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之乡东兰县(板栗之乡是哪里最多) - 之乡 -

板栗之乡东兰县(板栗之乡是哪里最多)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很多朋友对于板栗之乡东兰县和板栗之乡是哪里最多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东兰的五乡之称
  2. 东兰县属于哪个市
  3. 哪里有板栗
  4. 东兰板栗产地
  5. 广西竟然有一个叫东兰县。东兰县是哪个市的

一、东兰的五乡之称

东兰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人文历史,素有“五乡”之美称。

将军之乡——东兰曾是右江 *** 根据地的腹心地,是 *** 、张云逸、韦拔群等 *** 先辈为之战斗流血的红土地,涌现出 *** 、韦杰、覃健、韦祖珍、覃士冕等 *** 国之一代将军,为“将军之乡”。

铜鼓之乡——东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怀文化,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和“青蛙节”,布努瑶的“祝著节”等,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也集中反映了东兰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铜鼓是东兰民族文化中的奇珍异宝,民间收藏的传世铜鼓达613面之多,占世界传世铜鼓总量的1/3强,东兰因而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

板栗之乡——东兰盛产板栗,其独特的风味在全国乃至海内外久负盛名,古时曾是皇宫的贡品。近年来东兰县板栗种植已发展到20多万亩,是中国重要的板栗生产基地之一,2001年被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

三乌鸡之乡——三乌鸡是东兰特有的珍稀家禽品种之一,因羽、肉、骨呈黑色而得名。全县三乌鸡饲养量达50多万羽。2001年8月东兰被授予“中国三乌鸡之乡”。

中国长寿之乡”——东兰县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6.2岁。2011年底,东兰县户籍人口为30.15万人,百岁以上老人有69人,占总人口的比例22.9/10万人;80岁以上老人达5032人,占总人口的1.67%,超过全国1.4%的比例。2010年以来,全县百岁及百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连续3年超过十万分之七。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东兰县“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二、东兰县属于哪个市

东兰县,隶属中华人民 *** 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处东经107°5′—107°43′,北纬24°13′—24°51′之间,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游,总面积2415平方千米。东兰县位于中、南 *** 带之间的季风气候区。

板栗之乡东兰县(板栗之乡是哪里最多)-第1张图片-

截至2018年,东兰县辖6镇8乡,县 *** 驻东兰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兰县常住人口为219549人。宋崇宁五年(1106年),纳土归朝,置兰州、文州,属庆远府辖地。

元代,兰州改称东兰州,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州治今兰阳。2002年6月河池地区改设地级河池市,东兰县属之。东兰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四乡”(长寿之乡、将军之乡、铜鼓之乡、板栗之乡)之美称。

1、东兰县境内兽类有猴、麝、獐、箭猪、山獾、九江狸、果子狸(又称花面狸)、野猪、水獭、水麂、黄麂(又名黄猄)、黄鼠狼、黄猺、野猫,虎、豹已不见足迹。

2、鸟类有斑鸠、鹧鸪、 *** 、 *** 、白鹇、野鸭、喜鹊、了哥、啄木鸟、猫头鹰、鹰、鹞鹰、夜鹰、 *** (俗称布谷鸟)、画眉、鸦、麻雀。

3、鱼类有鲤鱼、塘角鱼、夹锥鱼、油鱼、泥鳅、草鱼、竹鱼、连拐鱼、小白鱼、花鱼等。

4、节肢、两栖、爬行类节肢动物有虾、蟹,两栖动物有龟、鳖、蛙、蟾蜍等。爬行动物有蛇、穿山甲、蛤蚧、壁虎等。

5、昆虫类有蜂、蝉、蟋蟀、瓢虫、蜻蜓、蜘蛛、蝴蝶等。其他还有螺蛳、蜗牛、蚯蚓、水蛭(俗称蚂蝗)等。

三、哪里有板栗

问题一:栗子有多少地方种?哪的更好吃“罗田板栗甲天下湖北华丽栗之都”湖北黄冈罗田县才是中国的“板栗之乡”,罗田的板栗已经通过了国家地理保护标识!还有河北迁西是中国的板栗之乡,其板栗质量和产量均为京东板栗之冠。泰山的恩好栗子也是很有名的。

问题二:中国哪里的板栗最有名?迁西的板栗板抚之乡剑指李 *** 栗子河北迁西,燕山南麓,长城脚下。因土壤富含矿物质,所产板栗细、糯、甜,得“板栗之乡”之名。名声直传上海大街小巷,成“良乡栗子”主要来源之一。

问题三:板栗的品种有哪些更好吃的是哪种?

问题四:哪里有板栗卖水果店就有

问题五:全国栗子产地有哪些山东省莒南县相沟乡,费县。安徽省岳西县,金寨县,舒城县城冲乡,广德县。河北省遵化市,迁西县2005年,“迁西板栗”证明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大悟县,罗田县。广西东兰县,浙江省诸暨市陈蔡镇。河北唐山的遵化、迁西,为更好,承德,玉溪,信阳,新县,新沂市邵店,南宁市郊的隆安县,天津蓟县小港、小营乡,“全国板栗产业十强县特别奖”;全国有好多省份都有出产板栗。

问题六:板栗生产地有哪些中国的板栗品种大体可分北方栗和南方栗两大类:北方栗坚果较小,果肉糯 *** ,适于炒食,著名的品种有明栗、尖顶油栗、明拣栗等。南方栗坚果较大,果肉偏粳 *** ,适宜于菜用,品种有九家种、魁栗、浅刺大板栗等。树 *** 强健。根系发达,有菌根共生。较抗旱,耐瘠薄,宜于山地栽培。适合偏酸 *** 土壤。多行实生播种,也可嫁接繁殖。木材致密坚硬、耐湿。枝、树皮和总苞含单宁,可提取栲胶。

板栗历史悠久。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就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明确记载。《苏秦传》中有“秦说燕文侯日: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细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也”之说。西晋陆机为《诗经》作注也说:“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地方不及也。”由此可见,我国的劳动人民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已栽培板栗。板栗多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地带,河北、山东、陕南镇安是板栗著名的产区。

“中国板栗属京东,京东板栗属迁西”

迁西县位于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滦水之滨。迁西板栗是河北省传统特色农产品,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其绝佳的口感和风味,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港台地区及上海、广州、大连、深圳、昆明等国内60多个大中城市,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迁西板栗外形玲珑,色泽鲜艳,不粘内皮;果仁呈米 *** ,糯 *** 强,甘甜芳香,口感极佳;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及铁、钙等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达到养胃、健脾、补肾、养颜等保健功效,有东方“珍珠”和“紫玉”的美称, *** 本人称为“中国甘栗的更佳食品”。

迁西板栗以纯自然的野生状态生长,不施化肥、 *** ,农民靠捡拾自然落果收获。板栗成熟度好,糖分高,耐储藏,少有虫蛀。目前,迁西板栗栽培面积达60万亩、3000万株,已全部通过河北省无公害果品产地认证,年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2004年,迁西县荣获“全国板栗产业十强县特别奖”;2005年,“迁西板栗”证明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

信阳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于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繁育,农副土特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其中尤以信阳板栗的历史最为悠久,据说信阳县长台关楚王城出土的战国初期祭盘内就有板栗的残骸。区内所产板栗具有个大、肉嫩、皮薄、味甜、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等特点,产于罗山、商城两县的油栗个小、皮薄、肉厚、香味独特,不易生虫,便于储运,颇受消费者的青睐。信阳板栗的年产量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长江淮河分水岭,山场面积广阔,为板栗适生区,其面积和产量居河南省之一位。现有栗园面积32.4万亩,2001年产板栗1700万公斤。据调查测算,今年板栗产量将达到2000万公斤。2000年4月新县被评为全国名、优、特经济林“板栗之乡”。

新县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特别是环境保护为全国生态示范建设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新县板栗具有良好的品质。上市早、个大、皮薄、肉多、口感好为新县板栗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板栗是新沂市邵店镇沭河村名特产品,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邵店镇被称为“中国板栗之一镇”。积极引进焦扎、青扎、处署红、十月红等一批优质板栗品种,组织板栗专家根据国际、国内行业先进技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了《无公害精品板栗示范园标准》、《优质板栗重点生产技术》、《板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日历》、《板栗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 *** 作规程》等四个板栗生产标准。按照典型示范、规模发展的原则,建立市、镇、村 *** 示范园;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

问题七:哪里有大量收购板栗的市场家田食品公司年加工板栗能力3000吨,今年预计收购板栗2000吨。目前已收购大城子镇大龙门板栗合作社、不老屯镇香水峪板栗合作社和石城镇西湾子板栗合作社等地的板栗1100多吨。

问题八:我想收购板栗请问那里既有又便宜呢?麻城市盐田河镇很多,基本就3块左右一斤。

问题九:有人知道哪里有人收板栗的吗?我这有很多的板栗不知道什么卖出去有要山东海阳的板栗吗

问题十:多吃板栗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啊?板栗营养价值很高,甘甜芳香,含淀粉51~60%,蛋白质5.7-10.7%,脂肪2-7.4%,糖、淀粉、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B:、C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可供 *** 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高达98%。以十粒计算,热量为204卡路里,脂肪含量则少于1克,是有壳类果实中脂肪含量更低的。普遍用于食品加工,烹调宴席和副食。板栗生食、炒食皆宜,糖炒板栗、拌烧子鸡,喷香味美,可磨粉,亦骇制成多种菜肴、糕点、罐头食品等。板栗易贮藏保鲜,可延长市场供应时间。板栗多产于山坡地,国外称之为“健康食品”,属于健胃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

板栗全身是宝,可以加工制做栗干、栗粉、栗酱、栗浆、糕点、罐头等食品,栗子羹则是老幼皆宜,营养丰富的糖果。板栗树材质坚硬,纹理通直,防腐耐湿,是制造军工、车船、家具等良好材料;枝叶、树皮、刺苞富含单宁,可提取烤胶;花是很好的蜜源。板栗各部分均可入 *** ,板栗能健脾益气、消除湿热,果壳治反胃称做收敛剂,树皮煎汤洗丹毒,根可治偏肾气等症。

不过板栗不宜食用太多,生吃太多不易消化,熟吃太多容易滞气,糖尿病患者应少吃或者不吃,因为板栗的含糖量是非常高的。

板栗 *** 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用。唐代孙思邈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本草纲目》中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曾写诗称颂栗子的食疗功效,“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吃食板栗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生食还有治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栗子所含高淀粉质可提供高热量,而钾有助维持正常心跳规律,纤维素则能强化肠道,保持 *** *** 正常运作。

中医学认为,栗 *** 甘温,无毒,有健脾补肝,身壮骨的医疗作用。经常生食可治腰腿无力,果壳和树皮有收敛作用;鲜叶外用可治皮肤炎症;花能治疗瘰疡和腹泻,根治疝气。民间验方多用栗子,每日早晚各生食一至二枚,可治老年肾亏, *** 弱频;生栗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筋骨肿痛,而且有止痛止血,吸收脓毒的作用

四、东兰板栗产地

东兰县,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西北,坐落在云贵高原的南缘,红水河的中游区域。这里四面环抱,东与金城江区相邻,西与凤山县接壤,南与大化、巴马县毗邻,北边则是南丹和天峨县,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约308公里,与河池市金城江镇相距约130公里。323国道贯穿县境,行政区域面积达到2415平方公里,包括5个镇和18个乡,县治设在东兰镇。耕地总面积1.2万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12万公顷,经济作物如板栗的种植面积达到2445公顷,森林覆盖面积广阔,为14.35万公顷。全县总人口约为27.4万,其中壮族占比高达85%,农村人口约25.6万,共有25.24万少数民族,其中包括壮、瑶、苗、侗等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7‰。

东兰县的板栗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主要分布在红水河东岸及县境西北部。这里的板栗得益于红水河谷独特的气候,个大、色泽油亮,口感粉糯绵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尤其在都市人群中广受欢迎。其中,隘洞镇因其交通便利,是县内板栗的重要集散地,每年农历八月中秋前后,全国乃至广西区内外的栗商都会汇聚于此采购。2001年,国家 *** 授予东兰县“中国板栗之乡”的美誉。在过去的几年里,板栗产业不断发展,2002年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挂果3.4万亩,年产量超过1000万公斤;2003年,面积扩大至18.5万亩,挂果7万亩,产量达到3500吨;2004年,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至21.5万亩,挂果8万亩,年产量提升至4000吨。这些优质的板栗广泛销往全国各地的省、市、自治区,成为东兰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五、广西竟然有一个叫东兰县。东兰县是哪个市的

截至2019年8月,东兰县是河池市的。

截至2019年8月,河池市辖2区9县,分别为:

宜州区、金城江区、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东兰县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游;东傍金城江区,西界凤山县,南傍大化、巴马县,北邻南丹、天峨县,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08公里,距河池市金城江区130公里,面积2415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80.15%,总人口31.38万人(2018年)。

地处 *** 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东兰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四乡”(长寿之乡、将军之乡、铜鼓之乡、板栗之乡)之美称。

*** 元年(1911年),改东兰州为东兰县,属庆远府管辖。

*** 二年(1912年),属由南道管辖。 *** 十六年(1 *** 7年),属田南区行政 *** *** 管辖。

*** 二十一年(1932年)属柳州民团区。

*** 二十三年(1934年),属百色行政监督区。

*** 二十五年(1936年)11月,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

*** 二十九年(1938年)4月,庆远行政监督区改为第七区行政监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东兰仍属之。

*** 三十一年(1942年),第四、七区合并为第二区,治柳江。 *** 三十四年(1945年),改属第五区,治百色。

1949年,改属新成立的十二区,治凤山。

1949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 *** 解放东兰县。

1950年元月,成立东兰县人民 *** ,属宜山专区管辖。5月改属百色专区管辖。

1965年8月,东兰县改属河池专区(后改为河池地区)。

2002年6月河池地区改设地级河池市,东兰县属之。

参考资料来源:河池市人民 ***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东兰县人民 *** —东兰概况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东兰县 栗之乡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