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蔡之乡,以及蔡氏家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蔡氏五弄之一叫蔡什么
1、蔡邕是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在书法上也是造诣深厚,他的书法是当世一绝,被评为“骨气洞达、有神气”。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蔡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2、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大儒,他是当世有名的名士,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可谓是德高望重,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作为一个文人学者可以要是去当官蔡邕却是没有这个天赋,他为官正直,一腔报国之心都展现在了他的文赋之中,并且很深入的了解了当时民众的疾苦,因此早年为官时候的蔡邕还是一个血 *** 十足的正直好官。
3、后来蔡邕在 *** 上受到 *** 混不下去了就对于 *** 失望了,就逃回了家乡安心做学问,后来面对着霸道的董卓不得不再次入朝为官,董卓非常看重蔡邕,蔡邕没法抗拒,只好在董卓手下当官,后来董卓死后,蔡邕想到董卓虽然坏事做尽,但是对于自己到底算是不错,就在董卓死后哭了一场,谁知竟然因此被杀。
4、可以看出蔡邕后来虽然算不上刚正不阿但是也能算是恩怨分明。蔡邕是当时有名的大人物,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他为人正直。他在书法、音律、儒学等各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
二、蔡宅的蔡宅历史
1、蔡宅始祖季远公于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由朝廷委派任东阳县主簿,1123年任职期满,即定居东阳,繁衍至今,已是一个有1300多户的大村。
2、巍巍倒不是指村庄烟灶之多,而是指蔡宅人才辈出,蔚然可观。
3、“一个贵族的形成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农村种田人家培养一个人才何其艰难。民风淳朴的蔡宅人特别重视耕读传家,重视人才的培养。蔡希陶又以微薄的薪金资助其弟蔡希岳,蔡希岳终成沈阳农学院的教授。
4、一个农民的家庭就这样手牵手的走出了5个人才,民风家风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蔡忠笏, *** 2年出生于蔡宅一贫苦的农家,却天 *** 聪颖,为蔡汝霖所赏识。1908年,步行至杭州,考入浙江陆军小学。1915年保送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任 *** 军炮兵营营长(时陈诚为炮兵营下辖之一连连长),为 *** 胜利立下赫赫战功。1937年 *** 战争开始,八一三事变爆发,蔡忠笏率部浴血奋战,粉碎日军 *** 浦东的阴谋。
5、1945年 *** 胜利后,蔡忠笏不愿跟随 *** 打内战,遂称病告退,并在上海沪淞中学任高中数学教师。解放后历次运动,因不曾向 *** 开过一枪一炮而免遭批斗。1917年病逝上海。蔡沙陵,1 *** 3年生,1940年只身前往 *** 胜地——延安参加 *** ,成了一名技术工人,曾被评为劳动模范,后上级挑选到延安大学学习。1946年6月26日, *** 飞行员刘善本驾驶美国B26重型轰炸机 *** ,降落延安机场, *** 敌机前来狂轰扫射想毁掉战机,蔡沙陵奉令冒死率战士抢拆飞机入山洞。后沙陵参加了多次战斗,如保卫延安、横渡长江等战役。“ *** ”中遭受 *** 身处逆境却仍为 *** 工作不言苦。 1981年因患脑溢血逝世。
6、人才蜂拥,寸管难言。蔡宅近百年来,大专以上学校毕业生已有300多人,堪称聚英集贤之乡。
7、人在很多时候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故乡是两者更佳的契入点,因此蔡宅的游子都在功成名就之后,回故乡营造家园。这使得我们可以在幽远的古巷中感受他们前行或者引身而退的背影,面对斑驳的门窗体悟他们激昂或者沧桑的情怀。
8、斯人已逝,而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传奇,却假借物化的家园得以流传。所以当蔡宅村老年协会会长告诉我,他们准备大修老屋并拟建蔡希陶故居纪念馆时,我的心头一热,这将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白反依,为后代秉承前人禀赋敞开了大门。
三、蔡旗乡的介绍
蔡旗乡位于甘肃武威市民勤县县城西南53公里处,隶属民勤县管辖。蔡旗乡东隔石羊河与重兴乡相望,西接永昌县;北靠红崖山,南邻武威市。总面积66.4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此低。气候干燥,温差大,降雨少。乡 *** 驻地校场滩。有公路与民武公路相接,交通方便。蔡旗乡境内有明置蔡旗堡,故名。古为本县兵要之地。 *** 时期行政区划属环河乡。解放初与重兴乡组为环河区。1956年撤区并多时,分为蔡旗乡,1958年成立蔡旗人民公社。1983年改设蔡旗乡,辖野猪湾、小西沟、高庙、沙滩、月牙、官沟、蔡旗、金家庄、麻家湾、煌辉新村10个村委会,52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1985年共1765户,87966人,其中有 *** 4人。
四、博社村的蔡氏族牒
1、蔡登瀛是博社乡的始祖,除叔房祖子孙迁居下灶并繁衍下灶数十乡外,其他各房裔孙在博社乡所建的蔡氏家祠有如下数十座。
2、蔡光阳、蔡泰生、蔡惠我和蔡宣义为其父母所建的蔡氏家祠「源远堂」,行「三山门」,后坐甲东奎湖山尖,前向博社乡海甲山岭「人头嶂」。据说,源远堂建成时蔡登瀛之妻 *** 源健在。明万历十年,蔡登瀛第十一世孙蔡春迈中式壬午科举人,任河北省饶阳县正堂;蔡春迈任职后,曾回梓里修复过源远堂。到了清乾隆年间,源远堂由蔡萃嘉主持修建,原规模相对缩小,「三山门」改为「单向门」,据清庠生蔡哲臣撰写的《蔡氏敦叙堂族谱》记载。今逢盛世,和谐社会,源远堂何时能按老分金、旧墙址复建,恢复原貌?
3、元代、明朝年间各大房裔孙所建家祠
4、(1)元末明初,蔡英进、蔡英迪、蔡英连、蔡英迎、蔡英造和蔡英运为其父母所建的蔡氏家祠「宣义堂」,因战乱被毁,旧址不见,只存红灯笼堂号「宣义堂」。(2)明朝初期,蔡开浓和蔡开创为十三公建孟季家祠「追远堂」。蔡十三,字英明,号和潮,是蔡登瀛之孙,蔡惠我之次子,妣慈德陈氏,相传无嗣,其兄蔡班子孙因不在家乡而创居陆丰下灶,故由孟房孙蔡开浓和季房孙蔡开创共承其嗣。(3)五世祖蔡西畴的受禄堂。(4)六世祖:蔡莲峰的绥禄堂和蔡梅峰的继述堂。(5)八世祖蔡守都的承启堂,今重修建为仲房祖祠,堂号还是「承启堂」。(6)九世祖:蔡云衢的光裕堂和蔡云山的永锡堂。光裕堂位于博社乡北畔埔埕巷,蔡仰高、蔡领宗、蔡素源和蔡仰宇是蔡云衢的四个儿子,分为四大房祖,称为“顶四房”,该祠建于明万历年间。永锡堂位于博社乡大祖巷,也建于明万历年间;蔡云山和蔡云衢是蔡松岗之子、蔡顺德之孙,也生有四子,被称为“下四房”。(7)蔡若槐的和祖若槐堂。
5、清朝、 *** 年间各大房裔孙所建的家祠
6、(1)清康熙年间,蔡绍典、蔡绍邦和蔡绍麟为其父蔡起哲建蔡氏家祠「孝思堂」。孝思堂已于戊子年十二月初八日(2009年1月3日)晋祠重光,堂号由蔡东士先生所书。(2)十三世祖:蔡绍乐的耀德堂、蔡恭默祖姑的贞孝姑祠「崇德堂」。(3)十四世祖:蔡崇炳、蔡崇武、蔡崇安、蔡崇定和蔡崇德的「务源堂」,蔡崇侯的诚敬堂、蔡崇懿的爱敬堂、蔡崇荐的孝敬堂,蔡崇仁的仁公家祠「报本堂」,蔡崇美的树德堂、蔡崇吉的昭德堂。(4)十五世祖:蔡萃苍的存养堂。(5)清嘉庆年间,博社乡四 *** 蔡升本、蔡升经、蔡升廉和蔡升隆所建的蔡氏家祠。有直隶州同儒林郎蔡士立(字升本)的孝友堂,有明经进士修职郎蔡鸿猷(字升经)的敦本堂,有岁进士蔡国斌(字升廉)的积庆堂,还有蔡升隆的燕翼堂。(6)十六世祖:蔡升壮的笃庆堂、蔡升道倡建的敦叙堂。(7)十七世祖:蔡 *** 的爱友堂、蔡大觐的延庆堂、蔡大蕃的成德堂。(8)十八世祖:蔡振随的善继堂、蔡振双的锡光堂、蔡振燕的光远堂、蔡振其的善述堂、蔡振围的围公家祠。(9)十九世祖:蔡世和的善庆堂、蔡世波的波祖家祠。(10)蔡宏嶷的锡福堂,顶厝爱公的集福堂,下厝的光庆堂。
7、马街巷草厝的永乐堂和蔡振碧的怀德堂。从这些蔡氏家祠中,可以看到博社乡蔡登瀛传下的子孙后代过去辉煌的历史。注:下灶蔡班神主牌记“始祖考赐进士循州教谕英敏班府君、妣淑顺黄氏孺人蔡太妈、妣勤慈林氏孺人蔡太妈之神主”。
五、蔡宅的简介
蔡宅以蔡氏居住为主。蔡氏源出黄帝之裔姬姓,后以国为氏,繁衍于河南沁阳、陈留和河北燕地一带。唐光启年间,陈留一支蔡邕后裔迁至固始,不久南下福建。北宋景?年间,蔡襄胞弟蔡齐自福建迁居浙江平阳。政和四年(1114)蔡齐六世孙蔡季远举解元,任东阳主簿,遂举家落籍东阳,卜居南新塘边。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因居宅被兵燹所焚,遂迁居十六都永安里上场头,有官副使者,有乡举进士者……同炊可十年,食指百余,人称永宁巨族,始号蔡宅。至今已有708年历史。清咸丰初年有任氏落籍,光绪年间有诸暨善溪何氏迁居, *** 初又有胡氏、王氏迁入。隔塘村于明崇祯初年有诸暨李埠溪李氏迁入。新庄吴氏系义乌大元吴氏后裔,明弘治年间迁入。西坞塘张氏系张良之后,清咸丰年间从安徽宁国迁入。
六、蔡氏起源于哪里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出自黄帝支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蔡伦(?-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 *** 身亡。
蔡琰,字文姬,别字昭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女 *** 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南匈奴入侵时,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 *** 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 *** 家、 *** 家。 *** 进步人士, *** *** 执委、 *** *** 兼监察院院长。 *** 首任教育总长。
七、陈蔡在哪里
陈蔡位于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与蔡国之间,今河南上蔡蔡沟乡,古有成语陈蔡之厄。陈蔡之厄原指孔子及其 *** 从陈国到蔡国的途中被围困,断绝粮食的事。后比喻旅途中遇到食宿上的困难。春秋时期,孔子为了推行他的仁政及儒家思想,带领 *** 数十人周游春秋列国。在楚国受到冷落后,就去陈国及蔡国游说,他们一行走到陈蔡国之间的荒野中发病,只好困在那里, *** 围着孔子而坐,没有粮食。后来他们坚持前行。
关于蔡之乡和蔡氏家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