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蒲城鞭炮之乡的问题,以及和蒲城民俗文化介绍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散文/我的老家是蒲城
要问我是哪儿人,我的老家在蒲城。
蒲城在哪儿哩么? 蒲城在中国哩么。
在中国那达哩么? 在中国陕西哩么。你可以不知道蒲城,但你总不会不知道富平吧?蒲城就和富平相邻,北边共枕着一座金栗山,南边同踩着一条秦川道,还左右连畔种地歇晌时借个火抽袋烟呢!
其实,蒲城就是一半在关中的平原上半躺着,翘着二郎腿看日头升月儿落,一半在渭北台原上圪蹴着,背着手听鸡打鸣狗撵兔呢。蒲城这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和咱大中国的地势一个模样,脉络相通,气血相贯。
秦朝那会儿,蒲城县大着呢:北边管到了白水县北边的彭衙村,南边扯到了渭南的下吉镇,西边都和富平的美原交界了,东南上都到了大荔县。就是到现在呀,蒲城的人口比那格陵兰国家还多5万人,比欧洲的安道尔还多21万人呢!土地比新加坡还大一倍半呢。蒲城是陕西蒲富临渭四大县之一,不仅人多地盘大,还是陕西粮食之一大县。
蒲城这个名字呀也是有来头的!早在秦始皇他爷乃个时候,就建了县。不过乃时候叫重泉县,现在蒲城就有一条街叫重泉路。后来到了北魏的时候,我揣摩可能皇帝觉得这么大个县,龙池那点泉水有些小不够用,这土地需要的是一条大河,就改成了南白水县,让这白水河水滋润这片的土地。其实后来白水河的水也不大,还时常就没水了,时不时就亮出了河底子。
后来人们看到县东南方有一个“蒲池”,这蒲池也就是现在的龙阳蒲石村,因为蒲城人舌头硬,就把“池”念转音了,把蒲池念成了蒲石。蒲池里倒是水汪汪的,池水周边绿莹莹的,西魏的皇帝高兴地把脑袋一拍,就把县城改名为蒲城了。
可是,到了唐朝那会儿,天下兴盛,草木茂盛,粮食充裕,贸易发达,皇帝和妃子们一天就是唱歌跳舞,山珍海味的吃着喝着。唐朝的皇帝死了大多都埋在蒲城的北边山根子下。他们想起了要敬奉先人,就把蒲城县改为奉先县,以敬奉他们的先人。
赵匡胤 *** 了唐朝,我估摸那宋朝皇帝可不会去敬奉唐朝的先人,所以,又把奉先改回了蒲城。这次之后,再就没有人随便给蒲城改名字了。
蒲城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不能光记着“龙山马湖,渴死 *** ”。县北边有个尧山,虽然山不太高,乃山可神着呢。在尧执政的时候,洪水成灾,所有的山都被淹没了,只有尧山像漂浮水里一样还在,后来也叫浮山。是真是假,也不追究。但尧山上柏树葱郁,泉水甘冽,这可是真的。尧山上有神庙,反正看到每年男女老少都在清明节去上山,祈求个福,人山人海的。
蒲城县东还有个龙山,龙山上山峰相连,就像龙一样盘踞,这龙山系里还有金栗山、尖山、卧虎山。金栗山的碎石在太阳底下像金子一样发光。在县西北还有太白山、岳王山,这两山之间还有个大林场。
蒲城除了山还有水,虽然没有滚滚长江滔滔黄河那样的大水,但还是有潺潺溪流的小河,乃就是洛河,洛河水虽然时有时无,但还是流经了大半个蒲城的。还有一条白水河,虽然流经蒲城不长,但最后还是流入了蒲城的洛河。
蒲城除了有山有水,还有原呢!伏龙原、九龙原、紫荆原,都是很有气势的呀,原上的庄稼可是长得很绿油油黄灿灿的。
蒲城县城北,现在有一条五陵路,也就是这条路通着桥陵、景陵、泰陵、光陵、惠陵,这五个陵埋着五个唐朝的大皇上。特别是那桥陵,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相对。那是李旦的陵,陵前的石刻可是宏大壮丽,真是桥陵石刻甲天下呀。那泰陵里埋的是李隆基,还有高力士在边上陪着他呢。
蒲城的县城里也有不少的宝贝,在其他地方都是很少见的。比如文庙前的这个六龙壁,除了北京有一个之外,唯独就是蒲城这个了。还有蒲城的双塔倒影,南寺唐塔和北寺宋塔,遥相呼应,是蒲城著名的八景之一。还有明清的考院等等,说起来那就多地太了。
蒲城这地方,咱就不说文化厚重、人杰地灵、将相故里、龙脉福地等等这些老词了,但有几个人说出来,你可能还得掂量掂量的。
我问你,当年二虎守长安,是那二虎?西安事变是谁弄的事? 是张、杨二将。这不就都有杨虎城么,杨虎城哪里人么?蒲城人么,这还用问么。杨虎城的外事多了,不用说你都知道。
再说一对兄弟,井岳秀和井勿幕,这俩是弄啥的?这俩是亲兄弟。井岳秀是榆林王,镇守榆林23年,在榆林是有功有过的人。井勿幕是 *** 创建的同盟会陕西负责人,还是陕西靖 *** 前敌总指挥,后来被郭坚那哈怂的营长李栋才 *** 了。井岳秀闻信后,把李栋才抓到榆林后亲手割头挖心,并扒皮做了马鞍。这弟兄俩就是蒲城人,这就是蒲城人的鏒(can)火。另外还有王鼎,李仪祉等名人,说起来那就多的太了。
你知道北京时间是从哪儿发出的吗?是北京呀,错!你每天从电视广播听到的北京时间不是从北京发出的,告诉你吧,是从蒲城发出的,信么?不信,那你就听我说。1967年经 *** 批准代号为“326”的工程,其实就是国家授时中心,就在蒲城的县城西边,只要你远远看见几根很高的天线,那就是的。从1970年播报北京时间到现在都快50年了,这半个世纪年你听到的北京时间,都是从蒲城这地方发出的,全 *** 能听得到。
蒲城不光是报时,她南面还有个卤阳湖,最早规划那里本来是要造大飞机的,后来听说这事给黄了,但那地方可是个旅游的好去处。东面有个煤化基地,远离几十里地都能看见那火苗往天上窜,像燃烧的天灯一样。
蒲城北面的罕井有个蒲白矿务局,和白水县相邻,那是个出煤的地方,曾经是咱陕西“渭北黑腰带”四大明珠之一,以前还有个陕西煤校,后来搬到咸阳去了。这两个曾经都是直属 *** 的煤炭部,是正儿八经的“央企”!当然,更重要的是,一平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半个多世纪,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地方!
蒲城现在正建设一个叫做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啧啧!真正的大气派,大手笔,大历史,大文化。一平小时候的母校“东槐院小学”旧址,就是这里面的清 *** 院博物馆。
据说,这个“槐院里”很有些来头。“槐”:指的是关中黄土塬的槐树,“院”:指典型的关中东府老院子,“里”:指“里闾”,也就是槐树掩映后的斑驳门窗里,所隐藏着的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让人想要进入、探知、停留、沉浸其中。
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就在蒲城的“双塔夜影”辖区里,这里的历史遗迹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是一处有着1400余年历史的老街区。这个项目的开发建设,以东府文化为主题,以关中民居院落为特色,在保存原有的街巷肌理、历史风貌、建筑风格基础上,进行街区基础设施改造和传统风貌的复兴与整治,打造一个重现老东府,体验老巷子,享受漫生活的“院落情景体验式”历史文化街区。相信再过两年,你来槐院里看了,一定美得很!
蒲城人是大气,豪爽,正直,胆正。但蒲城 *** 有煽起,生整,恫匀,怂管。还有一些小毛病。
蒲城人爱响炮。家里有个红白喜事响炮,买车迁居响炮,孩子满月、生意开张也响炮,白天晚上都听见鞭炮“ *** ”的响。
蒲城人高嗓门。商场里喊着说,饭店里吵着说,公交车上笑着说,街道上怕打着说,拿着 *** 打 *** 周围人都能听得到。
蒲城人爱讲排场。红白喜事大过不说,老人过寿、孩子满月、故人三年、乔迁新居,都要摆上十桌二十桌席,甚者更是几百人前来庆贺。
蒲城人爱抬杠。无论家人说亊,还是朋友同亊闲聊,很少认同别人的观点和说活,即是心里认同了,嘴上还是反驳,而且专门就是抬杠,抬杠抬的面红耳赤,这样好像才痛快。
蒲城人爱“砸刮”。乡亲朋友之间开个玩笑,经常的方式就是彼此砸刮,双方也不伤和气。
蒲城人爱打牌。打 *** 打 *** 各地都有,但蒲城人尤甚。无论乡村还是县城大家都喜欢打 *** ,招待客人就是打 *** ,打 *** 在蒲城经久不衰。
老家蒲城是个好地方,蒲城老家 *** 都是好人,一方水土养肓了一方人的 *** ,一方文化造就了一方的风俗。用文人的话说,更爱是故乡,故乡月儿明;用咱蒲城人的话说,走南闯北,谝东撩西,还是就爱咱的老家,老家人最亲。
文源自 *** 一平整编配图2019.5.13
二、浏阳花炮和蒲城花炮区别
1、蒲城花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仅就业人员就3万余人,可生千余品种。蒲城焰火曾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赴法国巴黎、日本等国施放。得到焰火放异彩,海外灿光华的赞誉。也曾先后七次赴京为 *** 大典施放焰火、为深圳荔枝节、 *** 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大庆及国内多项重大活动锦上添花,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2、浏阳花炮是驰名中外的湖南传统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工艺精美,质量优异曾获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的优等奖。浏阳 *** *** 鞭炮,久负盛名,素有鞭炮之乡誉称。 *** 品种,名目繁多,主要按燃放效果分为喷花、旋转、旋转升空、火箭、吐珠、践香、小礼花、烟雾、造型玩具、摩擦炮、组合 *** 、礼花弹12类,品种近300个。
三、鞭炮是怎么起源的
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
于是,人们在家门口燃烧竹节(或者用红色的物品贴在房外),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随着 *** 的发明, *** 爆竹取代了过去的竹节爆竹。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海中生活着一种十分可怕的怪兽叫年,年在每年的除夕夜,都会出来, *** 或家禽家畜,弄得民不聊生。人们都十分害怕他.除夕夜的前一天,一位老乞丐来到了一位老太太家,向老太太乞讨,老太太好心的给了他一碗饭。
一边悲伤地说:“唉!明天年就要来了,我们一定活不成了!”老乞丐摇了摇头,看着老太太的红色衣服说:“年害怕红色和爆竹声,明天你穿上红衣,在家门口贴上红色春联,年一来就放鞭炮,可避免灾祸。”
第二天年来了,大家便把鞭炮一起点燃,鞭炮的声音吓跑了年。以后人们年年的除夕都放鞭炮,年再也不敢来了。
独脚山 ***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 *** 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以竹著火中,火扑哗有声,而上悔惮远去”。这是关于鞭炮的前身——爆竹的神话故事。所以,鞭炮有的地方又叫爆竹。
《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 *** 。山臊传说是西方山中的一种怪物,高一尺多,生一只脚,从不惧怕人,人若遇见了它就会发冷发热生起病来,如果将竹筒放在火中燃烧发出噼噼 *** 的声响,山臊吃惊害怕就会很快的逃遁。
能看出来,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同样的说法在《神异经》中得到了验证。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在深山露宿啊!一般晚上要点上篝火,一是为了煮食取暖,二是为了防止野兽侵袭。点上篝火,遇着一般的动物也就对付过去了。
但是,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这里所说的动物,就叫“山臊”。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筒,使其远遁的办法。山臊可令人寒热发作,是使人得寒热病的 *** 魅,吓跑山臊,即可驱逐瘟邪,方可保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
再后来 *** 出现,人们将硝石、 *** 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中 *** 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 *** 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还有咱们渭南的蒲城是中国著名的“花炮之乡”。
蒲城鞭炮之乡和蒲城民俗文化介绍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