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进士之乡是哪个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十大进士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山东莱州府掖县进士乡在今天哪里
1、莱州市委宣传部的小姜现在还能记得,1988年2月,他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项活动,就是庆祝掖县正式更名为莱州市。
2、那年的2月24日,经 *** 批准,撤销掖县,建立莱州市。不过,很多从莱州出来的人,尤其是当年“闯关东”的人仍然以自己是“掖县人”自居。提到“掖县”,就透着亲切;至于莱州,他们似乎总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
3、“掖县”一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万户”。这里的“夜”通“掖”。据说“夜”字来源于“东莱有日夜出”——夜里有太阳出现,至今在莱州还流传着这个美丽吉祥的“传说”。
4、其实据考证,这个传说不过是齐地一位口才极好的人,为了忽悠周宣王(齐国当时为周的属国)而杜撰的胜境。
5、无论如何,掖县长久以来一直就是上级行政区间的治所所在,不管莱州郡或是莱州府——隋朝时,有了莱州这个名字,明代洪武元年升莱州为府,莱州府是当时山东六府之一,统管着整个山东十分之一的地盘。
6、如果向更早追溯,六 *** 前的 *** 时期,莱州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到禹治水成功,接过大旗 *** 天下,胶东大地有了之一个封国:过国(今莱州城北过西村东)——古人以国为姓,这也是全球华人中过姓的起源——当时,这里被称为莱夷。商朝时称莱侯国,周朝为莱子国,汉朝高祖四年,置掖县为东莱郡治所。
7、纵观莱州历史,上下几 *** ,莱地中心始终在掖县,特别是从西汉到 *** 初年的两千多年间,有1800多年, *** 所在地都设在了掖县。渐渐地,莱州成了掖县的代称,1988年,掖县彻底更名为莱州市。不过,显然“闯关东”的人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在他们的记忆中家乡只有一个——掖县。
8、“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 *** 先生子虚子。”李清照的这首《感怀》,作于宋徽宗宣和(1121年)八月。这时,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十年后,赵正出守莱州。
9、赵知府每天正忙的要命,没时间陪妻子,李清照一个人百无聊赖,只好写诗作乐。赵知府为什么那么忙?因为莱州人杰地灵,在这个地方当官,没有点本事是坐不住“龙墩”的。所以,到莱州的官员都是干实事儿的,莱州历史上的名知府也就特别多。
10、在中国历史上,科举 *** 虽然淹没了一些人才,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全国平均三个县才出一名状元的时代,莱州人凭着好学上进,硬是力拔头筹出了3位状元。而莱州的进士出得更多。明清两朝,全国每个县的进士不足30人,而莱州一地就有97人考取进士,在全国遥遥领先,堪称一奇。
11、在中国历史上,自战国至清末的1800余年间,有姓名可考,有文字记载,可称为“宰相”的不到1100人,全国约两个县平均才出一位。而原籍莱州的先后就有吕立、毛纪、赵士完等11位在朝中任宰相。
二、清朝乡进士是什么
“乡进士”其实是举人的别称,而不是真正的进士。举人与进士相差甚远,将举人冠之以乡进士,可能是古人好面子,好听一些吧。清朝科举,中了进士国家直接就包分配官职,更低也能混个副处级。中了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但是举人做官必须符合连续三届考不中进士,然后去吏部报到,经过吏部官员的面试后如果某地出现官职空缺才能给你分配官职,而且一般也是一些九品的教谕之类的,能分到正八品县丞或者正七品知县的,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在古代非常重视你得身份出身,举人的升迁也很难,难混到一个从四品知府退休的寥寥无几。而且科举以往都是三年一次,清朝在乾隆中后期后滥开恩科,几乎一两年开一次,导致进士的数量猛增,举人能够分到官职的几率就更小了。
三、莆田被誉为是进士之乡,那么什么姓氏中进士的人数最多呢
1、最近很多 *** 都在说这个莆田的进士之乡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吧,莆田被誉为是进士之乡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竟然叫进士之乡,那么在当地的姓氏中那种姓氏中的进士最多呢?对于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期待你的加入。
2、现在的莆田市辖境,与古代兴化军、兴化府辖境大致相同,主要包括原莆田和仙游两县。
3、莆田科举发达,据有关学者统计,自唐朝首创科举以来,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莆仙(含古兴化县)共有进士2482人,其中文进士1677人,武进士34人,特奏名进士588人,诸科97人,舍选16人,上舍释褐、赦文推恩等70人。其数量位居福建首位,在全国亦是科举发达之区。
4、众多进士中,有不少姓氏进士多达上百人,如莆田陈氏进士有342人,占莆田进士总数的十分之一还多,陈姓是莆田大姓,至今仍是莆田人数最多的姓氏,有十八陈之说。除陈姓外,另有林氏进士达303人,方氏进士240人(其中仅宋代,方氏即有132人进士及第),黄氏进士186人,郑氏进士174人等。林、黄、郑等姓氏也都是莆田大姓。
5、而进士人数在百人以下的姓氏更多,例如吴氏进士83人,李氏进士82人,王氏进士60人,许氏进士46人,朱氏进士44人,刘氏进士39人,徐氏进士39人,翁氏进士32人等等。
6、参考文献:陈春阳:《莆仙科举文化盛况、特色及成因探析》
四、中国才子之乡是哪个地方
江西在古代是算个才子之地特别是临川,才子之乡。临川区地处江西省东部,抚河中游,东辖东乡,西邻丰城、南濒南城、北接进贤。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人口97.6余万,辖39个乡(镇、场)、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总数居全省市所在地之首。
临川始于东汉永元八年,至今已有一年九百多年历史,源远流长。1995年4月,根据 *** 政令,临川县与抚州市珠联璧合,并为临川市。2000年10月撤地设市,改为临川区。临川,是中国十一世纪 *** 家王安石、东方 *** 汤显祖的故里。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孕育了一批 *** 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他们创造了灿烂的临川文化,被称为“才子之乡”。
抚州不仅文化名人多,而且档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国名人辞典》的鸿儒100多人。《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共收录了1296人,其中抚州籍名家317人,几占三分之一。“宋词四开祖,临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巩、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陈、罗和章、艾”。
“江西诗派”前期25人,临川有谢逸、谢过、汪革和被陆游称为“诗僧之一”的尧节。全国两宋词人867人,江西为153人,而抚州就占44人。特别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伟大 *** 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巩、南宋心学 *** 陆九渊、明代剧坛伟人汤显祖等,不仅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而且赢得了世界 *** 的崇高声誉。
五、江苏省的哪座 *** 古镇,被称为“进士之乡”
1、江苏省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一直都是非常靠前的,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成绩与当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是离不开关系的。在江苏省分布有众多景点,其中古镇的分布也较为广泛,说到古镇,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古色古香、小桥流水的景象,而且现在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讲,对这种脱离城市生活的景象是无比向往的,所以每到节假日的时候,各大古镇的游客都是络绎不绝的。介绍的是江苏有座 *** 古镇。
2、它就是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古镇距今已有 *** 0年的历史,所以现在来到古镇是可以看到很多古老的建筑,每一处建筑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吹日打,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它的观赏价值。古镇还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地方,在这里曾经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所以古镇也被称为是“三鼎甲齐全”,同时也被称为“进士之乡”。
3、河下古镇更是以6大特色而享誉世界,这六大特色分别是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美食重镇、佛学文化。说这里是美食重镇,还真的是名副其实,在历史上这里商贾云集,居住的富人多,来往的行 *** 多。所以在镇上也就盛产了众多美食,有文楼蟹黄汤包、文楼涨蛋、宴乐的长鱼席等等,所以游客们来到这里也可以品尝到色泽味美的特色美食,而古镇也是通过这些淮安特色小吃吸引着全国的游客前往。
4、古镇的文化雄厚,佛学文化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古镇有一座闻思寺,在曾经的时候经历过多次洪水淹没,但是好在最后还是修复好了,寺庙周围环境清幽、鸟语花香,给寺庙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河下古镇是淮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在古镇中保存下来的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极具 *** *** 的有吴承恩故居、左忠壮公祠、 *** 寺古文楼等等。这些建筑从外到内都能看出年代的久远,而且也能流露出古代建筑师的技艺精湛。
5、河下古镇作为我国的5 *** 景区,现在仍是免费对外 *** 的,而古镇也凭借六大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