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长寿之乡的舞龙基地和湖北长寿之乡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长寿之乡的舞龙基地以及湖北长寿之乡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单县的拼音
单县,古称单父,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因舜帝之师单卷居此而得名,大汉英后的故里。单县面积1702平方千米,辖22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02个行政村。
单县历史人文厚重。单县是中华文明早期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古开山等13处殷商遗址。单县是 *** 老区, *** 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是湖西专区活动中心,解放后曾是原 *** 湖西地委、湖西专署驻地。老子曾在此隐居悟道,单县素有“道德经的摇篮、善文化的发源地”之称。
单县地处华北平原中心地带,是中国商品粮棉、油料基地、平原绿化标准县,单县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西红柿之乡、中国青山羊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单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4.75亿元,按可比 *** 计算,比上年增长4.7%。
1、传统民俗活动:单县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当地会举办盛大的元宵节活动,人们会放放 *** 爆竹,赏灯笼,品尝元宵等。此外,还有丰收节、祭祖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祭祀、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
2、特色美食:单县的美食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著名的有单县豆腐、单县大馒头、单县油饼等。单县豆腐以其细腻、鲜嫩、口感好而闻名,是当地人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单县大馒头则以其酥软香甜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3、民间艺术:单县有着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其中,单县秧歌是当地更具 *** *** 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单县秧歌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激昂的音乐节奏而闻名,常常在节日和婚庆等场合上演,吸引了众多观众。
二、如皋的介绍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北纬 32°00′—32°30′、东经120°20′—120°50′。南临长江,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市、东与如东县、东南与通州区毗邻,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576.47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水面99平方千米。
如皋长江岸线全长48千米,可直接利用长江深水岸线 18.6千米。境内通扬运河、如海运河、如泰运河、焦港河4条一级河道纵横全境,总长158.52千米。
《尚书·禹贡》记载:上古时,如皋属扬州之域;商周时称海阳。周初名发阳,春秋属吴,吴亡归越,战国时属楚,秦时归九江郡,汉属海陵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前置如皋县,隋时并入扬州宁海县。唐太和五年(831年)置如皋场。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升为如皋县,隶属泰州。后历代沿袭县制,宋时为中下县,元时升为上等县。明清仍隶属泰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划归通州直隶州。 *** 时为一等县,与湖南邵阳同被列为全国更大县。 *** 29年(1940年)8月, *** 东进至如皋西乡,在卢港建立如皋县 *** 。10月,县 *** 随军继续东进至如皋东乡接管如皋县 *** 。 *** 30年(1941年)3月,在如皋西乡成立如西县 *** 。至此,原如皋县以通扬运河为界划分为2个县,如西县隶属苏中第三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县隶属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 *** 34年(1945年)9月21日, *** 收复如皋城,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原设于如皋东乡的如皋县更名为如东县。同年12月1日,苏皖边区之一行政专员公署于如皋城成立。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5月12日,苏皖边区之一行政专员公署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属其管辖。5月29日,如皋被核定为一等县。1950年1月,如皋县划归苏北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1952年上升为特等县。1983年由南通市管辖。1991年6月1日撤县设立如皋市。
如皋市辖如城、城北、城南3个街道和东陈、丁堰、白蒲、下原、九华、石庄、吴窑、江安、搬经、磨头、长江11个镇。城北街道与如皋开发区、城南街道与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城街道与如皋工业园区实行“以区带街、区街合一”管理机制,长江镇与如皋港区实行“镇区合一”管理体制。全市有村(社区)347个,其中,社区181个、村166个。
如皋方言属江淮官话泰如片,受吴语影响较大,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均有渊源。如皋方言小片含当前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市、泰兴市和东台市南部及张家港市段山地区,总面积约 600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 500万人,以如城话为 *** 。如城及周围地区语言为如城话。如城以西3千米外即有泰兴话韵味,细音摩擦明显,称为西乡话。白蒲、九华与通州区交界,为两地过渡方言带,其南半部语言均带有南通话特征的两套齿擦音,称为南乡话。南境永安沙一带成陆仅数十年, *** 来自18个省区,其后代虽使用如皋方言,但村、圩间每有差异,称为圩田话。
如皋居民以汉族为主,民风淳厚质朴,民俗与扬州相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饮食、服饰、住行、婚姻、生育、寿诞、丧葬、节庆、祭祀等方面的独特的民俗风情。如皋岁时习俗有立夏早餐吃煮蛋、中午吃甜菜、儿童称体重,端午节吃粽子、儿童戴百索和香袋,中元节烧经祭祖、“斋孤”,中秋节吃月饼、藕饼、鸭子等,尤以春节前后祭祀活动为多,且伴有诸多禁忌。婚丧习俗有新娘子结婚当月内不能到亲友、邻居家串门,丧事中“烧冥屋”、演“僮子戏”等。寿辰习俗中的贺百岁最为隆重,主家要烧制“百岁碗”赠与亲友和乡邻。民间有做“青苗会”,演“僮子戏”,唱“仪兴调”(越剧)、“下河调”(扬剧)、“七字段”,春节期间演荡湖船、踩高跷、扯扯腰、打花鼓、舞龙灯、唱道情等节目的习俗。随着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民俗亦发生很大变化,传统节日中一些不健康旧习俗被摒弃,有些节日被赋予积极健康内容,同时还逐步形成了一些新风俗。
国家AAA *** 旅游景区。位于如皋古城东北隅,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由水绘园及水明楼古建筑群、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匿峰庐)、中国如派盆景园(古澹园)、逸园、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景点组成。
水绘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明末才子冒辟疆曾偕“秦淮八艳”董小宛栖隐于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构筑有寒碧堂、壹默斋、因树楼、湘中阁、悬霤山房、镜阁、涩浪坡、小三吾亭、枕烟亭、妙隐香林、古城墙、烟波玉亭、碧落庐、悬霤峰、洗钵池、小三吾溪、鹤屿等佳景10余处,园中波烟淼淼,隐映如绘,宛若一幅幽静清雅、意韵空灵的山水画,时为海内名园。园中积水弥漫,倒影如画,冒董浪漫的爱情故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使水绘园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博之大成的游览胜地,被誉为“中国之一情侣文化园”。
水明楼建筑群为水绘园风景区另一重要景点,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为船舫式水阁建筑,造型精美,被园林泰斗陈从周评价为“徽派园林风格的海内孤本”。楼西隐玉斋、雨香庵内藏有历代珍贵文物、文献供游客鉴赏。中国如派盆景园前身为 400年前所建园林“壶领园”,陈列有全国更大的五针松盆景、树龄1000余年宋代盆景等。
长寿博物馆从各方面展示和探索如皋长寿现象奥秘,在保健养生方面给人们以有益启迪。
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具如皋清末民初古街风貌,有李渔纪念馆、丝毯博物馆、状元文化馆等展馆,以及迎春桥、 *** 王庙等历史遗构、文物古迹,获2016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国家 AA *** 旅游景区。地处如皋古城东南隅,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格局独特、香火旺盛闻名于海内外。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建大殿和金刚殿,改山门朝北,后陆续砌建钟鼓二楼和藏经阁、禅堂、祖堂、斋堂等。定慧禅寺山门正对玉带河,东临放生池,西南傍玉莲池,寺院平面布置呈“回”字形,楼堂环绕四周,宝殿坐落 *** ,形成“水环寺,楼抱殿”独特格局。
国家AA *** 旅游景区。位于城区西郊,总面积约100公顷。主题标志铜铸大寿星,高49米,身背斗笠,笑容可掬,为如皋花农传统打扮,寓意勤劳长寿,被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 *** 誉为“天下之一大寿星”。中华长寿博物馆取天外陨石之造型,是长寿城核心景点之一,设序厅、如皋厅、中国厅、世界厅,浓缩长寿悠久历史,荟萃长寿经典奥秘,展示长寿精彩文化。另有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更大青铜碗——万寿百岁碗等景点。中国长寿城是颇具长寿之乡特色的旅游景点,也是举办祝寿活动场所。若遇机缘,可与百岁老人近距离探讨长寿秘诀。
国家AA *** 旅游景区。位于主城区南郊“中国最美乡村”如城街道顾庄社区,总面积约3000公顷,是集生态旅游、商务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景区,涵盖顾庄生态园核心景区、苏通生态观光园、国际园艺城、钱长村200公顷草坪基地、东方盆景园、胡 *** 故里、百代兰花园、上海保来蝴蝶兰园、顾庄龙盛游乐城等众多景点。园区自然景观独特、文化积淀深厚,为主城区天然氧吧、城市一叶绿肺,是广大游客和市民休闲养生之地。
国家AA *** 旅游景区。位于白蒲镇,始建于唐大和四年(830年),宋至和元年(1054年)重建,香火鼎盛。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寺院题写藏经楼匾额。流传日本入唐高僧圆仁,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丞相文天祥,清都察院左都御史沈岐、诗人袁枚等都有游览、唱咏法宝寺记载。法宝禅寺建筑布局独特,酷似“象”形,古人曾留下“访僧象鼻湾,路指虎溪是”“一湾成象鼻,法宝久闻名”等诗句。寺内放生池鱼、虾、龟、鳖等 *** 游弋,池塘四周月季、牡丹、芍 *** 争相绽放,池 *** 建有照心亭,亭边曲桥连岸,是游人香客夏日乘凉消暑好去处。放生池东的万安桥,是白蒲镇古桥万安桥缩影。
国家AA *** 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位于长青沙生态旅游度假区。总占地面积约333公顷,总投资约26亿元。一期工程综合 *** 用植物园,占地200公顷,于2011年10月开园,以种植具 *** 用价值或保健功能中草 *** 为重点,汇纳如皋长寿之乡、花木之乡文化底蕴,集休闲农业、生态餐饮、长江流域 *** 用植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园内主要景点有:以水景广场空间为序幕、兼具如皋传统建筑韵味和现代江南园林建筑气息的主入口,以盆景艺术中“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 *** *** ”营造技法而形成水中岛的山水文化广场,水质优良、物产丰富的长生湖,依水而建的度假木屋区及金银花 *** 草主题园、芳香 *** 用植物园等。
国家AA *** 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位于长青沙生态旅游度假区。总面积约133公顷,总投资5亿元。园区处于长青沙岛东风滩,汲扬子江精华,彰显“长江文化、长绿文化、长寿文化”三大特色。园内河道纵横,林园棋布,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充满绿色与生机,纯净、祥和而美丽。掩映于绿树碧水之间的生态星级酒店、健身会所、商务会所、体检中心、休闲中心、迷你乐园等设施,让游客在清新的天然氧吧中享受素质教育、文化互通、健身康疗、休闲娱乐等服务。
国家 AA *** 旅游景区,位于城区内。内外两河环城而绕,外圆内方,形似古钱。内城河古名玉带河,形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外城河亦名濠河,开凿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内外城河沿线有春秋遗址射雉亭、明代高桥迎春桥、 *** 古刹定慧禅寺、名人辈出的集贤里、冠甲江淮的灵威观、纪念宋代名人范仲淹的范公苑等历史文化景点10余处。内外城河上架有形状各异桥梁29座,承载着许多美妙传说和故事。双环河两岸白石护栏蜿蜒若龙,沿线树木葱郁、百花争艳。“水环城,城包水”奇特景观成就古城如皋独具魅力的风光带。
国家AAA *** 旅游景区,位于如城街道福寿东路。占地17.4公顷,由红十四军纪念馆、红军历史教育拓展训练基地、市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馆三部分组成,是弘扬 *** 传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重要基地。主体建筑红十四军纪念馆,被列为国家级 *** 纪念设施、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由序厅、江海曙光、长夜惊雷、斩木举义、军旗如画、革故鼎新、金戈铁马、碧血丹心、野火春风、尾厅10个部分组成,以1300余幅 *** 、近4万字说明文字、600余件实物资料,再现土地 *** 时期江苏境内唯一 *** 序列红军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 *** 历史。
信息来源:当地 *** 官网《如皋年鉴(2019)》
三、关于宁波的风俗
*** 《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载:“今之庙,即古之社也。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为社,凡期会要约,必于社申信誓焉。故村社之多寡,即可觇其时民户之疏密,此讲地方史者所当注意也。兹编所载,虽不尽如上所谓,然神庙多处,其民居亦盛,村落凋亡地,其神庙亦多废圮,于此亦可考见地方今昔兴衰之故。盖神社虽亦属迷信之一,而其起源则与僧寺、道院绝殊,不可不表而出之也。”约在1933年,鄞县城乡共有517处庙祀,其中当时城区(一区至五区)有159处,这是崇神、信 *** 、好祀的民间习俗的表现。《鄞县通志》所载“庙社一览表”的栏目,有名称、 *** 、所祀之神、庙社组织、建修年月、庙下(庙脚)户口、庙会报赛、地图纵横线交点、备注。在城区社庙中,庙下(庙脚)户口在千户以上的摘录于下:
新水仙庙在惠政镇偃月街,祀水仙渊灵侯。庙社组织分周、韩、林、江、施五堡。宋时建,郡守赵以夫撰有碑记。清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全祖望撰有碑记。咸丰十一年毁于兵,同治二年重葺。庙下户口一千四百余户、六千余人。旧例元宵灯祭,八月十五日为神诞期,演戏致祭,今皆停止。是庙,传为阿育王龙神之行馆。
汤君庙在清洁镇惊驾桥下,祀敕封明济侯汤华。庙社组织分仁、义、礼、智、信五柱。唐元和间建,清雍正十一年重建,乾隆四十七年重修。嘉庆四年重建,道光 *** 、咸丰九年、光绪二十七年三次重修。庙下户口约二千数百户。夏历六月五日为神诞期,演戏、奉牲祭神。庙内旧有壁画。
栎木庙在栎木镇栎木巷,祀鄞令张峋。庙社组织分潜龙漕、仇毕、舟孟桥、荷花庄等十八堡,每两堡推 *** 一人,共九人主持庙事。明时建,清代屡有修葺,董沛有记。庙下户口约数千户。夏历二月十二日为神诞期,致祭演戏,八月十六日神像出巡每堡,今已停止。相传神有功翦马,今各营于中秋日设祭,谓张峋有功德于民,民故报以庙食。
白马庙在栎木镇李家桥(旧名李家庙桥)畔,祀神失考,惟据卢友炬撰序,谓与西街白马庙神同(祀宋窦公)。庙社组织与栎木庙同。建于清光绪间,堡下王鹤亭重修。 *** 年间被风所毁,里人毛佑清、陆熊飞、林康年等募捐修葺。庙下户口与栎木庙同(约数千户)。夏历十月二十四日里人奉牲祭祀,今仍相沿不改。庙仅一楹,其半为行人憩息所。
显德庙在泗州乡南偏,祀敕封灵徵侯王姚器。庙社组织分东南西北四堡四柱。元大德间都漕运万户卢荥捐址建,明成化元年卢禹、卢常大加修葺,清乾隆五十七年重修,同治五年又修, *** 三年四堡又捐资重建。庙下户口一千三百八十六户、五千八百四十余人。堡下岁时致祭。
旧时城乡均有迎神赛公,名目各异,规模不一,祈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赛会行列,一般备有会旗一面作前导。头牌4只,系长方形玻璃框灯,上书某某社,下有执柄。神轿一般8人扛抬,嵌镶精致,八面玲珑。轿前对锣两副,前后左右护卫“兵勇”8人,开锣喝道。神前仪仗,銮驾全副或半副,置神轿前列队行进,肃静、回避等执事牌,俗称硬脚牌8面。万民伞,黄缎绣制,列神轿后。妇女神出殿加掌扇二面,由女童执掌。假扮男女“犯人”者随后,多系在身患重病时于神前“许愿”者,身着罪衣,架枷上铐,或双手背绑, *** 有斩旗,甚至有在手腕肉里钩挂铜香炉点“肉心灯”者,俯首“伏罪”行进。至闹区时,挑炮担者快步直冲,所用“翘扁担”乘势上下,忽高忽低,引人瞩目。放铳队,铳手4人或6人,执铳鸣放。队伍出发前,更先为报马,马头缀绒球,驰至各处先行各知。
每逢会期,会社参赛,一般有号马一对,号手2人,在马上吹奏长胡筒(长喇叭)。彩马,马鞍上扎五彩绸篷,上坐青年女子,自拉自唱。抬阁,高约2丈,16人扛抬,每台有4个男女孩童扮演,有“ *** 献寿”、“昭君出番”等戏剧人物。大旗,杆高3丈,绸制,约2丈见方,由强壮年青人擎持,以能独手悬空持旗疾行者为优。鼓船,前后4人扛抬,船内置鼓手一人司打,船外右侧挂大锣小锣多面,亦由一人敲打。两旁有管弦乐手班,不绝吹打前进。后有高跷、造趺,狮子舞、龙舞、大头和尚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还有各式灯彩,内有九连灯,在长木架上装置方形玻璃灯9盏,各盏灯内燃烛,由一人肩负。出赛时斗奇竞巧,沿途观者如潮。
二月赛会又称“后灯头”,庙里挂灯结彩,说书、演戏。江东栎木庙菩萨出殿,也叫迎神赛会。昔有“栎木庙菩萨催种田,太保庙菩萨催送年”之说。
四月半会四月十一日至十三日,祀五都神,故称都神会,俗叫“四月半会”。以街坊和各行业同行为庙社,分东南西北四柱,内有湖西老文华社、南路协兴社、西路风云社会和江厦文英社、三星社、彤云社及翰香社、得胜社等,其中彤云社为糖行街所出,灯彩法器,五光十色,尤为华丽。会器有大令旗、头牌、硬脚牌、旗锣、十番锣鼓、抬阁、鼓亭、纱船、珠龙、玉象、彩马、九连灯等。1869年(清同治八年)四月十三日,行会时观者塞途,过新江桥时英人依旧要收每人4铜板的过桥费,致人挤桥断,溺死四百余人,故有俗俚:“好看彤云社,翻落江桥下。”行会途经府、县、提(提督)、道(道台)衙门,皆设香案迎神,并赏以银牌、果包。届时,街坊、同行和富豪人家竞相献爵,闹市搭彩牌楼,入晚放焰火。 *** 2年(光绪 *** )因大校场兵民赛会发生械斗,始废止不行。
九月半会九月半,城区各街坊奉祠庙神像出巡街市,谓之“杜夥”,亦称“社火”,又叫九月半会。仪仗彩亭前导,金鼓杂剧,各相竞巧。行会队伍中有自我作囚者,蓬头垢面, *** *** ,绳捆索绑,亦有点“肉身灯”者。
十月朝会十月初一,府城隍庙设醮育经,朝迎神像抬至北门外厉坛,恤醮孤魂,祭毕回殿。称“十月醮”,亦叫十月朝会。
礼拜会二月至五月间举行。鄞县南乡姜山镇礼拜会,每逢闰年举行,每次赛会三四天,分东西南北4路,日间巡村,夜间巡镇,往往因迎神争先后酿成械斗。镇海柴桥镇礼拜会,由芦江庙柱主办,神轿内供奉芦江庙神像,半月内依次巡行各村,夜入街市,称为“排街”。
青苗会四五月 *** 秧后、稻苗转青时举行,祈求风调雨顺、大熟年成。镇海柴桥镇青苗会,以大溟村为会集地,会期3天,白天巡村,夜间巡柴桥街。
稻花会于早稻朗花季节(六月间)举行,祈求丰收,无固定神祗和会期。一般先祀当地庙神,旋以仪仗、头牌、彩亭为前导,高抬木牌神位,放铳放炮仗,敲锣击鼓,庙下子民列成长龙殿后,巡行于田头村道。旧时鄞县西乡鄞江桥、东乡邹溪、南乡茅山和镇海大契、昆亭等地均有此习俗。
台阁会三北(镇北、慈北、姚北)地区迎神赛会以台阁特高著名,谓之“台阁会”,说是在台阁上神艺给神灵观赏。一些豪富大族,斗奇竞巧。慈溪县沈师桥台阁尤为著称,俗称“三北高台阁”,1932年赛会时,台阁高至5丈,有10座左右,台阁之上有少中小孩串扮戏剧人物造型,每座台阁有扛抬及照护人员百余人。
高桥会相传为纪念南宋抗金高桥之捷而立。《四明谈助》卷四记:张循王庙,宋宝佑五年吴制相潜既成高桥于其西,作新庙肖像(指祀张俊)祠焉(《开庆续志》)。全祖望《鲒奇亭集》撰有《改高桥张俊庙议》,认为不应祀张俊,应祀其另外所列七八,谓:“有功矣而不祀,乃祀张俊,非所谓苍黄舛缪者欤?”至 *** 《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中,在高桥镇已无张循王庙。故高桥会抬何神祗出殿,尚不清楚。
高桥会会脚遍及高桥、白岳、望春、集士港、横街头,由鄞西12个乡镇联合举行。庙社社头由五柱头组成,五柱亦即五社,即为高桥的长生社、集士港的震生社、卖面桥的永丰社(即太平社)、西陆的风云社、新庙跟的灵仪社。1946年重开赛会时,会社增加8个,共有13个,会期三四天,赛会时聚众新万,队伍长达数里。迎赛队伍从高桥出发,先至望春桥石将军庙(祀守信),行至城区望京桥折回,至凤岙过横街头返回。赛会会规,有“净街吃素”,街道清洁,屋棚拆除,烘缸出净并加盖,不准外晾衣裤,庭室干净;各家吃素,各柱每十户指派一人监督检查,若发现食荤者,劝说无效则罚款。迎赛三四天内,尤其是放铳炮、抬菩萨者,夫妻不可 *** 事,以示对神的虔诚,高神会会器众多,赛会时3000余会众几无空手者,以类计有二三十种,有大令旗10余面,鼓亭、沙船20多杠,抬阁40多杠,其余如九连灯、踏高跷、女 *** ,甩彩瓶、三百六十行(360人装扮)等。横河村吴家创建的祖传“野人会”,扮演6个野人、6只白猴,边走边表演野人、猴子动作姿态。也有扮成狮子、白象、老虎、豹、猴子、猩猩等动物,尚有9条九节小龙、5条二十四节老龙,舞龙者转盘变化,在神像两旁护卫。赛会过程中,沿途“爵献”多达百余处。且有抢抬神轿的习俗,谓神轿至本地界,定要本地人去抬,否则“风水”要被别村占去,故常因抢抬神轿而发生殴斗,俚称“勿打勿算会”。1946年后,高桥会未再举行。
纸会又称提灯会。鄞县黄古林、布政市、清道乡一带,正月元宵节兴行纸会。黄公林庙,祀汉夏黄公,庙社分10堡,庙下户口四千余乡。旧例正月灯祭,夜间提灯赛会,火球旋甩,灯彩纷呈,鸣炮放铳,兼有饰作无常、判官、小 *** 者穿 *** 表演。不少观者乘船而来,河面船赛。距此庙3里的俞家宅跟,有圣女黄姑祠,俗称娘娘庙,祀昭惠庙神黄伯玉之女,庙下户口五六百户。夏历八月二十三日,村人迎庙神至俞氏老祠堂,当晚回殿,是晚演戏,亦行纸会。
旧时,城乡大型市集多与祀神赛会相连。鄞县鄞江桥它山庙会,每年有三月三日、六月六日、十月十日三次。三月三日庙会 *** 秧在即,上市商品多为犁耙、锄头、粪桶、蓑衣、戴笠等。六月六日庙会,在早稻收获前,上市商品多为竹箩、蔑簟、扫帚、畚斗、镰刀等。十月十日庙会,晚稻收割,天气转冷,农民山民多采办冬令商品衣着之类,交易兴旺。期间,鄞江之上“乌山船”挤江,章溪上竹排、“小滩船”满溪,它山庙演戏,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当地店铺老板数月前即至宁波办货,城区商家、行贩涌至,贳房屋,租摊基,搭蓬账,临时设店摆摊。三教九流均赶集凑热闹,有算命测字、游方郎中、“祝由科”(巫医)、拔火罐、卖膏 *** 、变戏法、 *** 齿、吹糖孩、唱小热错卖梨膏糖、“打铜宝”( *** )、强讨饭等等。遇 *** 事发,由庙会社头出面调解、裁决。
建国后,迎神赛会已废止不行,庙会市集仍有举办。
旧时过年又称年关,俗俚“欠债勿过年”,人欠、欠人须在年底结清。除夕,商号、财主派人讨债,“自昏达旦,络绎于道”(《鄞县通志》)。 *** 、负债者无法还债, *** 躲避至城区义庄庙、镇海城内二圣庙。此两庙均为躲债之处,债主不敢入内逼讨,相沿成习,俗称“躲债庙”。躲过此夜,正月初一不讨债,以暂缓急难。
义庄庙,《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记:“义庄庙,花园镇三支街底,祀楼氏司庄之神,明时建。”注曰:“楼氏义庄在昼锦坊,今坊后傍日湖有庙,盖即其司庄之神,俗称躲债庙。”相传清时有一陈姓女子居住义庄庙旁,因欠一元钱房租,被房东威逼入庙自尽,以后此庙成为 *** 躲债诉苦地方。是夜, *** *** ,债主怕犯众怒不敢入庙,有行善者夜备粥饭菜肴供应躲债者。今尚存庙堂5间,移作他用。
二圣庙,在镇海县城北城脚下,原祀关、岳两神,香火冷落。相传某年除夕,有一欠债者躲入庙内避过年关,此事传扬后,躲债者议定除夕有进庙逼债者群起攻之,债主不敢入庙。后相沿成习。
此外,相传慈溪周巷乌俞庙也是除夕躲债之处,亦被称为“躲债庙”。
建国后,人民生活逐步改善,“躲债庙”已成为历史陈迹。
*** 《鄞县通志?文献志?礼俗?迷信》载:“请龙。农民遇久旱,则请龙,约邻村农民舁境庙之神往龙潭祷求,偶见水中有蛇、鳗或蛙、鱼等动物浮出即以为龙,置诸缸内,请之而归。要求邑之长官,跪拜供奉如神,或醵赀演戏以敬之。俟雨下乃送回。”
旧时,宁波各县请龙求雨,大体类同,亦有稍异者。鄞县瞻歧地方请龙王,先遣人夜入龙王庙,用麻袋套住神像,抬到当地庙内供奉,称“偷龙王”。数日后仍不雨,则把神像置于烈日下,让“龙王”尝一尝久旱不雨、烈日曝晒之苦,但又恐晒坏神像,乃戴以笠帽、披以蓑衣,称“晒龙王”。再不雨,则相约往“龙潭”请龙求雨。事先遣人鸣锣通告“禁涂”(禁止下海涂捕捞),不准鱼虾上市,各家“净灶吃素”,食荤者处罚。瞻歧附近称龙潭者有四处,但当农民却信远在镇海三山岩头龙潭“老龙”。午夜出发,抵达后供祭潭边,双手合十跪地,念伴诵“龙王经”,请“龙”显身。时已派好数名青年,手持捞具环潭侍立,一见水上有浮游动物,眼明手快,立即将“龙王”网住,放入“圣瓶”。随后族长许愿,如不日赐雨,即演戏“谢龙”。迎归后供祭在庙内神座前的神案上,昼夜有人轮流“值圣”,族内大户轮供“圣头饭”,每日上香祭供三次,谓之“侍雨”。久旱则雨,适降甘霖,则视为“灵验”,开演“谢龙”戏、行纸会,最后送回龙潭。稍有不同者,有些地方“请龙”时由族长或念伴跪在潭边,用铜锣从潭中兜起浮游动物。有的地方凡加入请龙队伍的人,皆手执小旗,烈日晒头,不得戴草帽,脚穿草鞋或蒲鞋,表示虔诚,以感动“龙王”。
吉兆旧时,出门逢喜鹊叫,谓报喜;遇棺材,说是有官有财。晨出遇送娘(亦称送嫂),谓空出满归。能有幸看到“海市蜃楼”,视为大吉,民间叫看到“ *** 门”。燕子来宅做窝,红下巴燕子来谓吉,白下巴燕子来说是平常。灯烛结芯(结花)兆喜事,说是“昨夜开灯花,今日财帛临我家”。灶火(烧柴草)爆响、蜘蛛掉下、筷笼取筷偶落一根、饭桌筷子多放等,兆有客到;梳子掉地,谓有贵客来临。左眼皮上下跳兆喜,说是“上跳财、下跳喜”。
凶兆旧时,出门听到乌鸦叫,谓不祥;遇乌屎撒身,尤其是撒头顶,谓有灾难临头,须立即吐口唾沫解魇;遇花轿,视为不利;遇红沙遮日,谓兆区,说是“出门遇红沙,到老难还家”。花轿遇花轿,谓不吉,须抢左道开路。深夜听到犬叫如哭声或九头鸟叫,谓凶兆。两头蛇出现主凶;见家蛇(在屋内出现蛇视为家蛇)示不吉,须撒茶叶拌米,口念:“顺顺利利快回笼去。”鸡飞上屋顶,谓将有火灾。猫上屋顶拜月(望月),谓将会生“邪病”,须立即拾石掷猫。指甲上有白点,称“淘气星”,谓将发生气恼事情。
解放后,除尚有一些老年人仍信吉凶先兆外,多已不信。
你也可以参考:
关于本次长寿之乡的舞龙基地和湖北长寿之乡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