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北魏孝文帝电视剧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北魏拓跋皇帝列表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北魏孝文帝第二任皇后冯润简介,孝文幽皇后电视剧有哪些
1、人物生平
幽皇后是太师冯熙的庶出女儿,母为妾常氏。太和七年(483年),当时冯太后为十七岁的元宏选妃,十四岁的幽皇后与其妹一同入宫,被封为贵人。幽皇后有姿媚,入宫后,很快就获得了元宏的喜爱。
2、幽皇后是太师冯熙的庶出女儿,母为妾常氏。太和七年(483年),当时冯太后为十七岁的元宏选妃,十四岁的幽皇后与其妹一同入宫,被封为贵人。幽皇后有姿媚,入宫后,很快就获得了元宏的喜爱。
3、三年后,幽皇后得了咯血症,于是冯太后遣她出宫,回家养病。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病崩,元宏居丧三年,丧期满后,册立幽皇后的另外一个 *** 孝文废皇后为皇后。太和 *** (494年),元宏听说幽皇后痊愈,接她入宫,封她为昭仪(仅次于皇后的地位)。
4、幽皇后再次入宫,立刻获得元宏的专宠,不久废废皇后的后位,使废皇后去瑶光寺出家。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元宏册立幽皇后为皇后。幽皇后专宠,后宫嫔妃几乎不再承幸。拓跋宏对此则说:“妇人妒防,即使王者也不能免,何况士大夫和百姓?”
5、幽皇后没有生下儿子,497年皇次子元恪等人的母亲贵人高照容暴死,盛传是幽皇后所杀。次年太子元恂被废杀,元恪当上了太子。新太子元恪每三天都去中宫朝见嫡母幽皇后,而幽皇后也对他疼爱有加,视如亲生。
6、后元宏出征,幽皇后与假宦官高菩萨、中常侍双蒙等人公然 *** 。元宏妹彭城公主死了丈夫,幽皇后逼彭城公主嫁给自己的同母弟冯夙,彭城公主不从,冒雨找元宏告发。元宏震惊病倒,幽皇后则诅咒丈夫早死。元宏尽力赶回,处死幽皇后的男宠,但保留她皇后的头衔和尊仪,又命令元恪不许再朝见幽皇后。
7、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元宏去世,遗诏遣散所有嫔妃回家改嫁,但要赐死幽皇后和他合葬。元宏的庶弟北海王元详奉命前往幽皇后宫里,幽皇后奔走呼号,不肯自尽,说“他绝不会这样做,是诸王想我死”。与元详同去的白整强行灌其毒 *** ,幽皇后遂死,年仅三十岁。咸阳王元禧等知其死,相视曰:“若无遗诏,我兄弟亦当作计去之,岂可令失行妇人宰制天下,杀我辈也。”
8、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北魏孝文帝第二次率军南征,当时的冯妙莲已经贵为皇后。孝文帝因病暂时驻扎在汝南,彭城公主率童仆乘轻车冒霖雨赶来向皇兄告状,原来皇后逼公主嫁给自己的胞弟冯夙,公主不愿意,求孝文帝作主,并告知皇后私通之事,孝文帝开始并不相信,不久,又有宦官刘腾至军中密报,所言与公主吻合。
9、原来皇后趁他南征,难耐寂寞,竟与宫中执事高菩萨私通,秽乱宫闱。孝文帝真不敢相信他一向宠爱的皇后竟会做出如此事来。这时,皇后派中常侍双蒙和小黄门苏兴寿前来试探孝文帝,孝文帝佯装并不知道她私通的事,暗地里却把苏兴寿抓来审问,苏兴寿对皇后私通一事和盘托出。孝文帝难以接受这样的打击,病情加重。正月,孝文帝回到洛阳,决定亲审冯妙莲。他先将高菩萨、双蒙等人抓起来拷问出实情,接着又在含温室传召皇后。审问前,孝文帝叫阉官搜她的身,下令但有寸刃,立斩无赦。冯妙莲跪在御前,痛哭流涕。孝文帝命她站起来,赐座给她,又命高菩萨把所供认的罪状当她的面陈述一遍,包括私通、皇后与她母亲常氏巫蛊诅咒孝文帝,然后问皇后说:“你的母亲有妖术,你都说了吧!”皇后请求回避所有人,单独和孝文帝谈,孝文帝命令所有内侍出去,只留长秋卿白整一人在侧,且以棉花塞住白整的耳朵,两人具体谈了什么,无人知晓。
10、太和二十三年,身在鄂北 *** 的孝文帝身染重病,返程途中,弥留之际,留下遗诏:“皇后久乖阴德,自绝于天,若不早有所为,恐成汉末故事。吾死之后,赐皇后死,葬以后礼,以掩冯门之大过。”
11、公元499年四月,北魏最有作为的皇帝与世长辞了,年仅三十三岁。
12、《魏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
13、《魏书·卷九十一·列传艺术第七十九》
14、《魏书·卷一百五之四·志第四》
15、祖姑母:冯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
16、《全史宫词》:姊妹花明并姿丽,颛房宠独在昭仪。缘何菩萨开 *** 戒,贞谨应惭练行尼。
二、求讲北魏孝文帝有关的历史电视剧
1、逐渐长大 *** 的孝文帝(王泊文饰),爱上纯情少女林明珠。冯太后深为不满。后来因为林明珠已经 *** ,不得不同意孝文帝纳其入宫,但为巩固自己的力量,冯太后竟在大婚时偷梁换柱。孝文帝深受打击。
2、为推行 *** ,冯太后与孝文帝启用颇有能力的寒士李彪(罗嘉良饰)为钦差,山东琅琊 *** “均田制”和“三长制”施行。因李彪得知与自己私定终身的 *** 王珊瑚家就在琅琊,所以易服探访,被嫌贫爱富的王夫人(廖学秋饰)赶了出来。
3、李彪发誓出人头地,一雪前耻,因此放手一搏,出色完成任务。返回都城后,他被破格提拔任用,同时也赢得美人归。
4、冯太后因为 *** 劳过度,过早辞世。孝文帝继承她的遗志,坚决推行 *** 路线,先后进行 *** 、改穿汉族服装、改汉姓、说汉话等大刀阔斧的重大变革,使北魏社会形态从以游牧为主体的原始形态,一跃进入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
5、但是由于 *** 触动了很多贵族豪强的根本利益,以源贺、拓跋子推为首的少数旧贵族千方百计进行反扑,逼死了孝文帝挚爱林明珠,又诱使太子元恂触犯刑律,迫使孝文帝忍痛 *** 太子。
6、李彪因为身份改变,在别有用心的阴谋集团拉拢下,越陷越深,最后成了保守派攻击 *** 派、并向孝文帝 *** 的借口。经过痛苦抉择,孝文帝不得不处死李彪。珊瑚也殉情而死。
7、虽然 *** 之路艰难曲折,步步面临生死考验,付出巨大代价,但在北魏几代 *** 家前仆后继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大功告成,谱写了一曲民族融合、社会和谐进步的历史赞歌。
8、唐国强饰演的太武帝拓跋焘胸怀大志、锐意 *** ,一手提拔冯桂儿为文成帝的皇后,与她成为忘年之交,却因 *** 宗爱(郭冬临饰)的 *** 而死。
9、多次饰演“皇帝”的唐国强挑战少数民族君王太武帝,他将这位文韬武略,具有远见卓识的帝王刻画得丝丝入扣,不管是驰骋沙场的武戏,还是身居高位的帝王的内心的孤独感,唐国强的表演举重若轻、水到渠成。
10、夏雨和宁静12年后继《阳光灿烂的日子》再次合作,他演的献文帝拓跋弘是个内心阴暗、懦弱的皇帝,是剧中重要的“反派”,为了与冯太后作对而屡屡设置障碍阻止 *** 进行,最终逼迫冯太后设计将其 *** 。
11、此角色对夏雨是个巨大的挑战,他精彩演绎了献文帝的双重人格和极端的行为,将其多疑、阴暗、善变的复杂 *** 格诠释得精准到位。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笳汉月
三、与北齐或北魏相关的电视剧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从公元439年起,北魏统一北方,历时近百年。公元534年,北魏 *** 为东魏和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替。公元77年,北周攻灭北齐,北方再次统一。
北方各族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杂居生活中,不断加深融合,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到隋朝建立以后,北方实力进一步加强。公元5 *** ,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
公元220-5 *** ,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为其时代的特点。大量少数民族入居中原,中原汉族人民为躲避战乱,有的南迁长江流域,有的北迁关外少数民族地区。迁居中原的少数民族,受汉族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过程。汉族也从少数民族那里吸收了有益的东西。这种民族间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也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北方燕赵地区,是这一历史时期北方民族融合最为显著的地区,它的历史作用具有全国意义。
东汉后的魏蜀吴三国,曹魏地处北方据有燕赵,而且实力最强。曹 *** 在灭袁术、吕布、袁绍群雄之后又降乌桓,统一北方,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称魏王,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曹丕代汉立魏后,辖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境内除中原汉族外,还包括匈奴、鲜卑、氐、羌、乌桓、羯、卢水胡、西零等少数民族,其间的鲜卑、乌桓和匈奴较为强大。
东汉末年,檀石槐统一鲜卑诸部,在长城以北的广袤地域,建立了东、中、西三部的军事部落大联盟。延时不久,鲜卑又陷于诸部林立的分散状态。曹 *** 当权时,西部鲜卑叛离,漠南自云中以东 *** 为三个集团:一是步度根集团(檀石槐后裔),拥众数万,据有云中、雁门一带;二是轲比能集团,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来联盟"东部大人"所领属的若干小集团,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其中轲比能集团势力强,影响大。袁绍据河北时, *** 为避其苛虐刑政,多投奔鲜卑轲比能,轲比能令其族人向 *** 学汉语,学汉字,学兵器制造术,势力强大起来。
建安年间,曹 *** 驻军幽州时,轲比能等鲜卑首领通过乌桓首领阎柔贡献方物,表示臣服。曹氏父子两代,都对这些首领给以安抚。黄初元年(220年),轲比能向文帝献马;二年,轲比能交还留居鲜卑的汉族500余家归汉;三年,又率部3000余骑,驱赶牛马7000余口与曹魏"互市",再送归 *** 千余家返回上谷等地。后轲比能集团势力强大,先后兼并了步度根等部,统一了漠南地区。轲比能强大后,屡犯曹魏边境,后为幽州刺史、护乌桓校尉王雄遣刺客所杀。漠南统一局面又陷于四分五裂之中。东部鲜卑先后兴起宇文部、段部和慕容部 *** ,他们乘机南迁,占有乌桓故地。宇文部本非鲜卑,后来东迁辽东与鲜卑人杂处,归附檀石槐后,逐渐鲜卑化。段部出自辽西鲜卑,居地中心在令支(今河北迁安县)。
(二)曹 *** 北征乌桓,乌桓人入关定居
东汉末汉献帝初平中,乌桓人蹋顿统一了辽东、右北平、辽西三郡乌桓,之后,上谷郡乌桓也归属为一。建安初,冀州牧袁绍与公孙瓒争战时,袁绍在蹋顿的支援下,占领幽州,蹋顿因此也得到了袁绍的封赐。曹 *** 败袁绍后,袁绍之子袁尚、袁熙胁迫幽冀军民10余万户投奔三郡乌桓,欲借蹋顿之势复图冀州,蹋顿也乘势入塞攻扰。曹 *** 为消灭袁氏余部, *** 边境,开凿平虏渠以通漕运,准备粮草。公元207年亲率大军,北征三郡乌桓,出卢龙塞"堑山湮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的 *** 中心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杀蹋顿,破柳城,袁氏兄弟出逃到辽东,为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送首级给曹 *** 。曹 *** 将被乌桓掳去和逃往塞外的汉族百姓10余万户接回。又迁10余万户乌桓人入居关内,并从中精选,组成骑兵,仍命乌桓的王、侯、大人率领,随同魏军南下征战,"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三国志•魏书•乌丸传》)。后来,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秋,又遣幽州刺史兼护乌桓校尉毋丘俭率军征讨右北平郡乌桓,先时曾随袁绍奔走辽西的"辽西乌丸都督"也率众5000归附魏国。曹魏 *** 对乌桓的征伐、迁居和重用,对民族的融合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乌桓逐渐与汉族融合为一。此外,曹 *** 为巩固 *** ,稳定北方的统一,还对南匈奴施以征伐与招抚。他采取分化控制的策略,令其居住指定地区,分部立贵族为帅,并遣 *** 为司马实行监督,从此,单于仅存虚号,"降同编户",部落组织虽存,但已不能直接管辖其部众了,实权归于曹魏 *** 所委派的各部司马手中,加之一些安抚措施,匈奴部众编入户籍,与 *** 长期杂居,学习农耕技术,出现了"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的 *** 环境。南匈奴由单一的游牧经济也兼营农业经济,南迁中原内地的一些匈奴人,因没有土地,不少 *** 沦为汉族地主私家的田客。
二、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建立的 ***
鲜卑族九个 *** :辽西(今辽宁、河北一部)、代(今 *** 西部、山西北部,后改北魏,逐渐统一北方)、宇文(今河北北部)、前燕(今河北、山西、河南和辽宁一部分)、后燕(今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一部分)、南燕(今山东、河南一部分)、西燕(今陕西、山西一部分)、西秦(今甘肃西南)、南凉(今甘肃西部、青海一部分)。
匈奴族三个 *** :前赵(原称汉,今陕西、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北凉(今甘肃大部)、夏(今陕西北部、甘肃一部、 *** 一部分)。
羯族一个 *** :后赵(今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安徽、湖北、甘肃、辽宁的一部分)。
鲜卑族九个 *** :辽西(今辽宁、河北一部)、代(今 *** 西部、山西北部,后改北魏,逐渐统一北方)、宇文(今河北北部)、前燕(今河北、山西、河南和辽宁一部分)、后燕(今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一部分)、南燕(今山东、河南一部分)、西燕(今陕西、山西一部分)、西秦(今甘肃西南)、南凉(今甘肃西部、青海一部分)。
氐族三个 *** :仇池(今甘肃东南)、前秦(都长安,曾一度统一北方)、后凉(今甘肃西北、新疆南部、青海一部分)。
巴氐一个 *** :前蜀(原称成,后改称汉,今四川和云、贵一部分)。
羌族一个 *** :后秦(今陕西、甘肃、河南)。
汉族五个 *** :前凉(今甘肃西北部、新疆南部、青海一部分)、冉魏(与后赵同)、西凉(今甘肃西部)、后蜀(今四川)、北燕(今河北东北部、辽宁)。
(二)在燕赵地域民族 *** 间的纷争
西晋灭亡后,匈奴族 *** 者刘聪占有了北方大部分土地,公元318年刘聪死,刘曜乘内部变乱之机,夺取 *** , *** 长安称帝,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公元319年,石勒反刘曜,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以河内等24郡为赵国,拥有民户29万,史称后赵。后赵羯族地位优越,时称"国人"。石勒为巩固其 *** ,重用汉族人赵郡张宾为谋主,采用汉族的一些 *** 政策,国力日强。公元321年,遣石虎进取幽州,俘刺史段匹磾,幽、冀、并三州皆归属后赵。不久,石虎又率军进讨鲜卑郁粥于离石,郁粥逃奔乌桓,石虎悉降其众,继尔南下,尽收河南之地。前赵与后赵为争夺地盘,多次交战,公元329年,石勒攻灭前赵,并有关陇之地。后赵之地"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 *** 了北方广大地区,与江南的东晋 *** 形成北南对峙局面。石勒在位,实行过一些汉化政策。
石勒死后,石虎继位,于公元335年 *** 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石虎荒 *** 残暴,任意 *** 人民,在邺城大建宫室,筑楼台高阁,众役繁兴,加之征辽西、征东晋的穷兵黩武,终于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强烈反抗。公元349年,梁犊率边兵 *** ,打击了后赵的 *** 者。石虎病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帝位,自相残杀,后赵大将军冉闵(汉族人)乘机利用 *** ,攻杀后赵皇帝石鉴,夺取 *** ,国号魏,史称冉魏,仍都邺城。
冉魏 *** ,排斥少数民族,大杀羯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史载 *** 20多万人),引发了少数民族的联合反抗,公元352年,鲜卑族首领慕容㑺从东北攻入冀州,冉闵兵败被杀,冉魏 *** 仅两年多就被灭亡了。
慕容㑺灭冉魏后,自称皇帝, *** 于邺,国号燕,史称前燕。前燕占据北方东部广大地区,但在北方西部又 *** 为四个 *** :氐族苻氏建立前秦,占据今陕西省;氐族杨氏建立仇池,占有今甘肃东南部;汉族张氏建立前凉,占据今甘肃西北;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代,占据今 *** 西部和山西北部。
前秦苻氏 *** ,废除了石虎 *** 时的一些苛政,又以 *** 王猛为谋主,整顿吏治,加强军备,发展生产,10余年间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从公元370年至376年间,先后攻灭前燕、仇池、前凉、代四个 *** ,统一了北方。
前秦结束了北方 *** 割据局面后,苻坚又于公元378年派军南向进攻东晋,企图统一全国,淝水之战为东晋谢玄所败。由于国力大伤,鲜卑和羌族上层分子,乘机脱离前秦控制,各自建立 *** ,3年间相继出现了后燕、后秦、西燕、西秦、北魏、后凉六个 *** 。 *** 林立的各个 *** ,经过10年左右的相互战争,后燕灭西燕,拥有北方东部地区;后秦灭前秦、后凉,拥有北方西部地区;后燕与后秦东西相对。公元395年,后燕攻北魏,惨遭失败而衰落, *** 为南燕、北燕,北魏则强盛起来。北方西部,匈奴、鲜卑、汉族上层分子又扩张势力,先后建立了南凉、西凉、北凉、夏四个 *** 。北方又呈现 *** 割据局面。各 *** *** 者纷争战乱50多年,使北方的农业生产遭受到极大 *** ,是历史上北方各族人民极度痛苦的时期,直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了这种局面。
(三)北朝时期北方民族间的融合统一与 ***
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魏 *** 统一了北方,与南朝形成南北对立的局面。公元534年,魏又 *** 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北周又灭北齐,至公元581年北周为隋所代。北方这140多年,历史上称之为北朝。
鲜卑拓跋部在三国西晋时期,居于今 *** 西部和山西北部,以游牧射猎为生。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 *** ,都于盛乐(今 *** 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
淝水战后,前秦 *** 瓦解。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孙)恢复代 *** ,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公元395年,后燕攻北魏,拓跋珪在参合陂(今山西大同东南)大败后燕军,并乘胜南下,夺取中山(今河北定州市)、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重要城镇,拥有黄河以北地区,成为北方的强大势力之一。
公元398年,北魏 *** 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称皇帝--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击败后燕进入中原后,奖励农业生产,其奴隶主贵族也逐渐汉化转化为封建地主。拓跋珪招纳汉族大地主参加 *** 集团,加快了鲜卑拓跋部的汉化进程。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魏明元帝)、孙拓跋焘(魏太武帝)承其前业,擢用汉族大地主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数百人担任官职,形成了拓跋贵族与 *** 世家豪族的联合封建 *** ,国势大盛,于公元431年灭夏,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北方长期的 *** 割据局面复归于统一。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 *** 、经济和文化上的 *** ,最重要的是实行均田制和 *** 鲜卑旧俗、实行汉化政策。
均田制政策。北方广大地区由于战乱,户口流徙,田园荒芜,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北魏 *** 为增加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颁行均田制。先审定户籍,再按户口分配土地,实行新的租调制。奴婢和牛都可受田。均田制在当时地旷人稀的前提下施行,在不损害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施行,是有益于生产发展和稳定的。北方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农业的发展,使养蚕、牧畜、酿造等农村副业也发展起来,改变了北方荒凉残破的景象。
汉化政策。北魏 *** 下的中原,以汉族为主,具有较高的封建文化,魏孝文帝在 *** 和社会风俗方面进行了大胆 *** ,消除鲜卑与汉族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即封建化,在服饰、语言、丧葬、通婚、吏治、门阀等 *** 方面都有相关的汉化规定。这些 *** 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进入封建社会,适应了各族人民间的自然融合趋势,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北魏末年的农民大 *** 动摇了 *** 者的基础,内部发生变乱。公元530年,魏孝庄帝 *** 了专权的尔朱荣,尔朱兆(尔朱荣弟)又 *** 孝庄帝,立元恭为帝, *** 又为尔朱氏所握。后来尔朱氏又为其部将鲜卑化的 *** 高欢所灭,高欢杀元恭,另立元修为帝(魏孝武帝)。元修为摆脱高欢所控,从洛阳出逃,投奔镇守关中的将领宇文泰。此后,北魏 *** 为两个 *** :高欢立元善见为帝, *** 邺城,史称东魏;宇文泰杀元修,立元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
公元547年高欢死,其子高澄、高洋相继执政,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元善见,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都邺。
西魏在汉化很深的鲜卑人宇文泰执政下,国势日盛,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魏恭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公元560年,周武帝宇文邕采取了一些经济 *** 的重大举措,国势日渐强大。
北齐与北周东西对峙。公元576年,北周发兵攻北齐,先占晋阳,继又东进,577年攻陷北齐邺城,北齐亡,北方归于统一。周武帝灭北齐后,又进军南方的陈朝,取得了长江以北的土地,北周领域扩大,为后来隋朝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四)民族大融合与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
从西晋末年到隋朝初立的270年间,是中 *** 族关系史上极为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也是民族间大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这种民族融合,先是为北魏、后又为北周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北周的统一又为隋朝的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进一步融合。东汉以来陆续移居内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一起反抗西晋的 *** ,但随着西晋 *** 的瓦解,各民族间又展开了割据称王互相攻伐的斗争,战乱不已,经济 *** ,当各族人民不能生活下去时,又联合举行 *** ,在这种长期共同的斗争中,增进了相互了解,也减少了民族间的隔阂或成见。同时,各族人民在生产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渐在 *** 、经济、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形成了不可分离的联系,但又保有各自的习尚,这是民族间一种进步的自然融合过程。到北齐、北周后期,鲜卑族及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和语言风俗习惯方面,在和汉族互相吸收、互相渗透中已显不出多大差别了。如北魏统一北方后,中原只通行汉语和鲜卑语,孝文帝改制后,汉语就成为北方各族通行语言,北齐虽一度提倡鲜卑语,但北周统一后,汉语又成了流行语言。又如在民族习俗方面,内迁胡族的许多特点多半消失,匈奴的结发、乌桓的剃发、鲜卑的索发、羌人披发及服饰的左衽等大部消失。
另外,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割据称王后,为了巩固其 *** 地位,也大量吸纳汉族地主知识分子作为他们建国兴业的参谋,实行一些变革,推进了汉化和封建化的进程,使胡汉民族间的界限日渐淡薄,趋于消失,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北魏孝文帝电视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北魏拓跋皇帝列表、北魏孝文帝电视剧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