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炎帝之乡湖南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炎帝之乡湖南以及炎帝有什么发明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湖南有没有神话传说
1、大熊山又名熊胆山,神山,位于新化县北端,这里是蚩尤的故里,苗瑶族的发祥地。据考证,多年前蚩尤与黄帝交战,“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上”,黄帝杀蚩尤后,乘胜追击,围剿蚩尤的根据地大熊山。
蚩尤战败沙场后,其残部人员回大熊山后以 *** 捕鱼为生,在山上普植梅树、 *** 花等梅山形花树,寄托着九黎族部落“雪里梅花开、迎来万山红”的理想。如今的大熊山林场场部就是始祖蚩尤子孙世代聚居的地方,被称为“蚩尤屋场”。从古至今,梅山人民祭祀蚩尤的习俗也从来没有改变过。
2、相传上古时候,我国北方高高的“载天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族叫夸父族。这个部族的头人夸父,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不凡。
有一年,天大旱,人们生存艰难。夸父便发誓要追上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使唤。夸父早上从东海开始追赶,中午追到了湖南沅陵一代,他跑得饿了,便用三块石头支起锅来煮饭,后来这三块支锅的石头就成了辰州东面的三座大山。
3、相传四千多年前,在上古时代,高辛王与犬戎国交战,因一吴姓将军厉害非常,高辛 *** 败多胜少。于是,高辛王全国广招兵勇并许诺,只要谁打败了犬戎国的吴将军,就将爱女辛女许配给他。
在湘西泸溪沅水边上的盘瓠山下的盘瓠洞里住着一只天下掉下来的神犬盘瓠,他 *** 大败犬戎国吴将军。辛女便因此嫁给了盘瓠,还生下了六男六女。后来,盘瓠和辛女的儿子得知 *** 是一只狗后,羞愤不已,他们将 *** *** ,并抛 *** 沅水。辛女因过度忧伤,化成 *** (辛女岩)永远立在了沅水河边。
4、相传,西汉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住着一户姓潘的人家。有一天年方二八的潘家姑娘到郴江边洗衣服,从上游苏仙岭漂来的一根红丝线缠住了她的手指,潘姑娘想用牙齿咬脱红丝线,不料红丝线却溜进了她的肚子里。不久潘姑娘 *** 了,后来她躲到离家不远的牛脾山桃花洞里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苏耽。
苏耽没有衣服,洞外水池边的白鹤用自己的双翼覆盖着他;没有奶吃,洞里的一只白鹿就用奶水哺育他。苏耽长大懂得孝敬母亲,尊敬呵护他的白鹤和白鹿,后来他得异人传授仙术,13岁时修道成仙,跨鹤飞去。人们为了纪念苏耽,把牛脾山改名为苏仙岭,把桃花洞改名为白鹿洞,并在苏仙岭顶上建造了苏仙观。
5、相传2000多年前,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京都咸阳儒生惨遭坑戮,眼见经书古籍行将灭迹之时,两个“秃发老伏生”,偷偷将家存书籍,从咸阳经河南,水舟陆车,日夜南奔,然后经洞庭湖再乘小船,沿沅水转酉水逆江而上,把1000多卷竹简书籍藏在这“鸟飞不渡”、“兽不敢临”的二酉山古洞里。
刘邦建汉以后,竹简木牍,经典书籍很快受到重视。这两个秃发儒生把竹简书籍带去京城求见,一时间,满朝文武无不感动,书史学人,不惜花钱,千金争购。清朝光绪年间,湖南督学使张亨嘉,奉朝廷圣旨,到二酉藏书洞树碑立传。从此,每年到二酉山朝拜的书生、秀才络绎不绝。
二、炎帝陵的传说
1、民间传说,远古时期,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到南方巡视,为民治病,误尝断肠草身亡。炎帝逝世后,治丧者决定将其安葬到此地以南100余里的河边,即今资兴市资水河边温泉附近,因为那里是羿射九日落下一个太阳的地方,地下冒出来的水都是热的,而炎帝属火,应葬于此。于是便用木排载着炎帝的灵柩,由36个力士拉绗,逆江而上,不料木排到白鹿原(今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时,突然山崩石裂,波浪滔天,木排倾覆,炎帝灵柩镡时沉入岸边石缝,后人便在此立碑代墓。
2、据史料记载,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产生于 *** 时期,即其上限在1万年左右,其下限距今4800年左右。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 *** 的伟大贡献。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 *** ;织麻为布, *** 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始造明堂;削桐为琴,始作蜡祭;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以威天下。炎帝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炎帝晚年为民治病,采 *** 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缀,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
3、炎帝陵随着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炎帝陵庙历尽苍桑,屡毁屡建。有历史记载的较大的修葺有:宋代一次,明代三次,清代九次, *** 四次。近代大规模修葺始于1986年,1988年10月陵殿修复竣工。修复后的炎帝陵按清皇宫建筑格局布置,陵殿共分四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亭后为墓 *** 。
4、炎帝陵西汉有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立庙陵前,肖像而祀”、“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形成定例。北宋在位150余年中祭祀50多次,元明两代祭祀活动不断,清代更频繁隆重,极一时之盛。历代王朝祭祀碑文多达53通,其他碑碣石刻20余通。数 *** 来,炎帝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俎豆馨香,延绵不断。
三、炎帝神农氏是哪里人
1、炎帝又叫神农氏,是湖北随州人。随州地处江汉平原的北面,位于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距中部中心城市武汉180公里,是湖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里。至今,这里仍有许多关于炎帝神农在此出生、在此活动的记载以及与炎帝神农有关的地名——神农架、神农溪、神农洞、日中街、谷城等。
2、《拾遗记》记载说: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布谷、布谷”的叫着掠过神农的头顶,丢下了一棵五彩九穗谷。神农拾起,把谷穗在手里 *** 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便埋在了土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于是神农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又发明耒耜等工具,开垦土地,种植谷子。后来人们就把神农种植五谷的地方叫做“谷城”。那时候,人们不知道哪些东西能吃或不能吃,而经常生病,甚至丧命。神农为此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把能吃的介绍给人吃或作 *** 用;不能吃的也提醒人们注意。后来人们把神农搭架采 *** 的地方叫做“神农架”,把神农采 *** 后坐木排漂流下山的溪流叫做“神农溪”。杰出医 *** 家同样生于湖北(蕲春县)的李时珍,十分崇敬神农氏为民采 *** 的精神,也曾多次深入神农架遍寻有效 *** 方。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赞誉:“神农氏出,始尝草别谷,以教民耕艺;又尝草别 *** ,以救民疾夭”。此外神农还设立集市,开启贸易。《易经·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说的就是,神农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至今在随州的历山镇还有一条街叫“日中街”。
3、这么多在随州地区被保留下来的有关神农的传说以及与神农有关的地名,一方面反映了荆楚人对先祖炎帝神农的怀念与尊敬,同时也很好的印证了炎帝神农就是湖北随州人。
4、尽管,对炎帝是否随州人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如山西的宝鸡说、湖南的华阳说等,但历朝、历代的史学家及历史文献,对炎帝是否随州人都作了肯定的记载。
5、《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炎帝……”;郦道元《水经注•漻水》:“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相传父老云,是神农所生处也”;《列子•汤问》:“楚之南,有炎人之国”;《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昔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帝王世纪》曰:“神农氏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春秋时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春秋学者排的“五帝”(黄帝、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却没有炎帝。为什么?因为将炎帝当作 *** 楚人的祖先而排斥在五帝以外了。当代周谷城著的《中国通史》、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简编》等权威历史 *** 著作也都认定“烈山在湖北某地方”或“随县境内”。
6、春秋以来2000多年,有140多种典籍记载了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的烈山。从文字记载、到传说民俗,到考古发现(冷皮垭遗址),都证明了炎帝神农是生于湖北随州的,
7、其实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炎帝是哪里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炎帝是灿烂的中华农耕文化的缔造者,是中华乃至人类文明的开启者,作为华夏始祖,他对人类的贡献不是“伟大”就能够表达的。
关于炎帝之乡湖南和炎帝有什么发明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