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地表特征(全国鱼米之乡排名榜)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6

很多朋友对于鱼米之乡地表特征和全国鱼米之乡排名榜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有哪些地貌特征
  2. 描述滇池流域的地形特征
  3. 我国各动物地理区的主要特征及 *** 动物有哪些

一、中国有哪些地貌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海拔平均达4000—5000米,是我国更高的一级地形阶梯。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南侧是世界更高的喜马拉雅山,海拔平均在6000米以上,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7座,以世界更高的珠穆朗玛峰著称。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分布,东边有岷山和横断山等排列,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高原内部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均在5000—6000米以上,主要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在这些山脉之间,分布着地表起伏平缓、面积广阔的高原和盆地,并有星罗棋布的湖泊,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等 *** 著名的大河发源地。山巅白雪皑皑,高原上牧草如茵,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青藏高原外缘以北、以东,地势显著降低,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构成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与青藏高原西北部毗邻的是我国更大的塔里木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再往北是准噶尔盆地;海拔多在500米左右;两大盆地之间耸立着东西走向的天山山地,海拔4000—5000米,部分山峰高逾6000米,山地内部还分布许多断陷盆地。高原东北侧与祁连山北麓相接的是河西走廊和 *** 善高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这些盆地和高原由于深居内陆,干燥少雨,盆地中 *** 、沙漠广布;河渠沿线,绿洲农业,断续分布,高山之颠,冰雪晶莹。青藏高原东缘以东的第二级地形阶梯上,自北而南分布着 *** 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不等,由于地表组成物质和内、外营力的不同,使地表形态差别极为显著,有的地势起伏和缓,牧草丛生,有的荒漠广布,沙丘累累;有的沟壑纵横,梁、峁遍布;有的坝子众多,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高原上的山地很多,如阴山、六盘山、吕梁山、秦岭、大巴山、大娄山、武陵山、苗岭等,海拔大多在1500- *** 0米之间,少数高峰达3000米以上。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大部分在500米以下。

在第二级地形阶梯边缘的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 *** 地形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这里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人口、城镇、村落密集,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经济区。长江以南为低山丘陵,广大地区海拔不超过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与低缓的丘陵、低矮断续相连的低山交错分布。在这些平原、低山丘陵以东,还有一列北北东走向的山脉——长白山、千山、鲁中山地,以及浙闽沿海的仙霞岭、武夷山、戴云山等分布,海拔多在500—1500米之间,虽然绝对高度不大,但从低海拔的平原和谷地仰望山峦,也颇为巍峨。在海岸线以东,为宽阔的 *** 架浅海,是 *** 向海洋平缓延伸的部分,水深在100—200米。宽400—600千米,为重要渔场,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在 *** 架上,岛屿星罗棋布,以 *** 岛和海南岛最有名。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势,是我国地貌总轮廓最为突出的特点,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之一、二级地形阶梯上,自西向东流注,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大流急,峡谷栉比,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3。从最西的帕米尔高原到东部的沿海地带,从最北的黑龙江畔到南海之滨,大大小小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着地貌形态类型空间分布的格局。如果把分割的高原、盆地中崎岖不平的山地 *** 高原、丘陵 *** 高原、方山丘陵 *** 盆地包括在内,连同起伏和缓的丘陵合计来算,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

我国山脉虽然纵横交错,分布范围广泛,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 ,不仅是构成宏观地貌分布格局的骨架,而且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南北走向的山脉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名的横断山脉等。川西、滇北的横断山脉由一系列平行的岭谷相间的高山和深谷所组成,主要有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宁静山、怒山、高黎贡山等,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山脉之间夹峙着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的大河,河谷深切,形成高差显著的平行岭谷地貌。这一南北纵列的山脉,把全国分成东、西两大部分。西部多为海拔超过3500米的高山和高逾5000米的极高山,如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祁连山、天山等,山脉主要为北西、北西西走向;东部多为海拔低于3500米以下的中山和低山,以北北东走向为主,如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等,仅 *** 玉山主峰和秦岭太白山海拔超过3500米。

②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和阴山,大致展布于北纬40°-43°之间。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长1500千米,南北宽约 *** —300千米。中间的一列大致位于北纬33°-35°之间,西部为昆仑山,中部为秦岭,东延到淮阳山。最南的一列是南岭,大致位于北纬25°-26°之间。

这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距离大致相等,相距各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 *** 。西部的昆仑山、天山,海拔高度多在4000—5000米以上,成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之间的天然分界。东部的阴山、秦岭海拔1000-2000米左右,南岭仅1000米上下,也反映了西高东低的总趋势。由于我国东部总的地势较低,这些山脉仍显得高峻挺拔,都是我国地理上的重要界线。如阴山构成了 *** 高原的边缘,秦岭是黄河与长江、淮河之间的分水岭,更是区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南岭虽然山体比较破碎零乱,海拔高度也不大,但它不仅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而且也是华中与华南区的分界,同样具有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

③北西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半壁,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青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在西段也为北西走向,向东逐渐转为东西向,表现为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脉。这些山脉大都山势高峻,气候严寒,普遍有现代冰川发育。

④北东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分为西列、东列与外列。西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东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外列分布在 *** 外侧的 *** 岛上,山地占全岛面积的2/3,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2座,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不仅是 *** 之一高峰,而且也是我国东部更高的山峰。

鱼米之乡地表特征(全国鱼米之乡排名榜)-第1张图片-

上述众多的山脉,纵横交织,把中国大地分隔成许多网格,镶嵌于这些网格中的分别是高原、盆地、平原和海盆,从而构成我国地貌网格状分布的格局。

地势起伏显著,地区间海拔高程差别大也是我国地貌的特色。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但其东侧的四川盆地海拔为500米左右;昆仑山南面为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但北面的塔里木盆地海拔在1000米上下,一山之隔出现这样大范围的巨大高度差别,实属罕见。就全国而言,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848米,而新疆吐鲁番盆地内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以下155米,高差9903米,为世界所仅有。局部地区的巨大高差更为壮观: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南迦巴瓦峰,海拔高达7756米,但雅鲁藏布江谷地内的墨脱一带海拔只有700米,两地间水平距离约40千米,相对高程竟相差7000多米;川西贡嘎山高达7556米,但邻近的大渡河谷地海拔1600米,二者高差5997米;即使在我国东部的 *** ,也可见到海拔3997米的玉山和附近海拔低于100米的台南平原之间巨大的高度差别。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使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及气候水文条件都很复杂,按地貌形态区分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基本类型。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分别占全国面积的33%和26%;其次是盆地,占19%;丘陵和平原占的比例都较少,分别为10%和12%。

在纵横交错形成我国网格状格局骨架的山地中,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镶嵌于这些网格之中。

青藏高原、 *** 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南侧的喜马拉雅山与北面的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以及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是全国面积更大、海拔更高的高原。 *** 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均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受阴山、秦岭、大娄山及桂西北山地分隔,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由于地面组成物质和外营力因素的不同,高原地貌差别显著,形态各异。 *** 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我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 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旺盛,形成举世闻名的黄土高原,随着间冰期气候转向温湿,质地疏松的黄土经流水强烈侵蚀,使高原大部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布。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范围广,气候暖湿,除滇中、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地区为长江、珠江及元江等支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齐全,发育完好。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国的四大盆地,均属于构造断陷区域。柴达木盆地海拔更高,为2600—3000米,盆地四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面积20多万平方千米,为全国第三大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石油资源等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足,农业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 *** 也占重要地位,故有“聚宝盆”之称。

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更大的盆地。由于深处内陆腹地,又加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分布着全国面积更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环盆地边缘,受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面积3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 *** 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之间,四周山地环抱,盆地形态完整。因中生界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广泛,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盆地面积约16.5万平方千米,虽然是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地处 *** 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富有的地区之一,向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 *** 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东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北,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面积3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更大的平原,以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为特色。华北平原南北分别是大别山与燕山,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抵山东丘陵与黄、渤海,面积31万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二大平原。因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降很小。不少地段河床高于两岸平原之上,地上河与河间洼地相间分布,构成华北平原独特的特色。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主要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呈串珠状东西向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平原。以地势低平、湖泊密布、河渠稠密、水田连片为特色,为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我国的丘陵也主要分布在东部,即第 *** 阶梯地形面上,以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最集中,统称“东南丘陵”。其中,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称江南丘陵;南岭以南,两广境内的称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的称浙闽丘陵。长江以北丘陵分布范围小,主要有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

东南丘陵主要分布在一系列北东走向的中、低山的两侧,其间错落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红岩盆地,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绝对高度低、相对起伏小的丘陵。由于各地岩 *** 不同,在江南丘陵分布着厚层红色砂岩和砾岩;浙闽丘陵花岗岩、流纹岩分布范围大;两广丘陵西部,石灰岩分布面积广,喀斯特地貌发育。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座落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上,由变质岩和花冈岩组成,地面切割比较破碎,海岸曲折,多港湾和岛屿,为著名的暖温带水果产区。

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地势垂直起伏大,海陆位置差异明显引起的外营力的地区差别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我国西部地势高耸,并有多条高逾雪线以上的极高山,现代冰川在北起阿尔泰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和滇北的玉龙山,东自川西松潘的雪宝顶,西到帕米尔之间的山巅广为分布,总面积达58523平方千米,使我国成为全球中低纬度现代冰川最发达的国家。现代冰川分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等基本类型,以山谷冰川最常见,规模也更大。按物理 *** 质大致以念青唐古拉山为界又可分为海洋 *** 冰川和 *** *** 冰川。冰川上常出现冰面湖、冰穴、冰洞、冰塔、冰墙等千姿百态的冰晶景观。冰川的消长进退还形成冰斗、角峰、刃脊、悬谷、U形谷、终碛、侧碛、底碛、冰碛阶地等冰蚀、冰碛地貌。地高天寒引起的寒冻风化、融雪流水和重力作用形成的石河、石海、岩屑流、岩屑堆、泥流舌等冰缘地貌分布也很普遍。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 *** 面积比较广阔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沙漠 *** 主要分布在北部,包括西北和 *** 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总面积达12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面积的13%。贺兰山乌鞘岭以西,沙漠面积更大,也最集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是我国四大沙漠,都分布在这一地区。在大沙漠的边缘和 *** ,有带状或环状的 *** 分布。

在沙漠的南缘,大致西起昆仑山,东到长白山,北起长城,南到秦岭、淮阳山地,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着 *** 黄土和黄土状沉积物,总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甘肃中部和东部,陕西北部及山西最为集中,形成世界上更大的黄土高原,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荒漠中的风化物是黄土物质的直接来源,在黄土集中分布的地区,黄土覆盖厚度约100—200米,形成独特的黄土源、梁、峁地貌。由于黄土质地疏松,抗蚀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地面常被沟壑分割显得特别破碎,河流的含沙量极大。

我国碳酸盐类 *** 分布很广,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尤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地区分布最广,岩层发育完整,碳酸盐 *** 的分布面积占这些地区总面积的50%以上。由于层厚质纯的石灰岩分布广泛,经构造运动抬升到较高的位置,并发生许多断层、裂隙和节理,在低纬湿热气候条件下,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沿着灰岩裂隙不断地进行溶蚀,形成山奇水秀的喀斯特地貌。秀丽如画的峰林,深邃曲折的溶洞,时隐时现的暗河和天生桥随处可见。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广,类型之多,为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及,堪称喀斯特地貌完美典型的自然博物馆,也为山水甲天下的著名旅游胜地。

江南一带,自白垩纪以来,气候暖热,在地势低洼的盆地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坚硬的厚层砾岩和砂砾岩,经流水沿断裂和节理侵蚀,形成许多峭壁悬崖、山峰林立的丹霞地形;岩 *** 比较松软的砂页岩,则形成地势比较低缓的丘陵,从而构成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红层地貌。

我国有600多座火山,火山锥一般都不大,而且多成群分布。各火山锥附近常有熔岩流形成的熔岩台地分布,形成火山地貌。我国的火山群除昆仑山西段和中段4处在西部外,其它主要分布在东部北东向与东西向构造带交汇地区。

阴山山脉东段南北两侧有火山丘270多座,展布于玄武岩熔岩台地之上,相对高度数十米以至100米以上,是我国更大的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有火山丘100多座,广布于1400平方千米的长白山玄武岩熔岩台地上,为我国第二大火山群。东北区之一高峰白云峰是一座活火山,曾于1597年、1668年和1702年三度喷发,山顶的天池即昔日的火山口。此外在 *** 、海南岛北部及雷州半岛、长江下游南京附近的长江南北两岸与云南西部横断山脉南段西缘的腾冲附近均有火山丘或玄武岩熔岩台地等火山地貌分布。

我国东南部滨临海洋,岛屿众多,星罗棋布, *** 岸线长达18000千米,岛屿岸线长约14000千米,海岸线分别属于平原海岸(沙岸)、山地海岸(岩岸)和生物海岸三大类,岛屿也有基岩岛、冲积岛和珊瑚岛之别,使海岸地貌和岛屿复杂多样。

二、描述滇池流域的地形特征

昆明四季如春,风光秀美。地处云贵高原,市中心海拔 *** 5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靓丽明珠。“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1075毫米,年均日照2200小时,无霜期240天以上。鲜花常年 *** 、草木四季常青,无处不飞花、处处都是景,是享誉世界的“春城”、“花都”。

昆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 *** 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3万多年的人类生活史、2400多年的滇中文化史、124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 *** 文化、都市时尚文化和边疆异域文化。公元765年,南诏国修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昆明誉为“壮丽大城”。昆明是世界伟大航海家郑和、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重九 *** ”、“护国首义”、“西南 *** ”、“一二·一”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32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项。“滇剧”、“花灯”等地方戏曲广为人知,“昆明斑铜”工艺品独具特色,“滇菜”蜚声海外。

进入21世纪,昆明是云南的省会,是全省的 *** 、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全市辖6区1市7县,1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石林、世界园艺博览园、“高原明珠”滇池、“东方雕刻艺术宝库”筇竹寺五百罗汉、云南民族村、云南陆军讲武堂等著名景区景点,是休闲、旅游、度假、居住的理想之地。

昆明民族众多,风情浓郁。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有3个民族自治县、5个民族乡、47个少数民族村委会、2196个民族杂居村,世居民族26个,少数民族人口88.98万,占常住人口的13.84%,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长期和睦相处,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又保持着各自的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延续着各具特色的习俗、风味独特的饮食、风情浓郁的歌舞、绚丽多彩的服饰、风格各异的建筑。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 *** 的“开斋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民情。

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昆明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地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脊椎动物500余种,野生植物1200余种、花卉460余种,花卉、 *** 材等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矿藏资源主要有磷、盐、铁、钛、煤、石英砂、粘土、硅石、铜等,以磷、盐矿最为丰富,磷矿探明储量22.77亿吨,岩盐储量12.22亿吨,芒硝储量19.08亿吨,东川是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有滇池、阳宗海等高原淡水湖泊及众多大小河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 *** .9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132.3万千瓦,可开发量39.7万千瓦。地热资源分布较广,出露的温泉有50多处。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

昆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前沿和重要门户,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中心,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 *** 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作为区域 *** 国际交通枢纽,昆明公路、铁路、 *** 、管道、航运五大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5000多公里等级公路通达省内各地和邻省邻国,6条高速公路辐射全省,4条国道通向四川、贵州、广西和 *** 、 *** 、 *** 。8条国内铁路交汇,4条国际铁路出境,构筑起昆明“八出省、四出境”的铁路大通道。设计旅客吞吐量6500万人次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即将竣工投用。

昆明地位特殊,产业集中。作为全省唯一的特大型城市,2011年,昆明以全省5.3%的面积,集中了13.9%的人口,实现了28.68%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占37.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42.39%,外贸进出口总额占74.9%。农业形成了粮、烟、畜、菜、花、果等六大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建成了中国花卉种苗繁育中心和 *** 更大的花卉市场。被列为“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国家级实验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加快。工业以4个国家级、16个省级园区为主的产业园区体系为支撑,形成了以烟草、冶金、机电、医 *** 、化工、电力为支柱,门类齐全、综合 *** 较强的工业体系,名优卷烟、精密机床、光学仪器、磷化工产品、天然香料、云南白 *** 等产品驰名中外。以商贸、旅游、文化、金融、信息、会展和现代物流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昆明政策优惠,充满活力。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和云南省综合 *** 试点市的政策支持。通过持续推进软环境整建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 *** ,精简行政审批事项420项,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始终保持全国同类城市最少水平,投资发展环境宽松优越。全市共有4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分支机构),30家保险公司,2家证券公司,4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各类驻昆商会140多个。有高等院校13所,在昆 *** 、省属重点科研院所12家。近年来,沃尔玛、百事可乐、波音、 *** 、卡特比勒、巴斯夫等世界500强和中铁、中铝、武钢、南车等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昆明。

三、我国各动物地理区的主要特征及 *** 动物有哪些

1.东北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地、松辽平原和新疆北端的阿尔泰山地。本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北部的漠河地区素有我国北极之称,夏季短促而潮湿。植被主要由云杉、冷杉、松、落叶松等组成针叶林带,或与桦树、山杨、蒙古栎、槭树、椴树等共同构成针阔混交林。林冠浓密郁闭,林 *** 湿,遍布苔藓和地衣,层次结构简单。分布于本区的为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主要由耐寒 *** 和适应林中生活的种类组成,典型的 *** 动物有哺乳纲偶蹄目的麝、马鹿、驼鹿、驯鹿、、野猪;啮齿目的灰鼠、棕背、红背、小飞鼠;食肉目的紫貂、猞猁、白鼬;雷鸟,雀形目的、戴菊莺、交嘴雀、星鸦;爬行纲的极北蝰、棕黑锦蛇、胎生蜥;两栖纲的极北小鲵、爪鲵、史氏蟾蜍、东方铃蟾、黑龙江林蛙等。其中,号称林中巨人的驼鹿、森林之舟的驯鹿、百兽之王的东北虎,以及狼貛、林旅鼠、河狸、雪兔、松鸡、榛鸡、黑啄木鸟、胎生蜥、黑龙江草蜥、东北小鲵和爪鲵等均为本区的特有动物。针叶林动物群的生态特点是:在林内的分布很不均衡,常 *** 于长有乔木的河岸、次生林灌和林间的沼泽地区。分布的垂直结构主要分配在树顶层和地面层内,小型鸟类和灰鼠一般选择在枝叶繁茂的树上、树洞内营巢,大型松鸡科鸟类则筑巢于地面或在雪窝中栖身,地栖鼠类的挖掘活动能力不强,洞系离地表很浅,甚至就在雪下生活。林内食源单一,球果、浆果、真菌、树叶、嫩枝等是动物的主食或基本食物,这些食源,尤其是球果具有周期 *** 的丰歉变化规律,常是导致有关动物数量波动的直接原因。动物的昼夜相活动表现得不明显,典型的夜行 *** 种类不多。冬季酷寒,地表积雪深,枝头覆冰厚,许多动物发展了各种特殊的适应结构,例如转变深色或带斑的鸟羽、兽毛成白色(雪兔、白鼬、伶鼬、雷鸟等),有利于隐匿自身或接近捕猎对象;驼鹿和驯鹿的腿长,脚蹄宽大,每个趾瓣均能张开与地面接触,可避免在冰雪上跑动时摔跤或陷入松软的雪中;榛鸡的趾缘镶有尖长的角刺,能有效地握牢树枝,不致因覆冰溜滑而坠地。 2.华北区北邻东北区和蒙新区,往南延伸至秦岭、淮河,东临渤海及黄海,西止甘肃的兰州盆地,包括西部的黄土高原、北部的冀北山地及东部的黄淮平原。本区位于暖温带,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植物落叶或枯萎,夏季高温多雨,植物生长繁盛。区内广大地区已被开垦为农田,仅残留部分森林零星分布于太行山、燕山、秦岭、子午岭和陇山等地,现在的植被主要为草地和灌丛。华北区的动物种类比较贫乏,特有种类少,分布于本区以及东北针叶林地带以南地区的是温带森林-森林草原、农田动物群。华北区动物区系的特点是原有的森林动物群趋于贫乏化,且其生态习 *** 也已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以适应森林面积不断缩小和草原、草甸环境的日益扩展。因此,东北森林中常见的马鹿、梅花鹿、黑熊、小飞鼠、棕背、红背等在本区的山林地区已甚罕见或只分布在局部地区(如黄淮平原的东方铃蟾、黄脊游蛇等),但出现了一些与南方共有的种类,如岩松鼠、社鼠、复齿鼯鼠、沟牙飞鼠等。本区农业开发的历史极为悠久,具有 *** 农耕景观,野生麋鹿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于19世纪中叶绝灭的,然而栖息于农田、荒山沟谷和黄土之间的小型兽类却得到很大发展,最普遍的有麝鼹、大仓鼠、北方田鼠、长尾仓鼠、黑线仓鼠、原鼢鼠、草兔、巢鼠等。许多鼠类不但以作物为食,并且还盗藏大量谷物越冬,对农业危害十分严重。广泛分布的食肉目动物有狐、黄鼬、果子狸、狗獾、猪貛和貉等。四季分明的季节变化,对动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每当春末夏初和秋季,许多广适 *** 鸟类在本区常形成季节 *** 高峰,到冬季则大多迁往南方越冬,森林鸟类中的优势种有三道眉草鹀、灰喜鹊、大山雀、红尾伯劳、黑枕黄鹂、山斑鸠、岩鸽、绣眼鸟、黑卷尾、山噪鹛、石鸡等。农田区的常见鸟类是金腰燕、家燕、白鹡鸰、喜鹊、麻雀以及在高层古建筑物上群居的雨燕等。两栖爬行动物中以虎斑颈槽蛇、红点锦蛇、赤链蛇、白条锦蛇、蝮蛇、丽斑麻蜥、山地麻蜥、无蹼壁虎、蓝尾石龙子、北草蜥、大蟾蜍、花背蟾蜍、中国林蛙、金线蛙、北方狭口蛙等北方广布种较为常见,此外,乌龟和鳖在本区也有广泛的分布。一般认为,黑卷尾、山噪鹛、石鸡、大仓鼠、北方田鼠、原鼢鼠、麝鼹、无蹼壁虎、山地麻蜥、北方狭口蛙等是本区的 *** *** 动物,而褐马鸡及复齿鼯鼠则为华北区的特有种类。 3.蒙新区本区的范围东起大兴安岭西麓,往西沿燕山,阴山山脉、黄土高原北部、甘肃祁连山、新疆昆仑山一线,直至新疆西缘国境线。包括 *** 高原、鄂尔多斯高原、 *** 善沙漠、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天山山地等。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 *** *** 气候,属草原和荒漠生态环境。寒暑变化大,昼夜和季节温差剧烈,雨量少而干旱,土质贫瘠,致使森林不能生长,缺乏高大的乔木,耐干旱的草本植物十分繁盛。夏天和植物生长期短,动物的食源有周期 *** 的丰歉变动;冬季漫长,积雪深厚,地表封冻期可长达5个月,绝对温度可降至-30℃以下。这些自然条件对本区动物区系的组成及其生态特征具有决定 *** 的意义。蒙新区分为东部草原和西部荒漠两个地带,两者大致以集(宁)二(连)铁路至鄂尔多斯西南部一线为分界线。本区东部为干草原及草甸草原,其动物区系由典型的温带草原动物群组成, *** 动物有黄羊、达乌尔黄鼠、草原旱獭、五趾跳鼠、蒙古羽尾跳鼠、草原田鼠、狭颅田鼠、草原鼢鼠、草原鼠兔、背纹毛足鼠、长爪沙鼠、蒙古百灵、沙百灵、云雀、沙、穗、地鸦、毛腿沙鸡、大 *** 、蓑羽鹤、灰伯劳、草原沙蜥和丽斑麻蜥等。草原动物的生态特点是:以草本植物绿色部分为食的啮齿动物特别繁盛,在景色开阔的草原上集群而居,并发展了地下洞穴生活、贮藏粮食或蛰眠越冬能力,对草场的 *** 严重;中小型食肉目动物较多,常见种类有黄鼬、香鼬、艾鼬、雪鼬、伶鼬、石貂、黄喉貂、狐等,是啮齿目的主要天敌;黄羊的奔跑能力强,数量甚多,蕴藏量约有百万头,是 *** 的重要 *** 对象。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可直接影响到产草量的丰歉,也是导致鼠类数量波动大起大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地栖 *** 的雀形目鸟类繁多,少数种类因有利用鼠洞栖居的习 *** 而出现“鸟鼠同穴”现象。蒙新区的西部荒漠-半荒漠地带包括 *** 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西部、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甘肃北部的河西走廓及新疆地区。境内 *** 和沙丘广布,植被稀疏,主要生长着白刺、琐琐、骆驼刺、柽柳、红砂、沙拐枣等旱生植物,动物区系由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组成,而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绝对优势的啮齿目、有蹄类动物、鸟类中的百灵科和蜥蜴目中的沙生种类是构成动物群的主体。 *** *** 动物及其优势种有各种跳鼠(五趾心颅跳鼠、三趾心颅跳鼠、长耳跳鼠、小五趾跳鼠、小地兔、羽尾跳鼠等)、沙鼠(柽柳沙鼠、红尾沙鼠、大沙鼠、短耳沙鼠等)、长尾黄鼠、兔尾鼠、小黄鼠、赤颊黄鼠、塔里木兔、荒漠猫、虎鼬、鹅喉羚、岩羊、原羚、悬羊、双峰野骆驼、蒙驴、蒙古野马、凤头百灵、角百灵、漠、白尾地鸦、黑腹沙鸡、紫翅椋鸟、巨嘴沙雀、原鸽、红沙蟒、花条蛇、草原蝰、沙虎、漠虎、长 *** 趾虎、沙蜥(大耳沙蜥、白条沙蜥、旱地沙蜥、南疆沙蜥等)和麻蜥(荒漠麻蜥、敏麻蜥、快步麻蜥、网纹麻蜥)等。两栖动物少,仅新疆北鲵、绿蟾蜍、湖蛙和中国林蛙等。由于生活环境比草原差,因此动物的栖息地较为分散,各种环境中往往只为少数种类所占据,只有在局部水草丰盛的“绿洲”才可能成为多种动物的 *** 处;荒漠动物为适应极端干旱的自然条件,它们的穴居生活、蛰眠、贮藏冬粮或擅于奔驰的习 *** ,较之草原动物有进一步的发展。小型动物的耐旱力强,能从植物中直接摄取水分和依靠特殊的代谢方式,获得所需的水分,并在节缩水分的消耗方 *** 有一系列生理生态适应机制。 4.青藏区本区包括青海(柴达木盆地除外)、 *** 和四川西北部,是东由横断山脉、南由喜马拉雅山脉、北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等所围绕的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500m左右,是世界上更大的高原。气候是冬季长而无夏天的高寒类型,原有的森林植被逐渐消失而代之以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和高寒荒漠。动物区系主要由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组成,最典型的 *** 有:哺乳纲中的白唇鹿、野牦牛、藏羚、藏盘羊、藏驴、喜马拉雅旱獭、白尾松田鼠、根田鼠、藏仓鼠、高原和各种鼠兔;鸟纲中的雪鸡、雪鸽、黑颈鹤、藏马鸡、蓝马鸡、 *** 沙鸡、雪鹑、虹雉、雉鹑、高原山鹑、岭雀,以及经常出入于旱獭和鼠兔洞并形成高原上鸟鼠同穴现象的棕颈雪雀、棕背雪雀、褐翅雪雀、褐背地鸦、藏雀等;两栖爬行动物中的温泉蛇、高原蝮、 *** 竹叶青、喜山鬣蜥、红尾沙蜥、高山蛙、倭蛙和 *** 蟾蜍等。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形成,从地质时间上来看是短促的,尽管现今的自然条件与蒙新区的差别相当明显,但是从动物区系的组成上分析,仍不难看出两者存在着密切而深远的渊源关系,两区亲缘关系相近的动物其分化程度只达到种或亚种上的差异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本区多鼠兔种类,且大多为仅见于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可认为是鼠兔种、属的分布中心。 5.西南区包括四川西部、贵州西缘和昌都地区东部,北起青海和甘肃的南缘,南抵云南北部,即横断山脉部分,往西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针叶林以下的山地。境内多高山峡谷,横断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形起伏很大,海拔高度在1600m~4000m之间,自然条件的垂直差异显著。与此相适应的是,动物的分布也以具有垂直变化为特征。组成动物区系的动物群有两大类:一类是分布于横断山脉等高山带的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 *** 动物有鼠兔、林跳鼠、喜马拉雅旱獭、斑尾榛鸡、戴菊莺、旋木雀和青海沙蜥等古北界种类;另一类是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中、低山带的 *** 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这个动物群的种类几乎全是东洋界的成分,如灵猫、竹鼠、猕猴、黑麂、鹦鹉、太阳鸟和啄花鸟等,而更具 *** *** 的动物则为塔尔羊、长尾叶猴、红胸角雉、棕尾虹雉、血雉、南亚鬣蜥、喜山小头蛇、喜山蟾蜍、齿突蟾,以及世界珍奇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牛羚和小熊猫等。大熊猫和牛羚是哺乳动物中的残存种,在地质历史时期曾有过广泛的分布区;金丝猴是猴类中的稀有种,主要产于我国的西南区;小熊猫是浣熊科中唯一分布在东半球的种类,无疑是由于地理隔离所保存至今的孑遗种,也是动物地理中动物不连续分布的一个例证。横断山脉在更新世时,未曾发生过广泛的冰盖,自然景观的变迁相对地比较稳定,大致与现代类似。高山垂直带为各类动物提供了不同的栖息环境,纵向平行的峡谷既有利于古北界动物的南伸和东洋界热带动物北上,也为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相对隔离环境,这些对大熊猫、牛羚、分类上属于单型种的鼹鼠类等古老动物种的保存,以及绒鼠属、雉科、画眉亚科、湍蛙属动物在此地形成分化中心都是极其有利的。古北界和东洋界在横断山脉地区的分界线,大 *** 于北纬30°,由若尔盖经黑水、马尔康、康定、理塘至巴塘一线,但仍普遍地存在着两界动物过渡交错现象。 6.华中区本区相当于四川盆地以东的长江流域地区。西半部北起秦岭,南至西江上游,除四川盆地外,主要是山地和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m以上,气候较干寒,森林、灌丛常与农田交错。东半部为长江中、下游流域,并包括东南沿海丘陵地区的北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大别山、黄山、武夷山和武功山等散布其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丘陵低缓,平原广阔,河道和湖泊密布,农业发达,素称“鱼米之乡”。分布在本区的动物群与西南区的中、低山带同属于 *** 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总的说来,华中区的主体动物是东洋界的成分,但有部分古北界的种类参与组成动物区系。东洋界的 *** 动物有红面猴、大灵猫、食蟹獴、豪猪、穿山甲(鲮鲤)、毛冠鹿、鬣羚、华南兔、黄嘴白鹭、牛背鹭、白颈长尾雉、火赤链、 *** 蛇、尖吻蝮、竹叶青、王锦蛇、玉斑锦蛇、细痣疣螈、多疣壁虎、斑腿树蛙等,渗入本区的古北界动物大多是广布于我国东部的种类,如狗獾、黄喉貂、日本雨蛙等。本区的特有动物是大伏翼、獐、黑麂、白鳍豚、灰胸竹鸡、白颈长尾雉、扬子鳄、大头平胸龟、隆 *** 蛙、东方蝾螈、中国雨蛙等。森林面积小,林栖动物仅赤腹松鼠、长吻松鼠、小麂、毛冠鹿、林麝和野猪等。居民点及广大农耕地区以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鼷鼠、金腰燕、白鹡鸰、棕头鸦雀、珠颈斑鸠、画眉、大山雀、腊嘴雀、白头鹎、泽蛙、饰纹姬蛙、日本林蛙、红点锦蛇、乌梢蛇、、乌龟等较为普通。 7.华南区本区地处我国的南部 *** 带和热带地区,包括云南及两广的南部、福建东南沿海一带,以及 *** 、海南岛和南海各群岛。自然环境复杂,气候炎热多雨,年均雨量一般在1500以上。植物生长繁茂而多层次,属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但目前原始森林已所剩不多,大多形成次生林灌、芒草坡和农田,动物种类繁多,然而单位面积内每个种的绝对数量较少,组成动物区系的是热带森林-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华南区是我国动物区系中热带- *** 带动物最集中的区域,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西部的 *** 山地,不仅具有鹦鹉、蟆口鸱、犀鸟、阔嘴鸟、懒猴、长臂猿、印度象、鼷鹿、原鸡、绿孔雀、绿鸠、飞蜥、蛤蚧、蟒蛇、鱼螈、滇螈、黑蹼树蛙等典型的热带动物,而且还是全国动物种类最多的地区,有“动物王国”之称。此外,特有动物有:闽广沿海地区的黑叶猴、笔尾树鼠、果蝠、白额山鹧鸪、花头鹦鹉、鹊色黄鹂、鳄蜥、崇安地蜥、无颞鳞游蛇、红吸盘小树蛙、瑶山树蛙;海南岛有黑长臂猴、白臀叶猴、海南坡鹿、孔雀雉、原鸡、海南兔、低泡飞鼠、海南闭壳龟、粉链蛇、海南湍蛙、海南树蛙等; *** 有 *** 梅花鹿、 *** 鬣羚、 *** 猕猴、蓝鹇、黑长尾雉、高雄盲蛇、 *** 小鲵等,但也有黄鼬、黑线姬鼠、、鹪鹩、蝮蛇等古北界的成分,可以推测 *** 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与 *** 的北方动物区系有过一定联系;南海诸岛有红脚鲣鸟、乌燕鸥、白顶海鸥及可能由人类携带迁至西沙群岛的缅鼠和黄胸鼠等。野猪、猕猴和麂类是常见的大型兽类,主要农田害鼠为黄毛鼠、黄胸鼠、板齿鼠、青毛鼠、白腹鼠、褐家鼠,麻雀、白腰文鸟、八哥、各种画眉、鸦类和太阳鸟则是常见鸟类。

关于鱼米之乡地表特征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鱼米之乡 排名榜 地表 特征 全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