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 *** 根雕之乡的问题,以及和中国木雕之乡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湛江的民俗文化
1、雷州享有中 *** 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
2、雷州文化既是广东四大民系文化之一,也是湛 *** 要文化之一。
3、雷州文化是以雷州话方言为特征的区域 *** 文化,其分布范围包括今雷州、遂溪、徐闻、麻章、东海岛、霞山以及廉江一部分地区。湛江民间歌曲主要有雷州歌、东海嫁、吴川山歌、吴川民间歌谣:出嫁姑娘梳头歌、吴川水歌、咸水歌、廉江歌、白话歌和吟诗歌。
4、湛江民间器乐有雷州音乐、安铺八音、硇洲八音、瓦窑陶鼓、华琴和雷胡。雷州音乐是指雷州民间器乐曲,是广东省五大民间音乐之一,也是我国40多个乐种之一。
5、湛江 *** 音乐分为雷州 *** 音乐和雷州道教音乐。
6、湛江民间曲艺有流传广泛的粤曲、南音、龙舟、木鱼及相声、快板、三句半、莲花板、大实话、卖鸡调等广东曲种,而本地的民间曲种主要为:雷州的姑娘歌、廉江的木鱼、吴川的木鱼及白戏、黎戏、木偶的唱腔表演等,其旋律优美悠扬,曲调琅琅上口,易学易唱。据不完全统计,湛江各县区乡镇以粤曲演唱为主的私伙局和业余曲艺社团200多个,另姑娘歌、歌、木鱼的曲艺团队也近几十个。
7、湛江民间戏曲历史悠久,经过不断发展,现主要有民间木偶戏和地方戏曲两大类。湛江民间木偶戏分为粤西白戏(原称安铺白戏,又叫白戏仔)、吴川木偶戏和黎戏。湛江地方戏曲只有雷剧和粤剧。
8、湛江民间曲种分为粤曲、歌谣、莲花板、大实话、卖鸡调、姑娘歌、吴川木鱼、木鱼。
9、湛江的 *** 舞蹈分为屯分舞、散花舞和目莲舞。
10、湛江的动物舞蹈分为蜈蚣舞、紫微降貔貅、舞鹰雄、狮舞和龙舞等。
11、湛江民俗舞蹈分为打盘茶(徐闻婚俗)和认同年。
12、湛江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在岭南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湛江的民间工艺主要有石刻、泥塑、面塑、彩塑、彩扎、吴川飘色、草编花席、根雕、木刻、剪纸等。
13、湛江的石刻有石人、石像、石马、石龟、石鼓、石狗、石狮、石碑、石浮雕、蟠龙石柱、石础、石牌坊、石匾、石螺、石猫、石猪、石羊等。
14、吴川泥塑源于唐末宋初,由梅菉镇瓦窑村民兴起,现已形成群众泥塑活动。2000年 *** 命名吴川为“中 *** 间艺术之乡”(泥塑)。
15、彩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称扎作、彩糊、扎纸、贴纸等,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彩钆灵棚、灵屋、各类戏曲人物、灯笼、飞禽、走兽等。本市彩扎主要有:鹰雄扎、醒狮扎、走马(宫)灯彩扎、太平先锋宫灯、梅菉花桥和雷州头禄花灯。
16、湛江的民间武术,分拳术与器械两大类,多以套路、散打、器械、对练形式出现。主要拳种是洪家拳和蔡家拳,李、莫、佛等流派亦有之。
17、湛江的民间绝技有穿令箭、翻刺床、踩火场、爬刀梯、喷玻璃、汽车过腹、翻秋千和穿刀洞过火圈。年例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 *** 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年例的独特 *** 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年例中的爬刀梯、下火海、翻刺床、穿令箭、殷屋舞鹰雄等极具特色。
18、吴川元宵:农历正月十四至十七日,吴川元宵节热闹非凡,梅菉街道(镇)区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游人如潮,好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元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栩栩如生的泥塑和电动彩塑,有竹木搭造高高耸立的五级牌楼和花塔,有五光十色的花桥,有浩浩荡荡的大 *** 。 *** 时锣鼓喧天,舞火龙、舞狮子、舞貔貅、舞二真、舞六将、踩十番、吹长笛,玩陶鼓,有各式各样的彩车、“地色”和精彩巧妙的“飘色”,还有多姿多彩的花簇队、彩旗队、仪仗队和武术队,全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湛江是省内方言最为复杂的市。全市除流行普通话外,粤、闽、客三大方言均有分布。
19、湛江方言的来源和分布,与本地人口的来源有关。古时,湛江一带土著民族为少数民族, *** 少数民族语言。唐、宋、元、明几代,大批 *** 从福建之莆田、漳州及浙江一带迁至雷州半岛,带来了早已形成于福建一带的闽语,后发展为本地人数最多的居民。由于人多势众,闽语成了雷州半岛最通用的语言。几乎在闽语传入雷州半岛的同时,早已形成于西江一带的粤语亦开始传入本市,较早传入的有梅菉、吴川、廉江等地。而较迟传入本市的方言是客家语,在明清时期(以明朝为主,特别是陈璘平定瑶乱时期),由福建汀州府及本省韶州府、潮州府、惠州府(后从潮州府分出嘉应州)的客家人(当时并未有客家一说)迁至廉江居住而带来。闽、粤、客三大方言传入本市后,由于迁民们缺少与原地区的交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受到地方语言环境的影响,各方言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闽方言发展成雷州话(或称作黎话、雷话),粤方言发展为湛江市白话、吴川话、廉江白话等,客家方言发展成啀话(或写作涯话、哎话)。
20、湛江市辖5区5县(市),赤坎、霞山两老城区 *** 粤语,周围农村 *** 雷州话;坡头区 *** 粤语为主,极少数 *** 雷州话;麻章区大多数 *** 雷州话,少数 *** 粤语;吴川市绝大部分 *** 吴川话,少数 *** 雷州话;徐闻、海康两县绝大部分 *** 雷州话,客家语及粤语零星分布;遂溪大部分 *** 雷州话,小部分 *** 粤语;廉江 *** 粤语、客家语,极少数 *** 雷州话。在本市三大方言中,说雷州话人数最多,粤语次之,说涯话的又次之。粤语方言是本市之主导方言。此外,一些方言交界处和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城镇还成为双语区和多语区,居民可以同时 *** 几种方言。
21、该市之粤语较为复杂,各县(市、区)以至各县(市、区)不同区域都有较大差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湛江白话,二是吴川话。湛江白话又可分为市区白话、梅菉白话、廉江白话、遂溪白话、龙头塘白话等。市区白话其声母、韵母与广州话基本相同,因而专家将其列入广州话,其与广州话之不同是声调和腔调差异较大,开口可辨。梅菉、廉江、遂溪等地白话与广州话声、韵母大部分相同,其较明显的特点是带有高州、化州话的边擦音声母,且边擦音声母的字较多,因而有人将其列入“高(州)阳(江)话”。吴川话是粤语方言,其声、韵、调均与广州话有一定差异,吴州话习惯以吴州吴阳音为准。
22、雷州话各地亦有差异,大体以各县(市、区)为片,分徐闻音、海康音、遂溪音、廉江音、郊区音等,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调、腔调方面。如徐闻话略带海南话腔调,只有吸气塞音声母。廉江的雷州话较之海康话“生硬”,音长不够。各地雷州话亦存在一些常用词不同音的现象,但各地之间均可通话。因雷州府历来设于雷城镇,故习惯上人们以雷城话为 *** 。
23、涯话(啀话)与粤东北一带客家语的语言相差不大,主要差异是常用语方面带本地特色,音调亦略有差异。湛江的涯话与同为粤西的 *** 、茂名一带的涯话亦较相近。2012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把湛江的涯话归入客家语粤西片。湛江的涯话以廉江石角话为 *** 。
二、阳春市有哪些镇
截至2016年,阳春市辖15个镇和2个街道,分别是河朗镇、松柏镇、陂面镇、合水镇、春湾镇、岗美镇、河口镇、潭水镇、八甲镇、双滘镇、永宁镇、圭岗镇、石望镇、马水镇、三甲镇、河西街道、春城街道。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河朗镇位于阳春市北部山区,西北与罗定、云浮市毗邻,西南与信宜市相连,辖区总面积197平方公里,居民使用白话和涯话。
合水镇位于广东省阳春市东北部,南邻春城街道,北靠春湾镇,西北隔漠 *** 与陂面镇相望,东南部与阳东区交界,镇区东部一角伸入到恩平市与春湾之间。全镇总面积240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2.4平方公里。
潭水镇隶属于广东省阳春市,位于阳春市南部,辖区总面积26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1万亩,旱地面积有5.4万亩。居民使用白话和涯话。
双滘镇位于广东省阳春市西南部,东北部、东部、南部分别与山坪乡(已并入三甲镇)、三甲镇、八甲镇相接,西部、北部毗邻高州市大坡、马贵两镇,潭水河流及其支流双滘河,双坪河,永水河,罗迈河纵横全境,间中有河谷 *** 原,属低山丘陵区。
三甲镇,隶属于广东省阳春市,位于阳春市西南部,交通方便。三甲镇是春南中心镇,距市区38公里,镇内主要流行方言为涯话(客家话),另有白话分布。
三、 *** 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1、据“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万年以前,两阳人的祖先就已出现。
2、 *** 依山傍海,历数 *** 岁月浸润,经一代代 *** 人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开创了一个繁荣昌盛、人杰地灵之境,造就了 *** 源远流长、深沉厚重、绵绵相续的文化精神。 *** 人以中原文化为根底,放眼四海波浪,广纳八面来风,把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杂交组合,融汇升华,精英辈出,形成了独特的漠 *** 文化。
3、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坚持以 *** 统揽全局,坚持文艺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4、全国唯一的国家水下考古中心落户海陵岛。“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于2007年12月22日成功打捞出水。专门安放“南海Ⅰ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基本建成即将开馆。市青少年宫、市妇儿活动中心、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科学馆、文化馆等建成投入使用。实施农村 *** 放映“2123”、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工程,建立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省级流动图书馆2个、流动图书服务点11个、流动演出团队7个、农家书屋61家。全市现有群众艺术馆1个、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文化馆4个、文化广场5个、文化站48个,村(社区)文化室(活动中心)283个,社会力量建设的文化设施有“大澳渔家民俗博物馆”、“漆画陈列馆”、“风筝收藏馆”以及民间办起的“大明奇石馆”、“根雕艺术馆”、闸坡“渔家民俗博览馆”等,覆盖城乡的文化基础设施 *** 进一步健全。
5、建市以来,全市160多名业余文艺作者16个校园文学社团创作的各类作品参加全国全省调演、评比,获国家级奖项120多个,省级奖项280多个,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作品2000多件。旅游文化节、刀博会、开渔节、风筝会等成为常设的、具有 *** 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 市也先后获得了“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诗词之市”、“中国楹联之市”、“中国孔雀石之乡”、“根雕雅石艺术之乡”等称号。
6、“南有 *** ,北有潍坊”。 *** 的风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每逢重阳节,秋高气爽,纸鹞高飞,万人空巷,是民间一年一度最兴盛的赛事。1991年,广东省体委命名 *** 为“广东省风筝之乡”。1993年7月,中国风筝协会命名 *** 为“中国风筝之乡”。
7、 *** 扎制的风筝,种类繁多,有龙类、板子类、软翅类、硬翅类、筒子类、串类、复线 *** 作类等,不但放飞效果良好,而且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百足”风筝长可达100多米。 *** 现已在 *** 湖公园内建有风筝陈列馆。
8、 *** 是“中国刀剪之都”,刀剪生产,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 刀剪以其锋利、美观、耐用而享誉海内外,涌现出十八子、银鹰、永光、盛达等知 *** 剪品牌。“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均落户 *** 。五金刀剪产品生产企业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产量占了全国的60%,出口占了全国的80%以上
关于 *** 根雕之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