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什么什么什么?成语什么什么买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14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成语什么什么什么,成语什么什么买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什么什么的成语
  2. 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3. 不什么惑什么的成语
  4. 什么什么什么字成语
  5. 什么什么什么什么镜的成语

一、什么什么的成语

1、集矢之的[ jí shǐ zhī de ]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敌,亲集矢于其目。”

2、一语破的[ yī yǔ pò dì ]

释义: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出处:唐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3、一言中的[ yī yán zhōng dì ]

释义: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出处:《中国现在记》之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4、众矢之的[ zhòng shǐ zhī dì ]

释义:矢:箭;的:箭靶的中心。众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出处:清谭嗣同《报贝元徽》:“今之原祸始音,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

5、一语中的[ yī yǔ zhōng dì ]

释义: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6、一发破的[ yī fā pò dì ]

释义: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出处:《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7、众怨之的[ zhòng yuàn zhī dì ]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可见得我们就这大关的事不是好事,我这当督检的,还是众怨之的呢。”

二、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无所事事、雄心勃勃、风尘仆仆、生气勃勃、含情脉脉、文质彬彬、死气沉沉、逃之夭夭、天理昭昭、天网恢恢、气势汹汹、铁骨铮铮、众目睽睽、威风凛凛、含情脉脉、喜气洋洋、相貌堂堂、仪表堂堂、想入非非、小心翼翼,硕果累累、秋风习习、得意洋洋、白发苍苍、波光鳞鳞。

不过尔尔、不甚了了、长夜漫漫、此恨绵绵、大才盘盘、大腹便便、大名鼎鼎、风度翩翩、风尘碌碌、风尘仆仆、风雨凄凄、负债累累、顾虑重重、虎视眈眈、饥肠辘辘、来势汹汹、泪眼汪汪、两手空空、聊复尔尔、磨刀霍霍、目光炯炯、暮气沉沉、怒气冲冲、气喘吁吁、气势汹汹。

2、释义: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3、出处:明·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译文:然而每天早晨进入部堂,只作揖然后回来,结果什么事情都不干。)

三、不什么惑什么的成语

1、意思: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纪。意思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

2、出处:论语为政篇中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3、同学大学毕业年仅二十,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4、30多年前,最早阅读过施昌东初期一些作品原稿的人,又何曾料及会在今天为最后一本遗稿作序呢?那时候方近不惑之年,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 *** 。

成语什么什么什么?成语什么什么买什么-第1张图片-

四、什么什么什么字成语

1、【一鼓一板】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2、【一干一方】“干”与“千”、“方?”与“万”字形相似,一干一方?即一千一万的隐语。这是明代 *** 行贿的黑话。

3、【一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4、【一晦一明】一暗一明。常指昼夜循环。

5、【一壑一丘】壑:山沟;丘:土山。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6、【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7、【一家一计】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产。亦引申为一家人。

8、【一节一行】谨守一种德行。常指丢弃大义而史注重小节德行。

9、【一夔一契】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之喻良辅。

10、【一马一鞍】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11、【一拉一唱】唱:唱和。一个人拉琴,另一个人唱和。比喻两人互相配合,一个下面说话,另一个在旁帮腔。

12、【一年一度】度:次。每年一次的意思。

13、【一龙一蛇】忽而像龙的出现,忽而像蛇的蜇伏变化多端。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14、【一来一往】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

15、【一龙一猪】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16、【一鳞一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17、【一瓶一钵】瓶、钵:和尚盛饮食的器具。指和尚云游时携带的最简单的食器。也比喻家境贫穷,生活简朴。

18、【一嚬一笑】指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19、【一喷一醒】原指斗鸡要用水喷,使之清醒后再斗。后比喻推动督促。

20、【一颦一笑】颦:皱眉。指忧和喜的表情。

21、【一趋一步】趋:快走;步:慢走。形容紧跟着人家走。也比喻模仿或追随别人。

22、【一丘一壑】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23、【一琴一鹤】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24、【一诎一信】诎:通“屈”,弯曲;信:通“伸”,伸展。一屈一伸。

25、【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26、【一生一代】指一辈子。同“一生一世”。

27、【一丝一毫】丝、毫: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一点点儿,极小或极少。

28、【一手一脚】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同“一手一足”。

29、【一时一刻】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五、什么什么什么什么镜的成语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镜子作为反映事物的一种象征,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众多成语中,就有不少与镜子有关,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2、“有色 *** ”这一成语,比喻人因个人偏见而带有色 *** 看待问题,就像一面带有色彩的镜子,映照出被扭曲的现实。

3、“孤鸾舞镜”形容女子孤独无依,自我欣赏,犹如鸾鸟在镜子前翩翩起舞,孤独而美丽。

4、“目光如镜”则形容一个人洞察力敏锐,目光锐利,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能清晰地映照出事物的本质。

5、“胸有悬镜”比喻心中有数,对事情了如指掌,就像挂着一面镜子,无论何时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内心。

6、“以人为镜”出自《旧唐书》,形容以他人作为镜子,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

7、“容销金镜”则形容一个人的容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苍老,就像一面镀金的镜子,失去了原有的光泽。

8、“盲者得镜”比喻一个人在失去视力后,意外地获得了镜子,却无法真正看清事物,如同盲人拿到了镜子,却看不见。

9、“秦鬟妆镜”形容古代女子精心打扮,如秦地女子在妆镜前精心打扮,美丽动人。

10、“磨砖作镜”比喻用尽心思去达到目的,就像用砖磨成镜子一样,虽然艰难,但最终可以实现。

11、“人之水镜”形容一个人能够公正无私地评价他人,就像水中的镜子,能够清晰地映照出事物的真实面貌。

12、“孤鸾照镜”形容孤独无依,自我欣赏,犹如鸾鸟在镜子前独自照耀,美丽而孤独。

13、“乐昌之镜”源自乐昌公主的故事,形容夫妻间感情深厚,就像乐昌公主与丈夫拥有一面珍贵的镜子,象征着他们的爱情。

14、“秦庭朗镜”形容光明磊落,就像秦地的镜子一样,能够在明亮的环境中映照出事物的真实面貌。

15、“山鸡舞镜”形容虚荣自夸,犹如山鸡在镜子前炫耀自己的美丽,自鸣得意。

16、“虚堂悬镜”形容环境清静,就像一间空旷的大厅中悬挂着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周围的一切。

17、“人心如镜”形容人心灵纯净,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事物的本质。

18、“高抬明镜”比喻高高举起镜子,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就像高高举起镜子,让所有人都能够看到。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什么 成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