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渔米之乡简介,湖南郴州简介 - 之乡 -

郴州渔米之乡简介,湖南郴州简介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3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郴州渔米之乡简介这个问题,湖南郴州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湖南永州的资料
  2. 榕树简介
  3. 八步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一、湖南永州的资料

湖南省永州市(汉语拼音:Yongzhou Shì,英语:Yongzhou City)。原名零陵地区,简称永州,雅称“潇湘”,别称“竹城”。

湖南省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永州市东接郴州市,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达广西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区桂林市,西北挨邵阳市,东北靠衡阳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西相间最宽144千米。总面积22441.43平方千米(即2.2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580万人(2009年);其中永州市辖区面积3200平方千米,市辖区总人口110万(2009年),市辖区城市人口40多万。

永州市现辖永州市区(零陵区、冷水滩区)及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共九县二区。

永州市人民 *** 原位于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潇水中路,现迁于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街道逸云路1号。

永州市零陵区面积1986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425100。区人民 *** 驻南津中路。

永州市冷水滩区面积1222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4 *** 00。区人民 *** 驻梧桐路。

祁阳县面积2519平方千米,人口102万。邮政编码426100。县人民 *** 驻浯溪镇。

东安县面积2211平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425900。县人民 *** 驻白牙市镇。

道县面积2441平方千米,人口67万。邮政编码425300。县人民 *** 驻道江镇。

宁远县面积 *** 8平方千米,人口74万。邮政编码425600。县人民 *** 驻舜陵镇。

江永县面积16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425400。县人民 *** 驻潇浦镇。

蓝山县面积180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425800。县人民 *** 驻塔峰镇。

新田县面积1004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425700。县人民 *** 驻龙泉镇。

双牌县面积173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425200。县人民 *** 驻泷泊镇。

江华瑶族自治县面积321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425500。自治县人民 *** 驻沱江镇。

----------------------------------------------------------------------------------------------------------------------------------

湖南省永州市区原名湖南省零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地区北部,东接祁阳县,南靠双牌县,西抵广西区全州县及东安县,北挨衡阳祁东县.永州市辖区总面积320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50多平方千米;市辖区户籍人口110万(2009年),其中城区户籍人口40多万。截至2009年9月9日,永州市区辖10个街道、19个镇、6个乡、2个开发园区;市区总共878个村(社区)。其中永州市零陵区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共545个村(社区)。永州市冷水滩区辖6个街道、11个镇、2个乡、2个开发园区;共333村(社区)。分别是:徐家井街道办事处\朝阳街道办事处\南津渡街道办事处\七里店街道办事处\梅湾街道办事处\菱角山街道办事处\肖家园街道办事处\杨家桥街道办事处\梧桐街道办事处\凤凰街道办事处\\邮亭圩镇\接履桥镇\菱角塘镇\富家桥镇\黄田铺镇\珠山镇\石岩头镇\水口山镇\仁湾镇\花桥街镇\普利桥镇\牛角坝镇\高溪市镇\黄阳司镇\上岭桥镇\竹山桥镇\伊塘镇\岚角山镇\蔡市镇\\大庆坪乡\石山脚乡\凼底乡\梳子铺乡\珊瑚乡\杨村甸乡\\马坪农业开发区\冷水滩工业园区.

永州市是湖南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湘西南口岸城市,位于中国黄金线中南段,东连郴州市,东南界广东省清远市,西南接广西区贺州市,西挨广西区桂林市,西北邻邵阳市,东北达衡阳市,位于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永州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湖南直达两广、两南(海南、大西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207国道、322国道,永蓝高速公路即二广高速公路永州段(由省道1830线永连公路升级改造而成),衡昆高速公路,湘桂铁路,洛湛铁路都贯穿全境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零陵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广州、深圳航线。衡昆高速公路、二广高速、洛湛铁路与湘桂铁路在永州市区(零冷城区)形成新的铁路枢纽。正在规划中的贵(阳)福(州)铁路将横贯永州地区中部。

永州古称零陵郡,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嶷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1995年11月,经 *** 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 *** 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永州市区(即零冷城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柳子庙、永州文庙、浯溪碑林、九嶷山舜帝陵、祁阳文昌塔、三圣湖、阳明山、舜皇山、江华瑶城、湘源温泉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泛指今天的地级永州市,特指今天永州市区(即零陵区和冷水滩区)。

汉代名零陵郡,泉陵侯国(东汉改名泉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三国名零陵郡,泉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晋代名零陵郡,泉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隋文帝时期名永州总管府,零陵县为永州总管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隋炀帝时期名零陵郡,零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唐代名永州,零陵县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五代十国时期名永州,零陵县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宋代名永州,零陵县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元代名永州路,零陵县为永州路路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明代名永州府,零陵县为永州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清代名永州府,零陵县为永州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 名湖南第九行政 *** 区、湖南第七行政 *** 区,零陵县皆为行政 *** 区专员公署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 国(1949年10月--1984年6月)名永州专区、零陵专区、零陵地区,零陵县皆为专区专员公署驻地和地区行政公署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 国(1984年6月到1995年11月)名零陵地区,〈县级〉永州市为零陵地区行政公署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 国(1995年11月--2000年5月)名〈地级〉永州市,永州市芝山区为永州市人民 *** 驻地(1995年11月--2000年5月<实际为1997年8月>为市人民 *** 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 国(2005年6月--至今)名〈地级〉永州市,永州市冷水滩区为永州市人民 *** 驻地(2000年5月<实际为1997年8月>至今),驻地在今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街道。

原始社会末期,今永州地区属三苗国的江南地。

夏商至西周时期,今永州地区属荆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期,今永州地区属楚国南境。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置零陵县.即长沙郡零陵县.

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壬子,即公元前124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泉陵侯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零陵郡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地)、营道县(今宁远县南)、泠道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始安县(今广西桂林市区、临桂县、阳朔县、灵川县、永福县地)、营浦县(今道县及双牌县南部分地)、洮阳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地)、钟武县(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侯国(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部分地,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都梁侯国(今 *** 、武冈市、绥宁县、城步县一带)、夫夷侯国(今邵阳县、新宁县一带)、舂陵侯国(今宁远县北、新田县、祁阳县部分地)。郡治零陵县(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部的咸水乡)。元封五年(前106年),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西汉零陵郡,郡治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地,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咸水),即荆州零陵郡零陵县。

新莽王朝时,改泠道县为泠陵县,改营道县为九疑亭。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恢复泠道、营道县名。复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将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县城.(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此时零陵郡辖区也有所扩大。除原来的7县3侯国(西汉初元四年<前45年>,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市、双峰县等地)和昭阳侯国(今邵东县地)、烝阳侯国(今邵东县、衡阳县地)2侯国,共计8县5侯国。即: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地)、营道县、泠道县、始安县、营浦县、洮阳县、湘乡县;重安侯国(原钟武县永建三年即公元128年改名重安侯国)、都梁侯国、夫夷侯国、昭阳侯国、烝阳侯国。东汉零陵郡,郡治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荆州零陵郡泉陵县。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于建安三年(198年)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

三国时,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甘露元年(265年),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市辖区、临桂县、阳朔县、兴安县、灵川县、永福县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吴宝鼎元年(266年)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县(今道县);分零陵郡北部都梁侯国、夫夷侯国、昭阳侯国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县、重安县(原钟武县)、烝阳侯国 3个县(侯国)划入衡阳郡。零陵郡辖6县: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祁阳县(今祁阳县地)、永昌县(今祁东县地)、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地)、观阳县(今广西灌阳县地)。三国东吴零陵郡,郡治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荆州零陵郡泉陵县。营阳郡辖营浦县、营道县、舂阳县(吴凤凰元年(272年),析泠道县置舂阳县)、泠道县4个县。三国东吴营阳郡,郡治营浦县(今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荆州营阳郡营浦县。所以三国孙吴时期零陵郡一分为五:零陵郡&# *** ;营阳郡&# *** ;始安郡&# *** ;昭陵郡&# *** ;衡阳郡.

(5)晋代(西晋南北朝、东晋十六国)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熙元年(290年)置应阳县(今东安县,治所在今东安县芦洪市镇).永嘉元年(307年)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年),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改舂阳县为舂陵县。义熙十二年(417年),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改永阳郡为营州永阳郡。即荆州零陵郡泉陵县(郡治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和荆州永阳郡<营州永阳郡>营浦县(郡治营浦县,治所在今道县西北).

隋文帝开皇九年(5 *** )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泉陵县,同年将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县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永昌县(今祁东县地)、祁阳县(今祁阳县地)、应阳县(今东安县)4个县地合并,更名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永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县(今江永县)、冯乘县(今江华县、广西富川县地)2县从临贺郡划入。隋永州总管府,府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永州总管府零陵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郡治零陵县.应阳县(今东安县)并入零陵县.至此,零陵郡辖5县: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地及双牌县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湘源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灌阳县地)、永阳县<并营浦、谢沐二县为永阳县>(今道县、江永县地)、营道县<隋开皇九年(5 *** ),舂陵县、泠道县并入营道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及祁阳县部分地)、冯乘县(今江华县、广西富川县地)。隋末大业十三年(617年),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隋零陵郡,郡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零陵郡零陵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以零陵郡之梁兴县(原营道县,今宁远、新田地及祁阳部分地)和永阳县(原营浦、谢沐二县地)二县置营州.改永阳县为营道县;改梁兴县为唐兴县<长寿二年(693年)改为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唐兴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唐兴县为延唐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及祁阳县部分地)>;析冯乘县置江华县.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南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年),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改营道县为宏道县.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名,复称永州、道州。广德二年(7 *** 年),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永州、道州属之。到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永州辖4县: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和双牌县部分地)、祁阳县(今祁阳县、祁东县地)、湘源县(今广西湘源县地)、观阳县(析湘源县置,今广西灌阳县地);唐永州,州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湖南观察使永州零陵县。道州辖5县:宏道县(原永阳县地,今道县地)、延唐县(原唐兴县地,今宁远县大部、新田县及祁阳县部分地)、江华县(今江华县地,治所设在寒亭<今江华县沱江镇>)、永明县(析永阳县置,原谢沐县地,今江永县地)、大历县(大历二年(767年)析延唐县置大历县,今宁远县北部、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唐道州,州治宏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湖南观察使道州宏道县。

五代时期,后唐天成二年( *** 7年)马殷建立楚国,永、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南唐灭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时,授周仁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尽领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属周仁逢领地。后周时,分永州的洮阳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地)、湘源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灌阳县地)、灌阳县3县置全州。至此,永州仅辖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和双牌县部分地)、祁阳县(今祁阳县、祁东县地)2县。五代永州,州治仍然在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永州零陵县。道州仍辖5县,即:宏道县(今道县地)、延熹县(后晋天福七年(942年),改延唐县为延熹县,今宁远县大部、新田县及祁阳县部分地)、江华县(今江华县地)、永明县(今江永县地)、大历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及祁阳县部分地)。五代道州,州治还是在宏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道州宏道县。永、道二州的区域大体相当于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江华县、江永县等地。

(9)宋代(北宋辽西夏、南宋金西夏)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分全国为13道,永、道二州属江南西道。淳化五年(994年),改属荆湖路。至道三年(997年),改属荆湖南路。两州的辖地与县名有所变动。建隆三年(962年),改宏道县为营道县.乾德元年(963年),改延熹县改名宁远县。宋乾德三年(965年),撤销大历县(今宁远县北部、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并入宁远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雍熙元年(984年)升东安场(原应阳县地)为东安县。至此,永州辖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地)、东安县(今东安县地)3个县,宋永州,州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荆湖南路永州零陵县;道州辖营道县(今道县地)、宁远县(今宁远县地)、永明县(今江永县地)、江华县(今江华县地)4个县。宋道州,州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荆湖南路道州营道县。

元朝确立行省 *** ,省下设路(州)、县。原永州、道州分别改称永州路、道州路,隶属湖广行省湖南道。

元永州路,路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湖广行省湖南道永州路;元道州路,路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湖广行省湖南道道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永州路、道州路分别改称永州府(府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和道州府(府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隶属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将道州府降为道州<府治营道县从此废除省入>,隶属永州府。同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之。崇祯十二年(1639年),析宁远县的新田堡置新田县。至此,永州府辖7县1州。即:零陵县、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东安县、宁远县、永明县(今江永县)、江华县、新田县、道州(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明永州府,府治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北部,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零陵县。

清顺治元年(1 *** 4年),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广左承宣布政使司和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 *** 年),改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南省,永州府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永州府辖7县1州: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北部)、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东安县、宁远县、新田县、江华县、永明县(今江永县)及道州(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清永州府,府治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北部,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永州府零陵县。

二、榕树简介

榕树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这里气候潮湿,雨水充足。榕树( Ficus microcarpa又名:细叶椿、小叶榕)形态特征:桑科椿属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生气根。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花序托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扁倒卵球形,直径5-l0毫米,乳白色,成熟时 *** 或淡红色;瘿花和雌花同生于一花托中。生长分布:生长于村边或山林中。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 *** 、浙江南部、云南、贵州。印度、缅西 *** 也有。用途:可作行道树。树皮纤维可制鱼网和人造棉。气根、树皮和叶芽作清热解表 *** 。树冠更大的树--榕树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唯有榕树能"独木成林"。榕树是属于桑科的常绿大乔木,分布在热带和 *** 带地区。它的树冠之大,令人惊叹不已。在孟加拉国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一株大榕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从它树枝上向下生长的垂挂"气根",多达4千余条,落地入土后成为"支柱根"。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形成遮天蔽日、独木成林的奇观。巨大的树冠投影面积竟达1万平方米之多,曾容纳一支几千人的 *** 在树下躲蔽骄阳。在我国广东新会县环城乡的天马河边,也有一株古榕树,树冠覆盖面积约15亩,可让数百人在树下乘凉。我国 *** 、福建、广东和浙江的南部都有榕树生长,田间、路旁大小榕树都成了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农民和过 *** 休息、乘凉和躲避风雨的好场所。福州市的榕树特多,所以称为"榕城"。榕树的果实扁圆形,生于叶腋,果径不到1厘米,可以食用。 *** 萌发力很强,由于飞鸟的活动和风雨的影响,使它附生于母树上,摄取母树的营养,长出许多悬垂的气根,能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入土的支柱根,加强了大树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这就是"独木成林"的奥秘。小资料福州市市树——榕树福州植榕历史悠久,据宋乐史(930~1007年)撰《太平寰宇记》载,“榕……其大十围,凌冬不凋,郡城中独盛,故号榕城"。宋福州太守张伯玉为防旱涝又编户植榕,呈现"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榕树便成为福州古城风貌特征之一。榕树叶茂如盖,四季常青,枝干壮实,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征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福州人精神。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 *** *** 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广大群众的举荐,决定命名榕树为市树。1997年8月28日,福建省 *** 第八届34次会议通过以榕树为省树的决议。北宋福州太守张伯玉植榕张伯玉(1003~约1068年),字公达,建安(今建瓯县)人。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登进士第。以后又登书判拔萃科。庆历元年(1041年),出任吴郡从事兼郡学教授;接着以秘书丞为太谷令。他爱民勤政,广兴水利。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以其敢言清节,荐于朝廷任职。皇佑元年(1049年)官侍御史。当时陈执中为相,伯玉说:“天下未治,未得真宰相故也。”因而得罪陈执中,出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仁宗皇帝惋惜伯玉,离京前,赐银钱五万。至和年间(1054~1056年),伯玉任严州副知州。嘉佑八年(1063年),以度支郎中知越州(今浙江绍兴)。伯玉兴学育才,作出很大成绩。治平二年(1065年),伯玉移知福州,即令编户浚沟七尺,植榕绿化。数年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伯玉植榕声名盛极一时。伯玉多学而博识,文章为曾巩叹服。他嗜酒善诗,有“张百杯”、“张百篇”之号。官终检校司封郎中。著有《蓬莱诗》2卷,已佚。

三、八步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八步区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的便捷通道,区位优势明显,成为连线东西、贯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八步区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的便捷通道,区位优势明显,成为连线东西、贯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八步区地处 *** 带,气候温和,属 *** 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9.9℃,日照1587.3小时,降雨量1550.3毫米,无霜期299天。

八步区属南岭山地丘陵区,在总面积中,中山(800米以上)占41.67%;低山(400-800米)占31.76%;丘陵占5.2%;台地占5.2%;石山地占1.47%;平地占15.16%;河流面积占1.78%。

八步历史悠久,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设临贺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辖区内有5个城镇曾经是历史上建制县的县治所在地,它们分别是原临贺县(今贺街镇)、封阳县(今铺门镇)、信都县(今信都镇)和建兴县、兴安县、桂岭县(今桂岭镇)和八步街道(原八步镇)。

1997年2月, *** 批准撤县设市和原梧州地区更名为贺州地区,贺州地区驻地设在原县级贺州市; 2002年6月,贺州地区撤地设市,前称梧州地区,2007年改为"贺州地区",成立"贺州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改称贺州市,原县级贺州市改称为八步区。

八步区总面积3686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个瑶族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

江莲塘村、桂水村、新燕村、美仪村、东鹿村、古柏村、螺桥村、永庆村、炭冲村、长湾村、新莲村、仁冲村、厚田村、冲坪村、白花村、广福村、上寺村、文坡村、龙雅村

到2009年底,八步区总人口65万人,八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 *** 、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 *** 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到2010年底,全区有森林面积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3%,以松、杉为主,年提供规格木材10多万立方米,松脂2万多吨。主要经济 *** 有毛竹、篱竹、八角、玉桂、板栗、油茶、油桐、茶叶、沙田柚、青梅、柑橙、龙眼、李子等30多种,是广西主要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八步区矿产主要有锡、钨、黄金、银、锰、铁、 *** 等27个品种。其中锡储量15万吨,钨储量3.1万吨,黄金17吨,铅9.2万吨, *** 19811万立方米,大理石5亿立方米,花岗岩10亿立方米,高岭土120万立方米,石灰石1.7亿吨,白云石1.4亿吨。

全区水能蕴藏量28万千瓦,可开发量22万千瓦,现已开发13.63万千瓦,年发电量9亿多千瓦时,是全国中级农村电气化达标县。

到2010年底,八步区共有耕地面积62万多亩,其中水田42万亩,旱地20万亩。

2006年八步区实现生产总值86.75亿元,同比增长15.7%;财政收入完成37129万元,增长19.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027万元,比上年增加4414万元,增长2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47亿元,增长30%。

​八步区以粮、林、果、菜、烟、蔗、猪、禽为主的特色农业。主要农业特产有信都红瓜子、信都三黄鸡、信都番薯干、芳林马蹄、栗木莲藕、贺街青梅、三华李、信都龙眼等。

2006年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4.52万亩,总产量2.9亿公斤,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3.34万亩,总产量2.53亿公斤;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6.35万亩,总产量达136.28万吨。肉猪出栏111.8万头, *** 出栏4.98万头,家禽出栏1295万羽,同比分别增长7.7%、12.4%和31.3%;水产品总产量2.26万吨,同比增长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 *** 亿元,增长5.7%。

2006年全区完 *** 工造林面积12.55万亩,其中速丰林造林面积12.41万亩,已形成了50万亩的基地规模;扩种水果1.65万亩,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

八步三华李种植基地近10万亩,年产量达3万吨,以质优果大味鲜爽口闻名,产品全部销往粤、港、奥及东南亚地区。

2006年全区新引进工业项目152个,项目总投资13.0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27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6.88亿元,增长25.2%,全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36.7%。

2006全年共引进项目218个,同比增长24%,投资总额50.84亿元,增长24%,到位资金23.6亿元,增长19%,完成市委、市***下达任务的236%;新引进境外投资项目6个,投资总额821.88万美元,到位资金482.59万美元,外贸出口完成1560万美元,增长43.1%,分别完成市委、市***下达任务的107.2%和154.5%.

八步区自2007到2009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5亿元。

2009年全区电子、林产、冶金、电力、食品 *** 品等支柱产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3.69%以上,其中电子行业占4.63%、林产行业占5.04%、冶金行业点48.17%、电力行业占30.14%、食品 *** 品行业占5.71%。

2006八步区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亿元,增长15%。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07亿元,其中创汇收入达到1110万美元。

八步区交通便利,有"三省通衢"之称,323国道、207国道、信都至铺门省道贯通全市,境内有公路干线6条,全市通车里程801公里,可直达区内的梧州、南宁、桂林、柳州;广东的广州、湛江、珠海、茂名、深圳、惠州;湖南的衡阳、永州、郴州、零陵等地。穿经市内的桂梧高速公路、洛湛铁路已经动工兴建,广贺高速公路全路段通车。14500吨位的拖轮可经贸州直达广东的肇庆、江门和港澳等地。现有营运客车372辆,客运周转量177288万人公里;营运货车1554辆,货运周转量61853万吨公里;运输船舶98艘,5156载货吨位。

2010年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505人,中级职称5000多人。有高等院校一所,高(完)中8所,普通高中在校生3200多人,职业高中(含中专、技校)在校生4300多人。有国中45所,在校生490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

2006年,八步区完成水电项目62个,总投资7.578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62亿元。

2006年八步区筹集资金1亿多元,投入新农村建设,主要用于道路、排污、文体设施、庭院改造等村容村貌建设,建好沼气池1283座,实施"三改"的农户1065户,通自来水 *** 3户,新修通村道路220.09公里,新增通等级公路的自然村29个。

到2006年底,全区有医疗机构606个,病床1168张,卫生技术人员1180人,其中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4 *** 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1.8个,病床1.3张。

郴州渔米之乡简介,湖南郴州简介-第1张图片-

2006年八步区出生人口12949人,出生率13.5‰,计画生育率79.2%,自然增长率8.7‰,完成"四术"9986例,长效 *** 率81.97%,综合节育率87.83%,征收社会抚养费414.94万元,已顺利通过省级的计生区间检查验收。

2006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5元,分别增长16.8%和17.5%。

2006全年该区共有 *** 3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发放低保金8 *** .2万元。切实抓好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和以"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完成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218户,有1673户7863人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八步区民族众多,语言种类丰富,通客家语、白话(粤语)、桂柳话及壮话、瑶话等多种地方方言,被语言专家学者称为"方言土语博物馆",素有"方言之都"美誉。

八步区传统的民间文体节目有盘王节、信都赛龙舟、浮山歌节等;民间舞蹈以瑶族的长鼓舞和壮族的火猫舞更具民族特色。八步区有一批文艺创作和演出队伍,作品丰富,并多次获得自治区和国家级奖励。

八步区主要景点有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黄田田园风光,大钟山公园、灵峰广场、贺州温泉、莲塘客家围屋、贺街浮山、临贺古城、铺门石城和 *** 凤尾草、滑水冲自然保护区、路花温泉、粤东会馆等。

主要有信都红瓜子、信都三黄鸡、开山白毛茶、大宁晒烟、芳林马蹄、栗木莲藕、贺州香芋、笋干、大肉姜及青梅、龙眼、李子、沙田柚等。

(大肉梅)是贺州特产水果之一,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年产量2万多吨。该果青绿色、肉厚、核小、汁多、味酸,富含多种营养成份。

其因毛黄、嘴黄、脚黄而名之。主销广东、海南、港澳,异乎畅销。三黄鸡个体适中,体型紧凑,骨细肉嫩,肌肉结实,味美可口,香而不腻。

开山白毛茶栽培历史悠久,是广西名茶之一,主产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生长在土质肥沃、雨量充沛、云雾缭绕的群山中。采制工艺以手工炒制为主,制成的茶品质特色为:汤青叶绿、回味甘甜。

2000-2004年获得全区经济责任 *** 工作先进县(区)称号;

2002年获1999-200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2002年荣获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区)称号"

2003、2004连续两年获得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荣誉称号;

2004年获广西自治区劳动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4年获全国和自治区计画生育"三好一满意"先进县(区)称号;

2005年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市、区)和计画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区)称号;

2005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

2005年获广西蔬菜之一大县(区)称号;

2005年获广西无公害水果基地县(区)称号;

2005年获广西畜 *** 十强县(区)称号;

2005年获广西商品林发展先进县(区)称号;

2005年获得广西全区扶贫先进单位称号;

2005年获得 *** 颁发的全 *** 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06年获全区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6年5月获2001--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称号;

2006年6月获"中国李子之乡"称号。

2007年7月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县(区)"称号;

2007年获得"全国绿色小康县(市、区)"称号,是广西获此殊荣的三县(区)之一;

2007年12月被评为广西2006-2007年度农村 *** 员大培训"十佳县(区)";

2007年被自治区授予2005-2007年"平安县(区)"称号,是贺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关于郴州渔米之乡简介,湖南郴州简介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郴州 简介 湖南 米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