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永恒之乡苏菲的世界和永恒世界0.6汉化版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永恒之乡苏菲的世界以及永恒世界0.6汉化版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1、>>对他来说,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这头直板板的深色头发不是长在他的头上,他无须忍受那种感觉。
2、黄执中,犬儒主义,没有办法选择,但可以意识,一旦深入参考,便会痛苦
3、>>她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奇怪了吗?她也没有一点权利选择自己的长相,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这些事情都是她不得不接受的。也许她可以选择交什么朋友,但却不能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她甚至不曾选择要做人。
4、人是什么?她再度抬起头,看看镜中的女孩。
5、>>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
6、难解的物理学与哲学之谜,事物必然曾经从无到有,然而这灵光乍现变化的一瞬为什么会出现,出现在什么时候,不得而知
7、>>已经存在的万事万物必然有个开端的。
8、>>如果我自己对马或宝石有兴趣,我也不能期望别人都和我一样。如果我看电视体育节目看得津津有味,就必须忍受有些人认为体育节目很无聊的事实。
9、真的吗?我们与小白兔并无区别,我们如何能得知那只小白兔不知道自己参与了一场魔术呢?就如同靶子上的生物一般,我们所看见的永远局限
10、>>我们与小白兔之间唯一的不同是:小白兔并不明白它本身参与了一场魔术表演。我们则相反。
11、不同凡响,事实上,我没有一刻不如此觉得,但又没有一刻不明白在如此多的不同凡响之中,我是如此普通
12、>>你会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
13、舒适区,大部分人类乐于呆在这里,不愿意迈出一步,然而舒适区是否也该有个界限?究竟要跨步如何大才算是迈出了舒适区?但又确实,每个人都如此不同凡响,是不能用统一标准去衡量的。或许你的迈步让自己心中的跃跃欲试满意之时,那就是适合自己的步伐。
14、>>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
15、>>“不要这样对我讲话,苏菲!”
16、与众不同——格格不入,所谓的聪明人即使融入大家,内心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又想到犬儒主义,所以为什么高功能 *** 人格大多数患者都是高智商人才呢,这可能就是过于聪明带来的痛苦
17、>>“你没有跑去跟人家喝什么 *** 吧?宝贝!”
18、社会动物做出的社会反应,又抑或是情感需求,欲有所得,必先所予
19、>>下课时,她特别小心,对乔安比平日更好。
20、>>我们对他们的思考方式较感兴趣,而不是他们思考的内容。
21、>>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
22、>>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23、 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
24、 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
25、如何不是呢,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6、>>诡辩学家认为,我们虽然无法知道所有自然之谜的 *** ,却可以肯定人类必须学习如何共同生活。
27、诡辩学家更像是社会学家,在 *** 主义里,人不也被定义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 *** 是整个历史发展存在意义的主体,一切观念的发展确实围绕着人的需求变化而改变着
28、>>诡辩学家普罗塔哥拉斯(约公元前四八五~公元前四一〇年)曾说过:“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他的意思是:一件事情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完全要看它与人类的需求有何关系而定。
29、>> 借着假装无知的方式,苏格拉底强迫他所遇见的人们运用本身的常识。这种装傻、装呆的方式,我们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
30、人类的理智难道不是自私的基因?永恒不变的只有生存的 *** ,然而这种 *** 在某些时刻也会变化,强烈的情感,爱,恨,都会影响人的理智
31、>>因为人类的理智事实上是永恒不变的。
32、那 *** 模型从何而来?按现代生物学,马一开始确实是随机出来的,原本没有马,马儿繁衍得多了,于是我们便把它们叫做马。
33、>>你不可能光是把盒子摇一摇就造出另外一匹马。这些积木怎么可能会自动找到彼此,并再度组成一匹新的马呢?不,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重新再组合过。而你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你心中已经有了一幅 *** 图像,你所参考的模型适用于所有的马匹。
34、其实换个思路,现在流行的快穿小世界文,主世界不就是理想世界吗,快穿的衍生世界与主世界刻出来模子有何区别
35、>>柏拉图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种独树一格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柏拉图的理型论”。
36、>>原本大可以从此奔向乡间,为自己新获的 *** 而欢欣雀跃,但他却想到那些仍然留在洞里的人。
37、>>最后,他们把那个人杀了。
38、巧合而已,只是恰好这些法则中存活了我们
39、>>天空下雨真的有任何目的吗?
40、>>亚里士多德谈到他对社会的看法时,也主张人不应该走极端。他说人天生就是“ *** 动物”。他宣称人如果不生存在社会中,就不算是真正的人。他指出,家庭与社区满足我们对食物、温暖、婚姻与生育的基本需求。但人类休戚与共的精神只有在国家中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41、>>犬儒派学者强调,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如丰裕的物质、强大的 *** 力量与健壮的身体——之上。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同时,由于幸福不是由这类福祉构成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幸福,更重要的是,一旦获得了这种幸福,就不可能失去它。
42、>> 伊比鸠鲁以他所谓的“四种 *** 草”来总结他的哲学:
43、 “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44、>>除此之外, *** 还说我们必须爱我们的敌人,当他们打我们时,我们不得报复,不但如此,我们还要“把另外一边脸转过来”让他们打,同时我们必须宽恕,不止宽恕七次,更要宽恕七十个七次。
45、>>除此之外, *** 还说我们必须爱我们的敌人,当他们打我们时,我们不得报复,不但如此,我们还要“把另外一边脸转过来”让他们打,同时我们必须宽恕,不止宽恕七次,更要宽恕七十个七次。
46、>>在谈到苏格拉底时,我们发现,如果有人诉诸人们的理 *** ,对某些人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同样的,在 *** 的身上,我们也发现要求人们无条件地爱别人、无条件地宽恕别人,也可能对于某些人造成极大的威胁。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人民开始要求和平与爱、要求让 *** 免于饥饿、要求当权者赦免政敌时,强权也可能因此在一夕之间倾覆。
47、>> 德国诗人 *** 曾经说过:“不能汲取三 *** 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
48、>>“因为席德的爸爸正在向我们逼近。”
49、>> “因为席德的爸爸正在向我们逼近。”
50、父母有时候也想要自己的私人空间呢
51、>>事实上有时苏菲觉得妈妈好像蛮喜欢一个人在家的样子。
52、>>事实上有时苏菲觉得妈妈好像蛮喜欢一个人在家的样子。
53、>>于是我们看到耶诞饼干、耶诞小猪与耶诞麦酒等风俗,开始愈来愈像东方三智者与伯利恒的马槽。
54、>>“这都是后见之明呀!”
55、人看不到在荒诞之中反抗的希望,因而对生活产生了怀疑,而怀疑自己的生活是否仍然具有意义。在被荒诞感填满之后,“荒诞人”便患上了“荒诞疾病”,感到自身是现世生活的“局外人”,却又无可奈何地继续留存在无意义的生活之中。“荒诞疾病”是一种焦虑而抑郁的病症,在这样的情况下,加缪将荒诞人分为了三种。之一种,即“生理 *** 者”,因无法忍受生活的荒诞与无意义而选择了自我消失——一种消极逃避的态度。第二种,即“哲学 *** 者”,这之中的许多人,通过神和 *** 选择了理 *** 上的逃避,逃避到了非理 *** 的神的布道之中,放弃了自己理 *** 的思考,因此便不再去感知荒诞;但实际上,荒诞从来没有从人生之中消失,“哲学的 *** ”同样是一种消极逃避的心态。第三种,便是“反抗者”,被加缪称赞的“荒诞英雄”。
56、>>不过,他并非一生都是 *** 徒。他是在仔细研究各种不同的 *** 与哲学后才决定信教。”
57、>>不过,他并非一生都是 *** 徒。他是在仔细研究各种不同的 *** 与哲学后才决定信教。”
58、>>我们不能让自己被历史的浪潮冲走,总得有人收拾河岸边留下来的东西。
59、>>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60、>>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完全好或完全坏的。善恶乃是人类历史中不时交织在一起的两股线。
61、>>“这个问题问得太逊了。”
62、 “如果你不能回答,它就不算逊。到底弹珠为什么会滚落到地板上?”
63、>>巴洛克时期的口头禅之一是拉丁谚语carpe *** m,也就是‘把握今天’的意思。另外一句也很流行的拉丁谚语则是mementomori,就是‘不要忘记你将会死亡’。
*** 、>>当我们做梦时,我们以为自己置身真实世界中。那么,我们清醒时的感觉与我们做梦时的感觉之间有何区别呢?笛卡尔写道:‘当我仔细思索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人清醒时的状态与做梦时的状态并不一定有所分别。’他并且说:‘你怎能确定你的生命不是一场梦呢?
65、>>他怀疑每一件事,而这正是他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此时他悟出一个道理:有一件事情必定是真实的,那就是他怀疑。当他怀疑时,他必然是在思考,而由于他在思考,那么他必定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Cogito,ergosum。”
66、>>照道理,承认自己不知道乃是获得新知识的一步
67、>> “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但我们也应该怀疑每一件事情。”
68、 “我只知道,我们的生命可能只是一场梦。”
69、 因此,to be or not to be并不是唯一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是什么。我们真的是血肉之躯的人类吗?我们的世界是由真实的事物组成的吗?或者我们只是受到心灵的包围?
70、每一个诞生的新 *** 应该在全力地朝着摆脱创造者束缚的方向前行。
71、“少校当然知道我们这个小小世界里发生的每一件事,但这并不表示他是无所不能的。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假装他不是这样,照常过我们的生活。”
72、 “少校当然知道我们这个小小世界里发生的每一件事,但这并不表示他是无所不能的。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假装他不是这样,照常过我们的生活。”
73、很显然作为作者对书中世界也并非全知全能,这是前提假设。作者对书中世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能力,然而当书中世界的人物产生灵魂时,那些细枝末节处作者不可能一一照料,这便给了角色自主创造的能力和权力。
74、>>少校当然知道我们这个小小世界里发生的每一件事,但这并不表示他是无所不能的。
75、纵观各类无限流小说,无限世界中都有机会可以使得求生者探知到无限世界的存在 *** 以及摆脱无限世界的 *** ,此 *** 途径即位阿基米德点。
76、中国古话大道50,天演49,遁其一,也为阿基米德点。事实上,永远没有必死的困局,只看把握住机会的人是不是你。
77、>>不过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希望能够确立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一些权利,这就是他们所谓‘自然权利’的意思。到现在我们仍然使用‘自然权利’的字眼来指一种可能会与国家法律发生冲突的权利。
78、>>康德的理论是:因果律是根植于我们的内心的。他同意休姆的说法,认为既然我们无法确知世界本来的真貌,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来了解世界。
79、我们可以明确同一事物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然而我们获得的感官可能不同,但由于外界认知的 *** ,我们得出来的 *** 可能一致。譬如我口中的红色与他口中的红色,虽同是红色,但我们眼中所看不一定一致。
80、>>当你戴上那副红色的 *** 时,根据康德的想法,有两种因素影响我们对世界的了解
81、>>当你戴上那副红色的 *** 时,根据康德的想法,有两种因素影响我们对世界的了解
82、>>我们不能够期望了解我们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了解一朵花或一只昆虫,但我们永远无法了解我们自己
83、>>所以当我做某件事时,我必须确定自己希望其他人在同样情况下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84、>>康德也说明‘无上命令’的意义乃是:尊重每一个人的本身,而不要将他当成达到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
85、>>我们也不可以利用自己,把自己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86、>>康德死后葬在哥尼斯堡。他的墓碑上刻着一句他最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87、>>只要我们坚守我们的理 *** ,他就不能骗过我们。因为就某一方面来说,我们是 *** 的。他可以让我们‘感知’各种事物,但没有一件事物会让我感到惊讶。就算他让天色变黑、让大象飞行,我也只会笑笑而已。可是七加五永远是十二。不管他耍再多的把戏,这仍然会是 *** 。哲学是童话故事的相反。
88、>>年轻的艺术天才诺瓦里思曾经说过:‘人世变成了一场梦,而梦境成为现实。’
*** 、很显然浪漫主义者,内心是骄傲的,至少自认为是高于世俗者一等,他们一边向世人宣传浪漫主义,希望能成为一个浪漫主义的世界,然而,浪漫主义者的存在却不能缺乏世俗者的劳作。
90、>>曾有人说:‘闲散是天才的理想,懒惰是浪漫主义者的美德。’浪漫主义者的职责就是体验生活——或是成天做白日梦、浪费生命。至于日常的事务留给那些俗人做就行了。
91、>>曾有人说:‘闲散是天才的理想,懒惰是浪漫主义者的美德。’浪漫主义者的职责就是体验生活——或是成天做白日梦、浪费生命。至于日常的事务留给那些俗人做就行了。
*** 、>> “诺瓦里思本人二十九岁时去世。他是那些‘早夭’的人之一。许多浪漫主义者都在很年轻时死去,通常是由于肺结核的缘故,有些人则是 *** 而死。”
93、 “那些活得比较久的人通常到大约三十岁时就不再 *** 浪漫主义了,其中有些人后来甚至成为彻头彻尾的中产阶级保守人士。”
94、>>就像人家说的:‘告诉我你住哪里,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谁。
95、影子的说法来自于柏拉图,现实世界的存在是理型世界的投影。就像一直在传达哲学思想的艾伯特,也只是席德爸爸在苏菲的世界中所投射和 *** 控的影子。
96、>>我现在就要请求可怜的席德反抗她的 *** 。她应该很惭愧自己居然会被他这种肆意玩弄影子的把戏所取悦。
97、>>我现在就要请求可怜的席德反抗她的 *** 。她应该很惭愧自己居然会被他这种肆意玩弄影子的把戏所取悦。
98、>>他的精神和灵魂在这里面,可是他同时也很安全地躲在黎巴嫩。我们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是少校的自我。
99、>>我们只是少校灵魂里的影子,一个影子要攻击它的主人可不容易,需要聪明和谋略才行。可是我们有机会影响席德,她是天使,只有天使才能够反抗上帝。
100、 “不过他们不应该因此洋洋得意。他们是最不应该得意扬扬的人,因为乐极可能生悲。”
101、 “你说的他们是谁?”
102、 “席德和她的 *** 。我们说的难道不是他们吗?”
103、 “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应该扬扬得意呢?”
104、 “因为可能他们自己同样也是活在别人的心灵里。”
105、 “如果对柏克莱和浪漫主义者来说是可能的,那就有可能是这样。说不定少校也是一本有关他和席德的书当中的一个影子。当然那本书也是有关我们两人的,因为我们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106、>>对于我们而言,那位作者将是一个‘看不见的上帝’。虽然我们所做、所说的每一件事都是从他而来的(因为我们就是他),但我们将永远无法知道有关他的任何事情。我们是在那最里面的一个盒子里面。
107、>>对于我们而言,那位作者将是一个‘看不见的上帝’。虽然我们所做、所说的每一件事都是从他而来的(因为我们就是他),但我们将永远无法知道有关他的任何事情。我们是在那最里面的一个盒子里面。
108、>>假使一个大小孩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东西,你不能问那张纸说他画的那东西是 *** 什么。
109、从生物 *** 的角度来说,确实如此,但从人 *** 的角度来说,却难以取舍
110、>>如果我们对所谓的‘遗传卫生’毫不注意,人类的品质可能会逐渐恶化。人类的基因中抵抗严重疾病的能力将会减弱。
111、>>如果我们对所谓的‘遗传卫生’毫不注意,人类的品质可能会逐渐恶化。人类的基因中抵抗严重疾病的能力将会减弱。
112、>>苏菲,我们就是这个活的星球。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烧的太阳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们每一个人则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条小船。当我们安全地把船上的货品运到下一个港口时,我们就没有白活了……
113、>>我们称这种反应为‘维多利亚心态’,就是把每一件与 *** 有关的事视为禁忌的一种态度。
114、>>我们带着我们内心的这个‘本我’或‘快乐原则’长大 *** ,度过一生。但逐渐地我们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我们学到如何调整这个‘快乐原则’以迁就‘现实原则’。用佛洛伊德的术语来说,我们发展出了一个具有这种调节功能的‘自我’。
115、>>他并不知道他的潜梦意念,他忘记了这也是一个经过伪装的梦。
116、>>萨特则觉得人的 *** 是一种诅咒。他说,‘人是注定要受 *** 之苦的。因为他并没有创造自己,但却是 *** 的。因为一旦被扔进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117、>>萨特已经说过,人没有基本的‘本 *** ’。我们必须创造自我。
118、>>有些人宣称我们正进入一个‘新时代’,但并不是每一件新的东西都是好的。我们也不能把所有旧东西都抛弃。
119、是不是一本书里的主角才是被控制的人物,其他人在书中背景 *** 是 *** 的
120、>>苏菲,苏菲——你在哪里?你从何处来?你为什么进入我的生命?
121、主角和 *** 的更大区别在于,主角也许有可能意识到界限,而 *** 则是在设定中默认
122、>>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但两者之间当然有很大的不同。他的做法只影响到苏菲和艾伯特,而他们毕竟只是虚构的人物。
123、>>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但两者之间当然有很大的不同。他的做法只影响到苏菲和艾伯特,而他们毕竟只是虚构的人物。
124、完结之后,作者对书中故事的后续发展再无控制干涉的权利
125、>>只有少校一个人把它抛在身后。他已经打上了最后一个句点了,孩子,他以后再也找不到我们了。
126、>>只有少校一个人把它抛在身后。他已经打上了最后一个句点了,孩子,他以后再也找不到我们了。
二、苏菲的世界读后感400字
1、《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和我一起来看看苏菲的世界读后感400字(精选15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2、《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哲学方面的故事,所以读起来难免有些枯燥,但是,俗话说:良 *** 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坚持读了下来,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3、打开邮箱,拿出那 *** 秘的信:“你是谁?”在苏菲问自己的同时,同样的问题在她心中响起:“我是谁?”或许,是这个世界的常识在作怪,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像。“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带着与苏菲相同的问题,我试着从她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看世界从无到有,看生命的意义。
4、苏菲思索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康德, *** ,达尔文……这是一群思想先行者: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那是许多满载智慧的年代。
5、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本枯燥乏味,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学问,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就明白了,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也可以证明许多: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科学能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能给予我们智慧。
6、我还有许多想问,但却不知道怎样来表达,或许只有你和我一样读了本书之后,才能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7、今天,我来到了书城,拿着一瓶矿泉水就直奔向三层,拿起书来就津津有味的读着,忽然,手碰到了一本书,名叫《苏菲的世界》,我对它的名字很感兴趣,便拿起来看了。
8、故事中说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在某天回家时发现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简短的三个字:“你是谁?”信封上清楚地写上了“苜蓿路三号,苏菲收”,上面并没有写上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这个神秘的信使苏菲陷入了一阵沉思。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 *** 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 *** 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情的 *** 远比她所想的更加怪异、更加离奇。
9、《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许多未知之谜的组合,是各种猜测的集结,人穷尽一生也不会知道全部事情的经过和开头,只有无忧无虑地过上每一天,才算是人生。
10、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如果我问这几个问题,你一定觉得好笑。但殊不知,这一本书,不正阐述这几个问题吗?苏菲是上校笔下虚拟的人物,而上校不正是作者乔斯坦贾德笔下虚拟的人物吗?
11、这么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另一个更高级的人安排的,可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人安排,那么之一个人的生活又是谁的安排呢?是有人互相安排?或又是怎样?这不禁让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永无止境的思考下去。我们真的生活在别人的笔下吗?或许是,或许不是。但至少我这么认为:不管你怎么想,你的生活还是会继续下去,和往日一样,那么相信与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12、关于本书的第二个哲学问题,就是永恒之乡。真的有吗?哪里是怎样的呢?好奇就鱼贯而出。倘若有,那么永恒之乡里又有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到永恒之乡呢?他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我想没有人能回答这些问题。对于这个,我持有跟上述同样的观点。相信与否,生活会一样继续下去,不会也变化,即使你也在相对于另外一个地方的永恒之乡。
1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留给了我无限的思考!
14、我们身边处处是哲学,却只有少数人有会发现的慧眼,不断去探索。
15、外星人是什么样的,我想,让大家画出来的话,也许大家都会画出类似人类一样的生物,即使不是这样,也会画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狗会画画的话,也许会把它画成狗的摸样呢。我想世界上没有明分的对与错,一切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按照整个地球的标准去做哩,如果在一个没有明分对错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在宇宙的世界里,有一个想象力被局限的星球,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觉得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好比我们人类是哪儿来的,对于是某种生物进化来的回答,一点也不吃惊,而我不能确定一定是这样的,就算是这样,这种生物又从哪来?创造它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从何而来?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丧失好奇心的同时,丧失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这世界就像魔术师帽子里变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他们年纪越长,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舒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一段惊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16、走进哲学的世界,身边的事物都会变得不同,人为什么会说话?鱼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们无法理解,无法表达。
17、《苏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18、曾国藩曾说:“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滴水之恩,当思涌泉。感恩要用乘法,别人帮一分,我们要还三分。《苏菲的世界》中也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人天生该对谁好,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别人帮忙是情分,不是本分。面对别人的帮助,要学会感恩,学会回馈。虽然这只是书中简短的一句话,但却能引起我们不断地思考。虽然我们都会思考哲学问题,但不 *** 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哲学家。那么又有人要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哲学家,这固然没错,但我们也不能让自己停止思考哲学问题。对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习惯的话,那活着就如同行 *** 走肉。我们是有感情的个体,不是只会按照指令行动的机器。
19、这本书正是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虽然说这是给青少年的启蒙读物,但刚刚看完最后一页后我问自己“十五岁的你会把它看下去吗?”,“不会!留给二十三岁的你吧”。
20、读完了《苏菲的世界》,让我初步了解了哲学。这本书的作者是乔斯坦?贾德。
21、书的内容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22、《苏菲的世界》既是小说又是哲学史,因此哲学是其贯穿始终的主题也就不奇怪了。哲学并非以那种无事可做的人进行深奥思考的面目出现,而是作为与生活相统一的事物而出现。
23、假如《苏菲的世界》 *** 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 *** 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24、这不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而是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对哲学根源所做的选择 *** 的探讨。在小说结尾,科学被认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义虽然教义不明确,却绝对是人类的更佳选择。这本书引导读者获至这样的结论,但事实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给予读者的印象只是这是历代智慧累积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历史将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25、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26、——对于死亡,每个个体必须面对的事实。死亡对于生,到底是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死亡是否是生的对立面?死亡仅是 *** 生命的终结,亦或者是抹杀一个人存在的完全终结?
27、村上春树曾在书中写道:“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也就是说,他认为,死亡并非是生命的终点。这里说的生命,并不仅仅是指生物学上的 *** 。而是,一定有什么东西,以某种方式,留在宇宙之中。
28、于是,这里牵扯到了意识与物质。这是贯穿西方哲学家头脑的若干问题之一。德谟克利特斯认为原子构成了万物。构造物质的本质始终如一,亿万年前构造恐龙的某个原子同样构造了今天的人类。可这里显然不能解释超越物质以外的东西。到后来,柏拉图来了,带着他独树一帜的观点: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这个实在被称为“理 *** 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靠感知的,灵魂依附于 *** 的存在,以某种方式在 *** 的'结束以后留存下来。然而,灵魂超越物质以外,如何证明灵魂的存在,又是另外的问题了。
29、看到最后感觉有点像盗梦空间的梦境一样梦里还有一层梦,一梦套一梦。很有趣。
30、苏菲有些像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只不过楚门是自己发现了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人为建造的假象,苏菲则是在艾伯特的引导下发现了 *** 。楚门最后发现了真实世界的入口,面临选择一个真实的世界还是一个人为安排好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的问题。苏菲在最后则是由艾伯特带领着逃了出来。最后的结局应该也有暗示意义。
31、可能作者认为也许我们所谓的真实世界是别人内心最深处的想象力。这又让我想到了之前看的 *** ,一本玄幻小说。写一个荒原里的少年,开挂一样迅速成长,变强,称霸一方天下,之后发现有另外一层天,少年进去,称霸,继续 *** ,大概有九层?最后没有追完,感觉这剧情像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一样。上不完的天?
32、另外艾勃特应该就是这本书的实际作者吧。也许他最初的意图只是写一本浅显易懂的哲学书给孩子看。毕竟哲学一向严肃无趣。
33、中世纪有一句格言“我信,因为我荒谬。”
34、意思是:正因为 *** 是非理 *** 的,所以我才相信。 *** 是很重要的,无关于你 *** 什么。对于西方国家来说, *** *** 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就中国而言,由于历史的发展,更关注的人文道德上的探讨,我认为更多的是作为行为上的约束,是理 *** 的,而不是无条件的相信。
35、祁克果说:“如果我能客观地抓住上帝,我就不会相信他了。但正因为我无法如此,所以我必须相信他。如果我希望保守我的信心,我必须事实紧握住客观的不确定 *** ,以便让我即使在七万寸深的海上,仍能保佑我的信心。”这里让我想到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特里斯科特,一个平凡的证券经纪人,人界中年后却无法拒绝内心灵魂的召唤,舍弃一切学习绘画。用他的话说:“我必须画画,如同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36、对艺术的 *** ,无关外界一切因素,无关物质,社会,一起禁锢灵魂的东西,一种内心本能的,原始的,甚至半人半兽的呼唤。即使抛弃一切也要去做到的,无条件的为了艺术而牺牲。
37、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如此,因为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有如此强烈的天赋。可是, *** 的缺失便是灵魂的走失。
38、“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简单又深邃的问题,它带着苏菲,也带着我进入了一个充满哲学智慧的世界。
39、喧嚣的世界,浮躁的人生,在追寻世界本源问题的 *** 时,开始无措。名字是代号,而很大程度上却成了认识自己的障碍,抛却姓名、外貌,是否真正审视过自己的本质?是弗洛伊德所述的“本我、自我、超我”的陈述?哲学是美好的,如果仅停留在纠缠“我是谁”的问题中,并不是其本意,它引导人们透过现象来思考事情的本质。从哲学的思维,从更深的角度、更高的高度来了解问题。
40、哲学界的先驱们他们在不断的肯定、否定、又在肯定,否定中前进和升华,世界真是充满矛盾,而所有事情都在矛盾中不断前进。哲学家们不知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多么强大的内心世界?经历迷失的彷徨,体验肯定的满足,又要饱尝否定的困惑。
41、《苏菲的世界》挺难的,有些言论还需静下心来细细品尝,真是梦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发现自己一不留神就不懂所云,不解其意。但是它让我静下来掩卷思索,要好好地去看这个世界,看看真实的自己。好好关爱自己,爱世界的一切美好。
42、今天,我读了一本名为《苏菲的世界》的书。屹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我读过的书中最奇特的一本了。它既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又是一本悬颖 *** 小说,还讲述了西方国家中世纪的历史。
43、书中讲述了: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样在她面前展开。在一位神秘的哲学老师的指导下,苏菲开始思考一些自己从未想到过的问题。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开始用少女天生的悟 *** 和后天的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44、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仿佛走进了哲学的世界,开始了解哲学,与著名的哲人一起沉浸在哲学的浩瀚海洋中。渐渐地……我认为哲学不像我想像的那样死板,戛然无味。哲学有时只是几个诸如:“我是谁?”,“马儿为什么叫马儿”?“世界是从哪儿来的?”这样看似简单,幼稚,实际上却难以解答的问题。
45、哲学不同于科学。因为前者所研究的是全人类关心的问题,像:“善与恶”、“高雅与低俗”这样的问题。它没有一个具体、固定的公式来衡量对与错。它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46、《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像一位耐心的老师领着我走进了哲学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了哲学的趣味。
47、《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面的人物主要有:乔金、米加、爸爸、妈妈等。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乔金的妈妈要生孩子了,爸爸带着妈妈去了医院,让乔金独自在家里玩,嘱咐海伦阿姨帮照看着。但是在海伦阿姨来到之前,米加从天而降,落在乔金家苹果树上。米加长得很可爱并且能开口说话,向乔金说了自己的名字和爱好,米加看了乔金的恐龙书,和乔金一起谈论恐龙故事。他告诉乔金他是从艾而桥星球上来的,对地球一无所知,就连 *** 响声都让他觉得害怕。米加向乔金介绍自己星球上的一些稀奇事,他说他们星球上于一种黑色的石头,经过暴晒后,会烫伤皮肤。一天晚上,乔金让米加睡在床底,第二天醒来时,米加已经不见了。他隐约听到米加跟他说: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平凡的。
48、这本书让我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平凡的。无论事的大小,只要用心去做,就不是一件平凡的事。读了这本书,我有一个小小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冒险家,到各种各样的地方去冒险,探索野生动物。我知道,如果要实现愿望,现在必须好好学习知识,增强生存技能,懂得生存 *** ,不断努力奋斗,我相信有一天,我的愿望会实现。
49、我们在本周阅读了《苏菲的世界》一书,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启蒙哲学的大门,下面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了解和看法:
50、《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哲学教师乔斯坦贾德编著。是一本风靡世界的 *** 之作。这本书以信件的形式,由一个14岁女孩苏菲的视角为起点,徐徐展开了记载有关思考和哲学的轮廓的画卷。
51、从信箱里的之一 *** 秘来信开始,由最基本的“你是谁?“”世界由何而来?“到有关与各个哲学家的思想流派,神话故事以及文学艺术,乃至各种自然科学。在不断的了解,学习与思考中,我们对哲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跟随着苏菲和艾伯特的脚步,我们也展开了这场有关哲学的游历。艾伯特的语言生动形象,在引发苏菲兴趣的同时也使读者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52、笛卡尔曾经说过“我思故我在。“少女苏菲正是通过对事物不断的思考感知到了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是如此的美丽,又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假如我们停止了思考,也就不能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世界太大,而我太小,也许我无法以自己渺小的生命丈量宇宙的宽度。可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唤起每个人对于探索生命和宇宙的热忱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好奇与关怀。
53、这本书用一个故事的形式很有趣味 *** ,来讲了周学的变迁历史,随之而来的是一大串谜底,让人越发得琢磨进去,更想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关于哲学的历史,之前我读过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对于大概的西方哲学的变迁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这本书,将罗素以后的东西都补充了过来了。但是对于。弗洛伊德,能否作为一个哲学家,我还是觉得有点异议的,他,只是一个精神分析引论的心理学家,怎么能和哲学扯上关系?这点我感觉很不认同,但是这本书我是很推荐的。他深入浅出地讲了从伊甸园到近代的哲学变化。
54、不知道每个人,在夜晚抬头仰望星星的时候,是否会想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世界会是怎么样的?真的是我们感官所看到那个世界吗?《苏菲的世界》也是我们的世界,我们要永远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去探寻这个世界的真理,宇宙的未来总是要被我们探索的。读完了这本书,你我别忘了仰望天空,因为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你去探索!哲学也是如此,读哲学就是读世界!让我们读懂哲学,增添人生智慧。
55、一位 *** 为了给女儿上哲学课而创造出了两个虚拟的人物,苏菲和艾伯特。而一开始苏菲并不知道自己只是活在别人的头脑中,直到席德和少校的名字一次次出现在苏菲的世界里,而艾伯特的哲学课也讲到了浪漫主义的反讽这一阶段,通过浪漫主义的反讽,苏菲才认识到自己其实是不存在的。从这儿开始,席德和苏菲的视角不断转换。
56、西德作为存在的人物,在看一本 *** 寄给自己的哲学讲义,苏菲作为虚拟的人物,和艾伯特一起想办法逃离席德 *** 的精神世界。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位童话人物,都与他们正在进行的哲学课程息息相关。这样精妙的设计,使得原本看起来应该枯燥无 *** 哲学课程妙趣横生。而大量通俗易懂的例子又帮助我们对于哲学家们的思想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对于任何一个对哲学没有 *** 了解的人,这本书都可以作为思想上的启蒙。而文末苏菲和艾伯特的成功逃离也值得思考。苏菲和艾伯特是席德 *** 笔下的人物,但席德和她的 *** ,又何尝不是作者笔下的人物呢?他们其实也存在于另一个人的头脑当中。
57、那么更进一步,我们会不会也是某个人头脑的产物呢?这又是一个哲学命题。
三、《苏菲的世界》的书评,谢谢!
原文 *** :《苏菲的世界》书评作者:彼岸月华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一封信,信封上写有你名字但没有邮票,打开信封发现里面只有一张纸条,写着开头那两句话,你一定会觉得这是谁的恶作剧或者是什么广告 *** 新的推销手段,再不然压根儿就是什么骗人的把戏。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你接二连三的继续收到这种类似的信封,只是里面由简单的两句话变为密密麻麻铺满了哲学的文字,也许你会更加认为这是有个骗钱的阴谋而丢弃到一边,但也许你会充满好奇的阅读起来,并且探索他的来处,甚至可能期待着下一封信的到来,就如我们的小女孩苏菲一样。乔斯坦·贾德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安排着一切,自始自终都是在两个世界里转换着,前半部分苏菲的世界和信中哲学的世界,后面的部分是苏菲的世界和席德的世界。故事和哲学交叉而行。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轻诉着 *** 来穿梭于历史时空中西方哲学的细水长流。一封封来自名叫艾伯特的陌生人的信,毋庸置疑地向苏菲细道着着西方哲学史的点点滴滴。这些信件,将苏菲原来的世界平衡完全打破。我们大多数都是活在苏菲原来的世界,如她的母亲一样关心的只是柴米油盐、房价增长、股市涨跌、 *** 分数、工作佣金等等,只是为世俗生活忙忙碌碌。如今的世界,还会有多少人在关注哲学?如果现在有人像苏格拉底一样天天在街头拉着一个人就辩论,人们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疯子。大多数的我们就如寄生在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来的兔子毛上的小小生物, *** 到了兔毛的更低端,习惯了便无心再往上爬,到不了顶尖,看不见另一片更为广阔的世界。这是何其的悲哀?更悲哀的是习惯了这一切的我们并未察觉这份悲哀。哲学也就这样远离着我们,在很多的人看来,哲学又能够值几分钱?这样的衡量,无话可说。但并不是都这样绝对。像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里,用最简单的言语,通俗易懂得传递着哲学。抛开书中艾伯特对苏菲传授的哲学知识来说,《苏菲的世界》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部哲学的反映,对世界的存在对人的存在的一种讨论。苏菲的世界,一个 *** 纵的世界,一个席德 *** 艾勃特上校笔下构建的虚拟世界,但艾勃特上校不也是乔斯坦·贾德笔下的人物吗?苏菲的世界也不完全是 *** 纵的世界,毕竟最后苏菲成功逃离了他的世界,生存在了永恒之乡,并且在在书的结尾也隐隐暗示着苏菲对艾勃特上校所在的世界也能产生影响,意犹未尽的结束。同样想来,艾勃特上校是否也从乔斯坦·贾德笔下的世界逃出来了呢?而和乔斯坦·贾德处于同一世界的我们由是哪一本书里的人物呢?水晶球里的实验世界,世界之外依旧是另一个水晶球,就像掉进了死循环里,寻觅不到一个最终的出口。我们在努力往上爬,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站在顶端,看见另一个世界,然后从这个虚拟世界逃离,离世界没有止境的出口更近一步。
OK,关于永恒之乡苏菲的世界和永恒世界0.6汉化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