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别人感受的成语 讽刺一个人不顾他人感受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32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不顾别人感受的成语和讽刺一个人不顾他人感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不顾别人感受的成语以及讽刺一个人不顾他人感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成语
  2. 形容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的成语
  3. 只考虚自己感受不顾他人成语怎么说
  4. 只顾虑自己的利益,不顾虑别人的感受的成语
  5. 形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的成语

一、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成语

1、见死不救自私自利明哲保身漠不关心不闻不问置若罔闻

2、【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3、【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4、【各人自扫门前雪】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5、【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6、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7、、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去同流合污。也可用做只顾自己,怕惹是非。如:对危害社会的 *** 行为,我们应当坚决制止,决不能采取洁身自好的态度。

8、旁若无人:这个成语既可以形容高傲,作贬义词,如“这个人一向自以为了不起,说起话来旁若无人”;也可以形容态度自然,作褒义词,如“他上台发言,侃侃而谈,旁若无人”。

二、形容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的成语

1、形容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的成语

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2、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3、释义: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4、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眼笑眉飞形容极度高兴。眼开眉展形容极度高兴。喜怒不形于色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他乡遇故知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

5、如果你让人家感到委屈了,你可以把你身边的人叫来,按当时的情景再演一遍

6、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7、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不顾别人感受的成语 讽刺一个人不顾他人感受-第1张图片-

8、【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9、【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10、【用法】用作褒义。多用于欣赏自然景色或诗文绘画的场合。一般作谓语、状语。

11、【正音】怡;不能读作“tái”。

12、(1)雨后初晴;登上峰顶;遥望黄河;令人~。

13、(2)欣赏了他的诗画;顿有~之感。

14、【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15、【解释】: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16、人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是对的,但是也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一想别人内心的感受好不好,这才是做人的道理,你说呢?

17、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茅塞顿开,尘埃尽去、虚怀若谷、志存高远、收放自如。

三、只考虚自己感受不顾他人成语怎么说

1、见死不救自私自利明哲保身漠不关心不闻不问置若罔闻

2、【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3、【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4、【各人自扫门前雪】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5、【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6、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7、、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去同流合污。也可用做只顾自己,怕惹是非。如:对危害社会的 *** 行为,我们应当坚决制止,决不能采取洁身自好的态度。

8、旁若无人:这个成语既可以形容高傲,作贬义词,如“这个人一向自以为了不起,说起话来旁若无人”;也可以形容态度自然,作褒义词,如“他上台发言,侃侃而谈,旁若无人”。

四、只顾虑自己的利益,不顾虑别人的感受的成语

1、专横跋扈: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

2、肆无忌惮:恣:放纵,无拘束。忌:顾忌,畏惧。形容随意作恶,毫无顾忌。

3、无所顾忌:没有什么顾虑(地去做某件事情)。顾忌:因有顾虑而不敢说或做。

4、毫不在乎:毫:丝毫,形容细小;在乎:在意。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5、满不在乎:满:全;在乎:在意。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6、我行我素:行:做;素:平素,平常。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时的一套去做。

7、刚愎自用:愎:任 *** ;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8、为所欲为:为:做。欲:指想做的事。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指贬义)。

9、以上成语都含有“不顾他人感受”的意思。

五、形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的成语

1、【解释】: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2、【出自】:《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3、白话文:“大臣们互相拜访禹,禹最终没有回报,致力于与知心朋友和宾客的要求,孤立运行一个意思而已。”

4、【示例】: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姚雪垠《李自成》之一卷第三章

5、【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6、【近义词】执迷不悟、独断独行、以意为之、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不可理喻、独行其是、孤行己见、死心塌地、固执己见

7、【反义词】顺风转舵、博采众长、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清夜扪心、迷途知返、弃旧图新、言听计从、死心踏地、群策群力、回心转意、集思广益

8、【解释】: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 *** 。

9、【出自】:草明《乘风破浪》九:“她好像完全看不见他的显著的成绩,而成天提醒他不要骄傲,不要独断专行。”

10、【示例】:他平时不讲 *** ,做事情常常是独断专行。

11、【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形容作风不 ***

12、【近义词】独行独断、独行其是、独断独行、闭门造车、专横跋扈、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独是独非、孤行己见、自以为是、大权独揽、固执己见、政由己出、称孤道寡、乾纲独断

13、【反义词】从善如流、集思广益、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群策群力

14、【解释】: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15、【出自】:《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6、白话文:君子素其位而去,不愿意在这外。素富贵行乎富贵,一向贫贱行走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在了。”

17、【示例】:笑骂由人笑骂,我行我素而已。◎柔石《二月》十

18、【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自行其是

19、【近义词】本 *** 难移、依然故我、铁石心肠、刚愎自用

20、【反义词】占风使帆、言听计从、百依百从、百依百顺

21、【解释】:愎:任 *** ;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22、【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23、白话文:“他的助手先谷,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己用那么小。”

24、【示例】: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25、【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26、【近义词】我行我素、怙恶不悛、自以为是、一意孤行、深闭固拒、独断专行、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27、【反义词】博采众长、从谏如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低眉顺眼、低眉折腰、百依百顺、博采众议

28、【解释】: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29、【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0、白话文:得志,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31、【示例】:杨嗣昌见他往往不受军令,独行其是,也明白他心中不服,决心拿他“开刀”,替别人做个榜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32、【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33、【近义词】一意孤行、独断独行、独断专行

关于本次不顾别人感受的成语和讽刺一个人不顾他人感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不顾 感受 成语 讽刺 他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