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甘肃国槐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国槐基地哪里有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新城乡(甘肃省镇原县下辖乡镇)详细资料大全
甘肃省镇原县新城镇,原新城乡,位于镇原西南部,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雨量400-500毫米,平均气温9.7℃,全年无霜期140-170天。全乡共辖14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7731户,34761人。总面积34.08万亩,耕地面积13.8293亩,山、川、塬兼有。2010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 亿元元,粮食总产量2.5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23元。
二、关于槐树的传说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派宋国公冯胜将军西征,平定河西诸路。明王朝废除了元朝军政机构永昌路和西凉府,在凉州设立了凉州卫,属陕西行都司管辖(明甘肃属陕西布政使司)。
凉州卫的治所凉州,在地理位置上历来是抗守河西走廊咽喉的重镇和多民族争夺的要地,凉州的得失关系着西北边防的大局。明朝虽然 *** 了元朝的 *** ,但残元势力还很大,而且西北的重点就在凉州之北。如果残元势力占据了凉州,从战略上来说明朝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因此,明王朝特别重视凉州的安危和布防。在凉州的东北面从东向西,在汉长城的基础上增修了百余里坚固的边墙,东接古浪,西连永昌;沿长城设有报警的烽火台和驻兵的逻铺。公元1377年,驻凉州都指挥濮英出于军事防务的考虑,对凉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增修,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又增高了1米。公元1391年,凉州总兵宋晟在武威城原有东南北三门的基础上增辟西城门,并修建了东、南、北三大城门楼,修建了吊桥 4座,挖了深6米多的城壕,在城墙四周修建箭楼、逻铺共36座,在北城墙的西边独建一高楼,用来眺望远方,警报敌情。公元1574年,甘肃巡抚廖逢节、总兵石茂华又历时两年,用砖包砌了城墙。至此,凉州城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城汤池”。在增修加固城池的同时,发动民工修堡筑寨,设立保甲 *** ,联防自卫,堡、寨联为一体,平时耕种,战时据守自卫。因此,凉州(从明开始)以堡、寨命名的村庄遍布全境。堡寨保甲的设置,对保境安民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各种措施得力,加上明对驻守武威的将领也慎于选派,如濮英、宋晟、姜、达云、毛忠等都是熟悉边情、勇敢善战的优秀将领,因而在残元势力接连窜扰,不断进攻凉州的情况下,明朝取得了一系列战争的胜利,充分发挥了凉州这一军略要地的重要作用。
明初,由于元朝残余势力和一些少数民族的经常入侵,战争频繁,户口锐减,严重地影响着生产的发展和边防的巩固。在这种情况下,明朝 *** 者开始实行大规模的 *** 实边。初期曾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一带的数十万居民迁移到河西一带,屯田生产,充实边防。中后期,因京畿连年荒歉,也曾 *** 凉、甘一带以解温饱。当时 *** 由地方 *** 管理, *** 垦种田地,谓之“民屯”,开始3年不纳赋税,3年后征税也比较轻;不在额的荒地,可任人开荒耕种,永不纳税。由于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 *** 和当地人民的生产积极 *** ,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恢复。
凉州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屯地”、“屯庄”、“吴家屯庄”等地名,许多家谱、族谱都记载其祖先徙居凉州的事实,民间也广泛流传着祖先“来自山西大槐树”的说法。这些情况实际上就是明朝实行 *** 实边政策的历史反映。特别是大槐树的传说,有着非常确切的实证。
万民萦怀的大槐树,在山西省洪洞县城北二里的广济寺旁。树旁有石碑一座,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刻“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文记载着明朝 *** 实边和 *** 就食的情况。明初 *** 时,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各地 *** 都到大槐树下集中,然后编排队伍,分赴各地,再由接受 *** 的地方 *** 集中安置。在凉州至今还有“发放”、“安置”等乡村名称,这些地方实际就是当时 *** 管理安置机关所在地。 *** 们离别养育了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到千 *** 之遥的陌生之地去生活,毕竟难以割舍。古人分别时曾有折柳相赠之习惯,“柳”者留恋之意。 *** 们则带上一株槐树苗木,种植在新的土地上,以表示“怀念之情。 *** 活动多在晚秋进行,此时槐叶凋落,树上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 *** 们临行,凝眸高耸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鸹不断发出哀鸣,令他们不忍离去,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从这里迁徙四处的人们,寄居他乡,把洪洞大槐树、老鸹窝的故事流传给后代,聊解思念故土之情。“问我故乡何处来, *** 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天长日久,洪洞大槐树的故事便妇孺皆知。从洪洞带到各地的槐树苗木也在新的土地上生根成长,枝繁叶茂。武威境内槐树遍布,据说与此有关。在武威众多的槐树当中,尤以城东10公里处清水乡张清堡大槐树最为著名,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树围6.9米,树高15米,树冠高大,枝叶繁茂,每年都有新枝抽发,前去观赏者不绝,还有人焚香叩拜,这也算是对祖先的怀念。 *** 4月21日,武威市二届一次人民 *** 作出决定,以国槐为市树,充表达了广大凉州人民热爱国槐、缅怀祖先的心愿。现在,凉州城区各街道槐荫蔽日,嘉树葱郁,把古城妆点得美丽多姿。
明朝在 *** 屯田的同时,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设立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把水利纳入 *** 屯田统一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也很发达,在沿边地区设了“茶马司”,专理茶马互市,还设有专门的茶马集市。明朝于洪武五年(1372)创修了兰州黄河浮桥,开辟了由兰州直通河西的官马大道,沿途设置了许多驿站和递运所。这些措施对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商业流通,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明朝还非常重视发展文化教育。武威现存的古建筑有文庙、海藏寺、大云寺、莲花山、罗什寺、金塔寺等,都是明朝新修和增修的。凉州是全国保存明代建筑最多的地区之一。
三、谁有国槐树的简介
1、国槐树,羽状复叶,小叶较小,因此树冠浓密。槐树的一级侧枝粗壮,树冠因此云团状。槐树有根瘤菌,氮素营养充足,因此叶色呈墨绿色。远看槐树的树冠的如同一团墨绿浓云。落叶乔木,国槐树冠球形庞大,枝多叶密,花期较长,绿荫如盖。花两 *** ,顶生,蝶形,黄白色,7-8月开花,11月果实成熟,荚果肉质,串珠状,成熟后干涸不开裂,常见挂树梢,经冬不落。 *** 千粒重为125克,每公斤8000粒左右,发芽率70-85%。 *** 干藏发芽力可保持2-3年以上。
2、国槐,主要治疗便血、 *** 血、崩漏等症。由于中国槐中含有芦丁和槲皮素,还能软化血管,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饮用量不宜过大,特别是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陕西省西安市市树。
四、国槐是什么树
国槐是落叶乔木,高6-25米,国槐树冠球形可观,枝多叶密,花期较长,绿荫如盖。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显著。奇数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
叶轴有毛,基部管状;小叶9-14片,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条。
中国庭院常用的特色树种。速生 *** 较强,材质柔软,有弹 *** ,纹理直,易加工,耐腐蚀,花蕾可作染料,果肉能全草, *** 可作饲料等。
又是防风固沙,用材及经济林用为的树种,是城乡较好的修剪树和行道树种。
它是优良的蜜源植物; *** 榨油供工业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馅糖等;木材供建筑或制农具和家具用;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 *** 。
国槐经济价值高,木材耐水湿,有弹 *** ,材质优良,花可全草,而且还可 *** 颜料, *** 可榨油制皂。国槐是吉祥、快乐、幸福的象征。
五、国槐产地
1、槐,又名国槐,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花为淡 *** ,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 *** 或染料。其荚果跟其他豆类植物不同,肉胶质,在种粒之间收缩,形成念珠状,俗称“槐米”,也是一种中 *** 。花期在夏末,和其他树种花期不同,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花和荚果入 *** ,有清凉收敛、止血降压作用;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疗疮毒;木材供建筑用。种仁含淀粉,可供酿酒或作糊料、饲料。皮、枝叶、花蕾、花及 *** 均可入 *** 。
2、中国北部较集中,辽宁,南至广东, *** ,山东,甘肃,四川、云南都有分布。
3、原产中国,现南北各省区广泛栽培,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尤为多见。日本、 *** 也有分布, *** 并见有野生,欧洲、美洲各国均有引种。
关于甘肃国槐之乡和国槐基地哪里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