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之乡收益(生态有机茶市场现状分析)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6

大家好,关于有机茶之乡收益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生态有机茶市场现状分析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有机茶之乡在哪里
  2. 将老乌山建成“中国藤条茶之乡”(起底藤条茶之八)
  3. 油茶种植

一、有机茶之乡在哪里

1、武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是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全县现有茶园面积近10万亩,是浙江省产茶重点县和全省实施“有机茶工程”的试点县之一,年产茶6500余吨,产值9500万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金华市首位。

2、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有机茶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大部分海拔是500-1500米的广阔山丘,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9座。全县10万亩茶园大多数分布在深山高山上,远离城市,没有大气污染,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武义茶叶优良的品质。九十年代以来,武义县把名优茶开发作为茶叶生产的一个重点,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大提高,全县不少农户以茶为业,靠种茶、制茶、贩茶走上了致富路,全县先后涌现了“武阳春雨”、“金山翠剑”、“汤记高山茶”、“更香翠尖”、“郁清香”等一批畅销全国的名茶产品,名优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2000年全县产茶叶6500吨,其中80%以上为无公害茶,来自茶叶的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8%,根据茶叶市场行情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县委、县府及时调整茶叶生产方向,把它作为全县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来抓,提出了“继续抓好名优茶,积极开发有机茶,普及无公害茶”的茶叶生产工作思路,95年开始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进行有机茶开发,是省内最早开发有机茶的县份。

3、金山茶业有限公司在海拔千余米的牛头山麓建立了300多亩有机茶生产基地,按有机茶的生产要求管理茶园。1997年,该公司生产的“采云间”系列有机茶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严格检测,获得了《有机(天然)食品证书》,成为浙江省之一家获得OFDC颁证生产有机茶的企业。之后,武义金山茶业有限公司又获得了瑞士IMO等国际有机茶认证机构的颁证,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取得了有机茶打入国际市场的 *** 。“采云间”系列有机茶源源不断地出口德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武义金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建成两条有机茶生产线,可年产有机茶600多吨,成为武义县开发有机茶的龙头企业。目前,武义县有机茶年加工能力达到1800多吨。

4、到2000年底,全县已有10家企业获得有机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有机认证,有3万余亩茶园进入有机茶园转换期,获得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已达5293亩(其中国际认证856亩),有机茶颁证面积占全国的25%,位居全省、全国首位,其中有机苦丁茶颁证是全国唯一一家。并且是全国最早在国际互联网上注册“中国有机茶”域名和开展网上有机茶贸易的县市。2000年全县有机茶名优茶产量达到460吨,其 *** 口235吨。今年2月下旬,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刘真和 *** 及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的专家专程来武义,对申报“中国有机茶之乡”工作进行了认真调查和考察,考察组认为武义县已具备申报“中国有机茶之乡”的条件。近日, *** 粮农组织项目官员在考察有机茶开 *** 况时也对武义县有机茶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5、目前,浙江省武义县茶农喜上眉梢,武义县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有机茶之乡”。为使有机茶走向全国,武义县还在北京、上海、南京、大连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设立了有机茶专卖店,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在北京马连道茶城开设的武义有机茶销售专卖店,其产品火爆北京城,深受消费者青睐。有机茶工程的实施,在全县掀起了有机茶开发热,使山区上万亩荒芜、半荒芜的茶园得到管理和恢复,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茶园在转换为有机茶园后,亩产值增加了近10倍。

6、预计到2005年,全县实现有机茶园面积4万亩,产量2600多吨,产值2亿多元。为了使有机茶开发有可靠的技术保证,武义县 *** 与国家环保局、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力争把武义建成全国有机茶的培训、示范基地。

7、浙江省武义县近日被 *** 命名为“中国有机茶之乡”。至此,武义县成为全国有机茶开发最早、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更大的县。截至去年,全县有机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25%。据武义县县委 *** 金中梁介绍,武义县的10万亩茶园大多数分布在深山高山,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武义茶叶优良的品质。全县年产茶叶6500吨,其中80%以上为无公害茶,来自茶叶的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8%。该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和浙江省“实施有机茶工程建设”的试点县。

二、将老乌山建成“中国藤条茶之乡”(起底藤条茶之八)

1、在青藏高原的南麓,滚滚的澜沧江冲破横断山脉的阻拦奔腾而下,在其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古濮人在这里种了至少三四 *** 的茶,成为世界上最早栽培与利用茶树的民族。在澜沧江中下游两岸的临沧与普洱一带有一种云南茶叶栽培史上的奇葩——藤条茶,其是云南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古代茶农根据云南气候条件、乔木型大叶种的特 *** 以及传统普洱晒青毛茶的 *** 特点而总结出的一套茶树采养模式,成为一项中国农耕文化的茶叶园艺作品,是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

2、“这种茶树叶片很少,主干和岔枝 *** 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根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一根根细藤的下段也 *** 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整棵茶树看上去带有一种柳树低垂柔软的姿貌。双江人将这种树上尽是长藤,叶片很少的茶树称为藤条茶。藤条茶是靠人工修整培养出来的,将茶树塑成藤条状,是双江清朝时期已有的养培法。”茶文化学者詹英佩在《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一书中对之作了详细的介绍。

3、藤条茶是云南自古形成的一种传统茶树采养方式,不仅仅盛行于双江的勐库东半山与邦协,还分布在临翔区的昔归与永德、澜沧等地,而在澜沧江的东岸,无量山纵贯普洱市的景谷、镇沅、景东三县,从景东的大朝山东镇开始,穿越镇沅的宝仓山、老乌山,一直延伸到景谷的苦竹山,这绵延将近一百公里的古茶区,拥有20万亩茶地,其中有4万亩古茶树,大多采用藤条茶采养方式,堪称天赐普洱市全球更大的云南传统采养茶区。

4、普洱市茶文化学者、天下普洱茶国公司董事长包忠华,在去年底与今年初,数次考察这一带独特的茶叶资源之后,与普洱市茶人李琨合写了《老乌山:茶界的又一匹黑马》一文,提出了将老乌山打造成普洱市第二个景迈山之战略构想,其后又针对景东、镇沅与景谷三县的古茶山打造与宣传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深入规划,以及没有找到自己核心价值之弊端,于今年4月份提出了整合景东、镇沅、景谷三县在无量山系的古茶资源,以横跨镇沅、景谷两地的老乌山为核心,打造老乌山古茶区,并将藤条茶作为最核心的资源与特色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开发与宣传,使之建成“中国藤条茶之乡”。

5、将藤条茶作为核心名片来宣传,是要冒点风险,同时需要足够的识见与勇气。

6、“茶树不采不发,越采越发,但光采不养,就会造成过度采摘,不但使茶叶品质下降,也往往会大伤茶树元气,甚至会导致其衰亡。云南先民在长期种茶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云南大叶种乔木型茶树的采养方式,一方面保证了产量,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养护手段,保证了茶树的旺盛生机,这就是云南特有的藤条茶采养方式。”长期耕耘在种植与加工之一线,对藤条茶有深入研究的普洱市资深茶人李琨说。

7、建国以来,云南茶叶大规模与现代丰产茶园理论接轨,普洱茶的传统采养模式被抛弃,采用了追求产量、卖相、嫩度的绿茶化茶园管理模式,一片片老茶园被台刈改造成丰产茶园,同时大面积定植台地茶。到了2003年普洱茶兴起之后,随着原生态与古树茶的价值被挖掘出来,云南茶叶又走向了矫枉过正的另一个极端,茶树越少人工干预越好,更好是不施肥,不修枝叶,让其在大自然的环境里任其生长。但所谓的不干预理论,在古树茶紧俏的今天,在追求靠产量来换取短期利益更大化的茶农面前不堪一击。于是,这几年“过度采摘”成了行业的一大热词,但正义人士除了指责茶农杀鸡取卵之外也束手无策。

8、当云南茶叶摆脱了现代过度干预的绿茶思维,采取了几年黄老无为而治,而治理不了过度采摘之痼疾之时,是不是该回到老 *** 的传统去看一看,有什么可救当今之时弊,这样一来被低估与妖魔化的藤条茶就走到前台。

9、其实,藤条茶是背负“疯狂追求产量与过度采摘之典型”的骂名闯入人们的视野的。

10、“很多专家、学者与游客看到采摘后的藤条茶树,周身无芽,满地是叶,残枝、花果散落一地,非常震惊,认为这是一种杀鸡取卵、掠夺式的采摘行为。而茶农给茶树松土、除草、施肥,也被指责为片面追求产量,会导致茶叶品质严重下降。其实它是云南多少代人的经验总结,是结合茶树的生长特 *** 、普洱茶之原料——传统晒青特 *** ,以及茶区气候特点而总结出的一套采养模式。”李琨说,“藤条茶采养方式的原理跟种果树是相通的,都需要修枝打叶,疏花疏果,松土施肥,老百姓在采藤条茶的同时,进行修枝叶、疏花果的工作,自然会造成满地枝叶的现象。茶树养得好,产量自然也会提高,这是适度采摘,根本不是什么过度采摘。”

11、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某种程度上现代丰产茶园管理模式、最近流行的不进行人工干预模式与云茶传统采养模式都有其生存空间。比如在追求产量、卖相与嫩度的时代,密植的灌木型台地茶园就大受欢迎,而到了古树茶概念兴起之后尽量少干预,甚至不干预的茶园就深受欢迎。但在利益驱使下,老百姓往往会对茶树进行人工干预,以提高产量,增加利润。这时,藤条茶这种云南传统的采养方式就到了隆重登场唱主角的时候了,因为其兼顾了产量与养树的统一,能让广大茶农学会正确的、科学的干预茶园,在兼顾品质、产量与可持续开发的前提下探讨出云茶产业大开发之全新路径。

12、将老乌山打造成全球更大的云南传统采养茶区,不但能为藤条茶正名,也是探索一种区别于自然放养与过度开发利用的第三种茶树开发利用模式。

13、4月8日,在景谷县凤山镇文绍村丫口村民小组,也是老乌山著名的大石寺古茶片区,包忠华向笔者详细介绍了老乌山古茶区打造思路。

14、“我以前在普洱市茶业局工作,镇沅、景谷、景东都到过,都是直接去单个的山头,没把无量山系的“二无量”走通。今年大年初三,我与李琨从景东西北部的漫湾出发,沿着无量山一直向南走,经过的地区属于历史上景东县的西五区、南五区(西五区在如今的景东县西境,而南五区在解放初期划给了镇沅、景谷两县),即沿着漫湾、林街、景福、大朝山东镇、里崴、勐大、振太、小景谷、凤山,用三天时间顺着有茶山的山路走,人们把这条山习惯称为二无量,山的更高顶和核心区为老乌山,为了方便统一宣传打造,我就做主把它统称老乌山古茶区。我们发现这一片区,气候、海拔、土壤、茶树品种、种茶历史类似,更大特点是留养模式为藤条茶,总茶叶面积20万亩,以藤条为主百年以上的古茶有4万多亩,呈现种植密度不高,小区域分布的特点,以老乌山古茶区的名义,打造全球更大的云南传统采养茶区——中国藤条茶之乡。”包忠华说。

15、老乌山为无量山的一条支脉,自古为银生辖地。老乌山横跨镇沅县振太镇、按板镇、勐大镇,景谷县小景谷乡、凤山乡等,方圆近百公里。当地居民以汉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等为主。海拔15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降雨量1390—1502毫米。这里有近似的气候、海拔、植被、土壤及茶树栽培历史,森林植被好,气候温凉,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通透 *** 好,是生长优质茶叶的好地方。

16、据介绍,以老乌山为核心的大老乌山茶区南北直线距离60公里,走公路的话将近一百公里,包括景东的大朝山东镇,镇沅的按板、振太、勐大,景谷的小景谷、凤山、民乐,总共7个乡镇。从老乌山茶树王“和尚寺大茶树”——树龄600到800年,以及苦竹山两棵五六百年的大茶树来看,当地栽茶历史至少在800年以上,而且这些大茶树都采用藤条茶的采法,表明当地早在数百年前就形成了独特的云南传统大叶种采养方式,并在澜沧江中下游两岸推广。

17、光就茶叶而言,景迈山不是最耀眼的,老班章、冰岛地位在其上,但对茶区进行整体综合 *** 开发,打通茶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边界,用庄园经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打造更具特色的名片等方面来看,景迈山是云南茶产业深度开发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具有广泛而深远的范本意义。

18、构建老乌山大茶区,就是借鉴景迈山模式对古茶山进行综合 *** 的深度开发。

19、“过去这一带是以县为单位分别打造,景谷打造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镇沅打造老乌山古茶山、勐大古茶山等,多以行政名称为主的山头,分得太碎,不利于品牌推广。在大茶区整体打造之下,可以学习易武茶区的先进经验,像易武大茶区下面推介弯弓、麻黑、刮风寨 *** 品牌一样,我们可以在大老乌山茶区之下推诸如文山、秧塔、苦竹山、打笋山、大石寺、和尚寺等 *** 名片”包忠华说。

20、据了解,老乌山,不但拥有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澜沧江从旁边奔腾而过,留存多处 *** 遗址,茶叶的始祖——3540万年之前的宽叶木兰化石,以及千家寨野生茶王就位于附近,而且其为银生节度故地,是“茶出银生”的地方,也是南诏文化、中原文化与傣族文化大融合之地,自古当地人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农耕文化发达,拥有凤岗、按板等多处盐井,多条茶马古道分布其间,各路马帮往来于山涧,其地盛产的茶叶与盐巴被驮往四方,繁荣的商品贸易,催生了对茶叶的巨大需求,在古代老乌山的先民们就长期种茶,探索出了一套兼顾产量与养护茶树独特的采养结合方式,堪称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

21、老乌山大茶区拥有的各种资源并不输于景迈山,可围绕茶这张名片,对茶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进行立体开发。

22、当古树茶成为稀缺资源之时,各路资本都去追捧名山茶,台地茶乏人问津,2010年在普洱市 *** 的引导与大力推动下,景迈山做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将景迈山古茶园周边的上万亩台地茶通过砍二留一进行稀疏留养,并广植覆阴树,禁止施 *** 、化肥,为之营造类似古茶园的生态环境,通过茶园生态 *** 的再造大幅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益。

23、景迈山开创的稀疏留养茶园管理模式,在普洱市、版纳州与临沧市等得到大面积推广,云南掀起了对低效茶园进行升级改造的浪潮。

24、包忠华认为,在过去追求产量的年代,云南茶园流行的是“低改”(低产茶园改造)模式,而到了追求品质的时代,我们也要提“低改”,不过实质完全不同,是低效益茶园的改造,也就是所谓的提质增效工程。

25、新时代的“低改”,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密集种植的有机茶之路,另一种是以景迈山为 *** 的稀疏生态留养模式。而老乌山大茶区构建的“中国藤条茶之乡”,可以探索第三条道路,对台地茶园进行云南大叶种茶传统采养方式的改造。

26、“老乌山古茶资源有限,更大面积的茶园还是台地茶,怎样对之进行提质增效, *** 还是要引导老百姓回到藤条茶采养方式,对之进行升级改造。坚持二三十年后,就可以形成区别于景迈山的另一种生态留养模式。景迈山台地茶是稀疏生态留养,2010年开始留一砍二,产量下降,使用 *** 、化肥模式改变,恢复生态,不打 *** ,也很少有病虫害,二三十年后景迈上的3万多亩台地茶跟古茶差不多。景迈山是一米留一株。我们推广老乌山大茶区藤条茶留养模式,留一砍一,把枝条留养,用三到五年来推动这项工作,二三十年后结合周边自然人文景观,以茶产业为主线,并深度挖掘茶马古道文化,打造云南更大的古茶区,使之成为第二个景迈山。”

27、包忠华对这项事业,信心满满,“今年春茶 *** 不理想,景迈古茶500—600元/公斤,生态留养100—120元/公斤,台地40元/公斤左右。而我们老乌山这边,藤条古茶120—200元/公斤,藤条生态留养70—80元/公斤,一般台地茶30元/公斤左右。这可以看出采用生态留养方式,效益增加非常明显。”

28、要说明景东、镇沅、景谷茶叶的现状,老乌山大茶区的小景谷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从云南茶叶发展史来看,景谷、镇沅、景东茶区兴起于清朝,盛于 *** ,解放后沦为下关茶厂原料基地,复兴于近几年,茶叶重镇小景谷一直见证着其百年风雨。漫步小景谷街头,家家户户做茶卖茶,一间间房子堆满了毛茶,许多人坐在街边捡剔 *** ,其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原料大仓库,是除了思茅之外普洱市更大的毛茶交易中心,每年从小景谷拉出去的茶叶当在五千吨以上。可惜了,小景谷,继续为他人作嫁衣,何时才能复兴号级沱茶时代的辉煌?

29、要说各大品牌不重视这里的茶叶也不是事实,只是大家每年来这里大量收购优质毛茶,却将其当做二三线茶区来对待。以这里的古茶为主打的,有李记谷庄、茶马司等屈指可数几家知名品牌,由于缺乏大格局下的整体规划,显得形影相吊,孤掌难鸣。

30、由于,老乌山大茶区的茶卖不起理想的 *** ,许多茶农转而求其次去追求产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做的是茶叶品质很难提升,极大影响声誉的事,让市场上形成一种观念,景谷茶芽头大,滋味淡薄,只适合撒面,以增加茶饼的卖相。

31、出生在镇沅,与镇沅、景谷一带的茶叶打了将近20年交道的李琨认为,老乌山遍地产好茶,具有色乌润、毫满身,劲足、汤厚、底够之特点。这里多为丹霞地貌,地表‘猪肝石’虽被开采利用,但深层烂石密布,茶树根深体壮,能吸能藏,并在长期的生长中与烂石融为一体,顺势而发。所制茶骨风岩韵,老枞香幽。且香沉凝重,存之,香能沉汤,香能入海;品之,味香合一更为甘爽;淡冲更佳,冷汤尤优。其“把把茶”“藤子茶”更深得茶客喜爱。

32、由此观之,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提质增效,整体打造大茶区品牌。包忠华认为可从三方面来入手:

33、首先,统一规划建设大交通,打通各县只修自己的而造成的断头路;

34、其次,大茶区统一规划,打造更具特色名片——中国藤条茶之乡;

35、最后,大品牌带动大茶区整体崛起。通过大茶企、大品牌的引导与支撑作用,整合传媒与渠道资源,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引导茶农与初制所提质增效。

36、目前,天下普洱茶国正在积极牵头做大茶区构建落地的几项实事:

37、一是由高产迈向高效。在过去是低产茶园改造,现在是低效茶园改造。 *** 引导,企业在收购价方面进行倾斜,让老百姓形成藤条茶留养习惯。

38、二是加工水平的提升。天下普洱茶国整合景谷3家、镇沅2家、景东3家合作社,输出晒红等技术标准,确定合理的毛茶收购 *** ,从鲜叶开始把控质量,保证合作者的利润空间。

39、三是产品研发。天下普洱茶国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老乌山晒红、老乌山紫茶、老乌山古树藤条茶等极具市场竞争力的茶品,以市场口碑的形式打响老乌山的名气,积极拓展销售渠道。

40、四是藤条茶申遗。建议镇沅县尽快启动构建“中国藤条茶之乡”工作以及藤条茶独特的采养方式申遗工作。

三、油茶种植

可以给你一些资料,参考一下内容和结构:

油茶,又名茶籽树,属山茶科山茶属,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种之一,油茶 *** 榨出的油称茶油,是优质木本食用油。油茶果从开花到成熟,历经十三个月,有花果同期“抱子怀胎”之奇观,其含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之王者气象,令人叹为观止。而茶籽更是以其极低的出油率,极高的营养价值成为油中珍品。现有一个5000亩山茶油种植项目请有意向的投资商前来投资开发。

千百年来,茶油一直被中国南方视为山珍贡品,素有“油王”之美誉。科学研究发现,富含维生素E、山茶苷、生物活 *** 成分角鲨烯,具有减肥、润肺、消肿、美容、降血压和胆固醇之功效,对预防冠心病、脑血栓、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有独特的效果。山茶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达到了80:6:14,与橄榄油不相上下,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95%,则高于橄榄油,居植物油之冠。加之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的油茶籽,远离城市“三废”污染源,故从其 *** 榨取的油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食用油。因此有专家表示,用山茶籽精制而成的食用油将成为21世纪中国乃至全世界首选的绿色健康油。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茶油作为一种高品位的食用油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市场上售达价50—55元/公斤,如作出口贸易, *** 将更为可观(据了解,目前这种纯天然的绿色食用油在 *** 市售价是花生油的二十倍,美国市场达15美元/公斤),其良好的市场前景令一些欧美国家的 *** 人士闻风而动,表示出强烈的合作意向。它还可作化妆品、肥皂、人造奶油、生发油、凡士林、机构润滑油等原料。油茶的果壳可以用来制碱、烤漆、糠醛、滑 *** 炭等;茶饼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和 *** ,茶枯还可深加工成高级洗涤用品,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所在地为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岗霞村,这里属典型的 *** 带季风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19.6℃,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丰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种植油茶不可多得的理想区域。

岗霞村种植油茶的历史悠久,当地农民非常熟悉种植、采收、压榨技术,也具有较高的种植油茶的积极 *** ,他们将积极参与配合项目实施;市、县、乡都有油茶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长期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和科技推广,具有丰富的油茶种植经验,种植技术及管理水平较高,可为油茶种植提供技术保障。

国家、省、市对油茶种植项目都有扶持资金或补助经费,对种植油茶所得收入按照税法规定享受农业产业化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县、乡均把油茶种植作为 *** 项目给予扶持和税费减免。

项目地区乡、村均有硬化路或简易公路,道路网比较发达,可满足项目实施和经营要求,法律允许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前提下通过山林权的 *** 获取用地;临时建筑可不收取任何与土地有关的费用。

新油茶地开发费:450元/亩×5000亩=225万元;

山地租赁费:10元/亩•年×5000亩×50年= *** 万元;

项目实施后,可获得上级各类扶持、补助资金或 *** 贴息约50万元,实际投入约425万元

油茶种植4年后可投产,6年后进入丰产期(正常情况下丰产期可达40—50年,树龄可达80—100年),每亩可产茶籽(干品)500公斤,以目前市场每公斤3.8元/公斤计算,每亩可收入1900元,扣除各种各种生产成本及人工等费用约300元/亩,每亩可获利1600元,5000亩油茶地每年可实现净产值90万元,丰产期以50年计,则至少可获利5000万元。

油茶进入丰产期后,每亩可获纯利近100万元,投资回收期4.8年,财务内部收益率21.2%。

综合上述分析,该项目优点是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高且收益稳定,综合风险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具,属 *** 重点扶持项目,缺点是投资回收周期相对较长,适于长线投资。若资金充裕,可扩大种植面积,并自办加工企业,则获利更加丰厚,回收期也可相应缩短。

(二)油茶种植可行 *** 研究报告(138页)

——这个你需要免费注册才能看,也有可能是收费的,不过参考一下结构也不错,其他的多找找参考文献补充和更新一下就可以了,要与时俱进。

§1.1.4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6

§1.1.6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7

§2.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12

有机茶之乡收益(生态有机茶市场现状分析)-第1张图片-

§2.1.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3

§2.2.1发展油茶产业可缓解耕地短缺的矛盾... 17

§2.2.2发展油茶产业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18

§2.2.3油茶产业的发展是生物能源发展的需要... 19

§2.2.4油茶产品是更具出口潜力的商品... 19

§2.2.5项目建设是山区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0

§2.2.6项目建设是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21

§3.2.5项目拟建地区环境现状... 28

§3.3项目所在地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油茶资源调查... 29

§3.3.1项目区域现有林业管理部门... 29

§3.3.2项目区域现有林业项目状况... 29

§3.3.3项目区域现有油茶资源状况... 30

第4章油茶市场、功能及建设目标... 36

§4.1.4油茶的地理分布特点... 41

§4.1.5我国油茶栽培、利用历史... 42

§4.2项目建设立地条件分析... 43

§4.2.2适宜油茶生长的立地条件... 43

§4.2.3油茶立地主导因子对油茶生长的影响... 44

§4.2.4项目建设区域主导立地因子... 45

§4.2.5项目区立地类型组和立地类型的划分... 49

§5.1项目用地及项目实施方案... 62

§5.1.4项目建设与农户联结机制... 63

§5.2油茶种苗基地建设技术方案... 66

§5.2.1外购油茶种苗选种原则... 66

§5.2.2外购油茶品种及来源... 67

§5.2.3项目种苗基地面积概算... 69

§5.3油茶营林、低改技术方案... 74

§5.3.1油茶营造林技术方案... 74

§5.3.2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方案... 76

§5.4.5项目所在地常见油茶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90

§6.1.1项目建设地空气质量现状... 97

§6.1.2项目建设地地表水质量现状... 97

§6.1.3项目建设地生态环境现状... 97

§6.2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 98

§6.3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00

§6.3.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00

§6.3.2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100

§6.5安全风险与劳动保护... 101

§6.5.1主要危险物质的识别... 101

§6.5.2拟用 *** 的理化 *** 质及危险特 *** ... 101

§6.5.3 ***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04

§6.6.2项目消防设施和设备... 106

第7章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 107

§7.1.2村级专业合作组织机构... 108

§7.1.3村级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 109

§7.2种植人员和人员培训... 109

§7.3项目实施各阶段工作安排... 110

§7.6项目经营的组织形式... 111

第8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12

§8.2.2项目建设其他相关费用... 114

第9章财务评价及效益分析... 119

§9.1.1财务评价范围确定... 119

§9.1.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取... 119

§9.4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22

§9.4.3项目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 123

§9.4.4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 123

§9.4.5社会效益评价结论... 124

§9.5.1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 124

§9.5.2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124

§9.5.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125

§9.5.4社会效益分析结论... 125

第10章项目可行 *** 研究结论... 127

§11.1.1主要经济评价指标汇总表... 129

§11.1.3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31

§11.1.4销售收入及利润分配表... 132

§11.1.5项目财务净现金流量表... 133

§11.1.7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 135

§11.2.2项目区域面积分布图 137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有机茶之乡收益和生态有机茶市场现状分析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有机 收益 现状 生态 分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