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面都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面食之乡为啥是山西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孔孟之乡指的是哪些地方
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鲁南城市带中心城市。
地域面积为11187平方公里,人口808.19万人。2013年,济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01.54亿元。济宁,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悠久,是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夏朝,境内设任国,也称“仍国”。
商朝,境内除任国外,还有奄、厥、卞明等封国。其中,奄曾为商王南庚的都城。盘庚 *** 于殷后,奄为商属国。
西周,境内有任、厥、邾、极、茅、鲁国。其中,鲁乃为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公旦于奄的封国。
东周,境内的任国,春秋时属鲁,战国时属宋又属齐。鲁国于公元前249年为楚所灭。此时,境内的封国还有茅、极、邹、方与、胡陵等。
秦朝,废任国,置任城县、亢父县,属薛郡。曲阜还设有鲁郡。
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改属济东国,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济东国改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改为东平国。
东汉,境仍属东平国。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析东平国置任城国(微山县鲁桥镇)。此外,还有鲁国。
三国,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任城国改为任城郡(微山县鲁桥镇)。境内还置有山阳郡、鲁郡。
西晋,境内置南平阳侯国。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年),又复为任城国。此外,境内还置有高平国、鲁国。
东晋,境内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所据,曾置有任城郡、鲁郡、高平郡。
南北朝,境内仍置高平郡。宋永初元年(420年),任城并入亢父县,属高平郡。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复置任城郡。
隋朝,境内先后置有高平郡、鲁郡。
唐朝,境内设鲁郡,后又改为济州、又为济阳郡、泰宁军。
宋朝,境内仍置济阳郡、济州。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境内的兖州升袭庆府。
金朝,天德二年(1150年),原以巨野为治所的济州迁往境内的任城。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境内的济州升济宁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境内设济宁路,置总管府,领3州7县(州又领9县)。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济宁路为济宁府,仍治任城,领3州12县。洪武 *** (1385年),又改府为州,只领3县。同时,兖州升兖州府,驻滋阳县,领27州县。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济宁州升为直隶州,领3县。雍正八年(1730年)改为散州,不领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升为直隶州,仍领3县。当时的兖州府,辖10县;它和济宁直隶州同属兖沂曹济道。
*** , *** 二年(1912年)废济宁直隶州。 *** 三年(1913年)1月,设岱南道。 *** 四年(1914年)6月,设济宁道,辖25县。
1946年1月,济宁之一次解放,晋冀鲁豫 *** 第七纵队进驻济宁,以城区和近郊设立济宁市。同年9月又被 *** *** 占领。1948年7月14日,山东 *** 再次收复济宁,济宁第二次解放,仍称济宁市。同年8月划归山东省,属鲁中南行署。
1950年5月,济宁市降为县级市,改属滕县专区。1953年,滕县专区和湖西专区合并为济宁专区,专署驻地济宁市。1954年10月,济宁市曾改为省辖市,由济宁专署督导。但不久,又改为县级市,仍为专署驻地。
1967年,济宁专区改称为济宁地区。1983年8月30日,经 *** 批准,撤销济宁地区,改置为地级市。
济宁位于鲁西南腹地,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东邻临沂地区,西与菏泽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面与 *** 市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
最北端是梁山县小路口镇邹桥村,为北纬35°57′;最南端是微山县高楼乡,为北纬34°26′;最东端是泗水县泉林镇,为东经117°36′;最西端是梁山县黑虎庙乡高堂村,为东经115°52′;总面积11187平方公里;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中国思想家,儒家创始人。
孟子(前372年-前2 *** ),中国思想家,儒家。
颜子(前521年-前490年),字子渊,是孔子最得意的 *** 之一。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尊颜回为“先师”。唐玄宗时追封为“充国公”。元代时又加封为“充国复圣公”。至此颜回便被尊称为“复圣”。
曾子(前505年-前432年),春秋末年鲁国人。名参,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又被后世儒家尊为“宗圣”。
左丘明,春秋末期著名史学家,著有《左传》和《国语》。
王弼,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
郗鉴,金乡人。东晋重臣,历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官至太尉。为王羲之岳父。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二、菏泽有哪四乡之称
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灿烂的菏泽文化、艺术。菏泽市素有“牡丹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的美称。“牡丹之乡”驰名中外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称。解放后,特别是 *** *** 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品种多至600余个。历史上形成的包括 *** 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菏泽成立了牡丹研究所、天下之一香学会、国花研究会, *** 研究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自19 *** 年起,菏泽市举办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为宗旨的菏泽国际 *** 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戏曲之乡”名不虚传菏泽市戏剧活动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异彩纷呈,享有“戏曲之乡”的美名。现有传统地方戏剧种山东梆子、两夹弦、枣梆、大平调、大弦子戏、曲剧、柳子戏、四平调和豫剧;曲艺有山东花鼓、山东落子、莺歌传书、山东琴书和河南坠子等。其中枣梆系全国仅有的,有“天下之一团”之称。菏泽戏剧有过辉煌的历史,不少剧团都曾调省晋京演出过。1959年10月 *** *** 观看了定陶两夹弦《三拉房》剧目,19 *** 年春, *** *** 长观看了柳子戏《向阳人家》等剧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 、 *** 等 *** 和国家 *** 都看过菏泽的地方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有些剧目如《老羊山》、《墙头记》、《孙安动本》等,还被拍摄成电视、 *** 。地方戏曲在历届全国、全省戏剧汇演评比中,多次捧回大奖。《龙门渡口》、《走出大山》、《法魂》、《选村官》还荣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历史剧《包公卖官》参加全省第七届文化艺术节演出,并获得九项大奖。菏泽市的文学创作一度走在全省地、市前列,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作者,创作出了不少引起省内外文学界注目的文学作品,个别作品还受到全国文坛的关注。电视剧《阿里山的女儿》、《 *** 少年》在 *** 播出,受到社会的好评,电视剧《阿里山的女儿》并入选山东省第五届“精品工程”奖。戏剧事业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社会认可、颇有影响的著名演员,如马金凤、崔兰田、刘君秋、刘桂荣、刘桂松、李京华、张文英、朱桂芹、王凤云、何西良等。中年演员朱桂芹还夺得了第十六届全国戏剧“梅花奖”。青年演员刘翠芳夺得河南“香玉杯”戏剧大赛金奖。孙鸿雁、李俊山等9名青年戏剧工作者勇闯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戏剧擂台赛,并多次捧回大奖。目前,全市现有县区剧团11个,各类民间演出团体200多个。“武术之乡”久负盛名历史上曹州为中原重镇,菏泽市人民历来崇文尚武,人才辈出,清朝科举中武状元2人,武进士30多人。流传的武术拳种如梅花拳、洪拳、猴拳、少林拳、太极拳等达39个之多。解放前菏泽各县大都建有国术馆。建国后,优秀传统武术艺术得到了弘扬,特别是 *** *** 以来,全市的武术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武术组织、社团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家、集体办、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有各类武术及社团1828个,其中学员在百人以上的武术馆校36处,较有影响的宋江武术院、曹州武术馆、东明县东方武术学校等招生都在千人以上。单县、郓城、巨野、牡丹区、鄄城等五县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郓城宋江武术院、单县民族武术馆、东明东方武术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处优秀武术馆(校);群众武术活动遍布城乡,全市有80%的乡镇,40%的行政村开展有武术健身活动,全市有30多万人参与武术运动,男女老幼习武者到处可见。近年来,武术馆(校)办学水平逐渐提高,优秀人才成批涌现。从菏泽走出较有影响的武术、体育明星有全国武术全能冠军张玉萍、 *** 武状元陈超、举重运动员马文广和篮球健将穆铁柱等。特别是郓城宋江武术院的武术舞蹈“狗娃闹春”闹响了全国,跳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书画之乡”名闻遐迩菏泽市历史上书画名人众多,宋代晁补之、李昭己、何氏家庭、曹氏家庭都为书画艺术留下了宝贵历史遗产。较知名的近代书画家有牛千古、李眉川等,现代有晁楣、田伯平、何方华、张得蒂、包备五、鲁风等。真正群众 *** 的书画热活动是伴随着 *** *** 而兴起的。近年来发展较快,习书画者众多,书画热遍及城乡,各级各类书画展览活动不断,书画队伍逐渐壮大,老作者宝刀不老,后起之秀接连涌现。全市成立有各类书画协会、书画研究会等20多个,全国书协、美协会员5人,省级美协、书协会员200多人,每年举办各类书画比赛、展览、笔会等活动上百次,建有各类书画、美术专业脱产(业余)校(班)近百处。全市书画营销门市30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形成了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大军。
三、中国四大面点之乡
1、我国内地经国家烹饪协会认定冠名的“厨师之乡”共有四个。分别是河南长垣县,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陕西蓝田县,安徽绩溪县。四个“烹饪之乡”可谓不相伯仲,各有千秋。
2、面点是中国烹饪的主要组成部分,素以历史悠久、 *** 精致、品类丰富、风味多样著称于世。春秋战国时,谷物品已有麦、稻、菽、黍、稷、粟、 *** 子等,并已有五谷、九谷、百谷之称。其中麦有大麦、小麦之分,黍、稷、稻也有许多品。
3、谷物加工技术已从杵臼、石磨盆、棒、碓等发展到石磨。随着油料、调味的生产和青铜炊具的使用,当时出现了油炸、蒸制的面点。类似炒盘的青铜炊具则可用以烤烙面点。
4、汉代随着石磨的广泛使用,发酵等面点 *** 技艺的提高,面点品种迅速增加,并在民间普及。崔缇《四民月令》中记述的农家面食有燕饼、煮饼、水溲饼、酒溲饼等。汉末刘熙《释名·释饮食》中详细记述了“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
5、胡饼作之大漫汗也,亦以胡麻着上也。”“蒸饼、汤饼、髓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其中胡饼为炉烤的芝麻烧饼,蒸饼类似馒头,汤饼为水煮的揪面片,髓饼为动物骨髓、油脂和面 *** 的炉饼。
6、在《西京杂记》中记述了民间节日吃时令面点的习俗,如九月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蓬饵即蓬糕,从而开了重阳节食糕的先河。
关于面都之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