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现实的成语,比喻看透一切的成语 - 成语 -

认清现实的成语,比喻看透一切的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43

很多朋友对于认清现实的成语和比喻看透一切的成语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形容说事实 成语
  2. 形容事实的成语有哪些
  3. 关于“看清自己的位置”的名言或成语有哪些

一、形容说事实 成语

1、【拌蒜加葱】:比喻故意夸大渲染,添加本来事实没有的内容。

2、【避而不谈】:躲避开而不肯说。指有意回避事实。

3、【秉笔直书】: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4、【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5、【捕影系风】: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6、【不明不暗】:指事实 *** 被歪曲而不清楚。也指既不公开,也不秘密。

7、【岑楼齐末】: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比喻不从本着手,则无法认清事实。

8、【当之有愧】:当:承受;愧:惭愧。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与事实不相符,感到惭愧。常作自谦之词。

9、【颠倒黑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10、【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11、【堕甑不顾】: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12、【翻黄倒皁】:犹言颠倒黑白。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13、【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14、【故甚其词】: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15、【贵而贱目】: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16、【贵耳贱目】: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17、【含血喷人】: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

18、【含血潠人】: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同“含血喷人”。

19、【含血噀人】:噀,喷。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同“含血喷人”。

20、【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21、【即穷验问】:即穷:追究到极点;验:检验。抓住事实,追究查问。

22、【即事穷理】:指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23、【既成事实】:既成:已成。已经形成的事实。

24、【空口白话】: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认清现实的成语,比喻看透一切的成语-第1张图片-

25、【立木南门】: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 *** 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26、【露出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 *** 或内情无意中泄露出来。

27、【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 *** 。

28、【论列是非】:论:评论;列:列举。罗列事实,评论是非。

29、【略迹论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30、【略迹原情】:撇开事实不谈,从情理上原谅。

31、【略迹原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

32、【能上能下】:指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 *** 。

33、【破甑不顾】: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34、【砌词捏控】:捏造事实来控告。

35、【巧发奇中】: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36、【磬笔难书】: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37、【磬竹难书】: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38、【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事实多得写不完。

39、【如梦初醒】: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40、【如梦方醒】: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41、【三夫成市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42、【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43、【三人成市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44、【三言讹虎】: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45、【深文周纳】: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46、【似非而是】:看来与常识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实上却可能是正确的。

47、【事与心违】:事实与愿望相违背。同“事与原违”。

48、【事与原违】: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49、【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50、【死无对证】:对证:核实。当事人已死,无法核对事实。

51、【耸动听闻】:耸:通“悚”,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52、【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53、【随事制宜】:根据事实,采取适当措施。

54、【投杼之惑】: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55、【投杼之疑】: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赞成的疑虑。

56、【抟空捕影】: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57、【歪嘴念邪经】:比喻为谋私利故意搞歪曲事实的宣传。

58、【未风先雨】: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

59、【握风捕影】: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60、【诬良为盗】:诬:诬陷。良:好人。指捏造事实,陷害好人。

61、【无可辩驳】:辩驳: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形容事实确凿,理由充足。

62、【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63、【无庸置辩】: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用不着争辩。

*** 、【无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65、【无中生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66、【毋庸置议】:毋:无:毋庸:不必,无须;置议:进行讨论。不需要讨论。指事实或道理很清楚。

67、【先行后闻】: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68、【先斩后闻】: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69、【先斩后奏】: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70、【现实主义】: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 *** 格。

71、【乡壁虚造】: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

72、【向壁虚构】:向壁:对着墙壁。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不根据事实而凭空捏造。

73、【向壁虚造】:向壁:对着墙壁;虚造:虚构。。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

74、【信口雌黄】: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 *** 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75、【言之有据】:说话和写文章有充分的证据或事实根据。

76、【谣诼诬谤】:凭空捏造事实,对人加以诬陷和毁谤。

77、【一时口惠】:口惠:口头上许给别人以好处。口头上一时空言给人恩惠,事实上并没有兑现。

78、【一字不爽】:一个字也不错。指交待的话与原话一致或与事实符合。

79、【疑邻盗斧】: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80、【以正视听】: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

81、【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82、【仗气直书】:仗:凭借。坚持正义,如实地把事实写出来。

83、【真人面前不说假】:真人:真诚的人或了解事实的人。在知 *** 面前不说谎话。

84、【真人面前不说假话】:真人:真诚的人或了解事实的人。在知 *** 面前不说谎话。

85、【直笔之史】:直笔:指古代史官按照事实,忠实地记载,无所顾忌。按照事实进行忠实记载的历史。

86、【纸包不住火】:比喻事实是掩盖不了的。

87、【纸里包不住火】:形容事实 *** 是无法掩藏的。

88、【指一说十】:指着一说成是十。形容不顾事实,存心夸大。

*** 、【捉贼捉赃】: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90、【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91、【捉贼捉脏】: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二、形容事实的成语有哪些

1、踏踏实实: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详细»

2、誉过其实: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详细»

3、敦敦实实:指人长得结实粗壮详细»

4、确确实实:确切信实,的的确确详细»

5、真真实实:指十分真实可靠详细»

6、逃避现实:指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详细»

7、明码实价:明码:指标明的 *** 。指公开标明的真实 *** 或处事不折不扣详细»

8、实报实销:支出多少报销多少详细»

9、实不相瞒:瞒:欺骗。实话告诉,决不欺瞒详细»

10、实话实说:用直捷了当的 *** 讲出真实情况详细»

11、实实在在:真实,不夸张,现实存在的详细»

12、现实主义: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 *** 格详细»

13、严严实实:不留空隙或出口。形容非常严密详细»

14、传闻失实:传闻:听别人所讲。传言已经不符合真实情况详细»

15、老老实实:指为人诚实、本份详细»

16、老实疙瘩:忠厚老实的人详细»

17、名实相称:指名声与实际一致详细»

18、切合实际:指想法或做事合乎实际情况详细»

19、切切实实:踏踏实实,确实具体详细»

20、予人口实:予:给予;口实:话柄。给人留下指责的话柄详细»

21、扎扎实实:牢固,结实。也指实在,踏实详细»

22、实心眼:老实忠厚、不滑头的详细»

23、实打实:结实对结实。指实实在在详细»

24、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详细»

25、耳听是虚,眼见是实: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详细»

26、矮矮实实:身材不高但长得壮实详细»

27、虚虚实实: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 *** 耐人思...详细»

28、真凶实犯:真正的罪犯。详细»

29、真情实意:真实的情意。详细»

30、真情实感: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详细»

31、 *** 实弹: *** 上使用的 *** *** 。多比喻实战。详细»

32、言过其实: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详细»

33、授人口实:留给别人以话柄。详细»

34、实心实意:言行发自内心,真诚。详细»

35、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 *** 。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详细»

36、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详细»

37、朴实无华:质朴实在而不浮华。详细»

38、结结实实:很稳健、牢固、严实详细»

39、就虚避实: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详细»

40、春花秋实:见“春华秋实”。详细»

41、诚心实意:见“诚心诚意”。详细»

42、不切实际:不符合实际详细»

43、真心实意: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假。形容没有丝毫虚伪。详细»

44、真才实学: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详细»

45、真凭实据:真实可靠的凭据。详细»

46、真赃实犯:赃物是真的,罪犯是确实的。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详细»

47、异名同实:名称不同,实质一样。详细»

48、有名无实:光有虚名;并无事实。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详细»

49、贻人口实:贻:给;口实:话柄;即可让人利用的口实。指做事说话不小心;给人留下话柄。

三、关于“看清自己的位置”的名言或成语有哪些

1、自知之明[ zì zhī zhī míng ]

2、【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估计。

3、【出自】:战国老子《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4、【译文】:知道他人是智慧的,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是明智的。

5、一、自作聪明[ zì zuò cōng míng ]

6、【解释】: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7、【出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四:“严州分水县,故额草书‘分’字,县令自作聪明者,谓草体非宜,自真书三字刻而立之。”

8、【译文】:严州分水县,所以额草书‘分’字,县令自作聪明的人,觉得草是不是不应该这么写,自己写一三个字刻上去摆出来。

9、二、不自量力[ bù zì liàng lì ]

10、【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11、【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12、【译文】:楚国很坚决,而薛这个 *** 是不自量力的。

好了,关于认清现实的成语和比喻看透一切的成语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成语 认清 比喻 看透 现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