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音的成语有哪些成语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带有音字谐音的大气成语,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音的成语有哪些成语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描写声音的成语有哪些
1、叽叽——用来写小鸡、小鸟的叫声。
2、啾啾——用来写许多小鸟一起叫的声音。
3、喳喳——用来写鸟叫的声音,如:喜鹊喳喳地叫。
4、啾唧——用来写虫、鸟等细碎的叫声。
5、呱呱——用来写鸭子、青蛙等的响亮的叫声。
6、哈哈——用来写笑声,一般来写大笑。
7、嘻嘻——用来写笑声,一般来写俏皮地笑,偷笑。
8、呵呵——用来写笑声,如:呵呵地笑起来。
9、咚咚——用来写敲鼓和敲门的声音。
10、嗡嗡——用来写昆虫飞动的声音。
11、淅沥——用来写轻微的风、雨、雪等声音。
12、稀里哗啦——用来写雨声、建筑物 *** 的声音。
13、叽里咕噜——用来写别人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声音,也用来写物体滚动的声音。
14、叽里呱啦——用来写大声说话的声音。呼
15、呼啦——用来写旗帜飘动的声音。
16、呼噜——用来写打鼾或吸食流质食物发出的声音。
17、咔——用来写器物清脆的撞击声。如:咔的一声关上抽屉。
18、咔嚓——用来写物体断裂的声音。
19、咔嗒——用来写物体轻微的碰撞声。
20、吱吱——用来写某些尖细的声音,如老鼠在吱吱地叫。
21、龙吟虎啸:龙、虎的吼叫,形容人歌啸或吟咏声音的嘹亮。
22、默默无闻:不声不响,不为人所知(默默:没有声音;无闻:不曾听说)。形容不出名或不为人们所注意)。
23、气喘吁吁:吁吁:指张口呼吸的声音。形容呼吸短促。
24、泣不成声:抽泣哽噎发不出声音来,形容十分悲痛。
25、巧舌如簧:灵巧的舌头好像 *** ,能发出动听的声音。形容能说会道。
26、轻手蹑脚:手脚动作声音很轻,尽量少出声音。
27、绕梁三日:形容(美妙的声音)在屋梁上回旋不绝。
28、人声鼎沸:人群声音嘈杂,就像锅子里的水在沸腾一样(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局势不 *** ,现比喻声音嘈杂)。
29、如簧之舌:好像 *** 一样能发出动听声音的舌头。形容能说会道。
30、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哀诉。形容悲切婉转的声音。
31、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像听到他的声音,像看到他本人一样。比喻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32、山鸣谷应:声音在山谷中引起回响。多比喻彼此投合、互相呼应。
33、余音绕梁:留下的声音环绕屋梁旋转不去。形容歌音美妙动听,久久留在记忆中。
34、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35、声嘶力竭:声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拼命地呼号、叫喊。
36、声应气求: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形容朋友之间意气相投,象相同的声音互相共鸣、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一样。
37、石破天惊:原形容演奏箜篌,声音激荡,奇特,出人意外。现多比喻诗文、议论、演唱或事件使人震撼。
38、铁中铮铮: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金属敲起来当当响的材料。比喻出色人物。
39、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近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呼应,自然结合。
40、万籁俱寂:一点声响也没有(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声响;俱寂:都静下来)。多形容自然环境的安静、幽静或冷静。
41、万籁无声:一点声音都没有。多形容自然环境的清静或冷静。
42、无病 *** :没有病痛而故意发出表示痛苦的声音。比喻没有真情实感而强作感慨。
43、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默默无闻,也比喻对外界没有什么影响。
44、无声无息:没有声音,没有信息。比喻人的默默无闻或对事情不发生影响。
45、弦外之音:弦乐器的线上发出的声音以外的声音。比喻在说话中间接透露而不是直接说明的意思。
46、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彻:贯透。
47、响遏行云:声音响彻云霄,阻挡飘动的云彩(遏:阻止)。形容歌声嘹亮。
48、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比喻非常静。
49、鸦默雀静:非常静。形容人们的安静或人群 *** 、活动的场所的安静。
50、牙牙学语:咿咿呀呀地学说话(牙牙:摹拟婴儿学说话的声音)。
51、音容宛在:声音和容貌如在眼前。多用于对死者的怀念,吊唁。
52、音容笑貌: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态。
53、有声有色:有声音,有色彩。形容说话、作文生动精彩,表现出色。
54、余音袅袅:留下来的声音悠扬婉转,延绵不绝(袅袅:轻扬的样子)。
55、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
56、振聋发聩:见“发聋振聩”。声音大得连聋子都听得见(聩:耳聋)。比喻言论惊人,影响深远。
57、震耳欲聋:几乎要震聋耳朵,形容声音极大。
58、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意义重大,声势浩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59、声音,本属于听觉的,是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东西,难以让人用文字去描述。可是,优秀的作家却能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去描绘声音,并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让人感叹语言的神奇。
二、与声音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1、不声不响:指不说话;不出声。可作谓语、定语;形容没有声音。
2、抑扬顿挫: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联合式成语;可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3、音容笑貌:音:说话的声音;容:容貌;笑起来的样子;指神态。指人的容貌和笑声。常用作怀念之词。联合式成语;可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4、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文章或说话等。
5、鸦雀无声:连乌鸦和麻雀的叫声都没有。形容自然环境很静或形容人们默不作声;一声不响。鸦:乌鸦;雀:麻雀。主谓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静。
6、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可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人声嘈杂。
7、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声势极大。
8、震耳欲聋: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兼语式;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很大。
9、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主谓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响亮。
10、泣不成声: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补充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11、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偏正式成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三、带音的成语有哪些
带音的成语有余音绕梁、靡靡之音、音容宛在、音容笑貌、弦外之音。
1、余音绕梁,读音是yú yīn rào liáng,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出自《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译文:我国古时有一位善歌者韩娥,韩国人。一次她经过齐国,因路费用尽,便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的雍门卖唱筹资。韩娥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这次演唱,轰动全城。唱完以后,听众还聚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
2、靡靡之音,读音mǐ mǐ zhī yīn,汉语成语,指颓废、柔弱的乐曲,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
出自《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译文:这是师延所作,是靡靡之音啊。
3、音容宛在: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出自唐·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祭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
译文:派遣使者祭祀酒具,各种酸搅拌肠,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哪天而忘记。
4、音容笑貌指故人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出自《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译文:怎么能以人的言语和神态判断他是否谦恭勤俭呢?
5、弦外之音是一个成语,读音是xián wài zhī yīn,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自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译文:弦外之意,空响的声音,不知道从哪里而来。
四、关于音量和音调的成语
一、关于音量成语有:震耳欲聋、响彻云霄、锣鼓喧天等。
1、震耳欲聋:拼音为zhèněryùlóng,意思是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2、响彻云霄:拼音为xiǎngchèyúnxiāo,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3、锣鼓喧天:拼音是luógǔxuāntiān,意思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表示声音巨大,场面热闹。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二、关于音调的成语有:繁音促节、作金石声、徵羽之 *** 等。
1、繁音促节:繁密的音调,急促的节奏。出自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
2、作金石声: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3、徵羽之 *** :指音调高雅的琴曲。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徵羽之 *** ,不入鄙人之耳。
古筝,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主要形成了客家筝、潮州筝、山东筝、河南筝四大流派。
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的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 *** 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
OK,关于音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和带有音字谐音的大气成语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