地仍有光武封、书会兴的说法。

4、一说是宋代末,马街有一位在南阳府当录事的朱秀才,常爱写些曲艺段子给人们演唱,结交了很多朋友。后来他告老还乡,在一年的正月病逝,各路艺人于十三这天赶到马街,摆起书摊,弹唱他写的唱段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形成了今天的书会。

马街曲艺之乡演唱?京剧之乡-第1张图片-

5、还有一说是早年马街有一位叫马德平的老艺人,桃李满天下,每年正月十三, *** 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其献艺祝寿。这样年复一年,渐渐成了传统。

6、尽管书会起因众说不一,但艺人们代代相传,来马街说书的确实越来越多,而且自元以来竟无间断。

7、马街广严寺及火神庙的碑文有记:元朝延佑年间,马街书会初具规模,每年约有千名艺人前来说书,清代同治年间尤为兴盛。曾在南阳府做过儒学教谕、告老回乡当上书会会首的文人司士选,在同治二年(1863年)算过一次到会的说书艺人人数。他让这一年赶会的艺人到火神庙里进香钱,香案前放一口大斗,每人只许进一文,下来一数两串七。也就是说,那年到会的艺人有2700人。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马街 演唱 艺之乡 剧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