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铜器之乡杨家村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铜器之乡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西周文化发源地青铜器之乡是什么地方
1、“西周文化发源地,青铜器之乡”指的是陕西宝鸡市。
2、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盛行,出土了诸多青铜器,而陕西宝鸡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何尊、大克鼎、铜浮屠、墙盘、逨盘、折觥、胡簋、卫鼎等诸多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因此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其出土的文物在故宫、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物重地均有所藏。
3、宝鸡市成为“青铜器之乡”的原因:
4、宝鸡作为西周王朝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青铜文明的顶峰时期。自汉代以来,宝鸡境内就不断出土青铜器,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可以说,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是西周文明的重要标志,其 *** 技艺达到了中国青铜时代的更高水平。
5、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宝鸡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是窖藏多、出土地点密集、周原地区出土多、西周时代多、有铭铜器多等;从器物本身来看,宝鸡青铜器的特点有数量多、重器多、精品多、铭文多、标准器多。
6、于是,宝鸡出土的大量带有纪年铭文的青铜器就成了研究重点之一。在眉县杨家村窖藏未发现前,国内有纪年的青铜器只有60多件,标准器有38件,其中宝鸡出土的15件,占40%。杨家村窖藏出土的27件青铜器件件有铭文。
7、其中,逨鼎、逨盘均为标准器,逨鼎共有12件,而逨盘中的铭文几乎完整地记录了西周诸王世系,印证了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关于西周王系记载的真实 *** ,为西周晚期青铜器谱系研究、断代提供了证据,可谓“青铜史书”。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铜器之乡
9、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宝鸡何以成为“青铜器之乡”
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我心中的“十大镇馆之宝”
1、宝鸡,作为周秦文明的摇篮,孕育了无数珍贵的青铜器,被誉为“中国青铜器之乡”。2010年9月28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石鼓山上对外 *** ,展出了1500多件周秦时期的青铜器。
2、以“青铜铸文明”为主题,博物院陈列了杨家村窖藏、庄白村窖藏、董家村窖藏、齐家村窖藏、竹园沟墓地、茹家庄墓地等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多年来,我多次参观博物院,从中精心挑选出十件(组)更具 *** *** 的青铜器。
3、首先是何尊,出土于陈仓区贾村镇贾村西街,为西周早期盛酒器。尊内底部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等活动,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4、其次是㝬簋,出土于扶风县齐家村,为西周晚期盛食器。簋内底部铭文记载了周厉王祭祀先王的活动,铸器时间为周厉王十二年。
5、朕匜出土于岐山县董家村,为西周中期盥洗器。匜内底部和盖内壁铸有铭文,记载了“朕”与“牧牛”之间的诉讼案判决,被誉为“青铜法典”。
6、逨盘出土于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为西周晚期盛水器。盘内底部铭文详细记述了单氏家族八代人辅佐周朝的历史,印证了《史记·周本纪》所记载的西周诸王名号。
7、逨盉也出土于杨家村,为西周晚期调酒器。盉盖内壁铸有铭文,器身装饰龙纹、凤鸟纹、虎纹,集龙、凤、虎于一身。
8、逨鼎出土于杨家村,为西周晚期礼器。十二件鼎的形制和纹饰基本相同,大小依次递减,铭文记载了逨奔赴 *** 、司职虞林等事迹。
9、象尊出土于渭滨区神农镇茹家庄墓地,为西周时期盛酒器。外观为肥硕的大象,方形盖置于象背,盖面饰以云雷纹衬地的凤鸟纹。
10、井姬盂鏙也出土于茹家庄墓地,为西周时期盛酒器。外观似貘,背部有方形盖,盖上立虎,盖内铸有铭文“鱼伯匄井姬用盂鏙”。
11、鱼尊出土于渭滨区神农镇茹家庄,为西周时期盛酒器。外观为鲤鱼,背部有鱼鳍状盖,两侧阴刻鲤鱼纹,装饰着圆形环纽。
12、最后是秦公镈,出土于陈仓区太公庙村,为春秋时期打击乐器。每件镈的鼓部铸有铭文,记载了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景公、秦宪公四代世系。
三、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镇馆之宝有那些
有:何尊、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等。
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
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折觥,国宝重器之一,1976年出土于陕西宝鸡扶风庄白村。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觥体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鋬,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盖的头端呈昂的兽形,高鼻鼓目,两齿外露,长有两只巨大曲角,两角之间夹饰一个兽面,从头顶处开始在盖脊正中延伸一条扉棱直到尾部,颈部这段的扉棱做龙形,两侧各饰一条卷尾顾首的龙。
盖的颈部以下,也就是不再昂起而接近水平的部分,装饰有一个饕餮纹面,在饕餮的头端加铸了两只立体的兽耳。
墙盘(Qiang Basin),西周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因墙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称作“史墙盘”,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墙盘型巨大,底部铸有铭文284字,腹和圈足分别饰凤纹和兽体卷曲纹,雷纹填地,圈足有折边。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
墙盘所记述的周 *** 绩与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中的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的内容则并不曾见于现在已知的文献,填补了西周国史微子家族的一段空白,属于重要的历史资料。
秦公镈(Qin Duke Bo),春秋时期击奏体鸣乐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今陈仓区)太公庙出土,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秦公镈通高75.1厘米,镈身高53厘米,舞宽30.4 X 26厘米,重62.5公斤,对研究秦代先祖的历史极为重要,也有助于了解春秋早期秦地的青铜铸冶技术及音乐文化。
㝬簋又称胡簋,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西周厉王时期青铜器,1978年5月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齐村出土。
簋通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腹深23厘米,重60公斤。内有铭文12行124字。是存世商周青铜簋中更大的一件,堪称“簋王”。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四、陕西宝鸡,为什么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1、汉代以来,宝鸡地区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特别是清代以来,由于金石学的发展,宝鸡出土青铜器见于著录的数量急骤增加,宝鸡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区域。目前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手中。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说:“世界上凡是有博物馆的地方就有宝鸡青铜器“。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已达2万多件,仅馆藏青铜器就达15000多件,约占全省青铜器馆藏数量的2/3。
2、宝鸡出土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等级文物多,特别是青铜礼器多、国宝级文物多。宝鸡现有馆藏青铜器中,国家一级文物158件、二级文物401件、 *** 文物529件,珍贵文物约占全国总数的71%。国 *** 布的三批 *** 出境文物名录中,青铜器共36件,宝鸡有8件青铜器入选。宝鸡馆藏青铜器中,国宝级文物达55件,著名的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均出土于宝鸡。
3、西周时期正值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所以宝鸡出土青铜器大多造型独特、 *** 精致、美观,大方。
4、宝鸡出土青铜器与商代青铜器的一个典型区别,就是铸有铭文。从目前资料来看,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中,能收集到有铭文的就多达700余件,700多件青铜器铭文总数近20000字。
5、在眉县杨家村窖藏未发现前,国内有纪年的青铜器只有60多件,标准器有38件,其中宝鸡出土15件,占40%。在近两百年的考古发现中的青铜器,基本都在宝鸡境内。例如眉县,石鼓园一带,周原(岐山和扶风交界处)一带,曾发现并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原件,甚至有很多是窖藏青铜器,大小共计数万,并且近年来,新的青铜器还在陆续发现中。再说“晚清四大国宝”。众所周知的晚清四大国宝,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都是清代出土于宝鸡周原的西周青铜瑰宝。
文章分享结束,铜器之乡杨家村和中国铜器之乡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