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风筝之乡是山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全世界风筝的故乡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风筝之乡是山和全世界风筝的故乡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又是建筑之乡,同时又是风筝之乡,兼有“中国近代之一城”
1、南通古称通州,是中国首批对外 *** 的14个沿海城市,中国十大港口城市之一,是中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环境40优”城市。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濒黄海,南与上海及苏南地区隔江相望,北依广袤的苏北大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2、南通现辖四市、二县、三区,辖区总面积 8001平方公里,人口785万。南通依江傍海,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境内水网密布,无旱无涝,自古极少战乱,被誉为“江海明珠,崇川福地”。
3、南通人杰地灵,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轻纺之乡、体育之乡、盆景之乡、风筝之乡、安全之乡、博物馆之乡。
4、南通经济发达,以纺织服装业、建筑工程业、船舶修造业闻名于世。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758亿,进出口贸易突破了100亿美元,财政收入217亿,国税地税双双突破100亿,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一亿吨,成为中国沿海十个亿吨大港之一。
5、南通是“中国近代之一城”,是中 *** 族工业的发祥地。一个世纪前,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于 *** 5年规划了南通城市建设的一城三镇格局,使南通成为有别于上海、武汉、青岛、大连等外国资本发展模式、官办模式,由国人民族资本发展,自己全面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的之一座充满人文关怀和近代意蕴的新城,南通因此成为了近代中国本土化城市的典范,有“中国近代之一城”的美称。
6、进入21世纪,南通提出了“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跨越发展新思路,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喜人局面。南通经济发展速度已连续两年在江苏省和长三角16个城市中保持领先,今天的南通生机勃勃,充满朝气。
7、南通和上海仅一江之隔,有“上海后花园”之称。2007年12月苏通大桥正式通车后,南通将纳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大有“一桥飞架南北,沪通共繁荣”之势。百奥生物技术(南通)有限公司近邻苏通大桥,是南通辖区中距离上海最近的地点之一。
二、《风筝》中的两句经典台词
1、电视剧《风筝》中,有两句经典台词,闸述了人心的距离。剧中,郑耀先化名金默然在延安的舞会上和韩冰跳舞时说过这样一句台词:“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至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你在此山,我在彼山,你在崖上,我在川底,看着很远,其实很近。”
2、韩冰答道:“你来我往有之,情投意合绝无,你我本是陌路,偶然相遇,也是你在此山,我在彼山,听着很近,其实很远。一旦曲终,必将人散,你我依然还是陌客。”
3、两人针尖对麦芒,屡屡过招,高手角逐,却终究不是一个阵营,相爱不能相处。现在,地域上的距离都不是事,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三观不和的人在一起,人心的距离。
三、风筝的资料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北方多称“纸鸢”,南方则称“鹞子”由于风筝像鹞鹰那样乎伸翅膀可以在天空盘旋,故以为名。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风筝在中国就已出现。据史 *** 载,春秋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鲁班(公输般)因看到鹞鹰在天空盘旋飞翔受到启迪,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和他几乎同时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墨翟也曾用3年时间,制成木鸢,能在天空飞翔。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时,李邺加以改进,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周而得名“风筝”。
唐代著名诗人高骈在《风筝》一诗中描述说,“夜静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宋代,放风筝已成为城乡居民普遍的娱乐活动,不仅市井小儿、布衣平民喜爱,甚至帝王将相、王公贵胄也乐此不疲。及至明、清两代,放风筝则达到了鼎盛时期,明代著名才子徐渭常以风筝作为绘画:写诗的题材,留下37首咏风筝的题画诗,形象地反映了明代民间放风筝的盛况。
曹雪芹是 *** 风筝的高匠巧手。他于1750年蛰居北京西山时,撰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集中国古代风筝扎、糊、绘、放四艺之大成,对南北各地风筝绘以彩图,并配有歌谣。曹氏这部著作成为京津地区 *** 风筝的范本,对风筝的普及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风筝,中国城乡各地几乎都会扎制,但作为风筝荟萃之地当推北京、天津和潍坊。它们被称为“中国风筝三大产地”。这些地方扎制的风筝,自成一派,各具特色,并有各自 *** 的名师高手。
北京风筝继承曹雪芹的遗风,各种传统风筝都采用曹氏风筝的图样。著名凤筝 *** 有两家:一家是金福忠。他们扎制的风筝以造型雄伟、画工粗犷、飞行能力强等特点为人称道。几十年来,兄妹俩扎制了数百种风筝,其中令人叫绝的有12节的带毛大娱蚣、活腿的白仙鹤、软翅的绿靖蜒等;另一家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风筝哈”。“风筝哈”如今已传到 *** 。
之一代哈国良潜心钻研,博采众长,逐渐自成一家流派。第二代哈长英受父熏陶,自幼酷爱凤筝艺术,他 *** 的四只软翅风筝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章。哈氏风筝以骨架精巧、画工严肃、造型奇特、观赏价值高见长。
天津风筝多以动物、飞禽图案为主,吸收中国画、版画和杨柳青年区的优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市区内外会扎制风筝的民间艺人众多,而以“风筝魏”最为著名。“风筝魏”原名魏元泰。他扎制的风筝能折、能叠,数丈长的娱蚣,可装进1尺大小的盒子里;他做的蝴蝶,一线在握,可以在天空自动调换位、置;他扎的飞机能散发 *** ;他制的小鹰两翅能上下翻动,两眼会自动启合。他的风筝作品曾干191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
潍坊是风筝发明人之一墨翟的故乡, *** 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全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的杨家埠700户人家,“家家能染墨,户户会点青”。把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去,更促进了潍坊风筝的发展。它集扎、画、糊等工。艺为一体,造型优美、扎制巧妙、色彩鲜明、起飞平稳,具有浓郁的乡上气息和独:特的地方色彩,成为中华古国的民间艺术奇葩。
风筝大约于七八世纪传入日本、 *** 、东南亚各国,然后通过 *** 传入欧洲等地。本世纪以来,世界上对风筝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国家掀起“风筝热”。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0届 *** 会,曾把风筝列为表演项目。在日本放风筝已成为人民的传统习俗。全国建有“风筝协会”,会员达1300多人。每年销售风筝600万只以上。全国生产风筝达500多个品种,是世界上生产风筝品种最多的国家。
美国每年5月在波士顿举行风筝表演赛,美国人最喜爱的风筝造型是被视为吉祥鸟的海鸥。全国有150多个专门供应风筝的商店,每年销售1.5亿只,平均每4个美国人中就有3个人买风筝。
英国人对风筝的兴趣也很浓。在伦敦设有“英国风筝玩赏者协会”,会员达3000多人。全国每年销售风筝200万只,平均每9个家庭便有1只。素有“风筝王国”之称的泰国设立了“泰王杯”和“泰后杯”风筝比赛。每年初春在曼谷的蓝天上都可看到泰国式的风筝在飞翔,大的约有6英尺高,像一只巨鸟,竟要120人 *** 纵。居住在南半球危地马拉高原上的印第安人,每年10月1日诸圣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风筝会……“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谊于。在全球的风筝热中,中国风筝成了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增进同各国人民友谊的友好使者,它在不同民族、语言和肤色的各国风筝爱好者之间架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近几年来,中国风筝艺术 *** 团曾多次出国放飞表演,举办凤筝展览和进行技艺交流,足迹遍及亚、欧、美洲10几个国家和地区。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 *** 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 *** 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中国 *** 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后来又有了帆船。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 *** 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中国最早的风筝是有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 *** 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 *** 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传统的北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 *** ,在整个硬膀上,可以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风筝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献寿”、“五福捧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五福献寿”等,周代《洪范》篇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寿。其他的求 *** 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专搔手够不到的地方,因能尽如人意而得名)。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连年有鱼”,“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 *** 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据传食之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达长寿的“寿”字有三百多种字形,变化极为丰富。源于 *** 的“万”字纹样,寓“多至上万”之意。在沙燕风筝中,腰部的图案就多为回转“万”字纹样。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祥云鹤寿”,“ *** 贺寿”等。
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喜喜”风筝碰等,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双喜福祥”。喜庆图案颇具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等图案,如“百鸟朝凤”。寓间美满婚姻、夫妇和谐有 *** 图案风筝等。
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后来以龟背纹代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龙的话题,中国是个尚龙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龙是有着特别的意味,龙有着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的神奇生物,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以瑞禽仁兽及其它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中国传统风筝-龙头蜈蚣长串风筝,尤其是大型龙类风筝,以其放飞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而受人喜爱。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