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成语,形容词藻华丽的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42

今天给各位分享藻成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形容词藻华丽的成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丽藻洒芳兰打一数字
  2. 资治通鉴里的成语有哪些 多点啊
  3. 扬葩振藻的意思

一、丽藻洒芳兰打一数字

1、丽藻春葩意思:比喻美妙的言谈。

2、丽藻春葩读音:lì zǎo chūn pā。

3、丽藻春葩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4、丽藻春葩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美妙的言谈。

5、丽藻春葩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6、丽藻春葩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7、春葩丽藻意思:释义为美妙的言谈。

8、春葩丽藻读音:chūn pālì zǎo。

9、春葩丽藻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10、春葩丽藻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11、春葩丽藻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12、春葩丽藻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二、资治通鉴里的成语有哪些 多点啊

1、桃李满天下《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2、身先士卒《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3、鸠集凤池《资治通鉴·唐纪则天后圣历二年》:“内史王及善虽无学术,然清正难夺,有大臣之节。”胡三省注:“《朝野佥载》曰:‘王及善才行庸猥,风神钝浊,为内史时,人号为“鸠...

4、请君入瓮《资治通鉴·唐纪·则 *** 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

5、排山倒海《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 ***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

6、口蜜腹剑《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7、鸟面鹄形《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 *** 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8、颐指气使《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9、望风而逃《资治通鉴·梁记·武帝天监四年》:“渊藻是萧衍骨肉至亲,必死无理,若克涪城,渊藻安肯城中坐而受困,必将望风而去。”

10、人才辈出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

11、为所欲为《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求以 *** ,不亦难乎?”《隋书·天文志上》:“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

12、耳闻目睹《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13、严阵以待《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14、坚定不移《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15、不露声色《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16、丝恩发怨《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17、剖腹藏珠《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18、佳儿佳妇《资治通鉴·唐纪·永徽六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

19、轻虑浅谋《资治通鉴·秦纪·始皇帝二十五年》:“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虚远谋,挑怨速祸。”

20、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21、膏梁子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梁之子也。”《资治通鉴·齐纪·明帝建武三年》:“未审上古以来,张官列位,为...

22、铸成大错《资治通鉴·唐纪·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23、冰山难靠《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十一年》:“或劝陕郡进士张彖谒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图。’彖曰:‘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24、赤心报国《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

25、压良为贱《资治通鉴·后晋纪齐王天福八年》:“自烈祖相吴,禁压良为贱。”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师曰:‘和尚莫压良为贱。’”

26、老奸巨滑《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开元二十五年》:“虽老奸巨滑, *** 逃于其术者。”《宋史·食货志上六》:“老奸巨滑,匿身州县,舞法扰民。”

27、鸠形鹄面《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 *** 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28、椎锋陷阵《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将军孙盖等椎锋陷阵,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

29、大有人在《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意谓向日平杨玄感, *** 尚少故也。”

30、暗弱无断《资治通鉴·卷九十一·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无断,故及于难”。

31、眼中有铁《资治通鉴·陈世祖天嘉五年》:“春,正月,庚申朔,齐主登北城,军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耶!’”

32、疾风扫秋叶《资治通鉴·晋记·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33、极情纵欲《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又曰:‘我为天子,极情纵欲,有谏者辄杀之,不过杀数百人,众自定矣。’”

34、六街三市《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韦元徼巡六街。”《周礼·地官·司市》

35、一见倾心《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

36、仰屋窃叹《资治通鉴·汉纪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言者。”

37、表里相依《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

38、纵虎出柙《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辽王托克托,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如令归藩,臂之纵虎出柙。”

39、目击耳闻《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40、公门桃李《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41、北门南牙《资治通鉴·唐纪中宗神龙元年》:“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

42、椎锋陷陈《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将军孙盖等,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

43、筑舍道傍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谓筑舍道傍,无时可成。”

44、事无大小《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之一百八十五:“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45、边尘不惊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46、阶前 *** 《资治通鉴·唐纪·宣宗大中十二年》:“卿到彼为政甚善,朕皆知之,勿谓其远!此阶前 *** 也。”

47、太平无象《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

48、涕泗交流北齐·魏收《魏书·元顺传》:“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

49、重足累息《梁书·柳忱传》:“朝迁狂悖,为恶日滋,顷闻京师长者,莫不重足累息。”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之一百七十三:“于是内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

50、俎樽折冲《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许国之忠,应变之略,隐然有俎樽折冲之风。”

51、椎肤剥体《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曰:‘霖雨、 *** 之灾,岂非重兵久在蜀,调登供馈,椎肤剥体,民怨所致,当修德抚民以应之,又何祷乎!’”

52、胡越一家《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七年》:“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 *** 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53、沉毅寡言《资治通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沉毅寡言,得众心。”

54、白面儒生《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55、敦默寡言《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 、博果密之子,库库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能文。”

56、怙终不悔《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言:知湖州苏轼……怙终不悔,狂悖之语日闻。”

57、沽誉买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若方其争论新法之际,便行窜黜,谓之立异好胜,谓之沽誉买直,谓之非上所建立,谓之不能体国,谓之不遵禀处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责,...

58、人情汹汹《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宁康元年》:“是时,都下人情汹汹,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室。”

59、罗钳吉网《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四载》:“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重用酷吏罗希奭、吉温,二人皆随林甫所欲深浅,锻炼成狱, *** 自脱者,时人谓之‘罗钳吉网’。”

藻成语,形容词藻华丽的成语-第1张图片-

60、卷甲韬戈《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61、根据盘互《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殿中宿卫,易以私人,根据盘互,纵恣日甚。”

62、目睹耳闻《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63、人心涣散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顺帝至正二十四》:“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 *** 动。”

*** 、膝行蒲伏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

65、顿纲振纪《资治通鉴·周显王四 *** 》:“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胡三省注:“顿,谓整顿。”

66、转死沟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国相会稽骆俊素有威恩,是时王侯无复租禄,而数见虏夺,或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而陈独富强,邻郡人多归之,有众十馀万。”

67、赃贿狼籍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

68、根结盘固《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根结盘固,牢不可脱。”

69、百废俱举《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楼橹雉堞,增置器械,教习牌手,申严军律……居数月,百废俱举。”

70、出奇取胜《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成!”

71、日累月积《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五年》:“先帝于大臣好为形迹,小过皆含容不言,日累月积,以致祸败。”

72、迁臣逐客宋·张端义《自序》:“子录非《资治通鉴》,奚益于迁臣逐客?火之久矣。”

73、富室大家《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访闻近来所在和籴,未得朝廷抛数,预行多敷;富室大家,临期率以赂免,而中产、下户反被均敷之害,以致散钱则吏胥减克,纳米则斗面取...

74、高下在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丛猥,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异时长官漫不省察,谨占署而已。”

75、腹心之患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元年》:“云代与燕接境,彼若扰我城戍,动摇人情,吾千里出征,缓急难应,此亦腹心之患也。”

76、诡言浮说《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77、举止自若《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78、徒有其名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铨选之门,徒有其名,莫责其实。”

79、招亡纳叛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帝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

80、解衣抱火《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81、解衣包火《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三、扬葩振藻的意思

1、成语发音:yáng pā zhèn zǎo

2、成语解释:葩:华美;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

3、成语出处:《北史·文苑传序》:“汉自孝武之后,雅尚斯文,扬葩振藻者如林,而二马、王、扬为之杰。东京之朝,兹道愈扇,咀徵含商者成市,而班、傅、张、蔡为之雄。”

4、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5、成语例句: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当其盛也,扬葩振藻,为敲金戛玉之音。”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成语 词藻 华丽 形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