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之乡古老寨子(鼓楼作文)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3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鼓楼之乡古老寨子,以及鼓楼作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醉美肇兴 *** 侗寨
  2. 庚辰古侗寨在哪里
  3. 游玩鼓楼写作文

一、醉美肇兴 *** 侗寨

    拨开闹市人群,在步履不停的节奏中,寻幽觅静;从 *** 侗寨时光里,漫游古寨,体验风土人情,做一回慢时光旅人。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更大的侗族村寨。这里常住居民不多,主要是靠游客支撑的寨子,和当地居民聊天,他们的旺季只有7、8月份、十一和春节,所以消费相对比较高,和前几天住的天文小镇一样。这里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更具 *** 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也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 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娱活动。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主、客竞相吹奏比赛,笙歌阵阵,热闹非凡,极为壮观。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 *** 。

   肇兴侗寨,占地18万平方米,是贵州更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之一寨”之美誉。近年来,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寨,依托侗族文化、生态环境、乡村田园等优势,通过盘活资源资产、用活特色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黔东南侗族地区更大的侗族村寨——肇兴侗寨,是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 

肇兴侗寨景区里乘车可以去堂安,重点是看观赏梯田的壮观,感受中国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纯粹的自然风光,几乎没被商业化,保存玩好了推荐玩耍,我们午餐吃的干烧湖鱼,超级鲜美,我们点了两条与,蘸水也相当正宗。侗寨神隐之地灯光没有镇远多,但确清静自然,

这个地方好舒服好美,住这里的都是当地居民或者开店的老板,遇到的人都很好。

   一尺蓝布,一笔一划,一点一捺间, *** 簇雪的美景便悠然展现。这不仅是我们古老民族与生俱来的审美,也体现着我们民族浪漫诗意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于苦难中孕育而出的智慧与才华。

  栩栩如生的花卉植物,苗族传说的图腾,寓意吉祥美好的龙纹、蝴蝶、鱼纹等,虽色调朴雅,但却精美繁复、风格独特,一笔一划都是内心翻涌的诗意。

 传说,苗族姑娘在知道自己的衣服即将被买走时,会撕下衣服下摆的一角,揣进怀里,以作纪念。也许对她们来说,蜡染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向往和憧憬,是苗族先人长途跋涉的留念。

  蜡染,时尚新生2006年,苗族蜡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这传统的蓝白配色,古老智慧孕育的布艺+染色工艺,如今已衍生出了无限可能。我们找到当地居民手工的蜡染市集,大而全,且经济实惠,收获满满。

二、庚辰古侗寨在哪里

【鼓楼】当你步人庚辰侗乡,你会惊奇地发现,这里村寨都有鼓楼、甚至有的一寨多座。庚辰全境现有各式鼓楼26座,多建于寨子 *** 或寨旁,它既是聚众议事的 *** 中心,也是休息和娱乐的场所。鼓楼自古至今都是各村寨百姓自愿投工、募款和献料修建的,鼓楼整体全系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榫衔接,不用一钉一铆。鼓楼是以楼冠、楼颈、楼身、楼座四大部分构成。它酷似巨杉形象,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对称均衡和谐的统一体。在结构上,圆与方,垂线与弧线,檐方与翘角,边柱与中柱、副柱之间,穿枋纵横交错,组成各种几何图形,错综复杂,变化无穷,但没有丝毫的凌乱之感,而是错落有序,体现出多样 *** 统一的和谐美,今存于庚辰各村的鼓楼造型有以下几种

厅堂式、干栏式和宝塔式,而以宝塔式居多,如坪稳、下宅、坪寨、吉大、双斗、中步等村寨的鼓楼属于这种类型。

下宅村永顺鼓楼:位于庚辰下宅村,始建于清末年间,1998年复修,占地面积30平方米,平面构成为正方形。鼓楼通高12米,三层以下为四角,上四层为六角。

吉大富坪鼓楼:建于19 *** 年,占地面积25平方米,鼓楼高12米,三层以下为四角,上四层为六角。它既是聚众议事的中心,又是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双斗鼓楼:又名和谐楼,位于庚辰双斗村,始建于 *** 三 *** (1949年),2005年复修,占地面积20平方米,平面构成为正方形。鼓楼通高12米,一至二层为四角,三至七层为八角,四根主柱至第三层支撑主楼屋顶面。十二根衬柱至第二层承担二檐挑柱。出跳翘角。据当地老者介绍,四根主柱 *** 四季,十二根衬柱 *** 十二个月。楼前,有一寨门连接,更显其典雅与端庄。

路塘河边鼓楼:建于清乾隆年间,该楼原来为三檐庑殿顶,咸丰年间维修时改为三檐攒尖顶。该鼓楼位于本村寨河边,鼓楼的一楼原是进路塘小寨的大门,有十多级大青石台阶,过去安有两扇大门。因为原来通往梓坛、坪坦的大道从陇城沿河下来,在这里走跳岩过河到鼓楼下,再沿河往下游走。现在改走公路,所以寨门也就没有了。二楼是鼓楼厅堂。鼓楼占地面积60平方米,平面构成为正方形。鼓楼通高7米,一至二层檐为四角,三层为八角,为厅堂式单层建筑。

坪寨荷木鼓楼:坪寨荷木鼓楼位于坪寨村西头,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占地面积100平方米,“荷木楼”故名思意,他的结构从大的柱子到小的椽皮全是荷木,为干栏式鼓楼。一楼为寨门,二楼是群众聚会、议事、休息的场所,顶部为歇山顶,楼高7米,据长者介绍,为防匪患, *** 七年(1918年)曾在这里同周保成土匪进行过-战。鼓楼内枋上镌刻着“烟云连草树星斗”,挂有“焕乎文章”匾牌,使鼓楼显得更加典朴端庄。

坪寨喜文楼: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岁次(1706年),历经五甲子二次灾难,之一次迁至“奶奶”庙百步之隔。解放后1963年冬重修取名为“东风楼”。后县有关部门亲临参观,明确此楼是文娱活动中心,建议更名为喜文楼。

平稳村鼓楼:平稳鼓楼坐落在上边团寨,高9层,占地面积80平方米,始建于清朝光绪十七年岁次辛卯年( *** 1年),至今有116年。

陇城寨中鼓楼:陇城寨中鼓楼,始建于大清同治二年岁次癸亥年(1863年),至今已有144年历史。鼓楼座于天鹅的左翅膀上,占地面积80平方米。鼓楼由正楼和门楼两部分构成。正楼呈四方形,楼高8米,为二檐歇山顶,四根中柱全是合抱的荷木。一楼悬空,是进村的道路,路从西面经楼下穿过,至鼓楼东头上十八级青石台阶到鼓楼坪。二楼为鼓楼厅堂,周围东、南、西三面齐腰设供人休息的吊脚平台,平台上安有栏杆。鼓楼北面正中建有一个一檐歇山顶门楼,将鼓楼和楼外的青石坪连接起来,和青石坪边的戏台、学堂形成一个整体,使这里成为全寨的聚会和娱乐中心。过去凡是村寨中过节唱戏,或迎接外村来的乡客,乡客走子午八卦、多耶、赛芦笙、“抢客”都在这里进行。鼓楼门楼正中,也就是十八级台阶的顶部,有一块大青石板,石板上刻有一匹马,称为“白马”,是专为乡客走子午八卦准备的。凡 *** 尾客,进寨后就由身披红毡、手持罗盘雨伞的乡客头客在此踩堂走子午八卦。据说,如果头客不会踩堂,就会被“白马”所踢,以致神智不清、指挥不灵,所带的芦笙队就会脚步不整、吹奏无章。

上宅鼓楼:上宅鼓楼坐落在路傍寨边的河岸上,又名旱桥,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至今有170年历史,此楼上可聚会歇凉,下可出入通行,也是防守寨门。

牙大村鼓楼:牙大村鼓楼是座落在牙大村寨的寨子中间,名曰开基楼,建于清朝光绪六年(即1880年),是一座依山傍坡四层青瓦半宝塔式、厅堂殿式吊脚楼鼓楼,整个鼓楼高为10米。在厅堂中往东南眺望,峰兑山、八斗坡、盘墓山及牙大溪旁的 *** 水田尽收眼底。其建筑构造为中间有一人抱不完的4根中柱撑着楼顶,四周12根边柱撑着四周偏厦楼顶。4根中柱她 *** 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4柱4块串枋上写有字,12根边柱 *** 着一年12个月围绕着春夏秋冬。楼顶主梁枋中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整个楼层不用一钉一铆都是柱坐枋,枋串柱,一层套一层,层层青瓦移进缩小向楼顶。成为半宝塔式厅堂殿式吊脚楼鼓楼。楼层因其是依山傍坡吊脚楼,一楼是一半楼板一半泥土。在 *** 时期及1958年至19 *** 年都曾在此办过学堂。二楼为楼板式厅堂,与寨中中间青石坪平起,北面为封闭式木板墙壁。西面为大门,东、南为145度斜面木板栏杆式板壁,板壁拦腰安上长条板凳供人们乘坐,是人们容聚会乘凉、-议事、聊天畅谈为一体的厅堂。鼓楼从建成起,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雄壮地耸立在牙大村 *** 。

【风雨桥】风雨桥又称福桥、花桥。因庚辰溪河多,故侗族人民逢水便架桥。风雨桥是由大青石砌成墩台,桥身全是木质结构。由桥身、桥廊、桥亭组合而成,多采用伸臂托梁的办法,解决了桥的跨度问题。风雨桥建于水口,连接两岸龙脉,桥面铺木板并建桥廊,廊内下游一般都封板壁、中间建神庙以“聚福”,故称“福桥”;桥廊两边檐下的板壁上绘有人物、鸟兽等彩绘壁画,故称“花桥”。桥廊上盖青瓦,并 *** 建若干座多角宝塔形的楼亭。庚辰村寨共有各式风雨桥15座之多,其中“济众桥”、“文星桥”、“观月桥”三座已经被 *** 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较著名的还有中步接龙桥、下宅回龙桥、坪寨南临桥等。

中步接龙桥:中步村接龙桥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 *** 二十一年(1932年)被洪水冲毁, *** 二十四年(1935年)就地重修,供人休闲。桥头石礅及桥梁上雕龙画凤,桥两侧檐板上还饰有彩绘《 *** 记》、《三国》、《 *** 》、《 *** 》等神话故事。全桥结构严谨,精致典雅。1969年“ *** ”中被毁坏,1988年群众捐款修建水泥路面桥,原桥上有对联一幅:

长桥卧龙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度步,

危墩峙水风吹浪打几曾父老关心。

中步一桥:又称“济众桥”,是梓陇河流经中步的之一座风雨桥。始建于清代,1951年重修。该桥为二孔托梁式木桥,全长29米,宽4米。两头和中间桥墩用青石砌成,梁木由19根直径30厘米以上的大杉木组成,桥面铺木板,上建9间桥廊,两边配有栏杆和长凳,栏杆外有一青瓦小檐,廊上盖小青瓦,为歇山顶。桥东头建一歇山顶桥亭。整座桥为全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济众桥”于2006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步二桥:又称“文星桥”,是一座人畜分道桥,位于中步村东头,飞架于陇梓河面上。该桥始建于清代光绪六年(1880年),后被洪水冲毁,于1949年重修。桥长20米,桥面人畜各行其道,人行桥面宽4米,畜行桥面宽1.4米,人行桥面和畜行桥面落差30公分。桥廊两边建有栏杆并设置长凳,供 *** 纳凉歇息。那些 *** 一年四季晨出暮归,从不跨越“雷池”半步,而习惯地走其畜道。桥墩用大青石块垒砌而成,桥身用老杂木伸臂托梁架设,桥廊上铺木板,上盖青瓦,为歇山顶。桥结构复杂,古朴庄重,作为人畜两道的风雨桥,在侗乡山寨是少有的,它是侗族人民审美意识和智慧的结晶,是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这是对中华建筑文化的一大贡献。“文星桥”于2006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月桥:位于路塘村下游,建于大清康熙年间。因当年暴雨和山洪爆发,把路塘村脚四道便桥全部冲毁,民众出行极不方便。是时,朝廷派官员下乡探 *** 情,查访灾情,遇上路塘村人正在小河上修路架桥。这时朝廷官员便说:“你们这些老人,功德无量,为方便行人架桥修路,我 *** 朝廷对你们表示感谢。不过你们架这些桥都属临时 *** 的,要架就架永久 *** 的才好”。老人们说:“我们这山区很贫困”话尚未讲完,那位官员随即叫随从人员拿出50个元宝给寨佬们,就顺路而去。寨佬们当时也忘记问其姓名。这些寨佬得50个元宝之后,又在群众中捐资,就将溪上原架设的便桥改建了三渡风雨桥。一渡称“回福桥”,二渡称“官爷桥”,三渡称“永兴桥”(俗称“通汉桥”)。“官爷桥”就是为了纪念朝廷官员而得名,为二孔桥,中间的桥墩以垛子岩砌成,但桥梁却是整根梁木直达对岸,两头和中间以木头托起,十分牢固。桥面为木板,上有三个桥亭,中间的桥亭为五檐钻尖顶,桥亭内靠下游设有神台,神台内摆设有关公父子木雕像,每逢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公磨刀日)人们都前来祭拜;两头的桥亭为三檐庑殿顶。三个桥亭和桥廊连为一体。次年,该官员再次来到桥上时,已是黄昏时刻,寨佬们正想收工,一官员说:“你们修好了三座桥,功德无量,为民众做了好事,你们看,现在月亮出来了,此地正好观月。”故“官爷桥”又称“观月桥”。七十年代初,陇梓公路动工,三座风雨桥均被拆毁。1982年,路塘民众捐资投工,仍按原样重新修建此桥。“观月桥”于2006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坪寨南临桥:坪寨南临桥,始建于清代年间,原架在“孟旋三”,因被洪水冲毁,到1901年移上数丈处,至1993年复修,并将垫桥木改建成水泥拱桥,至今156年。2007年,民众再次捐资改建此桥,在原桥面的基础上新建桥廊,并新建一座横跨龙塘溪口的全木结构抬梁式桥梁与之连接,两桥相连成约120°角,使该桥成为侗乡少见的一桥跨两溪的立交桥。

下宅迪龙桥:该桥座落于下宅村西北陇梓河下游,始建于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原为二孔抬梁式木构廊桥,全长43米,桥上建廊13间,廊上盖小青瓦,三个桥亭,中间为五檐攒尖顶,两头桥亭为三檐庑殿顶。

桥内建有三个神台,中间是关圣台,右为判官台,左为土地祠,都摆有木雕菩萨神像。桥廊两边是木栏杆,配有供 *** 歇息的板凳,栏杆外配小檐。桥内檐板上画有《三国》、《 *** 记》、《 *** 》、《红楼梦》等彩绘。1994年,维修该桥时,将抬梁木换成二孔水泥拱桥。

路塘村飞山宫:路塘村的飞山宫,始建于大清嘉庆十年(1806年),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该寺-用青砖砌成马头墙,寺内为木质结构殿堂。殿堂分为两层,里一层是殿堂,殿堂 *** 摆放杨再思兄弟数人木偶塑像,楼台四周都是雕龙画栋,并挂有“英灵精苍”和“神恩广济”两块匾额。外一层为灶房和储藏室。殿堂两端有财神菩萨和七个童子倒神菩萨。庙内设有一面大型皮鼓和一个钢铸大钟。殿堂中柱上刻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杨公坐高堂慧眼上下惩恶邪”,下联是“将军镇家帮挥手左右扶善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即杨再思纪念日,当班者敲响大鼓和钢钟,杨氏寨老和小孩就备办祭品到飞山宫去祭拜,以求祈平安。

坪寨村三台宫:位于坪寨村东头,始建于清代光绪十二年(1886年)。是祭祀夜郎竹王的寺庙,和侗族地区的“竹王官”、“三王宫”、“三王庙”等为同一类寺庙。该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大门两侧有一对用青石精雕细刻的石狮,非常威严。大门为青石门柱、门方,柱上刻有对联一幅,上联是:“得道在南沾骏惠”;下联是:“降神维岳披鸿恩”。上方正中嵌有“三台宫”三个大字的青石板。进门为十二级青石台阶,宫内由四十四根粗大的圆柱支撑,分上下二个大厅,上厅为活动场所,下厅(台阶上方)为戏台。旧社会此宫为村社活动场所,村内重大事情在这里商定和办理。同时又是当地群众节日文化活动中心,每年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庙会等,大戏(桂剧)、侗戏都在这儿上演。每逢那时,戏台下人头攒动,四乡八邻的群众都云集这里,那戏常常演到深夜,观众也饶有兴趣地观看到深夜。后来,由于“ *** ”原因而被拆毁,现在仅存大门两块青石柱和“三台宫”的碑刻。

中步村南岳宫:南岳宫座落在中步村头的东北方,是一座古老的砖木结构四合院,总占地面积136.9平方米。走过中步桥,就是南岳宫正门。正门为方形石柱砌成的,两只雌雄石狮威武地匐踞于正门两侧,门的上方正中书有“南岳宫”三个大字,在阳光照射下闪闪银光,炫耀着南岳宫的繁荣昌盛,向人们陈述多少个神奇的传说。走进正大门,就是一个满院青石板铺砌的天井式 *** 石阶庭台,把上下正厅分开,形成一个别具风貌的小天地。巨大的 *** 皮鼓高悬于天井内檐上空,是为敬奉神灵而设的幕鼓晨钟。上厅中间的两根原木柱子上刻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成道在南,横扫妖魔行通大”,下联为:“ *** 号岳,扶持正义道德高”。小天井内檐就是高大雄伟的正殿,三座神龛金碧辉煌,正中大殿供奉的尊神,就是忠静大王,神位上书-写“赤子千秋沾雨露,庶民万代沐鸿恩。”据传忠静大王系西周西岐人,姓崇名黑虎,在护周伐纣中战功赫赫,后敕封为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因此,庚辰黎庶奉为至尊。供台上的香火升腾,一缕缕清烟缭绕着碧空,宫中的忠魂似乎已升入仙境,漫步天堂。再加之宫外小河轻唱,潺潺的流水声如欢快曲调,那丝丝缕缕像音符连接而成的气息,却兀然而至,旋律优美动听。河岸上桃红柳绿,佳木异竹,垂杨相荫,掩映着这座古老的宫院。来往行人目睹繁荣之景,留下无限遐思,令人留连忘返。南岳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整个建筑物的设计精工细腻,匠心独运,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也曾为庚辰的人们广施益举,普结善缘,在陇梓河泮上镶上一颗闪耀着古典文化之光的明珠。

中步村云霞寺:云霞寺座落在基门稼山腰,距中步一桥约二百米,寺前溪水环抱,寺后佳木异竹,垂杨相荫,寺内供着 *** 、观音菩萨像,其中 *** 身高0.4米,显出慈眉善目的姿态;以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面呈现慈祥的神色。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从四面八方来云霞寺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每年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此地更是热闹非凡,人来人往, *** 弥漫,灯火辉煌。

【凉亭】侗族人民崇尚助人为乐,深知肩挑背负、爬山赶 *** 的艰辛,于是在山坳、路旁、井边修建凉亭,供行人歇息和避风躲雨。还有人在凉亭里挂上草鞋,以供行人换穿;备有凉水或凉茶,供过 *** 饮用。侗乡素有“三里一井,五里三亭”的行善风俗,庚辰全境现有凉亭79座。

陇城凉亭:位于陇城村境内209国道旁“塘坪”,建于 *** 二十一年(1 *** 1年)。亭长4米,宽3.3米,亭两边设置长凳,供 *** 纳凉歇息,亭边有一口清泉。

三、游玩鼓楼写作文

1.游鼓楼作文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鼓楼玩,作文鼓楼游记.我们先去参观了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比如:盘香,时辰烛等等.盘香有点像蚊香,但是盘香是被一根绳子吊在一个木架子上的.盘香上有很多刻度,点燃盘香,每烧过一个刻度,就表示过了一段特定的时间.时辰烛和盘香差不多,也是用刻度来表示时间的.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鼓楼玩,作文鼓楼游记.我们先去参观了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比如:盘香,时辰烛等等.盘香有点像蚊香,但是盘香是被一根绳子吊在一个木架子上的.盘香上有很多刻度,点燃盘香,每烧过一个刻度,就表示过了一段特定的时间.时辰烛和盘香差不多,也是用刻度来表示时间的.

两点半钟,击鼓表演准时开始.那里有二十五面更鼓:一面主鼓,高2.4米,直径1.6米;二十四面群鼓,都是一样的尺寸,但都比主鼓小,.敲主鼓的人站在两级台阶上,两手各拿一根敲鼓棒,用力的敲.还有四个人在敲其中的四面群鼓.鼓声浑厚,欢快.

看完击鼓表演,我们就下楼.下楼和上楼一样都要经过一段很陡的台阶.上台阶的时候,我觉得兴致勃勃,一点也不累.下台阶的时候,我感觉左腿发紧,我两手扶住扶手,小心翼翼地往下走.终于下来了,好险啊!

春节前夕,我和妈妈一起到鼓楼沿游玩.这是一条具有宁波城市文化及传统特色的商业步行街。

刚走到钟楼下,只见眼前是一片张灯结彩、欢歌笑语的繁华景象。一串串的在大红灯笼让整个步行街喜气洋洋,各色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大型年俗装饰将节日的氛围装饰的更浓。

往前走几步,来到步行街的南街口。这里搭着一座精致的两层古戏台。

戏台上有两位演员穿着戏服正卖力地表演着,一阵阵优美的戏曲声回荡在步行街上。台下围着一 *** 观众,他们个个听得专注入神,还不时为演员的精彩表演而发出喝彩声。

继续往前走,我闻到了一股臭豆腐的香气,它可是我的更爱。我立马顺着气味找到了这家臭豆腐店,只见门前排着一条长龙似的队伍。

我也排队买了两份,夹起一块塞进嘴里,哦!嫩滑可口极了,我狼吞虎咽地三两下就把它吃了个精光,真是回味无穷,不愧为鼓楼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条里巷。

在里巷的拐角处,围着一排围栏,许多人围在前面拍照。我挤进去一看,原来这里还养着几只可爱的小猪和小兔。

只见小猪和小兔津津有味地吃着饲养员为它们拌的食料。最有趣的是,小猪一边吃一边不停地甩动着小尾巴,好像永远不知疲倦似的。

小猪和小兔它们看上去相处得很融洽,原来,让他们生活在一起也是能和平想处的。鼓楼沿步行街真是一个繁华热闹、令人向往的地方啊。

我从小就生活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这个充满诗情画意、山清水秀的地方,而这里的民族特色是那么独具一格,是那么的富有神秘魅力。最让我赞叹不已的非侗族的特色鼓楼莫属了。

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三江境内有鼓楼169座。我到过的也不过寥寥几处。主要的鼓楼有:原来更高的九层飞檐的马胖鼓楼、林溪乡的亮寨鼓楼等。

2002年11月底建成的三江鼓楼可谓是“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更高的鼓楼,也是现存鼓楼中“最年轻”的鼓楼。

这座鼓楼坐落在县城河东的广场上。它所在的方位属三江县城内较高地域,因此,无论你站在哪一个地点,都能把这座雄伟的建筑一览无遗。

鼓楼最外侧是一片片的草地和一个个用水泥围成的小花园,这样的装饰,更显得这整个地方优雅、清幽。

外侧地板采用的是不同颜色的鹅卵石镶嵌成的稻穗图案。我不得不佩服设计师们精湛的技术,一块块人们认为仅仅只是普普通通的石头,设计师们却把它们拼成了一幅完美的“稻香图”。据说这些凹凸有质的石块,还能给脚做***呢!因此,无论白天昼夜,都有附近的居民和旅游观光者们在这儿做“免费***”。

“稻香图”的尽头就是这座雄伟的鼓楼了。整个鼓楼以木材为主,因此,整个鼓楼都漆成与木头颜色相近的金 *** 。楼高约30米上下,共27层重瓴飞檐。下部是由四根大杉木柱组成中心框架,周边配以24根杉木作为副柱,组成一个正方形厅堂。门的两旁是用篆好的木柱和镂空菱形的木板砌成的“窗墙”。门的上方是一幅雕工精美的“双龙戏珠图”,这幅图占了三层重檐,所以为了外形的美观,也为了施工的合理,以上的楼层运用了“偏斜建设”――就是上面的楼层偏移下方的楼层的建设法。一二三层采用的是龙形飞檐,其余24层都为飞角斗拱亭檐。顶部的两层亭檐上绘饰着花草鱼鸟彩图。从远处望,整个鼓楼由下往上渐小渐圆,十分壮观。

最早的鼓楼,是用来乘凉歇息的,所以一般鼓楼都是厅堂大,亭檐少的样式。后来,侗族人民把鼓楼当成议事和娱乐的场地,于是,便把鼓楼改进得更加典雅美观。三江鼓楼巧夺天工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更充分体现了鼓楼改良后的辉煌业绩,也显示了侗族人民伟大的智慧和力量。

三江鼓楼内部有楼梯通向顶楼,每上一层楼,看到的风景就愈广愈美丽,要想试试“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你不妨登上这座着有“世界之最”的鼓楼!有道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嘛!如果你游玩过美不胜收的程阳永济桥;观赏过景色秀丽的巴团风雨桥;游览过古朴迷人的马胖鼓楼;可千万别忘了还有别具一格,巧夺天工的三江鼓楼呀!

钟鼓楼其实是两栋遥相呼应的建筑,顾名思义,一栋上面是大钟,一栋上面是大鼓。

登上钟楼,一口巨钟引入眼帘,那象般巨大的铜钟被高高地挂在一个红色的的木架上,光是边上的木杵直径就有二十多厘米。可以想象清晨那古老的钟声是怎样将人们从梦中唤醒。

钟楼整个都是木质结构,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图画,还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我终于见到真正的“雕梁画栋”,没想到那时候的做工就那么精细了。钟楼里还陈列着很多古董和齐白石爷爷的作品,简直就是精美绝伦。站在钟楼顶远眺,整个西安就像立刻缩小了,变成了一张地图。那上面以钟楼为中心的笔直笔直的大路伸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西安的路都是直的?

鼓楼和钟楼很像。一上去最抢眼的就是一面特别特别大的鼓,那鼓立在那儿足有三米高,一米厚!让人禁不住想去敲两下。再往后接着走,就会看见整整一排的鼓,上面写着二十四节气,好似阅兵似的,特壮观,特气派。鼓楼里还有一面高达十米的大鼓,最奇怪的是那口鼓的鼓面,上面竟然没有任何接缝,哪来那么大的一张整皮呀?

到了晚上,很多盏刺眼的灯光打在钟鼓楼上,钟鼓楼顿时变得金碧辉煌!妈妈说,那在建筑学上叫“光雕”。

春节前夕,我和妈妈一起到鼓楼沿游玩.这是一条具有宁波城市文化及传统特色的商业步行街。

刚走到钟楼下,只见眼前是一片张灯结彩、欢歌笑语的繁华景象。一串串的在大红灯笼让整个步行街喜气洋洋,各色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大型年俗装饰将节日的氛围装饰的更浓。

往前走几步,来到步行街的南街口。这里搭着一座精致的两层古戏台。戏台上有两位演员穿着戏服正卖力地表演着,一阵阵优美的戏曲声回荡在步行街上。台下围着一 *** 观众,他们个个听得专注入神,还不时为演员的精彩表演而发出喝彩声。

继续往前走,我闻到了一股臭豆腐的香气,它可是我的更爱。我立马顺着气味找到了这家臭豆腐店,只见门前排着一条长龙似的队伍。我也排队买了两份,夹起一块塞进嘴里,哦!嫩滑可口极了,我狼吞虎咽地三两下就把它吃了个精光,真是回味无穷,不愧为鼓楼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条里巷。在里巷的拐角处,围着一排围栏,许多人围在前面拍照。我挤进去一看,原来这里还养着几只可爱的小猪和小兔。只见小猪和小兔津津有味地吃着饲养员为它们拌的食料。最有趣的是,小猪一边吃一边不停地甩动着小尾巴,好像永远不知疲倦似的。小猪和小兔它们看上去相处得很融洽,原来,让他们生活在一起也是能和平想处的。

鼓楼沿步行街真是一个繁华热闹、令人向往的地方啊!

鼓楼游记作文400字作者:赵静时间:2018-03-19 10:31:39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鼓楼游玩。

公交车驶到了一座高高的钟楼处,妈妈便喊我下车。原来鼓楼到了,这儿的一个大钟特吸引人眼球。

妈妈说这个大钟至今还依然为附近的老宁波居民提供着准确的报时。鼓楼的建筑沉淀着浓浓的古建筑特色,使人如同见到了一位慈祥的 *** 亲。

穿过鼓楼的门洞,踏过长长的古道,我们转眼便到了步行街。那里商铺林立,人声鼎沸。

商铺中各种 *** 精美的工艺品像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我。我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双眼睛。

那一个个喜庆又精美的中国结,一只只现场 *** 的玻璃小天鹅,一个个带着民族特色的花式布娃娃,还有神态各异的泥娃娃,都是我喜欢的商品。我把玩着各种精致的物品舍不得放手,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嘻嘻地对我说:“不能太贪心哦,只能挑一种买下来。”

我心想:妈妈真吝啬,但也只好作罢。我千挑万挑,终于选定了一串晶莹剔透的珠子手串,谁叫我是个爱漂亮的小女孩呢!作为一个小吃货,来到鼓楼怎么可能错过各种美味小吃呢?金黄松脆的油赞子,外焦里嫩的脆香鸡排,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甜甜糯糯的桂花汤圆,还有香滑的奶茶……好一个舌尖上的中国啊!鼓楼一游,看遍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享尽老宁波的美食,真是口目两不误啊。

家乡的鼓楼_ *** 字我的家乡从江,是一个山青水秀,物产丰富的地方。

我的家乡有世界上更高的鼓楼。鼓楼外形像个宝塔,它的中间是由四根 *** 大树支撑,三个小孩都抱不过它,外面由八根稍微小点的树支撑。

鼓楼的中间还有一个用石头砌成的火塘,四周有木栏杆和给游人休息的长凳子。鼓楼里面还有一个木楼梯可以爬上去的。

鼓楼之乡古老寨子(鼓楼作文)-第1张图片-

鼓楼之一层的上面还有许多苗族,侗族的画。鼓楼共有二十九层,更高一层的顶部还有一个宝葫芦,它象征着寨子的吉祥平安。

鼓楼的每一层,还有翘起的几个角,它们都是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鼓楼的外面有个大广场,还有许多的健身器材可以给人们锻炼身体,四周种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空气也非常好。

我生在临汾,长在尧都,我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临汾不仅风景优美,还是一座历史古城。临汾古城是国内外闻名的“卧牛城”,修筑于明朝,城高河深,巍巍壮观。市南有建于晋代的“古帝尧庙”,市东有建于晋代的“古帝尧陵”。市内有建于唐贞观年间的“铁佛寺”,又名“大云寺”。市中心还有建于北齐的“大钟楼”,又称临汾鼓楼。说到鼓楼,我和它还是老朋友呢!姥姥家以前就住在鼓楼旁,小时候,姥姥经常带我到鼓楼下玩,这也许就是我喜欢鼓楼的原因吧!

白天,站在高大雄伟的鼓楼脚下往上看,你可以看到“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临雷霍,西控汾河”十六个大字分别镶嵌在南北东西的大门之上。鼓楼内四通,中卧铁牛一尊。通道里还设有石桌、石凳,是老人、孩子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夜晚的鼓楼就更美了,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鼓楼就变成了灯的海洋,一盏盏霓虹灯,一会儿红,一会儿绿,一会儿半紫半黄,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我爱家乡的大钟楼,更爱美丽的临汾,我为自己是一名临汾人而感到骄傲!

游乾县鼓楼有感作文600字游乾县鼓楼有我的家乡在乾县,在宝鸡的东北方向,距离宝鸡约150公里。这里盛产西瓜、苹果等水果。有名的小吃有:臊子面、豆腐脑、乾县锅盔。。.

那里风景优美。春天给大地上的万物带来蓬勃的生机,草地上绿油油的小草,五颜六色的小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来,五彩缤给纷的蝴蝶翩翩起舞。美丽的河边一棵棵高高的大树成了小鸟们的家。

炎热的夏天炙烧着大地,河边的人们手里都拿着房子和钓鱼杆,坐在河边钓鱼,河里的鱼儿 *** 自在的游来游去,和钓鱼的人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可爱极了。人们热的受不了,纷纷跑到游泳池里去游泳,顽皮的知了“吱吱”地为人们唱着歌谣。夏天是快乐的。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树上的叶子变黄了,花儿也败了,但菊花却开出无比美丽的花朵,花园里,所有的花儿都败了,但却能闻见菊花散发出的阵阵清香,农民伯伯看到满院子的丰收果实,露出了甜美的笑脸。我们家院子种着一棵苹果树,爷爷、奶奶一去老家,就会给我摘一大袋苹果回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到了冬天,刺骨的北风呼呼的吹着,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人们走路都要小心,一不小心,就摔倒了。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在冰上滑冰玩,一会儿你撞我一下,一会儿我撞你下,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摔倒的孩子,但我们还是玩的很高兴。

早上五点,我们坐上旅游车出发了。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跑着,一座又一座的山从我眼前掠过,山上树木茂盛,山下绿草如茵,偶尔有几座吊脚楼零星地掩映在绿树丛中,好美啊!

经过八个小时的旅途奔波,我们来到了三江鼓楼。三江鼓楼是侗族鼓楼之最,它高高地耸立,共二十七层。听导游阿姨说:侗族鼓楼的层数都是单数, *** 吉祥如意的意思,四边檐角上都有龙,表示我们是龙的子孙后代。鼓楼的墙脚刻有许多图案:纺纱的、织布的、染布的;犁田的、耙地的、收割的;跳舞的、吹芦笙的等等,画面栩栩如生、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当导游阿姨说这么雄伟壮观的鼓楼没有用到一个铁钉,全部是用木头互相支接时,我就非常佩服侗族人民的高超技术。

鼓楼前是一个小广场,它是用鹅卵石铺成的,上面拼有鱼、马、铜钱、太阳等各种形状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是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导游阿姨说,这个广场就是侗族妇女背娃娃的被盖面,真有意思啊!

好了,关于鼓楼之乡古老寨子和鼓楼作文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鼓楼 寨子 作文 古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