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鱼米之乡年画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年画的产地在哪里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被时光遗忘的故乡童谣
1、 我的故乡湖北孝感,是《天仙配》里面的董永故里,既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历史上的孝子之乡。那里地处江汉平原,四平八稳,民风淳朴。
2、 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了一些童谣,都是口头相授,代代相传,不见载于任何典籍。而现在传授的环境土壤渐渐贫瘠,有的已经失传。我每次想到这事就感觉非常可惜,那些歌谣曾经陪伴了我们整个童年,带来了许多快乐,至今忆起,心里都满是甜蜜。
3、 最近这几年我每次春节期间回到故乡,就专门去询问一些长者同前辈,让长辈们给我背诵一下当年教我们传唱的那些童谣。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将童年时代唱过的那些童谣搜集过来了,希望这些民间的文化珍宝不要遗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能够完整无缺地交到下一代手上,给后世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4、 之一首《月亮哥》,印象中是童年时代学会的之一首童谣,我记得我刚学会走路没多久,还在牙牙学语的阶段,大人们在某个洒满月光的夏夜,带着我到村前的打谷场乘凉,那晚的月亮很圆,我清楚地记得月光把打谷场的地面映照成白花花一片,我穿着大人给我新买的塑料凉鞋兴奋地追着地面的月光奔跑,大人怕我摔倒,连忙一把拉住我,用手指着天上的月亮教我唱:
5、 月亮哥,跟我走,
6、 走到河里买笆篓;
7、 笆篓破,摘菱角;
8、 菱角尖,杵上天;
9、 天又高,好打刀;
10、 刀又快,好切菜;
11、 菜又薄,好打锣;
12、 锣又响,换生姜;
13、 生姜辣,换黄蜡;
14、 黄蜡苦,打豆腐;
15、 豆腐甜,好过年,
16、 今年吃了望明年。
17、 等稍大一些,大人会领着我们一群小伙伴围成圆圈坐下来做《数小脚》游戏,游戏里唱道:
18、 脚,脚,皮蛋壳,
19、 杨家河的水不落,
20、 不落南,不落北,
21、 北上田里种荞麦,
22、 荞麦开花一望白,
23、 茄子开花紫丹色,
24、 金簸箕,银簸箕,
25、 哪个的小脚拿过去。
26、 游戏是考验我们每个小孩子的反应速度,边唱边用手指轮流点每个人,唱到最后一句手点到了哪个,哪个的脚就要迅速地缩回去,不然就算输了。现在想来,这应该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智力闯关。
27、 刚才那首说到了杨家河,接下来这首《天上星》也会说到杨家河。杨家河是我们故乡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大洪山脉,途经京山县和安陆市时称为漳河,流过应城市杨河镇时又叫杨家河,每个地方的叫法不同,其实是同一条河:
28、 天上星,亮晶晶,
29、 柳树丫上挂红灯。
30、 红灯破,十二个,
31、 一路照到杨家河。
32、 杨家河的水又深,
33、 只长棉花不长根。
34、 鸦雀挑水桥上过,
35、 哎哟哎哟压不过;
36、 猪含柴,狗酌火,
37、 猫子沥饭笑死我;
38、 牛坐席,马陪客,
39、 驴子端菜跑不撤。
40、 鸡洗碗,啄破盆,
41、 老鼠关门笑死人。
42、 这首童谣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天马行空的思维描述了一个动物世界的热闹场景,代入感非常强烈,让人身临其境,我当时就好想变成其中的某个动物,加入进去和它们一起愉快地玩耍。
43、 下面这首《打铁歌》诙谐生动,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44、 张打铁,李打铁,
45、 打把剪子送姐姐,
46、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47、 我要回去割大麦,
48、 大麦还未黄,
49、 我要回去扫稻场,
50、 稻场还未干,
51、 我要回去做鞋穿,
52、 鞋未破,用刀剁,
53、 刀剁不断,炒油盐饭。
54、 《点菜歌》,也是把各种蔬菜瓜果拟人化,活泼可爱,妙趣横生,让人不觉莞尔一笑:
55、 西瓜员外坐中堂,香瓜儿女排成行。
56、 大头菜前来把媒讲,姑娘要自己挑新郎。
57、 一嫌冬瓜长得胖,二嫌瓠子个子长。
58、 三嫌苦瓜满身刺,四嫌南瓜面皮黄。
59、 看上笋瓜人材好,择吉迎亲配成双。
60、 红白萝卜抬花轿,大椒来把灯笼掌。
61、 金针木耳 *** ,葫芦就把钟来撞。
62、 迎亲傧相是百合,亲家亲戚坐满堂。
63、 半路闯来猪八戒,大好喜事拆了台。
*** 、 吓得丝瓜焉妥了,吓得包菜卷起来。
65、 吓得扁豆爬上架,吓得茄子发紫又发白。
66、 白藕一见事不妙,钻进塘里不敢把头抬。
67、 最后是《腊月歌》,这首童谣将过年时的热闹场景一一描绘,像是一本连环画。那时候小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平时生活过的紧巴巴,过年意味着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现在我们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只要愿意花钱,每天都可以像是过年。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往常那些过年的场景已经慢慢消失,一个个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再也没当年那个工夫去 *** 办年货了,一切都靠到超市购买,简单粗暴又直接,所以很难再见到以前过年时那些特有的场景,少了许多年味:
68、 二十一,炒炒米。
69、 二十二,买年画。
70、 二十三,糖果粘。
71、 二十四,打扬尘。
72、 二十五,打豆腐。
73、 二十六,卤腊肉。
74、 二十七,年办毕。
75、 二十八, *** 红蜡。
76、 二十九,样样有。
77、 三十夜,桃花谢。
78、 初一早,年拜了。
79、 腰一勾,手一驮,
80、 金果麻枣都归我。
81、 小时候还有一首童谣《炸草包》,带有一点批判 *** ,是恨某个人恨到极致时,骂街才会用到,原来不打算收录,后来一想,也有较大的价值同意义,还是收入进来吧,以免造成遗珠之憾:
82、 飞机飞的高,炸草包。
83、 草包不投降,炸他的娘。
84、 他的娘不哭,炸他的屋。
85、 他的屋不倒,炸他的草。
86、 他的草不着,炸他的婆。
87、 他的婆不死,炸他的算盘子。
88、 他的算盘子不破,炸他的洋家货!
*** 、 小时候每次看到天上有飞机飞过,我们就会一起唱一遍这首童谣,所以一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一个字也没有忘掉。
90、 另外还有一首童年记忆,不属于我们家乡出品,是我小时候读老爸给我买的《365夜儿歌》里面背诵下来的,那套书总共上下两册,全部365首儿歌我就把这一首背诵得滚瓜烂熟,因为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值得收藏起来,相信好多朋友也都会背诵这首《孙悟空打妖怪》:
91、 *** 骑马咚那个咚,
*** 、 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93、 孙悟空,跑得快,
94、 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95、 猪八戒,鼻子长,
96、 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97、 沙和尚,挑着箩,
98、 后面来了个老妖婆。
99、 老妖婆,真正坏,
100、 骗过 *** 和八戒。
101、 *** 八戒真糊涂,
102、 是人是妖分不出。
103、 分不出,上了当,
104、 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105、 眼睛亮,冒金光,
106、 高高举起金箍棒。
107、 金箍棒,有力量,
108、 妖魔 *** 怪消灭光!
109、 各位朋友,我今天只当是抛砖引玉了,你们故乡有哪些意义非凡的童谣呀,也可以分享出来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地民间都蕴藏了丰富的知识宝库,值得我们去发掘与拾取,让这些被时光遗忘的文化珍宝重放光彩。
二、年年有余的含义
1、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年年有余年画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 *** 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2、一位伟人曾说:“人是由鱼变的。”这同人所共知的“猴子变人”说似乎悖忤;然细细想来,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而海洋中的高级生命是鱼,人作为陆地上的高级生命,说其在进化链上曾同鱼的蛋白基因有过相同的结构,不是又合乎进化论观吗?可见,“鱼可变人”之说并非伟人信口开河,故作标新立异之论,而是他哲学思考的结果。这一说法还可从世界其他民族那里找到“知音”,“鱼美人”的传说便是一例。人与鱼的“远亲”关系,我们还可从我国历史和我 *** 俗中找到旁证。我 *** 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3、鱼,为人们所喜爱,除了它的食用价值外,还由于它是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例如,古人寄信时常把书信结成双鲤形状寄递。
4、对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咏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相传,更早的时候,人们以绢帛写信,把它装在真鲤鱼腹内传给对方,因称“鱼笺”。汉代蔡邕作有一首乐府诗描写这样的信件:“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为,它又有“鱼素”的美称,并形成“鱼传尺素”的文学典故。
5、皇冠金鱼隋、唐二代,朝廷颁发有一种信符,符由木雕或铜铸成鱼形,时称“鱼符”、“鱼契”;由于要把传递的信息书写在符上,故又称为“鱼书”。使用此符时,把它剖为两半,双方各执半边鱼符,以备双方符合作为凭信。宋代的时候,为了显示使用者的高贵身分,有以黄金原料 *** 的鱼符。?历代以鱼为主题,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动,有鱼灯、鱼舞以及和鱼有关的诗词书画。鱼灯多见于年节灯会,它烛光闪闪,形象可爱。南朝梁元帝萧绎曾做《对灯赋》称赞它:“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冠有鱼字的 *** 器物名称有“鱼鼓”,俗称“木鱼”,僧侣诵经时有节奏地敲打此物。
6、据《汉书》、《晋书》等史籍记载,“奏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河鱼大上,刘向以为近鱼孽也”;“魏齐王嘉平四年(公元 252年)五月,有鱼集于武库屋上,此鱼孽也”。这“鱼孽”二字的涵意包括着吉、凶正反两面。古人把鱼的某些异常现象附会若干事物,可以说给鱼凭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7、作为食俗,把鱼尊为吉祥物的有,我国东北 *** 族同胞每到清明节食用的“明太鱼”。“明太”本是一位 *** 老农民的名字,传说从前东北沿海地区闹过一次特大旱灾,有位姓名叫朴明太的老农民带领乡亲们去捕捞一种海鱼,用来充饥度过荒年,鱼为黑色,一尺来长,经盐水卤过晒干可以贮存。山东的鲁菜菜系中有一道鱼肴“ *** 鱼”,它由白色的桂鱼,赤色的红鱼清蒸烹成,咸香鲜嫩,红白分明,色彩 *** 。此肴属于曲阜孔府菜的名吃,常常作为婚宴的主菜,象征新婚夫妇恩恩爱爱,永不分离。
8、我国南方的鱼俗佳话也多。江苏苏州刺绣“苏绣”流行一幅鱼的图案《鱼戏莲》,妇女为丈夫或 *** 刺绣的兜肚,更爱采用这幅吉祥画。苏北地区的农村人家,每到农历除夕在秤钩上挂一条鱼,当地方言“秤”、“剩”、“鱼”、“余”谐音;“秤(剩)有鱼(余),年有鱼”,也就成了人们的一句口彩。
9、在上海、浙江宁波等地,农历年初有接财神的习俗。前者,把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作为祭品,号称“元宝鱼”。后者以锡盘供上两条黄鱼,象征金子,因为旧时当地年年有余剪纸人称金条为“大黄鱼”、“小黄鱼”;有的地方还把供后的活鲤鱼拿到江、河放生,寓意“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浙东一带和鱼有关的婚俗,新媳妇下花轿时,随手把些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新媳妇撒它唤作“鲤鱼撒子”,说是鲤鱼产的 *** 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强,“子孙满堂”。
10、此外,明、清以来盛行的《八宝图》,八宝之一的“玉鱼”因为谐音的缘故被人宣扬为“吉庆有鱼(余)”,象征着年景好,丰稔昌盛。这类古文物,有汉代的铜洗,它的底部绘有双鱼,侧面题有“大吉羊”字样。古代的织锦图案,有一种装饰的是美丽的鱼鳞花纹,人称“鱼鳞锦”。
11、人们喜闻乐见的鱼物图,类似鱼字口彩的还有:“金玉同贺”,画的是金鱼、荷花;“家家得利”,绘有许多人家买鲤鱼;“年年有余”,则用爆竹和鱼表现;“连年大吉”,有鲢鱼、桔子;……总之,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了鱼趣,鱼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吉祥美好的祝愿。
12、剪纸:年年有余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可谓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更具 *** 的语言之一,若用图画表示则可看作是传统吉祥符号。图中要有莲花或莲藕,还要有鱼,即“莲连有鱼”。 *** 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
三、故乡的现代诗歌
1、故乡的现代诗歌1
梦,碎裂在路上
2、年岁已高的 *** 在矮房上晾晒小米
3、恰似巍巍东岳泰山上的“天街”,
4、那里有过母亲慈祥哺育辛勤补浆,
5、那里有过 *** 汗水换来白米饭飘香。
6、脉缘儿融华厦跨国境越肤色语言文化俗尚。
7、礼上往来邻里相帮谊情漫遍村庄。
8、乡音缘儿如同 *** 闪亮似天籁飞扬,
9、诸多历史人物到处美丽自然风光,
10、汤池温泉黄陂湖蟹虾莲藕芦苇碧波荡漾,
11、小九华美誉之冶父山风景迷人香火愈旺,
12、相传不衰之陈武丁奉刘炳章丁汝昌赤壁周郎(1)......
13、草屋倏变瓦屋高楼入云民生向富胜蜜糖,
14、马路通达汽车如云铁轨进山火车汽笛峡谷嘹亮,
15、人才辈出精英荟萃拼力强国裕乡。
16、圆中国梦反腐打造升级版深化 *** *** ,
17、耳边还不时的回响着此起彼伏的吆喝
18、 *** *** 故事中那份朦朦胧胧的惊憟
19、那里流淌着我回味不绝的难忘岁月
20、信念在放射的过程中发光闪亮……
21、我生命之根已深深扎入故乡的泥土里
22、童年的村庄,摒弃了儿时的些许欢乐
23、缠绕着,把火热火热的盛夏揽入胸怀
24、羡慕着,蝴蝶从那个遥远的地方飞来
25、迈着沉重的步伐,我只能在乡间小路上 ***
26、我离不了,离不了这个多情的地方
关于本次鱼米之乡年画和年画的产地在哪里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