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鱼米之乡意境图的一些知识点,和赞美鱼米之乡景色的句子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故乡的野菜的作品鉴赏
《故乡的野菜》以冲淡平和为主要面目,整篇文字就像一位长者在静静讲述,淡泊安详,但平淡的背后却有着用心的经营。如作者开篇说道,“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 43; *** 43;”。要写故乡,却先说对故乡没有什么情分,笔调一下子荡了开去。为不使文脉过于呆滞,正话反说,倒着说,对着说,都是周作人散文经常采用的策略。作者听妻子“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因为“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很自然地就把话头又拉回了正题,丝毫无牵强之感。接下来由春天常吃荠菜想到另一种常吃的黄花麦果,再由它扫墓时作贡品想到另一种扫墓时常吃的野菜紫云英,表面信口而谈,内里却是一条线。但作者又不露痕迹,由看到卖荠菜,随之想起故乡,这种情思看似有意,又似无意;回想故乡,却只谈野菜,看似有意思,又似无意思,冲淡的意境跃然纸上。郁达夫在谈到周作人的美文小品时曾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千字小文之内,起承转合,写得活而不僵,独具匠心的结构艺术可见一斑。
散文,尤其是絮语式的美文,首推一个“真”字。美文可以说是见情见 *** 的一种文体,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造作。作家往往用美文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哲理和感悟。读者从行文中,也能看出周作人真实的内心生活,复杂的情感世界,渊博的知识修养。《故乡的野菜》首先就是一篇见情见 *** 的真文。对于童年时候所食的野菜,作者大方自然地展示着他的热爱,没有丝毫的遮掩和伪装。比如于黄花麦果,“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佳物不可再得的怅惘情绪,合盘托出,这就是周作人的真。面对读者,不故弄玄虚,不伪作高深,一腔真情慢慢流出,才使读起来觉得近,觉得亲。
在真之外,这篇散文又极美。它有着极美的意境,“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这是动态的劳作;“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这是静态的生机。挖菜的村姑,歌唱的小儿,绿色的荠菜,紫红的花朵,分明一幅洗去铅华的江南 *** 图。这美还体现在语言。通篇文字,很难找到文绉绉的、艰涩难懂的语言和句子,纯属平常的白话口语,如叙家常。
周作人的美文,尤其是一些描写故乡风物的言志小品,里面总有很多童谣和民谚,使他的散文在冲淡平和的文风之外,充盈着一种“俗趣”,氤氲着浓浓的地方风味,这是《故乡的野菜》的另一特点。民谣是周作人一生的更爱之一。《故乡的野菜》中,引用歌谣就有四五处之多。“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三月三,蚂蚁上灶山”等,短短一两句,语言通俗可爱,含义浅近直白,使文章生动不少。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的民谣,没有经过刻意的文饰和加工,有一种天然的野趣,周作人称之为“民族的文学”。尤其是用儿童视角和语言来表达的童谣,又添了一种稚趣在里面,就更是周作人所谓的“天籁”了。《故乡的野菜》散发着浓浓的风俗趣味的,这种趣味,除了上述的民谣所带来的“俗趣”,还体现在作者的渊博学识所带来的“雅趣”。
周作人读书极多,每写到一个风物,他都能 *** 西引,左右逢源,各种趣语稗谈信手拈来。比如本文写到故乡的荠菜,便引明代文学家田汝成著的《西湖游览志》和清代文学家顾禄的《清嘉录》中的记载,这两本都是关于吴中民间世俗的书。这些引用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文章也有了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写紫云英,引用日本的《俳句大辞典》,“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吧。”仿佛不经意,但作者的学识已经跃然纸上了,就使周作人的美文与那些惟有平淡的文章天壤之别。而且,对每一种野菜的 *** 状,以及野菜的食法,周作人都仿佛博物学家一样,能细细道来。如“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 *** ,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再如,“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等等。此类文字,是周作人一贯的风格,能让读者对绍兴地方的植物和生活习俗都有明白的认识,风俗宛然如在眼前。“这些都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特别留心于野卉杂花,亲切 *** 的记其 *** 状,文情闲静,文笔润泽”。这就是周作人散文中的雅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得来的。有这些作底子,《故乡的野菜》中体现的地方风味方显得雅致,所用的民间歌谣也更显亲切,才不孤单。淡而有味道,不正是周氏美文的特色么。
周作人不但在理论上之一个提出了平民化的主张,同时以自己的创作实绩践行了这个主张,《故乡的野菜》就是一个典型。文章所写三种野菜: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均是极为常见的野生植物,甚至“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作者之所以对此兴致盎然,更大原因就是它们都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东西。清末的农村,也就是在周作人的童年时代,农民的生活是很清苦的,作为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收入也仅能果腹而已。春天到时采摘一些野菜,就成为乡民们甚至城里的普通市民常做的一件事情。对这些野菜,一些士大夫用审美的眼光看待,描述得天花乱坠,“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可以看出,能否与底层人民的生活 *** ,是周作人思念这些野菜的一种情感。这种生活是普遍的事实,作者表达的是真挚的思想,平民化的写作立场于此凸显。
平民化的写作立场同样体现在对待妇女儿童的态度上。“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周作人欣赏的态度溢于言表,对“妇女小儿”的这种工作从内心里发出赞美。周作人毕生关注妇女和儿童的命运,从没有把妇女和儿童当作男人们的附属品,不但重视采集童谣童话,也与贵族化写作把妇女看作 *** 的态度迥异。对每一个普通生命予以尊重,这样的情感称得上是大真挚。
《故乡的野菜》虽是周作人美文创作的早期尝试,但卓越的美文艺术,处处散发的地方风味与深隐的平民写作立场,使其成为周作人散文创作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昭示并影响了周作人此后言志美文的创作路向和特点。这篇美文所包含的诸种创作因子,又像一只报春之燕,预示了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浓郁传统色彩一脉的诞生。《故乡的野菜》在絮絮漫谈之下有着精心的结构,看似平淡的文笔,却蕴藏了深厚的内涵和明妙的情趣。
二、意境超美的词语
1、 *** 满园、秋水长天、玉阶生凉、芳草萋萋、竹影婆娑、落英缤纷、云海茫茫、山色空蒙、烟波浩渺、风轻云淡、雾里看花、繁星点点、明月如霜、雁字回时、飞瀑流泉、古木参天、春风化雨、山明水秀、雪域高原。
2、镜花水月、鸟语花香、灯火阑珊、繁花似锦、诗情画意、景色宜人、碧瓦红墙、染指年华、金风送爽、春种秋收、万籁俱寂、鱼米之乡、白璧微瑕、秋色宜人、精妙绝伦等等。
1、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使读者或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意境的营造是文艺创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需要作者有深刻的生 *** 验和艺术修养。
2、通过深入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作者能够将这些感受和体验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再通过艺术加工和形象思维的方式,形成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生活,还能够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3、意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包括了景与情的交融、虚与实的结合、形与神的统一等方面。在文艺作品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环境或社会生活场景,将它们与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相互交织,从而形成景与情的交融。
4、意境的营造也需要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深度。此外,形与神的统一也是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需要将人物的外形和内在精神相互融合,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 *** 格和情感。
5、在文艺作品中,意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诗歌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诗意境界。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社会生活场景和人物 *** 格,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社会生活氛围。
三、题白杨图古诗的含义
1、译文:北方有一种好树,挺拔正直如长矛。每个叶子都很团结,每个枝条都力争上游。羞与树中的贵族为伍,甘愿同榆树、枣树为伴。诗人画家都推崇白杨的风骨,都愿意同心协力抗击敌人。
2、茅盾( *** 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 *** 文艺奠基人之一。 *** 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 *** 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 *** ”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四、求关于江南水乡的诗,很有意境的那种 越多越好# ***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
6、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7、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8、落魄 *** 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9、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 *** 薄幸名。
10、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花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11、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髻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寄、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12、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13、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 *** 苔生。
14、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1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关于鱼米之乡意境图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