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金花茶之乡简介的一些知识点,和金花茶是哪里的产地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北流市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文化北流市
北流历史悠久,设县已有1400多年,因境内圭江向北流而得名。旧称“粤桂通衢”、“古铜州”,历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称,是世界铜鼓王的故乡。
北流历史悠久,设县已有1400多年,因境内圭江向北流而得名。旧称“粤桂通衢”、“古铜州”,历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称,是世界铜鼓王的故乡。
明代进士李宏曾任四川道监察史10年,清代中进士13人,其中阙邦觐19岁中进士点翰林,被誉为“北流神童”;新进士李绍昉宝和殿复试获一等一名,授职翰林院编修,担任国史编纂,其才思敏捷,学问渊博,时人誉为“才压三江”。现代北流籍的著名专家、学者有国学巨擘陈柱、有机化学家凌育宸、画家马达、铁道工程专家冯介、教育家兼诗人冯振、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陈一百、光学家顾去吾、水电专家窦音桂、音乐家何名忠等。北流还是一代名将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红八军军长俞作豫的故乡,具有光荣的 *** 斗争传统。
北流历史悠久,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置北流郡,以境内圭江流向而得名。南朝梁(502—557)置北流县,为北流行政建置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北流县、普宁县(今容县)设定铜州,贞观六年(627年)更名容州,治所在北流长达百余年。历元、明、清、 *** ,至今县行政建置已有1400多年历史。
1994年4月18日,北流经 *** 批准撤县设市。
2000年,北流市辖23个镇:北流镇、新荣镇、民安镇、山围镇、民乐镇、西埌镇、新圩镇、大里镇、塘岸镇、清水口镇、隆盛镇、大坡外镇、六麻镇、新丰镇、沙垌镇、平政镇、扶新镇、白马镇、大伦镇、六靖镇、石窝镇、华东镇、清湾镇。
2005年,撤销华东镇,整建制并入石窝镇,石窝镇人民***驻地不变。
地理位置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与广东省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接壤。
气候北流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的 *** 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地形北流地势北高南低,主要山脉北部有大容山其主峰梅花岭海拔1275.6米,为桂东南更高点。
土壤市境内山地主要为砖红 *** 红壤。耕地中水田以潴育 *** 水稻土居多。
河流主要河流有16条,分属珠江、南流江和淦江水系,更大河流为圭江,全长121.6公里。
矿产已探明的矿藏有铁矿、黄金、白钒、铝、锌等20多种。贮藏量特大的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为发展水泥、陶瓷、石材生产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动植物野生动物有果子狸、 *** 、抓鸡虎等;植物有500余种可入 *** 。
电气主要河流有16条,分属珠江、南流江和淦江水系,更大河流为圭江,全长121.6公里。水力发电开发量可达7万多千瓦。
目前市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少数民族仅占0. *** %。原籍北流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30多万人,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西第二大侨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049035人,其中各镇人口(人):北流镇160538;新荣镇31453;民安镇32303;山围镇28678;民乐镇56621;西埌镇47118;新圩镇58767;大里镇41244;塘岸镇43851;清水口镇38028;隆盛镇650 *** ;大坡外镇37596;六麻镇65760;新丰镇39717;沙垌镇24619;平政镇55432;白马镇32888;大伦镇26106;扶新镇18661;六靖镇60029;石窝镇37453;华东镇11317;清湾镇357 *** 。
被称为“世界铜鼓王”的铜鼓,出土于北流六靖水冲庵铜鼓,面经165厘米世界更大的铜鼓北流铜鼓王出土于北流六靖,残重300多公斤,堪称“世界之最”。而这个“铜鼓王”便是铜石岭的产品。“铜鼓王”的出土有着传奇般的经历。清代北流石科乡有个农民,上山砍柴草,把扁担竖着往地上拚命一捅,但闻土中发出异样的声响,扁担也捅不下去了。于是拨开泥土,赫然出现了一个硕大无 *** 铜鼓,村民还以为是神器,便计画抬到附近的六靖圩冼太庙来供奉。谁料抬到水冲庵时,绳索突然绷断,甚是奇哉!最后索 *** 向庵中菩萨站普,决定留在水冲庵,大概是抬铜鼓的乡民略施小计,要铜鼓留在自己乡里吧。于是每年冬天,各地村民都在水冲庵举行祭鼓祈神,敲起铜鼓,山鸣谷应,响彻云霄,乡民从四面八方云集敬神。这个“铜鼓王”现在展览于广西博物馆,两次赴京展出,见者叹为观止,为广西赢得了声誉,更让北流人骄傲!
北流被誉为“中国日用陶瓷之都”制造陶瓷已有两 *** 之久。2011年8月31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专家组同意授予北流市“中国陶瓷名城”称号。北流陶瓷,最早起源于夏商,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在 *** 中晚期,岭南一带便出现原始陶器是不成问题。北流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新圩“六马村石器文化”,除石铲、石斧等器物,却没有陶制品。夏朝至商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出现萌芽,地处南方僻壤的北流河流域,出现了私有制陶作坊,但北流境内没有当时器物出土。中国科学院上海矽酸盐研究所测试这类陶器,发现氧化铝的含量较高,在较高的温度中烧成,具备了某些原始瓷的 *** 能。在北流境内,已有这类陶器出土,现藏市博物馆的一件“米字纹陶罐”,口径22.8厘米,高28.3厘米,足径16.3厘米,惜口沿边缺一小口,有裂痕。便是当时的器物,也是目前为止北流发现最早的陶器制品。由此可断定出,印纹陶在当时的北流是普遍存在的。
北流历史悠久,设县已有1400多年,因境内圭江向北流而得名。旧称“粤桂通衢”、“古铜州”,历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称,是世界铜鼓王的故乡。 *** *** 以来,北流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广西十强县(市)前列,以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闻名遐迩。
农业北流农业发达,农业结构调整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创汇型和加工型农业已占主导地位。全市现有水果83万亩,名优水果占90%。以牛品改为突破口的水产畜 *** 发展加快。一些新的农业生产高效模式得到了成功实践。农村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发展迅速,成为广西和全国的典型示范项目。
工业北流工业起步早,基础雄厚,规模优势明显,已形成以日用陶瓷、水泥、兽 *** 、罐头食品、机械、皮件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目前,全市有工业企业4300多家,其中陶瓷企业50多家、水泥企业28家、兽 *** 企业26家、皮件企业33家、规模较大的罐头食品企业10多家,安排就业20多万人。北流已成为广西更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及华南地区兽 *** 生产基地。
第三产业以商贸、交通运输、旅游、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上升至29%,从业人员超15万人。
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全市现有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96家,其中自营出口企业57家,出口产品包括日用陶瓷、皮革制品、罐头食品、芒竹编、松脂、毛纺织品、家具、玩具、农机、兽 *** 、园艺产品等15大类,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西更大的产品出口县市之一,目前正在全面建设“外贸出口超亿美元市”。
北流市交通便捷,境内公路交通网路已基本构建完善,全市镇镇通硬化道路,99%的村通四级公路,半数以上村通硬化道路。国道324线玉容一级公路横贯全市东西;北宝二级公路纵穿全市南北,连线广东水东港和广东省高等级公路网;规划建设中的南宁----广州高速公路、洛阳---湛江铁路经过北流。从北流出发,4小时可达广州(395公里)、佛山(388公里),5小时可达深圳(518公里)、珠海(507公里),
2小时可达南宁(210公里),不用5小时可达桂林(467公里)。与广东的水东港、湛江,广西的东兴、凭祥、北海、钦州、防城港、梧州、贵港等港口、边境城市,有一、二级公路相通,2--5小时可达,出海通关便捷。此外,北流通讯发达,能源充足。日供水能力达4.5万吨,年供电量达4.7亿千瓦时,供电保证率99%。目前中国电信、移动等通信北流分公司在当地均设立了服务大厅和 *** *** ,可以随时拨打当地的通信分公司咨询 *** 、以 *** 业务和掌握自己的话费情况,了解与通信有关的知识,并对其提出意见和建议。
北流目前已建成了市电子信息中心1个、部门电子信息馆5个、镇级电子信息馆22个、村级电子信息馆26个,创建了“数字农户”1443户,培养了新型农民3200多名。到2006年底,城区大部分居民已实现由"有线电视"转换到"数位电视"。
北流以建设中等城市和精品城市为目标,城市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目前,中等城市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城东,广西2003年重点开工项目北流市陶瓷工业园区已经开工建设;城南,新的商贸区和教育城规划已经完成;城西工业区已拉开规划建设框图;与此同时,市区中心的旧城改造已经起步。随着多个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和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完善,不远的将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北流,将是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城区人口达30万人的现代化城市。
近年来,北流市立足于建设中等城市这一目标,按照“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的思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城市规划布局、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风貌上突出日用陶瓷城、荔枝之乡、铜鼓名城的个 *** 和历史文化内涵。目前,市区绿地率达28.83%,绿化覆盖率达33.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39平方米,路灯亮灯率达98%。全市自来水普及率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02%。1998年以来北流市连续三届摘取了广西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北流正发展成为一座花园式的、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中等城市。
北流旅游资源丰富。著名景点有:道教二十二洞天勾漏洞,以铸造了世界铜鼓王而闻名的汉代冶铜遗址铜石岭,桂东南之一峰大容山,一千多年前就已闻名的 *** 门关。此外,还有万丈洒、
天堂山、 *** 寨、伟人山、水月岩、圭江河、六洋水库、中国海相泥盆纪标准剖面等自然景观和景苏楼、大城殿、粤东会馆、德胜堂等人文景观,以及荔枝之乡的观光农业、生态家园的生态旅游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北流已被国家定为乙级 *** 旅游城市。市金荔酒店、精通大酒店、红云大酒店均为三星级以上涉外酒店。
位于北流市城区东面3公里处,占地面积204公顷,是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的“二十二洞天”。岩洞全长1500米,勾、曲、穿、漏、奇景天成,洞内石柱、石笋以及各类天然奇特的钟乳石纵横交错,千姿百态。洞前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绿树婆娑,曲径通幽,石壁上历代石刻琳琅满目,倍添艺术魅力。
铜石岭位于北流市东郊10公里处,分大小两山,圭江自南而北饶过山前,山层变耸秀、巍峨壮观,石皆紫铜色,有的兀然 *** ,骨骼清奇;有的苍茫一片,气势雄浑。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峰怪石,丛立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大容山森林公园位于北流市北端23公里处,总面积2930公顷,平均海拔1000米,其中莲花顶海拔1275.6米,为桂东南之一高峰。大容山山势雄伟,森林茂密,是天然的 *** 带植物王国,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活化石—桫椤,花中皇后—金花茶等。园内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3万个/m。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 *** 免疫力,游大容山公园,住莲花山庄,吃山珍野菜,玩高篝火晚会。你将远离都市的烦恼,公园内冬暖夏凉,干湿适中,是避暑、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李明瑞、俞作豫纪念馆位于城东北的田螺岭,该馆是纪念红七军、红八军首领李明瑞、俞作豫而建的。全馆占地3533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落成于1985年2月1日,馆内陈列有介绍李、俞烈士光辉业绩的文字、实物、 *** 和自治区 *** 以及红七、红八军老战士为该纪念馆的题词,该馆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殿又名孔圣殿,高18.7米,长15.77米,面积247.6平方米,为两层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顶上饰祥龙彩凤、飞禽走兽,红墙黄瓦,殿正同16扇镂空雕花鸟虫鱼图案,流丹滴翠,极其精工美丽。北流孔庙建筑设计精巧严密,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风格。景苏楼位于城区南门外河滨公园内,专为纪念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留迹北流而修建的,楼前有匾额“坡仙舣筏”。楼阁内有郁林州牧唐尔琨集联,东坡的手迹书画30多件。
位于北流市陵城镇甘村地段(玉容一级公路旁),有一座大石山,平地突起,酷似一位巨人仰卧朝天,是大自然 *** 斧神工的造化:有头部、园顶、额面、鼻子、嘴巴、下巴、颈部、 *** 、腹部突出,界线分明,右手平放、臂肢清晰、微弯的手掌紧贴腹部,视其面部,如安详熟睡的伟人。
北流圭江,广西北流的母亲河。圭水秋波,就是北流八景之一。
圭江,本名北流河,北流市更大的河流,全长121.6公里,有大大小小的支流十三条,流域集雨面积165平方公里,是北流的母亲河。
北流之名,源于其境内流淌的圭江河,圭江河之水不像万河之水皆向东流,它却逶迤著向北而去,北流也因一水向北而得名。古时的圭江河,河水丰盈,圭江河是当地主要的交通运输通道,河上船只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 *** *** ,北流狠抓工业的发展,忽略了母亲河的保护,给母亲河造成严重的污染,严重污染圭江饮用水源,影响人民民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加强对圭江河的生态环境保护,从源头上解决圭江河水的污染问题,现在圭江河恢复了往日的清净。
北流市会仙河公园位于北流市区西南角,东接绿满地提子基地,南靠仙人山,西连和顺岭,北邻玉容一级公路。公园规划面积1800亩,内有水体400多亩,山体200多亩等。公园设计理念为:一河、两片、六区、一园。
“一河”是指南北走向的会仙河,沿河布置生态湿地景观节点。“两片”指东、西两个片区。东面为植物园区、公园服务区、休闲运动区,营造休闲空间环境为主;西面为北主出入口区、西次出入口和田园风光区。
“六区”指六个功能分区:出入口区、田园风光区、生态湿地景观区、植物园区、休闲运动区、公园服务区,共39个景观节点。公园中的湿地,是候鸟南迁的 *** 地,是北流城区的绿肺,具有湿地水文生态 *** 的功能和特殊的生态价值。
“一园”为规划建设总面积约170亩的梦之园。该园是全区首创的乡镇级园艺博览园,由公共区域及22个乡镇园组成,参照园艺博览园的模式,由各镇自行设计、自行筹款、自行建设,充分发掘和提炼北流各镇的自然、历史、建筑、民俗风情特色。整个公园建设,可保护古道名关——贵人关,突出体现“自然生态”特色,以传统中国园林风格为主,结合岭南建筑及园林特色,营造天然野趣、宁静闲定、纯朴田园的绰约风情。
北流市物产丰富,主要有大豆、黄红麻、甘蔗、木薯、鸭塘鱼、荔枝、桂圆、芭蕉、柑桔、橙、八角、芒竹制品等产品畅销自治区内外,远销港澳地区。1995年国家命名北流市为"中国荔枝之乡"。
鸭塘鱼骨刺脆软,味鲜香浓,肉质肥嫩,无腥味,环保型,水质无污染而闻名的鱼塘,塘中由自然的十八个清泉长冒,塘内和泉水含有特殊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养出的鱼,品了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史载明清已成为进贡皇上的贡品。鸭塘鱼王,作为地方特产,建国以来曾经多次招待过二十多个国家旅游团体,以及 *** ***人和各层次的高级官员,知名人士,很多侨属出国探亲,访友,都把鸭塘鱼带给远方的亲人。
北流水泥北流市丰富的质地优良的石灰岩为北流工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二十世纪60年 *** 始,北流的水泥工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水泥企业28家,年设计水泥生产能力468.6万吨,实际建成投产能力315.2万吨,形成目前广西更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之一。
荔枝北流盛产的荔枝以果大,皮薄,肉厚,核小,甜香而闻名遐尔。1995年4月,北流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
中国龙眼以福建、广东、广西栽培最多,其中广西玉林北流出产的龙眼最为著名。据说,中国龙眼正是由于广西出产的品种更优,才在种名前冠以广西简称“桂”字,称“桂圆”。据古 *** 载,桂圆树自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时就在中国南方种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北流龙眼盛产龙眼皮薄肉厚,果肉鲜嫩,色泽晶莹,浆汁饱满,甘甜如蜜。加工后的桂圆肉,色泽鲜丽,芬芳甜蜜,是色、香、味俱佳的名贵中 *** 材和滋补珍品。
龙眼鲜食,味甜美爽口,且营养价值甚高,富含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胺基酸和维生素,其中尤以含维生素p量多,对中老年人而言,有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硬化和脆 *** 的作用。不久前,国外有人在研究龙眼时又发现其含有一种活 *** 成分有抗衰老的作用。这与我国最早的 *** 学专著《神龙本草经》中所言龙眼有轻身不老之说相吻合。故此有人认为龙眼是具有较好开发潜质的抗衰老食品。
龙眼晒干后又称为桂圆。除去外壳及核心,为龙眼肉,是《中华人民 *** 国 *** 典》的法定 *** 物,其 *** 味甘、温,归心脾经,功能补益心脾,养血宁神。主治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龙眼入 *** ,如有名的古方《归脾汤》(济生方),即是以龙眼与白术、茯苓、黄芪、酸枣仁等组方,临床上治疗思虑过度、劳心伤脾、健忘。方中套用龙眼肉,即是以其味甘归脾而能益智的意思。
在炎夏与金秋燥热交替时节,不少更年期妇女及气血两虚的老年人,汗出不止,心闷意烦。此时即可用龙眼肉与西洋参各适量,水煎以代茶饮。民间尚有更为简便的嚼服龙眼肉的食法。对于临床上表现头晕眼花、记忆力明显减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中老年妇女,可将龙眼肉加入少量 *** 参蒸熟备用。每晚临睡前,取约20—25克,放入口中,细嚼慢咽,以少量温开水送服。此法坚持一段时间,方可逐渐显效,用者的精神状态可明显好转,原有头晕、心悸、失眠、健忘、出虚汗等症状可消失,面色红润,胃口改善。但此法对于证属阴虚火旺,临床表现心烦口苦,舌质偏红,苔黄等症状患者,以及外感风热时均忌服。另糖尿病患者对龙眼肉亦不宜多服,因其葡萄糖较高。
对于妇女产后、体虚乏力、贫血等,则可用龙眼肉加入当归、枸杞、红枣(去核)数颗,炖鸡。对于孕妇,尤其妊娠早期,则不宜服用龙眼肉,以防胎动、“见红”及早产等。
*** *** 以来,北流历届 *** 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实力稳居广西十强县市前列,以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和水稻高产之乡闻名遐迩。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百强、林业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普法先进县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基层项目示范市,全国生态家园建设示范市和广西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等荣誉,还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前四十名。
近年来,北流市委、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实现了 ***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百强县市、全国林业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排第33位)、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计生工作先进市、全国普法先进县市、广西园林城市、广西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三届获得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南与广东高州、化州市、信宜市接壤。地处北回归线以南
二、广西防城港市简介
防城港市,位于广西南部,广东西部。南临北部湾,东接钦州市,北界南宁市,西邻崇左市,西南与 *** 接壤。现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十万大山区与桂南丘陵区之间,防城江横贯境内,北仑河流经中越边界。
防城港市地处低纬度,属 *** *** 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和十万大山山脉的影响,市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1957年划防城县西部分设十万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并于1958年5月1日更名为东兴各族自治县,隶属广东省;1959年防城县撤销并入东兴各族自治县;1965年东兴各族自治县改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1978年12月25日东兴各族自治县更名为防城各族自治县;1993年5月23日撤销防城各族自治县,设立地级防城港市。
防城港市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7.8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3%。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的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金花茶在境内有大面积分布。
三、七星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
汉元鼎六年(前111)属始安县地。唐至德二年(757)为临桂县地。 *** 二年(1913年)属临桂县东江镇, *** 28年(1940年)属桂林市东江镇,1950年为第四区,1955年改东江、漓江2街道,1958年东江、漓江街道合并改东江公社,1966年分设东江、漓江公社,1979年2公社合并置七星区。
汉元鼎六年(前111)属始安县地。唐至德二年(757)为临桂县地。 *** 二年(1913年)属临桂县东江镇, *** 28年(1940年)属桂林市东江镇,1950年为第四区,1955年改东江、漓江2街道,1958年东江、漓江街道合并改东江公社,1966年分设东江、漓江公社,1979年2公社合并置七星区。
1996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前,七星区面积11.5平方千米,辖七星、龙隐、码坪、桂大、会仙、漓东、月牙、狮子岭、大园盘、五里店、梨子园、穿山、五通、 *** 、花园、临上、泥湾、花桥、河东、新生、临下、漓江22个居委会。区***驻马坪街。
1996年12月2日, *** 批准对桂林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划作相应调整:扩大七星区的行政区域,将原郊区的穿山乡(不含清风、安新两个村)、朝阳乡划归七星区管辖。区人民***驻马坪街。
2000年,七星区辖2个街道、2个乡,2003年,七星区辖2个街道、2个乡。
2012年底,七星区辖3个街道、1个乡,1个农场:七星街道、东江街道、穿山街道、朝阳乡,以及桂林华侨农场。共30个社区,16个建制村。
七星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区东部,西临临桂区,西北与秀峰区相接,北连叠彩区,南与雁山区接壤,东与灵川县相交,2010年末行政区域面积97平方公里。
七星区属中 *** 带季风气候,境内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4℃,极端高温38.3℃,极端低温- 8.4℃。夏秋季昼夜温差大。
七星区主要是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
七星区主要河流是漓江及其小支流,漓江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市七星区、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
七星区有植物资源近千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植被以马尾松为主,林业主产杉木和毛竹。
七星区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等。
2012年末,七星区户籍常住人口19.65万人。全年出生人数201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7.8%,其中二孩符合政策生育率87.65%,政策外多孩率0.04%;出生男女 *** 别比例为103。人口自然增长率5.18‰。七星区主要以汉族为主,其它民族有壮族、瑶族、水族、苗族等。
2009年,七星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4.4%,201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2.98亿元,同比增长12.70%;规模工业产值208.2亿元,同比增长26.98%。
2013年七星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98亿元,同比增长12.4%;财政收入12.18亿元,同比增长12.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8亿元,同比增长24%;规模工业总产值270.29亿元,同比增长15.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8亿元,同比增长13.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5元,同比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9元,同比增长15.3%。
2012年七星区农林牧渔总产值2.7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18亿元,渔业产值0.09亿元, *** 产值1.32亿元,服务业产值0.15亿元。粮食播种面积0.05万公顷,总产值0.25万吨。
2013年七星区发展富硒米和超级水稻种植、西红柿避雨栽培、竹鼠养殖、华侨竹江菜篮子蔬菜基地、特色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和近郊休闲农庄等农村经济,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77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完成了8条农村道路和2个普惠制新农村建设,启动建设4个农村小型农田水利、朝阳乡整村推进、石漠化治理和漓江吴家里防洪堤等项目。
2013年七星区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资金7400多万元,投入技改资金29.13亿元,电工电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南 *** 整体 *** 二期GMP改造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顺利推进,全年新增规模企业6家、 *** 企业240家。
2013年七星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3.99亿元,同比增长15.9%;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工业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达6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年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3家,税收超2000万以上的企业10家,利税同比增长15%以上的企业27家。有19家企业成为广西自治区和桂林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2家企业成为自治区和市"两化"融合套用企业。
2002年,七星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4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6亿元,拥有各类企业9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280多家,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1家,超亿元的企业11空,超5000万元企业20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66家;累计实施高新技术项目682项,其中国家火炬计画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4项,广西自治区火炬计画项目等自治区级项目118项。开发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产品342个,45%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拥有全球唯一的产品7个和国内唯一的产品45个。形成了电子与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 *** 工程、环保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一平方公里新建区内共有各类企业9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5家,规模以上企业28家,人均创产值24.6万元,人均创利1.2万元,每平方米土地创产值4500元。
2012年七星区第三产业增加值57.49亿元,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金额95.13亿元,增长15.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金额46.66亿元,增长17%。
2013年七星区实现外资到位1.16亿美元,名列桂林市十二县五城区之一;引进市外内资63.15亿元人民币。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8亿元,同比增长13.24%。
七星区邻近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有航线50多条,可直航北京、广州、上海、西安、深圳、昆明、厦门、成都、大连、 *** 等城市,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000万人次,同时开通有日本、韩国、 *** 等国际直航线。
七星区有铁路北接京广复线,南连桂、柳动脉,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新建成的桂林新火车始发站,候车大厅可容纳1.5万人,将增开10多对客运始发列车。桂林公路四通八达,有桂黄一级公路、桂柳高速公路,可直达广西各地和邻近省份。
2012年七星区完成农村通达公路15条共17.1千米。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及固定资产投资金额0.78亿元。
2012年10月19~21日,第四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动漫节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该节以"山水宜居宝地,创新创意新城"为活动主题,有展会、大赛、论坛、推介、活动五大板块41项活动。主要活动有: *** "原创动漫边疆推广计画"动漫进广西活动在桂林启动、法国昂西国际动画 *** 节获奖作品展、七星区与匈牙利海维兹市签订友好市区协定等。
2012年末七星区有剧场1个,文化站2个, *** 放映单位1个,放 *** 1 *** 场次,观众38400人次。
至2010年底,七星区包含14所大、中专院校,8个省部级科研院所。
桂林市大部分高等院校集中在七星区,包括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为高新区提供了人才依托。科研院所包括桂林岩溶所、桂林雷射通信研究所、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桂林市计量测试研究所、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柑橘研究所和广西果蔬研究所等。
中等教育机构包括桂林市田家炳中学(原桂林市第四中学)、桂林市穿山中学、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桂林市之一中学、桂林市第十八中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桂林市任远中学等。
至2012年底,七星区有初级中学5所,专任教师170人,在校生1343人。国小15所,专任教师735人,在校 *** 14045人。国小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截止2006年8月,七星区已拥有各类企业1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6家,三资企业300多家。累计实施高新技术项目1300多项,其中国家级火炬项目135项,开发自主智慧财产权产品682个,拥有国际唯一产品7个,国内唯一产品45个。
2012年七星区申请发明专利1249件,其中发明专利718件,实用新型专利441件,外观设计专利90件。获得专利授权653件,其中发明专利215件,实用型专利361件,外观设计专利77件。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占桂林市的58.1%和70.3%。获得桂林市科技项目53项,资金634万元;获得自治区科技项目38项,资金3 *** 3万元;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立项7项,资金350万元。
2013年七星区创建了龙隐路等3个"门前三包"长效管理示范街区、穿山桥至大圆盘等2条交通序化示范路段和新建村委会上边村等6个村委(村屯)"清洁家园"活动示范点。强力推进拆违控违工作,全年拆违15.16万平方米。着力从根本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投入2700多万元,启动了七星老城5个城中村、5条道路、4个特色街区建设改造工程,新建改造了4个市场、3个停车场、1个公交站点、19个公共厕所和4个垃圾中转站。
2011年七星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3元,同比增长10.76%;农民人均纯收入7984.8元,同比增长18.50%。
2012年七星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441元,增长16.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35元,增长11.97%,人均消费 *** 支出15121.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75元,增长17.4%,人均生活费支出5557元。全年发放农村低收入人口低保金243.9万元,发放城镇居民低保金669.81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76人,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41人,开发公益 *** 岗位224个。
2012年,七星区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199.9万元。开工建设保障 *** 住房750套,竣工交付使用388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79户。
2011年七星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16%,新农合参合率达98.52%,1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启动实施国家基本 *** 物 *** ,占应实施总数的100%。全面实施十类1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25元。
2012年七星区建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 *** ",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9865人,参合率99.03%;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290元,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助2 *** 07人次,报销医 *** 费753.74万元,基金使用率65.20%。8个村卫生室率先开展村级卫生服务基本 *** 物 *** 零差率销售。全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月及服务经费达25元。
2012年七星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床位734张,卫生技术人员1160人,其中执业医师442人,注册 *** 490人。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9865人,参合率99.03%。
七星区著名景点有七星公园、桂海碑林、骆驼山、穿山公园、会仙岩、猫儿山、屏风山、弘毅峰、訾洲、灵剑溪。古迹有花桥、十六尊重像、穿山摩崖石刻等。有 *** 墓、白鹏飞墓、裴邦焘墓、阚维雍等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陈光烈士墓。
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是朱明王朝分封在靖江(桂林)历代诸王的陵园。公元1368年,朱元璋创建明朝,先后分封24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到各要塞重地建藩为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靖江王从册封到灭 *** 存280年,先后承袭王位的有14人,其中有11王葬于尧山,这11王的陵园加上其他藩戚王室墓葬,构成一个方圆百里,气势磅礴,极富江南特色的墓群。靖江王共十三个,有十一个葬于桂林。
位于华南之一峰猫儿峰西南麓,发源于海拔1883米的金紫山,是资源县境内第二大河,流经车田、两水、河口三个民族乡后,滔滔西去,汇入柳江,最后流入珠江,属珠江水系。一县之内的两条大河,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资源旅游的一大显著特点。
是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区象鼻山西南麓。相传唐代这里曾建有温灵庙。宋嘉定七年(1214)方信孺在此建一书斋,取名"云崖轩"。明代这里又建"范方祠",祀范成大、方信孺。清代改为寺,名"云峰寺",后又改寺为庵,名"福利庵"。1953年人民***曾予修缮。1979年全面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仿古建筑,两层、三进、五开间,弧形式山墙,朱红色柱梁和窗灵,碧绿色琉璃瓦,已辟为云峰寺陈列馆,先后举办过《太平天国 *** 在桂林》、《桂林明清瓷器绘画》、《桂林出土文物》、《辛亥 *** 在桂林》、《李宗仁在桂林》等展览。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桂林市区七星公园月牙山瑶光峰南麓,由龙隐洞、龙隐岩两处石刻组成。此处"壁无完石",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余方,内容涉及 *** 、经济、军事、档案、民族关系等。形式有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象等。书体楷、草、隶、篆俱全。
漓江啤酒鱼像川菜中火锅鱼的做法,先煎,再放啤酒及各种调料烧制而成,鱼不易烧糊且受热均匀,入口果
桂林米粉圆细、爽滑、柔韧,具有独特的风味。其做工考究,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
桂林腐竹大约盛行于唐代,沿袭至今,腐竹成了桂林的传统食品。得益于漓江和桃花江水泡浸大豆以及传统的特别 *** 工艺。成品颜色淡黄、油面光亮、枝条肥胖、空心松脆、品质优良。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