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道教之乡在哪里,以及中国更大的道教在哪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道教首创之地是哪里
大邑鹤鸣山,一作鹄鸣山。汉属益州郡江原县地,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北二十五里的鹄鸣镇三丰村境内。属岷山山脉,海拔约九百米,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
因山形似鹤,或曰山藏石鹤、山栖仙鹤得名。上应氐宿,有大洞二十四,应二十四气,小洞七十二,应七十二侯,兼有访仙岩,天谷洞(天师洞)龙津、仙泉诸胜。是老君降临、张陵受道、建立道教的发源地。
道教首创之地是大邑鹤鸣山的相关历史文献
1、晋陈寿《三国志·张鲁传》第八卷第二六三页:张鲁,字公祺,沛国丰 *** ,祖父陵,客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来,故世称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
2、晋葛洪《神仙传》:张道陵者,沛国 *** ,本太 *** ,博通五经,得黄帝九鼎丹法。闻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乃与 *** 入蜀,住鹄鸣山,著道书廿四篇。
3、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元元,以惑百姓。陵死,子衡传其业,衡死,子鲁传其业。鲁字公祺,以 *** 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
4、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焉传》,中华书局出版,第七五卷,第二四三五页:(张)鲁,字公祺,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五斗米,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鲁遂自号师君。
二、中国道教三大发源地是哪里
中国道教三大发源地是鹤鸣山、瓦屋山、青城山。
鹤鸣山位于四川大邑县,因山形似鹤而得名,这里是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的所在地,自创立以来,历代的许多著名道士,都先后来此 *** 。
张道陵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也标志着道教正式创立,鹤鸣山也因此成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世界道教朝圣地,被称为道教祖庭。此地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引来文人 *** 客无数。
鹤鸣山拥有雕梁画栋、玉宫蓬宇的辉煌气势,且园林花木品种繁多,后因年久失修,文物遭到严重毁坏,仅存留迎仙桥、解元亭、三官庙等明代古建筑。
*** 和 *** 三地的专家学者对四川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考察后宣称,瓦屋山是中国道教最重要的发祥地,且极可能是发源地。
从道家哲学看,峨眉山( *** )是阳山,前山,向上,知天气;瓦屋山(道教)是阴山,后山,向下,接地气。瓦峨一阴一阳,天地映射,形成共振关系,力场似双核椭圆,天然太极,这是大自然的杰作,非人所能。
道教初创于洪雅瓦屋山,成型于大邑鹤鸣山,兴盛于都江堰青城山,几乎没有必要争论。源头在黄帝和老子。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道教创始人张陵来青城山赤城崖舍,用先秦黄老之学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青城山便以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祖山、祖庭名标史册。
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天师道经过历代天师的发展,逐渐扩及全国。
青城山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上清宫、祖师殿、老君阁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三、道教的发源地是哪里 道教的发源地是在什么地方
1、中国道教发源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许多地方都说自己是道教的发源地,有五个地方的呼声更高,分别是 *** 山、瓦屋山、青城山、北武当山和鹤鸣山。
2、 *** 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 山为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被誉为道教之一仙境。
3、瓦屋山易俗乡至今保留着天师道遗俗,许多民宅张贴符灵和天师画像,家家户户都在屋檐挂鱼雕,专家称之为天师道的活化石。
4、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东汉以来,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
5、鹤鸣山,在四川省大邑县境内,离成都市约65公里。据《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等重要历史资料记载,大邑鹤鸣山是汉末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发源地。
6、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据对现存的《永宁州志》考证,北武当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处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圣地,山顶建有玄天大殿。
7、至于唐之前何时而建,尚待稽考。
四、道教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成都是道教的发源地,道教 *** 历来很盛。据文献记载,早在道教形成前已有许多高逸之士隐修于此,著名的如李八百、严君平、费长房等人。这些高逸之士后来都被纳入了道教的仙真之中。汉顺帝(126-144)时,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入蜀,居于鹤鸣山中,借太上老君口御造作道书,并广泛吸收川西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 *** ,创立了五斗米道。所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三国志·张鲁传》),是为道教实体教团的产生,也标志着道教的正式形成。因张陵自称“天师”,也称“天师道”。张陵所居的鹤鸣山及其早期活动的青城山,就是今天大邑境内的鹤鸣山与都江堰市的青城山,故历来有大邑为道教发源地,青城山为道教发祥地之称。
五、道教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在哪里
有好多,不过道教有四大名山。(一)鹤鸣山张道陵(34--156),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任江州(今重庆市)县令,后弃官与 *** 前往鹤鸣山(在今四川省剑阁县郊)修道,于顺帝永和六年(141)创立道教,又称五斗米道(入道者须交五斗米),道徒尊他为天师。鹤鸣山又名东山。现在山上还留有道教造像数十尊,露天仅有一尊圆雕立体像,其余皆刻于龛内,其中,唐代大中十一年(857)所造天尊像,身穿宽领大袖道袍,足着道靴,是道教造像的 *** 作。石壁间还有唐代诗人李商隐《剑州重阳亭并序》碑刻及书法家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石刻,皆为珍品。(二) *** 山 *** 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渔塘乡境内,由酷似 *** 的二山组成,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原名云绵山。相传因之一代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 *** 见,故改名 *** 山。张道陵 *** 传人——张盛,由鹤鸣山转到这里,至 *** 末年已承袭63代,历经1900年,为道教"第三十二福地"和张天师子孙世居之地。贵溪县上清镇东面的上清宫,是历代天师祀奉太上老君和朝会之处,也是我国最古老、更大的道宫之一。现存福地门、钟楼、玉门殿、东隐院、九曲巷、下马亭及明代石刻等古迹。上清宫附近的天师府,占地400公顷,房屋100余间,是历代天师的住处,也是我国规模更大的道教建筑之一,是现今保存较完好的封建时代大府第之一。(三)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部丹江口市境内,方圆400公里,东邻襄樊市,西接十堰市,背靠神农架林区,面临丹江口水库,是国家之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涧、十一洞、十石、十池、九泉、九井、三潭、九台以及元、明建筑群等风景胜迹,居于七十二峰之道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北宋书画家米芾曾赞武当为“天下之一山”。这里既是道教名山之一,又是武当拳的发源地。天柱峰顶端有建于1416年的金殿,是武当山最突出、最有 *** *** 的道教建筑群,也是我国现存更大的铜建筑群。重80余吨,英姿魁伟。还有铜铸金童、玉女及水火二将侍立两侧,十分壮观。(四)齐云山齐云山又名白岳、云岳,距安徽省屯溪市33公里,在休宁县城西15公里处,海拔1000余米,面积60多平方公里,因更高峰齐云岩得名,以幽深奇险著称。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二十四涧及其他许多洞泉飞瀑,与黄山、九华山合称“皖南三秀”,素有“ *** 胜境,江南之一名山”之誉。早在唐代建寺、宋代宝庆二年(1226)建佑圣真武祠,成为道教中心。
六、道教发源地在中国哪里
1、道教发源地在中国安徽涡阳。《魏书·释老志》:道之原,出于老子。道教起源于何时春秋。。楚人崇拜巫术仪式和原始 *** 一样具有神秘色彩。老子以水来喻道的构思,无疑也是站在多水之楚地而激发出的灵感。老子文化诞生并形成于楚地,属于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神秘 *** 和创生 *** 的楚文化,为老子文化的萌发提供了肥沃土壤。张道陵是道家正一派的创始人,师从太上老君。
2、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太清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道祖。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后汉书本纪·孝桓帝纪》:(延熹八年)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延熹九年)祠黄、老于濯龙宫。
3、道教发源地在中国安徽涡阳。亳州涡阳天静宫,老子故里,天下道源,是中国先秦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和道教的祖庭。老子是安徽涡阳人。历史上没有什么争议。同时港、澳、台也都认为是涡阳,和鹿邑没有关系。苦县、谷阳、真源、卫真都是现在的涡阳。谷阳和鹿邑是并列的,不是一个地方。鹿邑《旧唐书·地理志》:亳州,望,隋谯郡。领1谯、2城父、3谷阳、4鹿邑、5酂五县。真源,汉苦县,隋为谷阳,乾封元年改为真源,载初元年改为仙源,神龙元年复为真源,有老子祠。
4、《旧唐书-卷五本纪第五高宗下》二月己未,次亳州。幸老君庙,追号日太上玄元皇帝,创造祠堂。其庙置令、丞各一员。改谷阳县为真源县,县内宗姓特给复一年。
七、道教发源地在哪里
1、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2、崂山之道教鼎盛于元、明两代,至清代仍久盛不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称。这些宫观洞庵散落在崂山的峰谷崖壑间,香火鼎盛,从者云集,使崂山成为盛极一时的道教名山。
3、青岛解放初期,崂山尚存14宫、9观、17庵、16庙、3洞共59处道观,共有道士200余人。其中规模较大者有太清宫、上清宫、玉清宫、聚仙宫、华楼宫、神清宫、通真宫、大崂观、太和观、明道观、凝真观、百福庵、卧云庵、蔚竹庵、修真庵、明霞洞、白云洞、太平宫和关帝庙等。
4、至1959年,崂山道观中保存比较完好的有7处,一般完好的有8处,部分破漏的有8处,破漏不堪的有7处,部分 *** 的2处,完全 *** 的3处,拆除的3处。共有道士86人,道姑3人。
OK,关于道教之乡在哪里和中国更大的道教在哪里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