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傩戏之乡简介(道真傩城简介) - 之乡 -

铜仁傩戏之乡简介(道真傩城简介)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6

其实铜仁傩戏之乡简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道真傩城简介,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铜仁傩戏之乡简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土家族历史简介
  2. 请问铜仁是傩戏之乡吗
  3. 贵州省铜仁市滑石乡小田村有什么历史人物

一、土家族历史简介

1、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宋代以前,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2、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 *** 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对举,以对武陵地区的土家、汉、苗三族进行区分。

3、“土家”作为族称,是在较晚时期出现的。 *** 时期的《咸丰县志》将土司后裔的“支庶之家”称为“土家”,而将当地汉族 *** 称为“客家”。

4、土家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四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石板屋和岩洞。

5、民居结构分为正屋、厢房和司檐:正屋大多为三间,中间一间为堂屋,前面有“吞口”;在正屋两头前面并与正屋垂直的两间为厢房;正屋后面的为司檐,也称拖檐。家庭富裕的建成四合屋,四合屋的前面称门楼子,中间为天井。

6、土家族的住所一般为一正两厢,也有一正一厢的,其中厢房为吊脚楼。吊脚楼的地基低于正屋的地基,在其地基上竖立十几根木柱,木柱上铺木板(楼板),以木板为壁,一般二至三层。吊脚楼的前面有阳台,两边有走廊。

7、阳台和走廊排柱悬空,悬柱的末端有圆锥形雕饰,名为吊进瓜。阳台和走廊的栏杆多由木条组成,富裕之家在栏杆上雕龙画凤,在窗子和门上精雕细刻。

8、阳台的屋檐为飞檐翅角,其遮檐用长条木板钉封檐口。鄂西土家族的吊脚楼因前有阳台、两边有走廊,互成转角之势,故名转角吊脚楼。吊脚楼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是土家族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 *** 。

二、请问铜仁是傩戏之乡吗

1、傩堂戏是傩戏家庭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因演出多在傩堂(愿主家堂屋)里进行,故名;它又有傩愿戏、傩愿戏、傩坛戏、端公戏、 *** 脸壳戏等别称。傩堂戏的特点是:它的演员都是专职或半职的巫师(又叫"端公"或"土老师"),演出以巫、道合一的组织--"傩坛"为单位,围绕着冲傩还愿而进行,宗都色彩十分浓厚。除贵州之外,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等省都有傩堂戏,但不如贵州普遍。

2、贵州傩堂戏覆盖面积广,全省大部分县、市都有分布,其中尤以黔东的德江、思南、沿河、印江、松桃、江口、铜仁、石阡,黔北的道真、务川、湄潭,黔东南的岑巩、黄平,黔西北的纳雍、大方,黔南的荔波、罗甸等县最为丰富。据调查,20世纪末,德江县有傩堂戏103坛,道真仡佬苏州自治县有傩堂戏46坛,以此推断,全省傩堂戏当不下千坛之多。就民族而言,汉、苗、布依、侗、土家、仡佬、白、毛南等民族中都有傩堂戏遗存,其中土家族遗存尤多。贵州历史上受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影响很深,追本溯源,贵州傩戏应是从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传入的,时间大约在明代。

三、贵州省铜仁市滑石乡小田村有什么历史人物

滑石这块仅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两处省级重点文物:新营垴遗址、复兴桥,它们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代军事重地——苗疆边墙。苗疆边墙又称为中国南方的长城,简称南长城。南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在滑石境内,有新营垴屯、滑石营屯、谷坳屯、谷坳上屯和打石场屯为边墙的组成部分,它们与湖南凤凰的亭子关相接,为南长城起点。屯内建筑多为石木结构悬山青瓦顶,为典型的屯军建筑。这些古遗址是湘黔边境“南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明清 *** 屯食、 *** 和 *** 当地苗族人民 *** 反抗的重要实物见证。

湘黔友谊见证——复兴桥。复兴桥古建筑位于铜仁市滑石乡与湖南凤凰县黄合乡相交处的滑石河上,距铜仁市区20公里,是连接湘黔古驿道上重要的一座桥梁。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铜仁滑石乡与凤凰县黄合乡两地村民捐资合建而成的,该桥系三孔石拱桥,东西向,长47米,宽7.08米,单孔净跨6米,矢高5米,两侧有石栏杆。铜仁滑石建西二孔,凤凰黄合建东一孔,其交接处有一条自桥面垂至桥墩的结合缝,当地百姓称为“生死缝”,表示两地民众生死相依之情谊。桥两截各有明显的标志和特点,湖南一孔为半圆形,贵州两孔为桃尖形,虽是两省合建,但又协调统一,建筑 *** 奇特少见。桥孔上部的龙门石上,刻有羊、麒麟、仙鹤、祥云、八卦等吉祥图案。桥墩似船形,船尖逆水而立,大大地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显示出古人的聪明才智与高超的技艺。整座桥全部用大青石修建,坚固结实,颇具地方民族特色。

像这样凝聚古人智慧的桥梁滑石还有白水石拱桥、苗塘山石拱桥。白水石拱桥位于滑石乡白水村南,是清光绪年间乡人捐资修建。白水石拱桥长14米,梁宽4.1米,净跨8.3米,高5米,石拱桥处环境优越,整座桥造型优美独特。苗塘山石拱桥位于滑石乡豹子云村,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清代和 *** 时期铜仁至松桃古道上的要津,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民 *** ,该地曾是古 *** 之一。

滑石乡环境优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 烈士——罗树奎,铜仁三寨芭蕉冲人。1 *** 6年5月,罗树奎随 *** 从铜仁出师北伐。8月, *** 的部队改编为 *** 军第九军之一师,罗树奎任欧百川部第三营营长,开赴湖北 *** ,同北洋军阀交战。罗树奎在战斗中由周逸群培养加入了中国 *** 。9月下旬在黄金口战役中,罗树奎不幸牺牲。1956年12月,贵州省民政厅批准,追认罗树奎为 *** 烈士。1980年4月4日,三寨公社在坪升村金盆董修建了烈士墓,并竖立了墓碑。

沈氏百岁坊、唐心德墓。沈氏百岁坊为沈从文的第六堂祖沈文斗建于清嘉庆年间,为石质,右联“同偕二老光三善”,左联“俱庆百岁荣四朝”,均为隶书阴刻,碑高1.50米,宽0.38米,厚0.12米,碑基高0.7.米。据《沈氏家谱》记载,沈文斗家甚豪富,配徐氏,与文斗俱寿高百岁,曾请旨建“百岁坊”。沈氏家宅围墙用块石砌成的呈月牙状,村民俗称“月牙城”,现围墙内建筑已毁,仅存围墙及石牌坊。唐心德墓位于白水村下桥村民组南白水河北岸,墓碑为牌楼式样,碑高1.6米,宽0.96米,厚0.12米。保存较好。唐心德功名桅杆位于功名桅杆东300米处,白水河北岸,为晚清时当地村民唐心德中武举人所立,原有两组,为石质,高1.85米,宽0.60米,厚0.15米,上孔为菱形,下孔为圆形,两石板间距0.32米,石板外面均刻有圆形及方形图案。

滑石古老的桥梁建筑、古代遗址是滑石人民引以为豪的传世珍宝,为了推动我乡文化建设规范化、 *** 化,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乡 *** 委把文化建设纳入 *** 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班子目标责任考核,从挖掘弘扬滑石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德入手,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传承传统技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地方文化氛围,加快推动学习型贵州的建设。今年,滑石乡 *** 委 *** 为认真贯彻 *** 的 *** 精神,落实 ***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要求,提高我乡全民阅读参与 *** 、互动 *** 、积极 *** ,对我乡的文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全民学习工程”全面启动。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各村 *** 处,公共文化宣传橱窗、板报栏、宣传长廊随处可见,全乡村村设有免费向群众 *** 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乡 *** 委 *** 还重点建设了乡综合文化站,在乡综合文化站设立一系列免费向群众 *** 的活动:一是多功能厅,多功能厅包括有音乐类器材和舞蹈训练室。音乐器材有 *** 音响灯光设备、电子琴、扬琴、二胡等等,可供群众学习和使用;舞蹈训练室,可用于文娱活动的排练和舞蹈培训。多功能厅的设立,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让群众的业余生活有了质的提高。二是图书现刊阅览室,图书现刊阅览室共有藏书7500余册,现刊9种,书的涉及面非常广泛,有农村养殖种植类、农村基层建设类、医疗卫生类、法律类、少儿类、小说类及传统文化娱乐类等等,满足了各类读者的需求,为我乡群众建立了一个知识的“充电站”。三是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共有10台电脑,可供读者在网上在线阅读、上网查询资料及网上冲浪等等,电子阅览室拓展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更近。四是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可供村民们休闲健身,初步实现了让农村居民享受城市生活。五是设立了历史遗址宣传走廊,将我乡境内的历史遗址 *** 及简介做成图文并茂的宣传画,让更多的人记住历史,了解

加强干部综合素质建设。在乡机关内,建立“五个一” *** 。即:上一堂课,在每周例会上点评上周工作,表扬突出的人和事,同时对工作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进行分析改正,加强盲点的学习。搞一次集中学习活动,每月月初周五下午组织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内容以农村政策法律为主,干部参与学习后再到各村指导 *** 员干部集中学习。推荐一本书,干部们每月在乡图书阅览室的优秀读物推荐栏处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写一篇文章,每月每个站所推荐一篇优秀工作记录。编发一份简报,每月根据各个站所及工作人员编写的质量高且能对工作有一定促进和指导的文章进行搜集整理,编发《滑石简报》,每月一期,指导全乡开展作风建设。

加强团体建设。乡里面正面引导,提供平台,组建成立民间文艺团体。目前有龙舟队2支、傩戏剧团1个、文艺娱乐健身队5支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乡综合文化站牵头成立的文化体育协会,自主开展文体活动,宣传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倡导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社会新风尚。

加强文体活动的开展。通过整合文化资源,举办文化活动,在“弘扬传统美德,塑造新型人格”上花力气。一年一度的春节文化汇演、三八节文体活动、六一文艺汇演、红色文化征文、傩戏表演、中小 *** 传统文化专题教育等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已列入全乡年度活动安排表,去年全乡免费送 *** 50场,送戏3场,乡内举办文艺汇演7场。通过这些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把滑石的民间文化挖掘出来,培养一批今日的文化人。

加强文化氛围的渲染。在乡、村两级为文明人张榜,为五好家庭 *** ,为节孝子弟宣传,树正气、倡新风,促进社会健康、文明、和谐发展。

推动学习型贵州建设,促进同步小康步伐

推动学习型贵州建设,加强干部群众知识文化的学习,在宣传 *** 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 *** 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加强村民的思想教育及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民生需要,是执政需要,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现实必要。

充实群众精神生活,满足群众精神需要。农村 *** 之风、信佛信教盛行说明农民群众精神生活匮乏。在物质发展与精神建设不协调、西方文化冲击、传统与时代文化冲突的新形势下,如果精神文明建设的步子跟不上,农民选择文化缺乏健康导向,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各种文娱团队的成立,充实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健康有益的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支持。

提高农民素质,做文化强人。农家书屋中、远教电脑前,农民朋友津津乐道;送戏下乡处、农技推广点,农民朋友前呼后拥;文体活动中,农民朋友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这些场面,都是农民群众自强不息、素质提高、凝心聚力的体现。

文体活动沟通干群感情。通过开展一系列文艺表演、体育竞赛,为密切干群关系、沟通乡邻感情提供了载体和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干群加强了解互信,邻里增进关爱友谊。

铜仁傩戏之乡简介(道真傩城简介)-第1张图片-

滑石乡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激励着滑石人民不断的学习进步,推动学习型贵州建设,创建书香贵州十佳乡镇,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民生文化,传承远古农耕文明,发展现代高效产业,正用不断进取的精神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书写新篇章。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铜仁傩戏之乡简介和道真傩城简介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铜仁 简介 戏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