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青铜器之乡扶风和 *** 青铜器之一村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青铜器之乡扶风以及 *** 青铜器之一村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青铜器之乡是陕西的哪里
1、青铜器之乡是陕西的宝鸡。宝鸡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在宝鸡境内出土了多达数万件青铜器,数量之巨,绝无仅有,因此宝鸡被称为中国“青铜器之乡”。汉代以来,宝鸡地区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特别是清代以来,宝鸡出土青铜器见于著录的数量急骤增加,并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区域。何尊、大克鼎、铜浮屠都是 *** 作品。--引自百度百科
2、夏商周时期出现了冶炼青铜的技术工艺,大量青铜系被 *** 成各种装饰品和橙装物品的工具,现在陕西宝鸡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制品。对于研究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陕西宝鸡也被称为青铜器之乡,先秦时期对于青铜器也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改进,既可以作为在 *** 上,也可以作为盛放食物的工具。
3、陕西出土的青铜器文物在全国各地博物馆保存,故宫上海博物馆等都可以看到宝鸡青铜器的身影,不仅具有高超的欣赏价值,而且见证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
4、 *** *** 亲笔为陕西宝鸡题写青铜器之乡五个大字,自此以后宝鸡青铜器之乡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人们提到青铜器就会想到保集,提到宝鸡就会想到青铜器,青铜器已经成为了宝鸡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了解各类青铜器的特征及价值能够推断出历史阶段的文化特点,数万件青铜器从这里出土开发。
二、扶风县是哪个地区市的
1、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湋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扶风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
2、地势:北高南低,以黄土高原为主。地形可分为三部分:北部为山区;中部为高原区,是本县主要农耕区;南部平原区为粮棉高产区。县城海拔590米。
3、气候:属 *** *** 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更高气温42.7℃,极端更低气温—1 9.5℃,年均降水量5 *** 毫米,无霜期209天。夏多暴雨,间有伏旱,晚霜冻易使小麦受害。
4、河流:境内有渭河、玮河、漆水河、美水河,七星河等8条河流,属渭河水系。
5、矿藏:主要有青色碳酸钙、大理石、沙卵石等。
6、耕地4. *** 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次为高粱、谷子、豆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 *** 、辣椒、烤烟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 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柿子、核桃、梨等。种植 *** 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 *** 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7、周原遗址位于县城北9千米处,相传始建于东汉,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是西周古京都之遗址,以“青铜器之乡”而闻名中外。法门寺在县北法门镇,寺内有1 3层8棱宝塔1座,高48米,1981年 *** ,1986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已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内有 *** 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贵文物。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多方重视,不仅修复原塔,并扩建成法门寺博物馆。现在法门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龙头和世界闻名的 *** 圣地。还有隋文帝泰陵、东汉班固墓、扶风城隍庙、唐代杨珣碑、杨珣墓、东汉马援墓以及姜塬遗址、王家台遗址等6处遗址。
8、陇海铁路、西宝高速路、西宝公路北线横贯东西,从南部过境。法汤高速路为游览法门寺和汤峪提供了很大方便。
9、原始社会神农氏时期,县属姜氏国(部族)。
10、黄帝时期,属岐伯国(部落),后稷周国(部落)。
11、尧舜时代,为周始祖弃的封地,属后稷有邰氏。
12、东周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境内法门镇始设美阳县,揉谷乡法禧村设邰县,属内史。
13、西汉时,美阳县、邰县始归雍国,后属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归右扶风辖领。新莽时属扶风县都尉大夫府。
14、东汉时,美阳县辖区未变。南部邰县改为武功县。
15、三国时,美阳、武功县治未变,归扶风郡辖领。
16、西晋时,美阳县属扶风国,武功县属始平郡。
17、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美阳县。在今县北部、岐山县东北部设周城县,美阳县并入周城县,治城在今周原遗址,归平秦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县,在武功县治姜塬嘴设美阳县,辖今县南部、武功县全部和太白、骆谷、邰亭等地,归武功郡辖领。
18、北周天和四年(569),移美阳县治崇正镇。建德三年(574),移周城县治于眉城,在原周城县址设三龙县;撤美阳县,县地归岐山。置武功县治于中亭川(今武功镇)。
19、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改三龙县为岐山县,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岭)南十里。
20、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长宁镇始设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在今县址设�川县。太宗贞观元年(627),撤扶风县,贞观八年(634)改�川县为扶风县,在今法门镇设置岐阳县。元和三年(808)撤岐阳县。
21、五代后梁、唐、晋、汉、周时,扶风县设置未变,归凤翔府辖。
22、南宋初(1127),金人 *** 北方,更名扶兴县。后又复原名,归凤翔府辖。元、明、清时,县名和治城均未变更。元时属陕西行中省凤翔府辖,明清归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辖。
23、 *** 初,属陕西关中道。二十四至三 *** (1935—1949),归宝鸡第九行政 *** 区专员公署辖。
24、1949年7月13日解放,县人民 *** 成立,隶属宝鸡专员公署。
25、1958年12月并入兴平县。1961年8月从兴平县分出至今,隶属宝鸡市。
26、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扶风县荣获中华人民 *** 国 *** 、国家 *** 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27、二OO七年十二月被国家 *** 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
28、二OO八年5月被陕西省命名为省级“平安县”。
29、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词条
三、陕西宝鸡,为什么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1、汉代以来,宝鸡地区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特别是清代以来,由于金石学的发展,宝鸡出土青铜器见于著录的数量急骤增加,宝鸡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区域。目前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手中。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说:“世界上凡是有博物馆的地方就有宝鸡青铜器“。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已达2万多件,仅馆藏青铜器就达15000多件,约占全省青铜器馆藏数量的2/3。
2、宝鸡出土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等级文物多,特别是青铜礼器多、国宝级文物多。宝鸡现有馆藏青铜器中,国家一级文物158件、二级文物401件、 *** 文物529件,珍贵文物约占全国总数的71%。国 *** 布的三批 *** 出境文物名录中,青铜器共36件,宝鸡有8件青铜器入选。宝鸡馆藏青铜器中,国宝级文物达55件,著名的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均出土于宝鸡。
3、西周时期正值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所以宝鸡出土青铜器大多造型独特、 *** 精致、美观,大方。
4、宝鸡出土青铜器与商代青铜器的一个典型区别,就是铸有铭文。从目前资料来看,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中,能收集到有铭文的就多达700余件,700多件青铜器铭文总数近20000字。
5、在眉县杨家村窖藏未发现前,国内有纪年的青铜器只有60多件,标准器有38件,其中宝鸡出土15件,占40%。在近两百年的考古发现中的青铜器,基本都在宝鸡境内。例如眉县,石鼓园一带,周原(岐山和扶风交界处)一带,曾发现并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原件,甚至有很多是窖藏青铜器,大小共计数万,并且近年来,新的青铜器还在陆续发现中。再说“晚清四大国宝”。众所周知的晚清四大国宝,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都是清代出土于宝鸡周原的西周青铜瑰宝。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