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之乡平阳,越剧之乡是哪里的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2

大家好,越剧之乡平阳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越剧之乡是哪里的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越剧之乡平阳和越剧之乡是哪里的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2. 求越剧或者扬剧《珍珠塔》的戏曲剧本
  3. 越剧《珍珠塔》 唱词

一、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1、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

2、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3、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是戏曲的成型时期。南戏是中国较早成熟的戏曲形式。

4、它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于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剧本一般都是长篇,数倍于北曲杂剧。

5、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之一个黄金时代。

6、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元杂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 *** 和斗争精神。

7、元杂剧作家为避文祸,多借历史传说故事反映现实,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也常涂上一层"历史传说"的保护色。许多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元代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有着强烈的时代感。

8、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

9、清代地方戏是古典戏曲的第三个阶段。它和近、现代戏曲有着共同的艺术形式。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

10、进入乾隆年 *** 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 *** 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戏的时代。

11、中国话剧从西方引入中国,20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仍具有一些戏曲的特点。30年代,是中国历史饱经忧患的年代。

12、一方面是 *** 的激化,1931年爆发了“了乙·一八”事变,日本 *** 的侵略铁蹄践踏了我国东北地区;另一方面是阶级矛盾的激化,工农群众反抗资本家与地宅的斗争波起云涌。

13、这一时期,中国话剧继续吸收和借鉴西方戏剧,但已从各流派的兼收并蓄转向对现实主义的侧重,现代主义的戏剧实验渐趋消歇。而在时代情势的催动下。

14、中国话剧一扫既往的浪漫、感伤的基凋,而转向悲愤、抗争,主动地承担起唤起民众、拯救国家的重任。中国话剧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开始走向成熟。

15、中国戏剧既有别于古希腊的戏剧,也有别于欧美近现代的戏剧。因为,中国戏剧是在中国文化氛围之中创造出来;所以,中国人的 *** 观、历史观、审美观已经给中国戏剧贴上了醒目的标签。

16、杂剧、南戏、雅部、花部的创造,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随心所欲。中国戏剧,是中国文化推陈出新的创造,属于中华民族以艺术的形式审视过去、解剖现实、向往未来的精神追求。

17、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18、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

19、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20、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 *** 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 *** 大 *** 》等作品。

21、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

22、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

23、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之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

24、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辛亥 *** 前后,一批有造诣的戏曲艺术家从事戏曲艺术改良活动。

25、著名的有汪笑侬、潘月樵、夏月珊等,他们为以后的戏曲改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代戏曲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 *** 国成立,在这段时期,一些有志之士对戏曲进行了 *** 。

26、梅兰芳在“五四”前夕演出了《邓霞姑》、《一缕麻》等宣传 *** 思想的时装新戏,周信芳、程砚秋等也都创作了不少的作品。

27、五四运动到 *** 战争爆发前夕,各个剧种都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优秀演员。京剧有馀叔岩、言菊朋、梅兰芳等,川剧有周慕莲,汉剧有董瑶阶,湘剧有吴绍芝。

28、秦腔有刘毓中,蒲剧有王存才,等等。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评剧《秦香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十五贯》等。

29、著名历史学家吴还撰写了历史京剧《海瑞罢官》。以后,又陆续推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如京剧《白毛女》、《红灯记》、《奇袭 *** 团》,评剧《刘巧儿》,沪剧《芦荡火种》。

30、豫剧《朝阳沟》等。粉碎“ *** ”后,重建了戏曲艺术队伍,为群众喜爱但被停演或遭到批判的大量传统剧目,如京剧《谢瑶环》、蒲仙剧《春草闯堂》、吕剧《姊妹易嫁》等也得以重新上演。

31、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经过不同的时代,戏曲艺术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观众的需要,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的艺术特色,戏曲界提出的“现代化”与“戏曲化”的问题。

3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戏剧

二、求越剧或者扬剧《珍珠塔》的戏曲剧本

1、-----《珍珠塔》唱词----

2、河南吏部公子方卿,因家遭回禄,落难贫困。为上京应试,去姑母家借盘缠银钱,受到奚落,愤而辞别。表姐陈翠娥得讯,暗将珍珠塔相赠于方。姑丈陈培德也赶至九松亭,以女儿翠娥许与方卿,中表联姻。方卿途中遇盗,陈翠娥闻讯悲痛万分。后方卿高中,乔装见姑,借唱道情戏笑姑母。后方卿与陈翠娥成亲,合家团圆。

3、方卿:河南投亲到襄阳,兰云堂上见姑娘。

4、合唱:一见方卿变了样,上上下下细打量。

5、方卿:自从姑娘襄阳来,家乡是兵荒马乱连年灾。三年旱荒三年涝,十户人家九无炊。我家不幸遭回禄,万贯家财化成灰。 *** 无有栖身地,只落得苦守坟堂。

6、方朵花:我方家前世造孽深,后代会留此不孝孙。侬在家贫困有谁知道,何苦要赶到襄阳出臭名。平日来此还犹可,今日里我寿堂坐满了众嘉宾。勿要说旁人看见要论长短,就连那近身丫环也看轻。站在一旁暗嘲笑,叫我今后怎见人。

7、方卿:小侄勤读圣贤篇,雪窗萤火十余年。欲待来岁应试去,怎奈是阮囊羞涩少盘川。特到襄阳借考本,一百两作路费银。一百两当安家用,一百两我整顿行装上京城。

8、方卿:小侄愧无子建才,慈亲却比孟母贤。盼我白玉早成器,昼夜伴读教子严。只待一旦风云起,平地扶摇是上青天。

9、方朵花:只怕天不从人愿,富贵从来不由人。常言道功名本是命里定,光有志气是功难成。姑娘我虽有栽培意,怕只怕是强求功名枉费心。

10、方卿:姑娘啊,乞食漂母小韩信,困守破窑吕蒙正。这都是少年贫困后得志,何况侄儿我方卿。

11、方朵花:那古人自有古人福,侬莫比古人比自身。侬本是吏部公子宰相后,河南首富是皆知名。却为何落难坟堂住,只落得风扫地来月当灯。

12、方卿:姑娘啊,世上未见 *** 富,人间哪有万年贫。莫道我如今落难坟堂住,看日后金鞍白马出皇城。

13、方朵花:啊呀宝贝呀,侬若是金鞍白马出皇城,姑娘我是半夜梦里也笑醒。怎奈是世上虽无 *** 富,人间却有万年贫。且看那古今多少读书子,潦倒一世不翻身。姑娘我虽不精通柳庄术,我 *** 相法也懂三分。一眼看去勿会得错,劝阿卿侬上京赶考作罢论。

14、方卿:我只道骨肉总有骨肉情,谁料犹似陌 *** 。早知人情薄如纸,悔不该背井离乡来投亲。君子受刑不 *** ,猛想起那日投亲出门庭。家中是只有一斗二升黄熟米,三捆干柴别娘亲。我母亲一天只吃二合半,四天之内吃一升。方卿屈指算一算,我母亲四十八天可活命。倘若我素手空空回家去,岂不要活活饿死老娘亲。欲待回身气难忍,更何况 *** 临别话叮咛。出门不比在家里,言行且莫太任 *** 。姑娘若有不到处,礼别尊卑要让几分。姑娘啊,小侄是登山涉水来襄阳,只有你姑娘骨肉亲,姑娘啊,今日投亲借考本,明年 *** 跃龙门,若遂平生凌云志,不忘你姑娘栽培恩。

15、方卿:势利姑娘太无情,言语轻薄我方卿。大钱一千米一斗,还说是打发沿门求乞的人。姑娘啊,有钱不可笑 *** ,富贵不能忘根本。常言道穷的哪会穷到底,富的哪会富到根。砖瓦尚有翻身日,困龙也能上天庭。前朝后代且不论,就比姑爹老大人。想当初落难卖文度生计,穷途落魄人看轻。幸遇我祖父爱才栽培他,后来才衣紫腰金伴朝廷。

16、方朵花:侬若是勤读诗书求上进,侬头上怎会是无功名。侬若是品德端庄心德好,怎会命犯八败星。我看侬井底砖瓦翻身难,浅水困龙是怎腾云。我老爷落难自有 *** 做,侬穷 *** 只好永住坟堂门。

17、合唱:姑娘啊,斗大红烛难照后,请姑娘你说话之中要留三分。

18、方朵花:我看侬蚱蚂头皮尖又小,怎能头戴乌纱帽。我看侬左肩低来右肩高,怎能身穿大红袍。啊呀呀,鹭鸶脚梗细又小,高靴怎向足上套。侬咯命里早注定,穷 *** 跟啦是脚后跟。姑娘我一眼看得准,侬是今生今世难翻身。方卿侬若有 *** 做,除非是砻糠好搓渡船绳。方卿若有 *** 做,扫帚柄上会出冬笋。方卿侬若有 *** 做,六月黄河水结冰。方卿若有 *** 做,黄狗出角会变麒麟。方卿若有 *** 做,除非是月落东山日西升。朝中文武死干净,皇帝缺少保驾臣。算侬穷 *** 走好运,才会来找侬活宝小方卿。

19、方卿:多承姑娘好教训,小侄是没齿不忘记在心。

20、方卿:从今后我有官再到襄阳来,无官不进陈府门。

21、方朵花:从今后侬若无官襄阳来,莫怪我姑娘不留情。前脚进门斩前脚,后脚进门断脚筋。侬要是头戴乌纱身穿蟒袍,腰系玉带足蹬朝靴,摇摇摆摆摆摆摇摇,代天巡按出皇城,鸣锣喝道上我门。姑娘我黑墨涂脸我跪在地,三步一拜接方卿。

22、合唱:说什么同气连枝骨肉情,却原来世态炎凉太无情。

23、合唱:这真是虎落平阳遭犬欺,龙困浅水被虾戏。

24、合唱:一见表弟顿然呆,形容憔悴令人悲。当年是中表相处如手足,今日里后园代母来请罪。

25、陈翠娥:常言道千朵桃花一树开,至亲理该好看待。更何况我陈家深受方家恩,怎能够骨肉相逢情义乖。君子受刑不 *** ,难怪表弟要怒满怀。表弟呀,曾记得幼年在河南,青梅竹马两无猜。舅母娘当我似亲生,相待更比慈母爱。自从我家迁襄阳,地隔南北少往来。平时我 *** 常道及,舅母 *** 恩德难忘怀。只因那兵荒马乱路途阻,鱼雁鲜通十余载。今日难得表弟到,骨肉团聚重相会。适才家母因酒醉,一言半语你休见怪。

26、方卿:姑娘训教要弟好,尊卑有别决不怪。小弟是归心似箭难久留,表姐莫用多疑猜。

27、陈翠娥:表弟你不远千里襄阳来,怎能够匆匆而来急急回。母亲若有不到处,愚姐请罪礼来赔。

28、方卿:小弟离家菊初绽,转眼已是腊梅开。游子在外慈母念,日夜倚门盼儿归。

29、陈翠娥:表弟呀,你莫愁游子在外慈母念,你莫愁舅母娘悬念盼儿归。待我禀明老爹爹,去接舅母襄阳来。表弟呀,你留在我家勤读书,只等来年赴春闱。

30、方卿:表姐呀,我母亲年迈难远行,有负盛情不便来。一片好意弟牢记,且待他年再相会。

31、陈翠娥:表弟呀,堂上还有我爹爹在,难道你不去会一会。如今你不别而行匆匆走,爹爹责问何言对。表弟呀,你能否屈留一二月,我安排车马送你归。

32、方卿:表姐是至诚相待留方卿,他怎知男儿立志难更改。表姐呀,我坟堂缺少应门童,家里又无使女在。母亲是终日在家度日艰,小弟是恨无双翅难飞归。今日恕弟失礼去,他年负荆来请罪。

33、陈翠娥:表弟他立志不受半分银,空手怎能把家归。想起了方家有座珍珠塔,随我娘亲陪嫁来。倒不如原璧归赵送表弟,借花献佛巧安排。表弟他来岁赴试有考本,何愁蟾宫不折桂。

34、彩萍:我是 *** 房中心腹婢,若问我名叫彩萍。

35、方卿:啊呀姑娘啊,你枉为同气连枝骨肉亲,不及丫头小彩萍。今日愧受大姐银,刻骨铭心不忘恩。

36、陈翠娥:暗赠珠塔送糕点,愿表弟来岁金榜题名姓。表弟呀,常言千里送鹅毛,一点薄礼表寸心。你此去登山涉水路程远,愿你平安返家门。风急浪高休过渡,月黑三更忌夜行。旅途劳顿莫贪睡,状元糕切记要留神。表弟呀,这糕点是我孝敬舅母娘,烦你带回太平村。你定要亲自交给我舅母手,我舅母吃了糕点会知愚姐一片心。你千万莫负我重托,状元糕切记要留神。

37、方卿:小弟代母先道谢,我一定恭恭敬敬带回河南呈娘亲。我母亲吃了这糕点,一定会深感你表姐孝道心。

38、陈翠娥:表弟呀,你独自远行返河南,千里迢迢我难放心。这糕点你要放在包囊里,白天背肩上夜晚可作枕。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随身物件你要常检点,状元糕时刻要留神。

39、方卿:她千叮咛万叮嘱,千叮万嘱要留神。难道说这糕点乃是灵芝仙草做,难道说吃了会变长生不老的老寿星。这真是势利姑娘吝啬女,母女原是一样心。表姐呀,承蒙临别赠干点,我本当遵命带回赠娘亲。只怕丢失在中途,岂不是有负表姐 *** 。

40、彩萍:大爷推托不肯带,莫非待娘少孝心。

41、方卿:彩萍婢子多伶俐,说得我哑口无言难出声。

42、陈翠娥:表弟多心起疑猜,他哪知我点心之中有点心。表弟呀,愚姐叮咛无别意,状元糕千万……

43、方卿:但等小弟有功名,再到襄阳探表姐。

44、陈翠娥:今日分别腊梅开,但愿相逢杨柳青。不管你功名成不成,切莫要割断襄阳一脉亲。

45、合唱:状元糕千万要留神,状元糕千万要留神!

46、合唱:西风紧吹寒鸦飞,孓然一身返故里。

47、陈培德:快马追赶小方卿,我恨夫人薄情气走骨肉亲。

48、陈培德:一别匆匆十余年,我常将舅嫂贤侄念。只为那连年兵乱干戈动,阻隔云山路万千。雁鸿音断难传讯,欣喜贤侄到此间。来来来,快随姑爹回家去,与贤侄接风摆酒宴。

越剧之乡平阳,越剧之乡是哪里的-第1张图片-

49、方卿:只为离家思亲切,在此作客多不便。未见姑爹擅自走,恕我小侄礼不全。

50、陈培德:君子受刑不 *** ,难怪贤侄怒满腔。你须念方陈两家亲情深,非同一般不寻常。你姑娘之言休信她,贤侄安心留襄阳。我安排车马接舅嫂,从此两家有靠傍。

51、方卿:姑爹一片至诚意,款留方卿住襄阳。姑娘啊,你枉为同气连枝骨肉亲,不及姑爹情义长。常言道恭敬不如从命好,想起了兰云堂上我姑娘。今日里我若随姑爹回家去,只恐日后起风浪。姑爹呀,深情厚意我心记下,小侄是有官之日见姑娘。

52、陈培德:我身为公卿位显贵,可惜是唯有半子依膝旁。我欲将小女终身许,配与贤侄可相当。

53、方卿:小侄穷无立足地,白发 *** 守坟堂。寒鸦凤凰难匹配,贫富悬殊不相当。姑爹休得来轻许,只恐日后误红妆。此关表姐终身事,还清慎重三思量。

54、陈培德:贤侄莫用再推辞,请听姑爹叙家常。想姑爹当年流落河南地,写对卖文苦难当。若非你祖父另眼待,我焉有今日好风光。如今是方家只有你单丁子,姑爹我是年已半百无儿郎。两家岂能分彼此,姑爹当你亲生养。我有心选你作东床,论什么户对与门当。

55、方卿:虽蒙姑爹许婚姻,此事还须细商量。我是未得高堂 *** 命,怎能够子在他乡自主张。

56、陈培德:今日我姑爹亲口许,你回家禀母有何妨。

57、方卿:定亲还须行聘礼,怎奈我囊中空空无分文。况且百年大事须慎重,中间还少一媒人。

58、陈培德:九松亭前许婚姻,何须红丝作牵引。九棵老松亲作证,大媒相烦老方本。

59、合唱:大雪纷飞朔风紧,风雪夜行小方卿。

60、方卿:归心如箭赶路程,漫天风雪步难行。看四周白茫茫一望无际,前无村后无庙杳无人迹。沿着官塘傍河走,伞儿飞进黑松林。苍天,天哪,可叹你也无公理,帮着那势利姑娘把人欺。纵然你毁我风雪阻我道,怎奈我饥寒交加身无力。猛想起包中还有干点心,我何不暂充腹中饥。表姐她敬呈干点孝我娘,我怎能未奉 *** 先充饥。与其饿死在中途,倒不如望空求娘莫生气。兰云堂誓言犹在耳,终身难忘心牢记。干点乃是陈家物,我宁可饿死志不疑。

61、方卿:恍惚身随白云飘,不幸失落无价宝。表姐呀,可叹你明赠干点暗藏珠塔,助我方卿去赴考。谁知我人穷气多反生疑,竟然怪你量太小。如今失落珍珠塔,深情厚意难答报。姑爹呀,可叹你一片真诚选乘龙,盼我及第喜讯告。谁料今日身遭陷,绾得红丝缘难了。母亲,娘啊,可叹你日夜依门盼儿归,望断关山儿不到。姑娘啊,可叹你至亲不如外姓人,势利薄情世上少。今日我死异乡地,方家绝后你责难逃。

62、合唱:无情风雪猛又紧,雪地冻死小方卿。幸亏呼救被人闻,远远来了救命人。

63、陈培德:适才为父到前堂,见一汉子把塔当。明珠穿成塔七层,与我家一模无两样。但不过上系着红绿丝线同心结,

*** 、陈翠娥:同心结乃是女儿亲系上。

65、陈翠娥:这真是晴空忽起霹雳响,只觉得万箭穿心刀割断肠。啊表弟呀……

66、陈翠娥:想当初你投亲 *** 兰云堂,这全要怪我堂上娘。表弟你发誓不受陈家银,没奈何我只得干点之中将塔藏。却不料风雪途中会遇强梁,赠塔反累你遭祸殃。虽然强梁亲招认,劫塔未将人命伤。这一面之词难凭信,从未见盗贼生有佛心肠。表弟呀,你身若有长和短,河南舅母也活不长。翠娥为好反成歹,倒叫人抱恨终身后悔长。表弟呀,手捧珠塔哭表弟,泪洒珠塔痛断肠。如今是珠塔已归人遭凶,追根究底罪魁祸首就是我那势利娘。娘啊娘,若非你欺贫爱富嫌表弟,哪有今日这祸殃。若非你欺贫爱富嫌表弟,他怎会一命丧异乡。娘啊娘,你对不起泉下我舅父,害得那方家从此绝书香。你对不起在世舅母娘,害得她 *** 分离隔阴阳。娘啊你对不起堂上老爹爹,害得他晚年心头受创伤。你对不起亲生女,害你儿一世终身无靠傍。

67、陈翠娥:表弟吉凶如何,你怎么不向我说真情话呀,你若随表弟返故乡, *** 安来心也放。如今你重返彩楼到我手,反使翠娥添惆怅。莫非你怕受千里跋涉苦,有负重托返襄阳。莫非你难舍闺阁旧知己,中途脱逃回绣房。莫非你十余年听不懂我襄阳话,天生一付铁心肠。莫非你欺贫爱富嫌表弟,与我母亲心一样。为什么你装聋作哑不回答,恨不得拆你珠塔,了却当年朝夕相处这一场。

68、方卿:忽听得襄阳到旧地重临,今日里代天 *** 又过襄阳城。

69、方卿:想今日蟾宫折桂占鳌头,御笔亲点出帝邦。河南先见生身母,安然无恙迁新房。感岳 *** 许爱女配婚姻,千里送银慰我娘。谢表姐六秋亭前赠珠塔,真诚相待情意长。落方本与小彩萍,雪中送炭我更难忘。此番我代天 *** 过襄阳,我不免有官改扮无官样。一来是私行查 *** 间情,二来是知恩报答心愿偿。三来顺便试姑娘,看她是否变心肠。倘若姑娘变了样,往事勾销不必讲。倘若姑娘不变样,莫怪我以小犯上羞一场。

70、方朵花:阿卿啊,我咯侄宝贝呀,叫声阿卿我侄宝贝,菖蒲花儿难得开。东风飘啊呀西风吹,哪一阵好风吹过来。今日吹到襄阳地,想必蟾宫早折桂。我看侬是头儿圆圆生得好,定能头戴乌纱帽。知县府台还嫌小,脱下乌纱换相貂。

71、方卿:小侄是蚱蜢头皮尖又小,怎能头戴乌纱帽。

72、方朵花:我看侬是一字肩架生得好,定能身穿大红袍。三品五品还嫌小,脱了红袍换紫袍。

73、方卿:小侄是左肩低右肩高,怎能身穿大红袍。

74、方朵花:我看侬是三世修来罗汉脚,脚穿高靴伴当朝。

75、方卿:小侄是鹭鸶脚梗细又小,高靴怎向足上套。姑娘 *** 相法高,我命里无官休取笑。

76、方卿:啊呀姑娘啊,小侄自恨命运乖,枉有博古通今才。荣华富贵无我分,名落孙山万念灰。我只得一曲道情到处唱,自谋衣食走天涯。小侄无官心有愧,怎敢再到襄阳来。都只为路遇半仙张铁口。他说我一喜定能免三灾。小登科后大登科,官运亨通三十载。

77、方卿:前奉慈命离乡井,不远千里投至亲。多承姑娘好教训,立志奋发求功名。不幸中途遇大盗,抢去包囊难查寻。只当命丧异乡地,谁知道绝处逢生遇救星。来了江西毕云显,搭救小侄上京城。礼部春闱二月里,马蹄踏遍杏花尘。七篇文章三场毕,金殿传胪唱姓名。天子门生三鼎甲,状元及第点方卿。新进士三百名,纷纷齐出午朝门。 *** 中摆酒宴,想不到我万年贫也去赴琼林。

78、方卿:人逢喜事精神爽,痛饮御赐酒三樽。醉后失手打近侍,胡言乱语骂大臣。天子闻奏龙颜怒,将方卿革职还乡为庶民。因此我方卿还是旧方卿,没奈何流落 *** 唱道情。

79、方卿:列国年有个小苏秦,身贫困求功名。初次不第返乡井,全家人把他来看轻。苏秦胸怀有大志,名不惊人不灰心。到后来变了情,穷苏秦成了富贵人。六国封相回家转,霎时忙坏了一家人。不贤嫂头顶香盘跪在十里亭,奴颜媚笑接苏秦。可叹世间还有苏秦嫂,只认衣衫不认亲。叹人生势利亲,骨肉情当浮萍。欺贫爱富亲不认,势利之人实可恨。

80、方朵花:可恨侬爹爹瞎眼睛,将儿终身配方卿。我定要退去穷亲另配婚,决不让儿苦一生。

81、陈翠娥:母亲你无非怕儿受贫困,要退穷亲另配婚。一片苦心儿全知,女儿深感娘亲恩。不过是顺从母命逆父意,又恐这违条越礼不该应。母亲啊,你莫嘲方家家道贫,女儿有珍珠宝塔可作聘。

三、越剧《珍珠塔》 唱词

1、方卿:自从姑娘襄阳来,家乡是兵荒马乱连年灾。三年旱荒三年涝,十户人家九无炊。我家不幸遭回禄,万贯家财化成灰。 *** 无有栖身地,只落得苦守坟堂。

2、方朵花:我方家前世造孽深,后代会留此不孝孙。侬在家贫困有谁知道,何苦要赶到襄阳出臭名。平日来此还犹可,今日里我寿堂坐满了众嘉宾。勿要说旁人看见要论长短,就连那近身丫环也看轻。站在一旁暗嘲笑,叫我今后怎见人。

3、方卿:小侄勤读圣贤篇,雪窗萤火十余年。欲待来岁应试去,怎奈是阮囊羞涩少盘川。特到襄阳借考本,一百两作路费银。一百两当安家用,一百两我整顿行装上京城。

4、方卿:小侄愧无子建才,慈亲却比孟母贤。盼我白玉早成器,昼夜伴读教子严。只待一旦风云起,平地扶摇是上青天。

5、方朵花:只怕天不从人愿,富贵从来不由人。常言道功名本是命里定,光有志气是功难成。姑娘我虽有栽培意,怕只怕是强求功名枉费心。

6、出处:出自清代越剧《珍珠塔》作者不详。

7、《珍珠塔》又名《方卿羞姑》、《九松亭》。枣梆传统剧目。故事源于清代弹词《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枣梆演出本分上、下两集。说的是明代官宦之后方卿,家遭变故,中途败落,为赴京应试,去向姑母陈氏借贷,陈氏不借,反加 *** 。

8、陈女翠娥与方卿定有婚约,得知后,约方卿相会,送与银两,并赠以传世之宝珍珠塔,后方卿得中状元,封八府巡按,奉旨出巡,路过陈家,扮道人进入陈府,唱道情羞讽其姑,陈氏悔愧,方卿与翠娥终得完婚。

9、1958年赵凤来、孙良波等加工整理,由菏泽地区枣梆剧团重新排演,崔秀芳饰方卿,樊秀玲饰陈翠娥,单元红饰陈氏。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抄本。吕剧、柳琴戏有此剧目。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平阳 剧之乡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