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之乡天津?莲花水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5

其实莲花之乡天津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莲花水乡,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莲花之乡天津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天津有哪些地方戏曲
  2. 莲的历史
  3. 关于莲花的传说

一、天津有哪些地方戏曲

曲艺音乐萌生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建国前天津的人口特点与曲艺音乐的关系——以演员 *** 师为中心的音乐发展机制——清代的天津曲艺音乐——北洋军阀 *** 时期的天津曲艺音乐—— *** *** 时期的天津曲艺音乐—— *** 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天津曲艺音乐——建国后天津 *** 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同天津曲艺音乐的关系——以音乐设计者为中心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鼓曲发展机制——“ *** ”前的天津曲艺音乐——“ *** ”期间的天津曲艺音乐——“ *** ”后的天津曲艺音乐——天津曲艺音乐的多样化——天津曲艺音乐的 *** *** ——天津曲艺音乐的天津化——流派纷呈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部,东临渤海,北倚燕山,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南运河、北运河在此汇为海河,注入渤海。它是北京的门户,是我国北方海上运输的重要港口,是华北、华东、东北、西北、中南以及华北各地相互联系的交通要冲。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为华北的经济中心。

作为城市,它的历史并不悠久。金、元、明三朝,它还只是一个漕运的枢纽、军事的要塞。为了屏障北京,保护漕运,金在此建立直沽寨;元改直沽寨为海津镇;明筑城为卫,命名天津。

清代雍正时期,始置天津州,继改天津府,属直隶省。府治置天津县,以原州界为县界。1913年( *** 二年)裁府。1 *** 8年( *** 十七年),在天津县的中心地区成立天津特别市,直属 *** ;天津县属河北省(1934年1月,市县划界,四乡为天津县)。1930年( *** 十九年)6月,天津特别市更名天津市,改隶行政院;同年11月,改省辖市,为河北省会。1935年( *** 二十四年),省 *** 迁往保定,天津市重新隶属行政院。 *** 战争时期,日伪改其名为天津特别市,胜利后恢复原名,至今。建国后,除1958年2月至1967年1月归属河北省(一度为省会)外,一直为 *** 直辖市。

天津行政区划曾经多次调整。最小时仅限于市区,更大时包括市区、塘沽、汉沽、郊区,以及武清、静海、黄骅、沧县、盐山、霸县、宁津、吴桥、交河、献县、河间、任丘等十二个县。现在,天津市的管辖范围包括:和平、河西、河北、河东、南开、红桥等六个中心市区,塘沽、汉沽、北大港等三个滨海市区,东郊、南郊、西郊、北郊等四个郊区,蓟县、武清、宁河、静海、宝坻等五个县。面积约一万一千平方公里。

作为城市,天津的历史虽然并不悠久,但其商业的兴盛却是从元代就开始了。“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漕船不仅载粮,而且带有货物。侯家后、估衣街一带,当时已成为天津最繁华的所在。明代,随着河海交通的发展,天津的商业贸易日渐繁荣,成为我国北方商品的集散地。旧城东门外和北门外的沿河地区,在明中叶已成为商业中心。明清之交,天津的繁盛已如(康熙)《天津卫志•序》所说:“天津去神京二百余里,当南北往来之冲,南运数万之漕悉道经于此,舟揖之所式临,商贾之所萃集,五方之民所杂处……名虽曰卫,实在一大都会所莫能过也。”三百多年来,天津日渐繁荣,尤其是开埠以后,发展更为迅速,逐渐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 *** 业大城市。

作为交通的要冲、华北的经济中心、发达的 *** 业城市与繁华的都会,天津为曲艺音乐的萌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表演艺术,在一般情况下,天津曲艺音乐的发展与天津社会的 *** 、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加成正比。

谈及人口,不能不指出:旧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发展,使大量农业人口——主要为男 *** 一一流入天津。其后果,就是天津市民的 *** 别比例严重失调。比如:1903—1905年(光绪二十九至三十一年),天津市民的男、女 *** 别比分别为150:26、150:95、15:95,又如1937—1948年的 *** 别比,更低者为128:35(1948年),更高者为146:19(1944年)。为消磨闲暇时间,大批男 *** 市民涌入游艺场所,曲艺低廉的票价,灵活的演出方式,对他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他们的这一艺术爱好是建国前天津曲艺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当时,为了生活,演员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竞争胜败的裁判者,主要是观众。所以,演员都很是注意根据观众的反馈调节自己的演唱,保留、发展受他们欢迎的唱腔。从而产生了各种流派乃至新的曲种音乐,并因之形成了以演员 *** 师为中心的曲艺音乐发展机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天津曲艺音乐清代以前的情况,目前尚不可考。天津曲艺音乐建国前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清人最早记载的曲艺音乐形式,大概就是打连厢了。汪沆《津门杂事诗》第69首云:“生子何须拜塾师,居奇只唱耍孩儿。清时特重三风诫,心力抛残等刻脂。”诗后有注:“津邑窭人子,每命习唱连相词,一名耍孩儿。新例禁止,渐成广陵散矣。”《津门杂事诗》始著于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刊行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当时,由于“新例禁止”,已“渐成广陵散”。这说明,乾隆以前,起码雍正年间,天津已有打连厢这种曲艺音乐形式,而且“津邑窭人子”以此“居奇”,为谋生手段。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刊行于北京的《霓裳续谱》也说明了这一点。《霓裳续谱》是一部俗曲总集,收俗曲622支,曲调30种:西调、岔曲、马头调、剪靛花、叠落金钱、黄沥调、玉沟调、劈破玉、弹黄调、北河调、番调、寄生草、扬州调、隶津调、盘香调、边关调、秧歌、莲花落、秦吹腔 *** 歌、一江风、倒搬浆、银纽丝、玉娥郎、打枣竿、螺蛳转、重叠序、粉红莲、呀呀呦、重重续、两句半,等等。辑曲者为颜自德。据点订者王廷绍说:“三和堂颜曲师者,津门 *** 。幼工音律,强记博闻,凡其所习,俱觅人写入本头,今年已七十余。检其箧中,共得若干本,不自秘惜,公之同好。”显然,这些都是乾隆年间传唱的小曲。乾隆年间传唱的,不一定都是乾隆年间产生的。颜自德“幼工音律,强记博闻,凡其所学厂俱觅人写入本头,今年已七十余”,如果他从十余岁开始习曲,则《霓裳续谱》中肯定有乾隆元年以前传唱的小曲,也就是说有雍正乃至康熙年间就已产生或传唱的曲调。

由于颜自德是天津人,加之京津相距不远,交通方便,这些小曲肯定有不少传唱于天津。“腰节儿”《俺家住在杨柳青》就反映了这一点。

〔平岔〕俺家住在杨柳青,(白:是了,)我可紧靠着玉河。把奴聘在了独柳,这是怎么说?也是我前因造定受折磨。(白:这个天哪,可有了时候了。)〔独柳调〕一更鼓儿多,一更鼓儿多,独柳的生活指着这个,教奴家推馏碉(碌 *** ),累得我实难过。思量奴的命薄,思量奴的命薄,浑身上下破衣罗唆。每日里织蒲席,才把那日子过,我也是无其奈何,儿夫一去两三月多,到而今不回来,急的我双脚儿跺。〔岔尾〕丈夫拉短纤,一去不见回。撇的奴家冷冷清清,孤孤单单独自个。(白:思想起来,这是俺爹爹和俺妈妈一时也就无了主意,噫!)就信了媒婆!

这首岔曲不仅反映了一位由杨柳青嫁到独流的天津纤工 *** 的生活,而且还使用了天津方言“破衣罗唆”与“自个(儿)”。显然,它产生于天津。这说明当时天津已有了岔曲这种曲艺音乐形式。另外,它当中所 *** 之曲牌“独柳调”,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产生于天津独流地区的小曲。

天津出“皇会”时献演的“中 *** 庆寿”,也是乾隆以前传唱的一种曲艺音乐。皇会原称“娘娘会”,始于康熙年间。所谓娘娘,即传说中的海神林默。元代,她被朝廷封为“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并为之在天津(时称海津镇)建“天妃庙”,祈求她保佑海漕安全。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晋封她为“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改天妃宫为“天后宫”。无论天妃宫、天后宫,皆俗称娘娘宫。所谓娘娘会,就是娘娘宫庙会,“乃酬神所献之百戏也”。一次,乾隆下江南,途径天津,适逢会期,欣赏之后大加赞赏,赐乡祠“跨鼓”四名鼓手每人一件黄马褂,赐“鹤龄”四名鹤童每人一个金项圈,并赐龙旗两面。从此之后,娘娘会就更名为皇会了。皇会所演‘百戏”,有舞蹈,有音乐,有杂技,有武术,也有曲艺。中 *** 庆寿就是一种曲艺形式:“由十三四岁的幼童装扮成‘中 *** ’里的各样人物,踩着高跷,并不耍练,只唱唢呐庆寿歌”。演出这个节目的“东南城角同议庆寿 *** 老会”,“也是自清朝乾隆以前成立”的。

关于嘉庆年间的天津曲艺音乐形式,见于文宇记载的就比较多了。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杨无怪撰《皇会论》,谈及皇会的各种艺术形式时,认为“莲花落,不耐看”,‘稍可的是侯家后的拾不闲”。

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刊刻的《津门小令》有这样的诗句:“曲唱连环佳子弟”、“荒唐故事演槌皮”、“一片管弦歌荡调,十番锣鼓演清音”。作者樊彬一一加注云:“不施脂粉者名子弟班。九连环,小曲名。”“击皮鼓唱,名槌皮”。“荡子曲细声曼引,情致动人。十番清音歌曲,间以鼓吹二,亦复不俗。”也就是说,《津门小令》记载了九连环、大鼓书、荡调、清音等曲艺音乐形式。

随着城市的日益繁荣,天津人口逐渐增加。开埠以后,增长尤为迅速。据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汇编刊行的《津门保甲图说》统计,当时天津县有人口44万多人。其中,城内有9万5千多人;城关一带有近20万人。到了甲午战争时期,天津县人口增至近57万人,比 *** 战争期间人口增加了近25%。12年以后,天津市区、四乡及租界又增至80多万人。其中,四乡38万4千多人;市区35万6千多人;租界内的中国居民6万l千7百多人,外国居民6千3百多人。与甲午战争时相比,增加了22万多人。60年间,人白翻了将近一番。

为了满足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的需要,各种娱乐活动相应迅速发展起来,各种说唱艺术顺着子牙河、大青河、永定河、南运河、北运河从河北、山东、北京以及江南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纷纷流入天津,形成了该时期天津曲艺音乐一个明显的历史特色。由于清代中叶以后,天津所增加的人口,多来自河北以及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农村,北方的各种曲艺音乐特别受到欢迎。清崔旭《小班》诗云:“琵盔清脆响流珠,宛转歌喉学风雏,小曲近来兴北调,当筵赢得一狂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北调”流行以及人们喜好北调的情形。

据不完全统计,清末,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艺音乐形式有凤阳花鼓、莲花落、什不闲、子弟书、八角鼓、弦子书、荡调、滩簧、联珠快书、木板大鼓、平谷调、梅花调(北板大鼓)、梨花大鼓、西河大鼓(当时尚未定名),以及拉哈调、怯五更、 *** 棋、山西五更、马头调、淮调,粉红莲、探清水河、鲜花调、九连环等时新小曲。

为了适应天津观众的欣赏情趣,它们大多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改进,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的曲艺音乐形式,尚保持着比较浓郁的民间文艺特色:活泼、灵活、不保守,善于借鉴,勇于吸收。尽管比较粗糙,但却生机勃勃。其中,经过宋五、胡十、霍明亮等人的努力,木板大鼓发展为京韵大鼓(时称卫调大鼓或京调大鼓),在此基础上,张小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吐字发音以天津方音为主,唱腔质朴雄浑,歌来实大声洪。西韵子弟书经天津方音一唱,曲调的抑扬起伏有了变化,变成了卫子弟书;石玉昆的石韵被改造了,发展成具有鲜明天津特色的西城板。

与此同时,本土 *** 的靠山调、 *** 调问世了。经过改造,拉哈调、怯五更等也具备了浓郁的天津特色。作为天津的时调的主要曲调,它们的形成与 *** 标志着天津时调这个曲种的诞生(天津时调乃建国后定的名)。高五姑、秦翠红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时调“唱手”。高五姑 *** 了靠山调,将第四句尾声改为过门,从而改变了它拖拉、委靡的缺欠,使得唱腔丰满,吐字响亮,韵味盎然;在旋律与节奏上,她还以起伏有致取代了平直、单调,并首先采用了疙瘩腔这一润腔技巧。秦翠红则以杰出的天赋与高超的润腔技巧,将靠山调的演唱推上了一个高峰。她嗓音圆浑低沉,音域宽广,气力充沛,吐字有力,具有浓重的天津味儿,歌来粗犷豪放,颇具阳刚之美。

2、北洋军阀 *** 时期(1912~1 *** 8.6)的天津曲艺音乐

天津曲艺音乐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本时期前期,社会生活还比较 *** 。之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由于欧美各 *** 国家忙于战争而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使我国的民族工业——特别是天津的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战前,天津的民族工业发展迟缓,无论厂矿数量、资本总额等都落后于上海、武汉与广州。到1 *** 5年,天津不仅已成为我国北方棉纺、面粉、火柴、化工等工业的中心,而且一跃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为天津曲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

铁片大鼓、梅花大鼓、滑稽大鼓——京韵大鼓的一种,以及单弦的两个重要流派何(质臣)派与荣(剑尘)派,流入了天津。

京韵大鼓的 ***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刘宝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唱腔:他易河北以及天津的方音为北京语音,易唱腔的质朴、平直为华丽、婉约。他嗓音圆亮甜脆,高低兼备,腔调丰富多变,善于用高腔渲染气氛。他的说即是唱,唱即是说,说唱结合,韵味醇厚。白派京韵大鼓也于此时形成了。白云鹏的演唱以不标准的北京方音为主,唱腔朴素而细腻,苍劲而委婉,并有较多的朗诵色彩,极富阴柔之美。

天津时调也有长足发展。落尺(如《后娘打孩子》)、落五(如《秦楼悲秋》)等单曲体小调一一出现。 *** 调衍变出曲调比较繁复、节拍比较舒缓的新 *** 调。

本时期后期,军阀混战,战乱颁仍:两次直奉战争,天津皆是争夺的战略要地。1 *** 2年4月,奉军占据天津;同年5月初,奉军大败,撤走,直军入津;1 *** 4年11月,直军战败,奉军入津;1 *** 5年12月, *** 军将奉军赶出天津;1 *** 6年3月,奉系直鲁联军再度攻入天津:1 *** 8年6月,军阀阎锡山控制天津。

军阀混战,严重打击了天津的 *** 业。两次直奉战争,每次都使津浦、京汉铁路中断几个月,致使”进口贸易,于以缩瑟”;出口贸易因“交通梗阻”,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国内贸易更加凋蔽,市场上到处是一派萧条景象。

天津数次罹受兵燹,社会生活极不 *** 。 *** 常常侵占民房, *** 扰百姓。溃兵常常洗劫商店,侮辱妇女。流氓、混混儿混水摸鱼。租界内经常 *** 。人民纷纷避难,冀东各县难民纷纷来津,“而天津居民,又纷纷向租界逃避。”1 *** 4—1 *** 8年,天津人口由75万激增到138万,几乎翻了一番。军阀还以筹划军饷为名,横征暴敛,搜刮财物。他们更大量发行 *** 票、金库券等纸币,直鲁联军就曾滥发 *** 票100万元。

由于以上原因,天津人民生活比较困苦。拿1 *** 4年冬天来说吧:“中产之家”因无钱买煤取暖,天冷时全家只好围被而坐,“每月所需米面菜节蔬,亦减至更低等级,只求勉强一饱为足已”。一般劳动人民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这些,不能不影响杂耍园子的营业。1 *** 4年11月,“平日拥挤不通之北海楼、北洋商场等处,一日之内,阗然无顾客者,居其多半。”分别位于北海楼与北洋商场三楼之上的北海楼茶社与北洋茶社,自然也无杂耍演出。1 *** 8年6月,“戏园座位多为军人占据。军人固不花钱,更有一般身佩符号者,亦杂坐其间,倘向其索钱,不曰某机关,即曰某司令部”。这自然极大地影响了天津曲艺音乐的发展。

但由于人口激增,曲艺观众的数量并未减少,一般情况下,他们维持了杂耍园子的芦业,保持了明地演出的兴旺。在这种背景下,铁片大鼓和西河大鼓发展了自己的唱腔。

王佩臣以其聪颖的天资、独特的风格, *** 了观众,成为铁片大鼓继往开来的 *** 人物。她音色清脆、甜润;咬宇清晰、有力,常用闪板、掏板、抢板,节奏活泼多变,爱以衬字行腔。润腔时,多用下滑音。因而唱腔委婉、柔媚、巧俏、风趣,被时人昵称为“醋溜大鼓”。

西河大鼓赵派也初步形成了。赵玉峰擅长说唱短打、袍带大书。他弃河北方音,改用京音,吸收、借鉴京韵大鼓的某些曲调,形成了自己的唱法,以二板、三板为主,尽量不唱节奏缓慢、长腔较多的头板;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扬长避短,往往高弦低唱,在弦子的上把行腔,在句和句之间加过门,以烘托唱腔。他咬字清楚有力、节奏鲜明刚劲、行腔短小舒畅。

此外,在这段时间内,刘宝全完成了他的 *** ,刘派京韵大鼓经过不断完善已经臻于完美的境界。

3、 *** *** 时期(1 *** 8.7~1937.7)的天津曲艺音乐

天津曲艺音乐在本时期发展到巅峰状态。

两种新的曲艺音乐形式,在天津形成了。翟青山以小曲落腔调为基础,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创造了单琴大鼓(后名琴书、北京琴书)。平谷调经过前一时期刘文斌等人以宝坻方音演唱,又融合了落腔调的某些旋律,衍变为京东大鼓。

外地的一些曲艺音乐形式,继续流入天津,比如河南坠子、辽宁大鼓、山东琴书等等。其中,河南坠子与辽宁大鼓在天津发展成一个新的高峰。

1 *** 8年,乔清秀来津,下功夫钻研短段,在唱腔上刻意求工。她用梨花大鼓的花腔改造了坠子的开头唱腔,创造了新鲜明快的“起腔”,以灵活多变的技法丰富了坠子的平句唱腔,在《凤仪亭》、《三堂会审》、《韩湘子度林英》、《宝钗扑蝶》等唱段中,每一段的平腔和垛子都各具特色;她广泛吸收京韵大鼓、京剧、民歌以及流行歌曲的东西,化为坠子,不断为坠子音乐输入新鲜血液。她吐字俏丽,行腔明快婉约,特别注意高音、中音及变音的运用,嗓音以纯净甜润见长。

朱玺珍针对辽宁大鼓委婉 *** 有余,鲜明响脆不足的缺点,首先 *** 了“起口”。她将“八大口”(八大句)由缓而长改成快而短,把过长的第七、八两句的长拖腔,变成新的“四大口”或“六大口”。从而,由“大口垛句”直接转入“小口调”,不再用冗长的过门作过渡。其次,她相应变动了“小口调”与“流水板”。原唱腔不但句子间断痕迹明显,而且“一道汤”。她采用挑起来与压下去的高扬和下滑唱法,使唱腔抑扬有致,婉转活泼。第三,她改变了唱腔的速度,由原来的一分钟70拍变为一分钟104拍,一扫过去那种抑郁沉闷之气。第四,按北京语音吐字发声,分清了唇齿音,学会了处理轻重音、平仄音,弥补了辽宁大鼓出音裹字、以音带字的 *** ,做到了字真韵美。第五,她与弦师王海门一起 *** 了“弦子挂”,突出了响和快,扩大了行弦的音区;采用了加花的办法;吸收了其他曲种的弹拨技巧,以密撮为主,运用了弹跳指法。从而,既保持了原来的悠扬、细腻,又显得刚劲、鲜明。

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太平歌词、天津时调等曲种的音乐,在这段时间内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花四宝与弦师卢成科合作,对梅花大鼓进行了 *** ,形成了梅花大鼓的女声唱法。她开辟了高腔音域,有时还去掉了慢板句首的语气助词“哎哪”。唱腔上,易苍劲典雅为婉转华丽,行腔圆润俏皮,拖腔韵味醇厚。节奏灵活多变,小切分节奏尤具特色;赶板垛字,干净利落,特别是上板与 *** 溜的句尾落腔,既脆又帅。这种唱法很快风靡京津,建国后几乎形成了“无梅不花”的局面。

马增芬在其父马连登的帮助下,也创立了新的流派唱腔:“三把唱”运用灵活,随时可以转换,而且转得自然,换得利索;下扎腔、拉腔、走腔由过渡句变成了可以随意使用、伸缩自如的起伏腔,由附属乐句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华彩乐句,且不时出现于平腔之中,特别是在那些抒 *** 感、转变情绪的地方;唱平腔时,不仅揉进了以上新腔,而且还经常灵活地移动字位,倒置板眼,使用俏口俏句,从而改变了重复单调的状态,达到了平而不淡、平中有奇的效果。

王兆麟改变了太平歌词每句前四字说后三字唱的呆板唱法,加强了旋律 *** 。节奏上运用了闪板,润腔上使用了擞儿,剔除了可有可无的虚字。从而,使这种长期从属于相声的音乐形式脱离了相声,走出了明地,进了杂耍园子,成为一个 *** 的曲种。

时调艺人赵小福嗓音甜美,行腔委婉,传情真挚,以柔取胜,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唱腔。

在这一时期,还有不少新的曲种音乐流派进入天津。比如:董桂枝与程玉兰的河南坠子、鹿巧玲的梨花大鼓、谢芮芝的单弦、王殿玉的大擂拉戏,等等。

刘宝全、白云鹏、金万昌、荣剑尘、常澍田(单弦)、高五姑、秦翠红、葛振清(联珠快书)、沈华亭(西城板)、于瑞凤(莲花落)等各曲种的带头人,也在不断探索、精益求精。

这一切,书写了天津曲艺音乐史最辉煌的一页。

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本时期的社会生活相对稳定, *** 业有较大发展。三十年代,各类工厂、商店、商贸行、货栈、银号、钱庄、银行将近二万处。外资银行、洋行将近三千家。商场、商店、浴池、舞厅、饭店、旅馆、戏院、影院鳞次栉比……这些,促进了曲艺演出的繁荣。据不完全统计,跻于报纸所登载之演出广告上的艺人就有三百多人。当时,刊登广告的只是那些有点儿名气的杂耍园子,书场、落子馆,多数杂耍园子以及撂地的艺人,皆无此能力。

随着 *** 业的发展,一种新的观众群出现了。这就是那些服务于金融业、商业、文化教育界、 *** 界、 *** 机关、交通、邮电部门的职员、教员、编辑、记者以及那些中、小商人和资本家。他们有较为固定的收入,生活相对稳定;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欣赏水平。对那些比较典雅的曲艺节目比较喜爱。然而为艺人观念所囿,不愿涉足一般的杂耍园子,怕有 *** 份。与他们相仿的,还有那些麋集于租界的下野军阀、政客,前清王公、贵族,以及他们的子弟。这两类 *** 多在租界活动。当时,英、法租界畸形繁荣,各种建筑物纷纷出现,法租界劝业场一带迅速发展为天津的中心与最繁荣的所在。为满足他们的需要,一些新型演出场所应运而生,如天祥舞台、新世界(1930年改为小广寒)、歌舞楼(1934年改为小梨园)、中原公司杂耍部、天会轩,等等。这些演出场所给的包银较高,所约请艺人,多是之一流的;它们上演的节目,都比较文明典雅, *** 着天津的更高水平。为了在这些场所演出,为了使这些观众满意,艺人们不得不注意俗不伤雅,化俗为雅。具体到唱腔上,逐步由质朴、粗放、高亢趋向华丽、细致、婉约。这就推动了天津曲艺音乐的规范和美化。

1 *** 7年,天津广播 *** 电台开播,每日播出一些曲艺节目,但影响不大。三十年代中期,在激烈的商业竞争 *** 下,仁昌、青年会、中华、东方四家商业电台先后出现。由于曲艺深受听众欢迎,也由于曲艺演唱的简便 *** ,它们都约请曲艺艺人直播,由艺人在节目演唱中间代播商品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手段,它们对曲艺——特别是曲艺音乐的普及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不仅使京韵大鼓、单弦等原有曲种为更多听众所熟悉,而且使河南坠子、辽宁大鼓、京东大鼓、单琴大鼓等新流入或新创立的曲艺音乐形式家喻户晓。比如1939年4月3日的《广播日报》就说:“自乔清秀在电台播唱河南坠子以来,于是坠子声调深入家庭”。其次,宣传了演员,仰 *** 电波之力,14岁的马增芬以一曲《绕口令》奠定了她在西河大鼓界的地位,乔清秀迅速红遍三津,刘文斌得到了广大家庭妇女——特别是老太太——的青睐,翟青山、王剑云(单弦)、石慧儒(单弦)等人的名字与其唱腔一起飞入千家方户。

本时期,剧场间的竞争已达白热化。以前,曲艺演出基本不在报纸刊登广告,随着商品竞争意识的逐步深化,大中型演出场所认识到广告的作用,于是,大、小报纸的广告栏中,曲艺演出广告所占版面日益扩大,对各自出演的演员、曲种、节目竭尽宣传之能事。它们还借鉴京剧的“排名制”以 *** 演员之间的竞争。所谓排名制,就是在广告和戏报中,依照演员在整场演出中的档次、位置,进行由主到次、由优到差的排列。档次、位置的确定,主要以演员的演出效果、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为依据。比如:据1936年9月13日《益世报》所载小梨园之广告,小彩舞尚在二牌位置,头牌为张寿臣和侯一尘(相声)。在10月6日的广告中,她就超过张、侯,跃为头牌了。又如:1936年10月28日,刘凤霞(京韵)排名第三,之一、第二为小彩舞、张寿臣与侯一尘;可到了11月15日,她就下降为第八位了。排名的前后,不仅标志着演员的声誉、地位,而且决定着演员的收入。因而,演员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艺,根据自己的特长与观众的需要在艺术上出新。而当时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又给他们提供了这种条件。

这种竞争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因而它不能不带来副作用;有些曲艺形式,如莲花落、荡调,由于皆为群活,而剧场又只按节目的场数付钱,演员越来越少,逐渐没落了。在观众“色艺双全”的要求下,鼓曲女艺人成批涌现,数量远远超过男艺人。鼓曲界开始呈现出演员“阴盛阳衰”的景象。以中原游艺场为例,1 *** 9年,女演员占40%;1936年,占60%以上;到1937年,竟高达70%。当时,各种曲艺音乐形式与相声、杂技等同台演出。这70%,除少数杂技演员、京剧清唱演员外,皆为鼓曲艺人。占30%的男演员,则大多为杂技、相声艺人。

4、 *** 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1937.8~1949.1)的天津曲艺音乐

在这一时期,天津的曲艺音乐开始急遽滑坡。

敌伪 *** 时期,不少杰出的鼓曲艺人谢世,其中不仅有刘宝全、金万昌、高五姑、常澍田、常旭九(莲花落、联珠快书)等老艺术家,还有风华正茂的花四宝、乔清秀、王剑云、荷花女(太平歌词),几乎全是各曲种的 *** 人物。朱玺珍去了东北、林红玉(京韵大鼓艺人,有女鼓王之称)去了山东,章翠风(京韵大鼓)去了南京,马增芬、桑红

二、莲的历史

据明正德《建昌府志》和清同治《广昌县志》记载:“白莲池在县西南五十里,唐仪凤年间(公元676—679年),居人曾延种红莲,其中数载变为白,于白莲中得金范观音像,后一年,白莲又变为碧”。(清同治《广昌县志》)

“惠安寺在兴城乡,唐仪凤年间,居人曾延种红莲,数载忽变为白,延舍田为寺,后数年又变为碧”。(清同治《广昌县志》)

“白莲池在县惠安寺禅院之东,唐仪凤年间,居人曾延种红莲,数载忽变为白,花瓣中得金范观音像,延乃舍宅为寺,后数年又变为碧。宋熙宁间,长老智侬重修院寺,池中后产瑞莲花,因建堂于池上,以表其瑞”。(明正德《建昌府志》)

广昌白莲的种植历史从文字记载来看,已有1300多年,实际开始种莲的历史当可上溯到更早的年代,惜乎已无文字可考。关于广昌种莲历史,在广昌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相传远古时瘟疫流行,一位心地善良,法力无边的越族莲女,手持莲花驱散了病魔,救了全村人的生命,并教会了人们种莲。从此,白莲生长茂盛,瘟疫灭绝,人丁兴旺。另外,越族人有断发纹身的习俗,人人身上都画有莲瓣纹饰。广昌从地理范围来看属于古越族人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因此,广昌在唐“仪凤”年前,自古就有种莲的习俗当属情理之中。

关于广昌白莲品种的形成。广昌白莲种植的传统品种有两个,一个是“广昌白花莲”,另一个是“广昌百叶莲”。“广昌白莲”为粉红色单瓣花,“广昌百叶莲”为红色半重瓣花。按照我国著名荷花专家王其超的荷花品种进化学说,以及我国现存的几种野生莲的形态特征比较。“广昌白花莲”接近野生莲花形态特征,可能是古人移栽野生莲后逐渐进化而来。“广昌百叶莲”为红色重瓣花,可能是古人从基因突变的变异单株中经人工选育而成。《广昌白莲志》中记载有“后数载又变为碧”,即是指白莲“品种”的变异。《中国莲》中记叙的“碧”莲最早始见于元朝《本草衍义》,而《广昌白莲志》记载的唐“仪凤”年间即出现“碧”莲,较之早六、七百年的历史。

据考证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任知南康军守(今江西星子县),凿池种莲,命名为“爱莲池”,种植从广昌引进的莲花。

广昌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莲乡”。据考证,广昌“莲乡”雅号是这样来的: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县令谢觉之在白莲池旁建“莲香堂”。相传,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莲花生日,县太爷邀请乡贤墨客,坐在依山傍水、造型别致的亭台水阁里,透过漏窗,居高临下,观赏莲田景色,作诗抒怀。有诗为证“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凤”。后“莲香堂”在民间广为流传,历代相沿。在民间口语中“香”与“乡”谐音,以后民间就有称广昌为“莲乡”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不断有报刊、 *** 将广昌称为“莲乡”,其中最权威的要数《中国经济名都、名乡、名号》一书(中国发展出版社马洪主编)。1994年,广昌县在全国地方名特优产品命名大会上荣摘“中国白莲之乡”的桂冠。

到近代,广昌白莲生产的步伐加快。清代,广昌白莲种植已甚为普遍,县志中有“满县花枝放呈祥”的诗句。1918年,日本派员对广昌白莲种植、加工、外销做了 *** 考察,在 *** 同文会编撰《 *** 省别全志》一书,书中赞誉广昌白莲为“莲中珍品”。1936年5月19日《 *** 日报》载江西省运杭特产展品调查一文中称:展出的白莲“产品属于广昌县,销往长汀、厦门、漳州、汕头、广州、汉口、九江、南昌等地,并由 *** 转销东南亚国家”。

广昌县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端,东经116°6′—116°34′,北纬26°30′—26°59′属赣江支流抚河的发源地,东靠武夷山脉。广昌县属中 *** 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273天,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降雨量1734mm,年平均日照1828.5小时。广昌县耕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气候条件,造就了广昌白莲的形成和发展。

广昌白莲品质特优。具有色白、粒大、味甘清香、营养丰富、 *** 用价值高、炖煮易烂、汤清肉绵等持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丰富,以及多中维生素、糖和钙、磷、铁、锌、钼、锰、钛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还富含“莲眯”和“氧化黄心树宁碱”等具有 *** 用价值的成份。

广昌白莲还具有广泛的 *** 用价值,是传统的滋补保健食品。广昌白莲的全身都是宝。莲子具有养心、益肾、补脾、涩肠等功能,《本草纲目》中记载莲子“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血崩诸病”。《神农百草经》记载:“莲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健身耐志,益寿延年”。现代中医认为通芯白莲有强胃健脾,润肺养心,滋阴补血,固精益肾的功能。莲的植株的各个部分,如藕、藕节、藕粉、莲梗、莲叶蒂、莲叶、莲花、莲须、莲房、莲衣、莲心等,也皆可入 *** 制成滋补或疗效食品。

广昌解放后, *** 和 *** 十分重视广昌白莲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广昌白莲的产量和品质。1952年成立农业示范垦殖场,开展白莲种植技术的调查、规范、宣传和指导,使全县白莲种植面积恢复至3627亩。1955年成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后改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后各区(现行的乡镇)设区农技站,业务上受县站指导,开展白莲种植技术的研究,宣传和指导。1958年广昌白莲被列为国家二类商品。1961年国家对收购白莲实行奖售换购,促进了全县白莲生产的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县农业局的推动下,广昌白莲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推广莲田套种晚稻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莲粮争地的矛盾,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保持了白莲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推广莲田施用石灰技术,使连作莲田病害发生明显减少。三是开展了白莲新品种选育和白莲 *** 秋播繁育试验,选育并推广了“广莲1号”白莲新品种。由于采取了这些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广昌白莲的稳定发展,1978年3月,广昌县被江西省批准为白莲外贸出口基地县。

八十年代后,随着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白莲生产的积极 *** 。广昌县委、县 *** 因势利导,调整产业结构,指导农民发展白莲生产。1984年,成立了全国之一家白莲科学研究所,开始对白莲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综合利用进行全面 *** 的研究,并成功培育了“赣莲85—4”、“赣莲85—5”、“赣莲62”等新品种,在全县16个乡镇大面积推广,受到了农民的极大欢迎。 *** ,县成立白莲协会,综合协调白莲科研、生产、技术推广、营销以及加工利用等各行业,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白莲产业发展。八十年代,是广昌白莲产业大发展的时期,全县白莲生产面积由初期的1万亩左右,发展到8万亩左右,白莲产值达1.2亿元以上,成为广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周边邻县和其他白莲产区白莲种植面积的扩大,为了确保广昌白莲名、特、优、新地位,更进一步提高广昌白莲产量和质量。广昌白莲科学研究所和中国院遗传所合作,承担国家863项目,开展白莲航天诱变育种研究,并成功培育了“太空莲”系列品种。“太空莲”系列品种具有生育期长、花多、蓬大、粒大、结实率高、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通过了美国FDA检测,是目前更优秀的子莲新品种。“太空莲”系列品种在全县推广,受到了广大莲农的极大欢迎。“太空莲”系列品种的成功培育和推广,必将为广昌白莲这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广昌通芯白莲历史悠久,故原产地江西省广昌县有“白莲之乡”之称。1995年3月在北京人民 *** 召开的“首届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广昌县被命名为“中国通芯白莲之乡”。1999年4月,在《人民日报》推出的“ *** 之乡”大型宣传活动中,广昌县又被授予“中国优质白莲之乡”称号。从古至今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不少专家、学者、国家 *** 及文人墨客都曾对广昌白莲有过赞美,其中有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周敦颐,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北宋建昌学者李旴江,明代进士吏部尚书何文渊,著名莲花专家王其超、张行言夫妇,著名农业专家中国工程院士卢良怨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总统 *** 访问我国时,曾在杭州品尝“ *** 莲子”。当他他看到一粒粒的通芯莲滚圆饱满,糖水清澈见底,没有任何杂物,烂而不碎,没有油味,看上去俨然是一颗颗肥硕的珍珠浸在清水之中,赞不绝口道:“这哪是食品,简直是艺术品!”翻译告诉他这是经过加工的“通芯莲”,熟透而形不变,切忌搅拌,一动就烂成糊状。 *** 见盘中“ *** 莲子”热气腾腾,有点迷惑不解,翻译又告诉他:这个“冰”不是真正的冰,而是中国人把白糖加工后,其色、型似冰块,故名。这种莲子要趁热吃。 *** 用生硬的汉语笑而作答“妙,妙品!”,入口一嚼,软烂如琼浆,汁流心头,喉底回甘,荡气回肠,余味无穷,真有点“妙处难与君说”之感。 *** 所以称“ *** 莲子”为妙品,实属解暑妙品。“ *** 与 *** 莲子”的故事收集在美国出版的《改变世界的一周》的纪念册“总统中国之行•杭州”一节中。

*** 和国家 *** *** 、 *** 和 *** *** 也都曾高度赞扬过广昌通芯白莲。

1953年,广昌白莲被列入为国家派购商品。

1958年,广昌白莲被列入国家二类商品。

1961年,国家对收购广昌白莲实行奖售换购。

1978年,广昌县被江西省批准为白莲外贸出口基地县。

1983年,广昌白莲在北京“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参加展出。并获荣誉证书。

1984年5月,广昌县外贸公司与广昌县农业局联合完成“白莲 *** 秋播繁育良种科技课题”,获国家对外贸易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4年12月,推广“白花莲”良种获江西省农牧渔业局技术改进三等奖。

1987年2月,国家计委农林局刘尧传局长视察广昌白莲。

1987年,南斯拉夫马其顿 *** 国客人考察广昌白莲。观看 *** 的《莲乡行》录像后,大声叫好,并表示:回去后要向马其顿人民宣传广昌白莲。

1988年,广昌被国家计委确定为白莲出口创汇基地县。

*** 7月,广昌选送8个荷花品种,参加之一届荷花展暨“北京北海荷花艺术节”,并上金榜,被授予“名荷会京华”锦旗。

1990年7月,国家商业部指定广昌白莲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食品。

1990年8月,中国花卉协会荷花分会主办的“全国之一次子莲研讨会”在广昌举行。会上评选优秀 *** 6篇、科普作品5篇,其中广昌有优秀 *** 4篇、科普作品3篇。还评出优良子莲品种5个,其中有广昌的“赣莲85—4”、“赣莲85—5”两个品种。

19 *** 年10月,广昌白莲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19 *** 年底,广昌白莲专业 *** 市场竣工, *** 副 *** 杨成武书写“广昌白莲市场”牌名。

1993年5月,用广昌白莲加工生产的纯天然莲子汁由江西江西生化学会医 *** 化专业 *** 倒专家王少浪、范青生研究成功,后于1997年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93116532.6。

1993年8月,广昌白莲及“莲薏茶”在曼谷“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上双获金奖。

1994年6月,广昌白莲获“第五届 *** 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1994年7月,广昌县莲科所与中科院遗传合作,将广昌白莲 *** 搭载我国“940703”号返回式卫星,开展白莲航天诱变育种研究。

莲花之乡天津?莲花水乡-第1张图片-

1995年3月,在北京人民 *** 召开的“首届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广昌县被命名为“中国通芯白莲之乡”

1998年3月,广昌莲科所“白莲 *** 空间诱变育种研究”列入国家863—2计划。

1998年9月17日,全国政副主 *** 和原省 *** *** 会副主任张逢寸视察广昌白莲。

1999年1月,广昌县莲科所培育的“太空莲”1号、2号、3号新品种通过江西省科委成果鉴定,认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将该项目名称改为“广昌航天白莲1、2、3号新品种(系)选育”。

1999年4月,《人民日报》推出“ *** 之乡”大型宣传推广活动,广昌被授予“中国优质白莲之乡”称号。

1999年5月,广昌太空莲3号获'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室外蔬菜类银奖和室内干果类铜奖。

1999年12月,广昌莲科所“莲田立体种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获抚州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6月,广昌县 *** 应临时 *** 市政局 *** 麦健智邀请,出席由 *** 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荷花展。

2002年,广昌白莲科研所“航天白莲1、2、3号新品种选育“项目,获抚州市进步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广昌白莲科研所“太空莲推广“项目获江西省农科教突出贡献二等奖。

***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广昌农民发展白莲生产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县白莲生产迅速发展,从原来驿前等少数乡镇种植和生产加工通芯白莲,发展到全县11个乡镇129个村委会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白莲。从原来的利用门前塅上好田种白莲,发展到山排田或只要有水源的田都种白莲。到目前为止,全县白莲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8万亩,产值达1.2亿元以上,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解放初期,1952年,广昌白莲种植面积3627亩,总产5.45万公斤。

1980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全县白莲种植面积增加到5888亩,总产达到18.32万公斤。

1982年,农民种莲的积极 *** 不断高涨,全县白莲种植面积扩大到12866亩,白莲总产达53.77万公斤。

1985年,成立白莲科学研究所后,科研人员加大了白莲种植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农民发展白莲生产的积极 *** 不断增长,白莲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达到36566亩,总达到152.79万公斤。

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白莲种植技术的推广普及,以及白莲新品种“赣莲85—4”、“赣莲85—5”、“赣莲62”等推广普及,农民种莲的积极 *** 空前高涨,白莲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至19 *** 年,全县白莲种植面积达到6.9万亩,白莲总产199.7万公斤。1993年,全县白莲种植面积7.95万亩,白莲总产262.4万公斤。从此,广昌县白莲生产基本形成了8万亩的种植格局,并且由于推广了优质高产的“太空莲”新品种,白莲单产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年白莲总产基本达到360万公斤的水平。展望未来,随着“太空莲”新品种的普及推广,以及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全县白莲平均单产将不断提高,全县年白莲总产有望达到400—450万公斤。

由于广昌白莲的显著优点,历来被称为“贡莲”,为“莲中珍品”,一直畅销海内外。

1936年5月19日《 *** 日报》载江西省运杭特产展品调查一文中称:展出的白莲,“产品属于广昌县,销往长汀、厦门、漳州、汕头、广州、汉口、九江、南昌等地,并由 *** 转销东南亚等国家“。

解放后,1953年,广昌白莲被列为国家派购商品,由各基层供销社统一收购。

1958年,广昌白莲被列为国家二类商品。

1961年,国家对收购广昌白莲实行奖售换购。

1976年,广昌县外贸公司开始负责计划内白莲收购、出口贸易。

1978年,江西省 *** *** 会批准广昌县为白莲外贸出口基地县。

1980年3月, *** 广隆行、侨联行、华泰行三位总经理莅临广昌洽谈白莲业务。同年,江西省进出口公司批准广昌一、二级通芯白莲选送美国参加出口商品展销。

1983年,广昌白莲选送参加北京“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果展览会”。

1985年6月,江西省土产公司在广昌召开通芯白莲出口会议,以后连续多年每年均召开一次白莲出口会议。同年,江西省商业厅拨款8万元给广昌县供销社兴建白莲密封仓库。

1988年,广昌县被国家计委确定为白莲出口创汇基地县。

1983年以前,广昌白莲列为江西省二类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与派购相结合,出口由广昌县外贸公司组织收购,送江西省外贸公司,转销港、澳地区和新加坡、 *** 、加拿大和美国。

1983年以后,国家取消白莲收购计划,实行议价收购。国有商业、供销合作社、 *** 企业、个体户和莲农均可经营,至1988年前,国有商业、供销合作社、外贸公司仍是白莲经营的主渠道,占总销售量的80%以上,其 *** 口仍由县外贸公司收购,送省外贸公司出口,此段时间白莲年出口量达80—180吨,其中1985年达299吨,1986年达325吨。

*** 起,个体 *** 企业异军突起,成为白莲经营的主力军,年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60%以上。

1991年,县 *** 投资427万元,建设白莲专业 *** 市场,至1993年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吸引和促进了个体 *** 企业主投资经营白莲,发展和形成了40余户白莲经营大户,年销售量占全县白莲总产量的80%以上,销售网点遍布除 *** 、 *** 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网点近万个,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和港澳的客商将白莲转运销往新加坡、 *** 、日本、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

三、关于莲花的传说

1、传说典故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2、荷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 *** 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是 *** 中神圣净洁的名物,也是友谊的 *** 。

3、在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据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仙子,贾宝玉在给晴雯的殁词《芙蓉女儿诔》中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 *** ,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虽然后世的红学专家们都认为这不是过作者借咏晴雯之名而赞黛玉之洁,不过无论如何荷花总是与女儿般的冰清玉洁联系在一起的。

4、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 *** ,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关于本次莲花之乡天津和莲花水乡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莲花 天津 水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