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邵武是什么之乡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我的家乡邵武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邵武是什么之乡和我的家乡邵武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邵武哪个乡镇最富
邵武市内部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具体哪个乡镇最富有需要综合各项指标来评定。但可确定的是,某个乡镇在邵武市的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
1.邵武市经济概况:邵武市作为福建省的一个县级市,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各个乡镇的发展水平会受到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2.富裕乡镇的特征:所谓的“最富”乡镇,通常指的是在经济发展、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方面表现优异的乡镇。这些乡镇往往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或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或者是区域贸易的中心。
3.关于邵武市某乡镇的情况:关于邵武市哪个乡镇最富,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和指标来判断。某乡镇可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可能是因为其独特的产业结构、优越的地理位置或有效的经济政策等因素,使其在邵武市的乡镇中脱颖而出。
4.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的富裕乡镇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想了解邵武市哪个乡镇最富,更好查阅最新的经济数据和报告。
以上就是对邵武市哪个乡镇最富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邵武的特产是什么
1、脚掌糍。脚掌糍亦称“脚跟糍”,外形如脚跟,多为沿街三轮车叫卖。三轮平板上搁着煤炉,架口锅,放个大蒸笼,多为四屉。那种意味不是外乡人所能体会的,在邵武人看来,那抑扬的叫卖,那阵阵的清香,沁入肺腑后再慢慢消失在空气里。难以言表的舒坦,尤是在外新归的邵武人,对此最为倾心,视为家乡之一绝味。脚掌糍是选用上好的粳米与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后磨成米浆放入热锅内搅拌成半熟状起锅。在搅拌过程中要边搅拌边倒入适量的天然碱水,供做脚掌糍之用。接着将半熟的米浆团搓成条,用刀切成半厘米厚的圆饼状,捏成周边上翘、中间凹的薄片,如同用脚掌挤压而成一般。再将5片~6片薄片叠起来,放入笼屉用旺火蒸。蒸时脚掌糍上面放上用五花肉做的米粉肉。没有米粉肉在上面蒸着,脚掌糍就有些生涩,少了珠圆玉润的口感,色泽上也没有滋润过的光泽。出笼时的脚掌糍油光发亮,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清新,令人陡生食欲。就着米粉肉吃脚掌糍是珠联璧合的绝配。蒸制过程中肉的滋润涤去米的生涩而平添口感。米粉肉将一般的丰腴滋润了脚掌糍,肉质变得肥而不腻,在米膏上蒸熟,又吸收了天然的米香。油而不腻的米粉肉,一口下去满嘴生香;辣香交融的脚掌糍,则令人满口生津。实在是不可多得。
2、哪吒糍。哪吒糍亦称“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哪吒糍的具体做法是:先取粳米、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加入适量的“水曲”磨浆,浆磨好后,入锅熬至半熟起锅,在案板上 *** 成质地均匀的米团,之后将大米浆团分成一个半鹌鹑蛋大小的小米浆团,捏成薄皮,包上馅,上笼屉蒸熟后便可食用,故又有人称其为“米饺”。春社这天的哪吒糍馅是非常讲究的,所谓“春社”,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邵武市尤其是邵南片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用上好的冬笋、熏肉、熏豆干、芋头、香菇、大蒜等做馅,蒸出来的哪吒糍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满嘴生香,令人食欲大开。哪吒糍不仅味美,色如碧玉,且能当成一道 *** 膳。这主要是因为米浆里含有“水曲”,水曲学名叫“鼠麴草”,甘平无毒,健脾和中,祛痰止咳,并可治疗慢 *** 支气管炎。另外,哪吒糍还有保护生态的作用:据说称为“春笋”的竹笋不可乱挖,而在“社日”之前的竹笋称为“冬笋“,百姓是可以挖,春社吃哪吒糍,无形中保护了毛竹的生长繁衍。吃哪吒糍这一风俗数百年来一直延续下来,哪吒糍也逐渐称为邵武独有的传统民俗小吃。因为深受欢迎,如今不仅在农村,在邵武市城区天天都可以吃到哪吒糍。
1、竹笋。1990年,全市竹林面积2.54万公顷,产鲜笋1.15万吨。竹笋主要是毛竹笋,还有少量的方竹、苦竹、雷竹、黄甜竹等小径竹笋。春笋与冬笋产量比约为15:1。竹农采挖的鲜笋,除了自食和就地销售外,大部分由竹农自行加工笋干,或由笋制品厂加工清水笋。笋干制品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市场。2005年,全市产鲜笋6.73万吨,其中桂林乡鲜笋产量1.73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26%。1990—2005年,邵武累计产鲜笋56.05万吨。
2、香菇。1990年,全市香菇(干品,以下同)产量103吨。此后,栽培技术由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发展为塑料袋栽培,香菇产量明显增加。1999年,全市香菇产量达1373吨,比1990年增长12倍多。1999年起,培育香菇的原料由纯木屑改为木屑与棉籽混合。2005年,全市香菇产量2095吨,比1990年增长19倍多。1990—2005年,全市香菇产量累计15160吨。香菇除就地销售外,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一带。
3、红菇。邵武特产。原各乡(镇)均有出产,以金坑乡产品为佳。红菇天然野生于阔叶林,随着阔叶林面积的不断减少,红菇产量逐年下降,红菇成为珍稀的名贵产品。1990年,全市红菇干产量9吨。邵武红菇主产地为金坑乡隘上村,年产红菇干1000公斤左右。金坑红菇按生长季节不同分为芦花菇和稻花菇两种。此外,金坑乡金坑村、重下村和桂林乡、张厝乡的个别山村也产少量红菇。2005年,全市产红菇干2吨左右。
4、碎铜茶。为“和平三绝”之首,产于和平镇坎下村、坪上村海拔1414米的观星峰、刘仙峰山脉。这里远离工业区,土质、气候没有受到污染,纯属无公害绿色品质茶。碎铜茶中的氨基酸比当地普通茶叶要高上2倍, *** 高3倍。此茶具有祛风清热、解暑消气、凉血润肝、止渴生津之功效。只要将一小撮放入嘴中咀嚼片刻,再取一枚铜钱一起咀嚼一两分钟,在取出的茶渣中便能看见闪光的小碎铜,故称“碎铜茶”。
5、和平游浆豆腐。和平游浆豆腐历史悠久,其 *** *** 世代相传。 *** 游浆豆腐不用石膏或卤水点聚,而是采用陈豆浆作为酵母,把煮熟的豆浆倒入木楻中,按照比例加入适量发酵变酸的母浆,然后慢慢游动,待豆浆凝聚成块后,将木楻盖紧片刻,豆腐脑沉淀下来和浆水分离,再把豆腐脑舀起分成若干板,压干后即成游浆水豆腐。游浆水豆腐经食用油加工成油炸后,即成油炸豆腐。游浆豆腐味道纯正、鲜嫩、可口,是游客到和平古镇必先品尝的特色佳肴。游浆豆腐加不同配料可做各种名菜小吃,其中泥鳅豆腐汤尤能体现和 *** 色。
6、和平鲤鱼。和平农民以种单季水稻为主,和平农民的先祖历来有稻田养鱼,稻鱼兼作的习惯。农户在水稻生长期内需要灌水育稻时,在田里放入鲤鱼苗,再投入一些油菜饼、猪粪等为养料。待水稻临近成熟,需排水烤田时,鲤鱼即可捕捞,每尾半斤左右。煮熟的鲤鱼肉质细嫩、口感香甜,令人回味。
7、油茶。1990年,全市产油茶籽4 *** 吨。除金坑乡外,其余乡(镇)、街道均有产油茶籽,其中拿口、卫闽、洪墩、城郊、大埠岗、水北6个乡(镇)是主产区。1996年末,全市油茶林面积1040公顷,其中洪墩、卫闽、水北三镇拥有100公顷以上。洪墩镇348公顷,占油茶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同年,油茶籽总产量达1162吨。至2005年,全市油茶林面积367公顷,主要分布在洪墩、卫闽、水北、拿口、大埠岗5个镇,其中洪墩镇108公顷。全市产油茶籽432吨。
8、松脂。1990年,全市松脂产量2758吨。由于松林面积减少,松脂产量逐年下降。至1999年,全市松脂产量降到1000吨左右。2001年,松脂产量降到1000吨以下。2002年起,松脂年产量上升至1000吨以上。2005年,全市松脂产量1343吨。1990—2005年,全市松脂产量累计24214吨。
9、中 *** 材。邵武市境内高山地带气候寒冷,森林植被保持良好,适宜各种野生中 *** 材生长。主要有金线莲、勾藤、九节风、车前草、金银花、黄栀子、白毛藤、七叶一枝花、过山蜈蚣等野生中 *** 材。其中金坑乡出产的金线莲,市场销价每公斤200元。
三、邵武属于什么气候
邵武属中 *** 带季风气候,据邵武气象站资料计算, *** 度为56.2%。
境内既受海洋气团的影响,又受 *** 气团的影响,因而气候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季风气候明显。冬、春季受 *** 干冷气团的影响,多吹西北风,气温低,但无严寒;6~8月转受海洋暖湿气团控制。盛行偏南风,气温高,无酷暑,因地处武夷山区,故风力小且多为静风。
2、立体气候明显。境内地形复杂,山峦叠嶂,连绵不断。主山体多为北偏东——南偏西走向,更高点到更低点的海拔高差达1383米,气温相差6~7℃。东部地势低缓,海拔高度多在200米以下,气候条件更优;张厝、桂林、金坑等乡,由于地势高且多山,水冷,气候条件较差。
3、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均。境内多年平均雨量在1500~2100毫米之间,降雨量的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多年与最少年相差近1倍;年内各季各月之间的雨量分配不均匀。春夏多雨,有洪涝灾害;秋冬少雨,易出现旱情,年降雨量的81%左右集中在3~9月间,尤以5~6月为多,约占年总量的三分之一强。
4、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全年多雾。夏比冬长41天,春比秋长26天。全年平均有雾日117.6天,最多的年份有144天,少的年份也有97天;最长连续有雾日数达12天;下半年每月平均有雾日均在10天以上。
5、灾害 *** 天气较突出。春有春寒、倒春寒和冰雹、大风,偶有暴雨或大暴雨。夏有大雨、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强雷暴、大风,偶有“五月寒”。秋有干旱、寒露风,偶有秋淋。冬有霜、冰冻、大雪,偶有寒潮。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