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之乡无锡,无锡松鹤楼 - 之乡 -

鹤之乡无锡,无锡松鹤楼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鹤之乡无锡,无锡松鹤楼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无锡的别称
  2. 无锡寄畅园的来由
  3. 无锡梅园导游词

一、无锡的别称

来源于战国黄歇“立无锡塘,治无锡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以湖名作县名称,名无锡县。

世传晋代郭璞曾埋黄金符匮于山下,为无锡城之巨镇,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 *** 元年(1912年)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

宋代无锡古乡名之一,以“扬名天下”成语而得名。现为扬名街道。

宋代无锡古乡名之一,传为泰伯定居地,原称梅里。1 *** 9年即建镇。现名梅村街道。

在古城西郊。宋朝有蒋姓沿梁溪河筑埂埒地养鱼而得名。1 *** 9年始有河埒乡,后为镇,现并入荣巷街道。

因明代正统年间,荣氏在此聚族而居始得名。分上荣、中荣和下荣。1 *** 9年即建镇。现为荣巷街道。

原名东绛(土字旁),明朝时因这里地势较高,又在西绛之东,故称东绛。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无锡 *** 先驱周舜卿新建街镇,取名“周新镇”。 1 *** 9年即建镇。解放后将周新镇改名为东绛镇。现为太湖街道。

现名南泉,因镇内有一方泉而得名。1 *** 9年即建镇。为与北方泉区别,又在方泉前加“南”字。

宋代原名湖埭,因毗邻太湖而得名。

1 *** 9年即建乡。取硕望桥与放鹰桥两村各一字而名。现为硕放街道。

因宋代有酒坊而名,1 *** 9年即建北坊前镇。现并入江溪街道。

原名隆亭、隆庭,因地处无锡城东十里亭所在而得名。

南唐时称堠村。明代称安家坟前,后安氏益大成市,遂名。1 *** 9年即建镇。

因位于鹅真荡之口而名。1 *** 9年即建镇。

古名月溪,因月照而名。后因甘露降地而名,或说是唐代建甘露寺而名。1 *** 9年即建镇。

因旧有高鲁堰桥,简称堰桥。1 *** 9年即建镇。

曾称“王祁”,因明代丈量地籍为“玉”字号,又与芙蓉湖水乡地貌特征吻合,故改称玉祁。1 *** 9年即建镇。

因原有一大塘,塘内有很多莲藕而得名。1 *** 9年即建镇。

原名陆墟,汉代大夫陆端组织匠人开采阳山石渐成集市(墟)而得名。1 *** 9年即建陆区镇。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陆灿始建单孔石拱桥,因在陆墟集市之处,并跨陆墟港,故名陆墟桥,又名陆区桥,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938年,初名国父路,为纪念 *** 先驱 *** 先生而得名。

原名三下塘,1934年拓宽,当时正好开展“新生活运动”,故称。

1916年,杨翰西创办广勤纱厂,筑路便于运输,以厂名命名为广勤路。

原为大河上、小河上和师古河上,1934年在斜桥河底挖出石碑一块,上刻“崇宁桥”字样,故名崇宁路。

建于明朝,解放前该地居民大多数以烧窑为生,建有大量的砖瓦窑,故名。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人薛联元居此,称联元街,又称连元街,一说街内先后有顾、吴、王三氏分别中状元、会元、解元,故名。

古代因位于原无锡县衙前东面,所以称东大街。

古代因位于原无锡县衙前西面,所以称西大街。

因有 *** 皇庙、城隍庙、关帝庙,内有三皇(燧人、伏羲、神农)得名。

始建于清朝,原有三段,1958年连成一条因位于南门外且较长,更名为南长街。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该街前有明伦堂为学宫驻地。秀才考场,故名。

旧时此街是无锡北城门外至莲蓉桥的一条大街而得名,现延伸至春申路。

清朝得名,传说已有200多年历史,来历和含义无从考证。

明朝天顺年间为盛颙宅第备弄而得名。

元朝年间巷内曾开设过冶坊,故名铸冶巷。

该巷旧时为江阴商人来锡经商之地,且有江阴人定居于此得名。

分前竹场巷和后竹场巷。1830年左右,有数家竹行以经营竹类商品为主,故取名竹场巷。因前后有两条巷,故称前竹场巷、后竹场巷。

清朝乾隆时弄内原有严氏书院(又称严氏试馆),又为衙门书办聚居之所,故名。

1910年后弄口开有铁匠店,因而得名铁匠弄。

明朝富豪华麟祥在此修建码头,因而命名。

以古代迎接官员所建“接官亭”而名。

五代十国时南唐为抵御吴越王侵犯在无锡城墙外加筑外郭,城郭之间称夹城里。

此处原有前后两条溪,中间有住宅,宅南为前西溪,宅北为后西溪。

明朝官厅在此设一粮仓,称东仓,有南北两个门,其北门称北仓门。

是明朝莫姓叔侄连中进士的花园式住宅浜兜,系京剧“一捧雪”起源地。

旧时城北至江阴出口处,清朝咸丰时在城北至江阴出口处,曾设征收厘税用的木栅栏巷门,故而得名。

为运河分叉口的一渚,四面环水。清代起,渚上百姓大多经营陶器业而名缸尖渚,后简称缸尖,谐音为江尖。

在吴桥东南堍,这里原为芙蓉湖一角。晋时张阖始填湖造田,明嘉靖年间顾氏新建庄园,名蓉湖庄。

在无锡火车站之北,因清末这里有三条能停靠小船的河浜,故名“舟三浜”,后谐称“周山浜”。

位于北栅口之北,至迟在南宋时已有此地名。清康熙年间这里成为豪富沈万三的别圃“广五十亩,中有天绘楼最胜。万三有妾名贞香者, *** 梨花,遍植焉”。

无锡东郊的尤图里,又名尤渡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尤袤的后人聚居地。明代以前,无锡城外有东西两条主要河道,即东廻溪,西梁溪。明宣德年间,巡抚周忱整田平地,取三墩之土填塞廻溪,变为耕田。如今,人们已不知廻溪这一名字了,现东郊锡沪路旁,尚存“三墩凹”地名。宋元之际,尤氏后人在廻溪畔兴建园林。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尤居敬又扩建园林,建造书堂。在凿池沼掘地时,挖到一方石板,遂命工匠勿动。当晚,尤独自前去发掘,待掀开石板,两罐白金赫然眼前,每罐足有百两之多。尤念及先辈嘱咐:“临财勿苟得”。便覆盖如初。洪武十三年(1380),无锡大旱,颗粒无收,农村发生饥荒,尤居敬便取出白金,以高价购进粮食,在门口施粥。他的两次赈灾,救活百姓无数,乡民感激不尽!称其所住地为“尤图”,以志不忘。

位于马山冠嶂峰北侧。因生长着大量的竹子,后人便将此地称为古竹。是马山岛上更大的一个集镇。

为自然镇,在今鸿山街道西北部。古称版村。宋时司马温公之孙迁居于此,称东庄司马,建西仓于版桥,遂将版桥改称为西仓。西仓蔡氏为无锡最早蔡氏之一。

原名夜花园,辛亥 *** 后邑人杨翰西在此建造花园,因地处郊野,以供纱厂工人夜间休闲活动,故又名野花园。

原在胶山南麓,安镇之西北。明嘉靖年间富豪安国始建西林苑而得名。

是东湖塘镇北部的一个自然镇。现已命名为无锡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黄土塘西瓜很有名,“两弹一星”功臣姚桐斌故居就在此老街上。

在无锡北乡西漳之东。古代居民定居在原保宁寺之南头,后发展成集镇,此地因而称之为寺头。

古代无锡地区驿站之一,驿道沿着大运河塘岸,宽阔平坦,可容五马并驰,因而得名。五牧地处无锡市洛社镇西约9里处。南宋末年,文天祥的两位部将尹玉、麻士龙曾拒元兵战死于此,留下了“英雄战攻驻守之迹”。明清之季在这里设有驿站,由于五牧东至无锡、西至常州均为45里,因而有“五牧两头长”之称。

在杨市镇(今属洛社镇),是一自然集镇。著名实业家匡仲谋和锡剧名艺人匡耀良都是匡村人。1906年由匡仲谋创办的匡村中学老校舍还较完整地保存在省锡中之内。为市级文保单位。

在玉祁街道南部,是一自然集镇。具有1100年的历史,肇始于南宋,自古就为锡邑北乡重镇。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都是礼舍人。现已列为无锡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在原硕放乡。明代邹姓富豪所建豪宅外墙,故名。

古镇名。位于张泾桥镇之北与江阴河塘桥接界处之南。元末张士诚部将莫天佑在此安营扎寨,因而得名。汉代高士严子陵后裔在此居住繁衍,故此地严姓居多。 *** 家严朴出生成长于此。

相传古时山中产锡,故名。陆羽《惠山寺记》:“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谚云:“无锡锡山山无锡”,为无锡主山,无锡别称锡山、梁溪。

古称历山、古华山、西神山。因晋 *** 山禅师慧照而名慧山,慧通惠,故名惠山。全山九峰,宛若游龙,故又称九龙山。

金匮县志记载“因舜、柯两山相连,故名舜柯山”。传说舜在山下垦过荒而得名舜山;又传吴公子仲雍六世孙柯相所治之处为柯山。元《金匮县志》载:“而谓之历山者当自南朝始,曰舜山、舜柯者,后人因历山之名,故附会其说”。

因西北狭窄,东北宽广,状如骏马,因而得名。传说当年秦始皇东巡会稽,乘骑踏浪途经太湖留下马蹄印,遂现一座湖中仙岛,故名。马迹山及周围部分湖面,面积约116平方公里。自然景观以龙头渚、仙鹤嘴、冠嶂峰等为主,近年来依托小灵山和祥符寺所建“灵山胜境”而闻名遐迩。

又称独山、中犊山。位居太湖与五里湖交汇处。

72、军(山字旁)嶂山•成 *** 寺

曾为南唐屯兵之处,故又名军(山字旁)将山。金匮县志载“军(山字旁)将山一名军帐,在县西南四十里,滨太湖南”,后名军(山字旁)嶂山。成 *** 寺(龙寺),在军(山字旁)嶂山麓龙湫旁,始建于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开禧二年(1206)获赐“孚泽”额。

宋代山顶建有雪浪庵而得名。为军(山字旁)嶂山东延横脉,故又名横山,山东麓建有横山寺。

相传东汉文学家梁鸿居于此而得名。

安阳山的简称,安阳山地区原是周武王时安阳侯周赟的采邑地。安阳山北坡的朝阳洞和翠微寺,曾是宋代大觉禅师 *** 处。大觉东渡日本后,创立了建长寺派,为开山祖师。日本有建长寺派寺院49处,是与鉴真和尚齐名的中国高僧。日本僧众近年常去安阳山朝拜寻踪。

古称震泽。《史记正义》载:纵广三百八十三里,周回三万六千顷。或谓之震泽。《禹贡》谓之具区。《山海经》谓之笠泽。《史记正义》曰:五湖,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也,皆大湖东岸五湾。《左传》《职方》《越语》:谓之五湖。其中相传吴王种菱处名菱湖。

又名蠡湖。旧时又称漆湖,亦称小五湖,系太湖(梅梁湖)伸入无锡城区的内湖。相传 *** 0多年前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功成身退,偕西施泛舟于此,故又名蠡湖。

又名濠湖、鹅真荡。因状如鹅肫,俗称鹅肫荡,“真”与“肫”音近而转。

已消失的古代湖泊,在无锡北部,湖之一部分现演变为大运河的河道。因湖中长有很多荷花,因而得名。

大运河的前身,最早开凿于 *** 0年前春秋末期,为吴王夫差开掘连通江淮的吴国邗沟。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开凿京口至丹阳的曲阿河(江南运河今镇江段)。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全长40.8公里,始凿于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为最早开凿的人工运河。

原称西溪,又名梁清溪。源自惠山,流入太湖。梁溪河是历史悠久的一条河流,誉为无锡的母亲河,无锡因此而别名梁溪。南北朝梁大同年间重浚,故名。旧县志称,汉建无锡子城,西距梁溪,东接运河(城中直河)。“梁溪源出惠山,其袤三十里。”北自西水墩(太保墩)与西运河分流,南至蠡桥,经小渲、大渲入太湖,全长7.5公里。

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国后,为灌溉排洪开凿的运河,故名。

全长约15公里,水面最宽处约300米。取“溪阔水长”之意。吴塘门在长广溪南入太湖之口。因位于吴塘山附近而得名吴塘门。

古时此处有一条沟溪,溪边有檀树林,此溪横穿,故名檀溪。

位于蠡湖东端,蠡湖两个重要源头——马蠡港、梁塘河在此汇合形成湖湾。

惠山南麓的大水塘,蓄水灌溉农田,分东西两池,东面的称东大池。

原名圣塘里,乾隆帝南巡至此见河内肥鸭成群,传旨命名为“鸭子滩”。

前身为1916年购地、1918年始建于鼋头渚沿湖山地上的横云山庄,1944年易名横云公园。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更名为鼋头渚公园。1958年,原“太湖别墅”7栋建筑并入公园,后陈家花园(若圃)、三山岛、郑园部分旧址、原郊区河埒公社鼋头渚大队相继并入公园,遂于1993年1月命名为“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但鼋头渚公园名称并未废除。其范围包括面积3平方公里的鼋头渚半岛和面积0.12平方公里的三山岛。该景区于2002年列为国家AAA *** 旅游景区;2006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而“鼋头渚”因南犊山(充山)伸入太湖的余脉状如鼋头而得名。明末,王永积《锡山景物略》称:“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为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

作为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景点的泰伯庙在新区梅村镇至德路西侧,泰伯庙在新区鸿山镇的鸿山西坡。传为东汉永兴二年(154)吴郡太守糜豹奉敕以泰伯故居即宅为庙,并建泰伯墓。但现存建筑均为明、清时所重建。2006年 *** 公布“泰伯庙和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王禹卿始建于1 *** 7年,1936年其子王亢元作扩建。因园主为“三槐堂”王氏后裔,据说原拟名“槐园”,后正式命名为“蠡园”并沿用至今。园名出典据园主身前见诸传媒的文字资料及口述资料而有两个版本:一是慨慕范蠡为人,园以湖名;另一是“以蠡测海”(用瓢测量海水)、“管窥蠡测”表示谦虚。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向西续建长廊与陈梅芳始建于1930年的“渔庄”相联,渔庄并入蠡园,后老蠡园大部份划入宾馆(今湖滨饭店),上世纪80年代初和2004年蠡园分别作东扩西延。2002年“蠡园及渔庄”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蠡园列为AAA *** 旅游景区。

明东林 *** 人高攀龙始建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五里湖水上别墅,故名。原址在东蠡湖东北角“鱼池头”(今湖滨区东降(土字旁)镇境内)遗址现已淹没水中,2005-2006年在遗址附近建“水居苑”以志纪念。

1912年荣德生在无锡西郊的东山购地植梅为梅园起点,数年间购山粮地150亩,植梅三千株,于1 *** 2年后园址扩大至浒山,成为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一。1955年, *** 根据 *** 荣德生遗愿将梅园除“乐农别墅”留作纪念先父外赠献 *** ,当时梅园游览面积为81亩,此即“荣氏梅园”范围,或称“老梅园”。鉴于该由名人用名花构筑的名园,在历史转型期引领生态园林建设的风气之先,又开私园为社会公益之先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2006年 *** 公布“荣氏梅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园在1959年 *** 50公顷,向东拓展至横山,2009年列为AAA *** 旅游景区。

94、锡惠公园(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无锡就开展了群众 *** 荒山造林运动。1952年在此基础上环锡山建“锡山公园”。1958年在锡山、惠山之间原“秦皇坞”古址开挖“映山湖”,至1959年相应将惠山头茅峰东坡、东麓划入公园,原沿山布局的大量名胜古迹纳入园中,该年 *** 节锡山公园更名为“锡惠公园”。为加强园内文物保护工作,经市 *** 批准,1995年2月28日该园启用“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名称,与锡惠公园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该公园(名胜区)在2004年列为AAA *** 旅游景区。

在惠山东麓,毗邻惠山寺,面积15亩,明太子太保秦金始建于16世纪初叶,初名“凤谷行窝”;园转属秦梁后,更名“凤谷山庄”。再转属秦燿,经大规模改筑,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更名为寄畅园,沿用至今。该园自创始至1952年献赠国家,四百多年间由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迁锡后裔世代相守,故又名秦园。1988年,寄畅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惠山头茅峰东坡白石坞。此泉由无锡县令敬澄(字源深)开凿于唐大历十二年(777)或前数年间,初名惠山泉或惠山石泉水。因“茶神”陆羽品评天下宜茶之水二十等,此泉列第二,故名天下第二泉,简称第二泉、二泉,又称陆羽泉、陆子泉。因泉而建的庭院建筑,始于唐,历代均有增益,至清乾隆年间形成今存完美格局。2006年,“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布于惠山东麓及惠山寺甬道两侧、惠山老街两旁和惠山浜(寺塘泾)两岸之面积为0.4平方公里范围内,其数量达120座左右(含遗址)。南齐建元三年(481),高帝萧道成旌表孝子华宝门闾,即宅为祠,此为惠山祠堂之滥觞(华宝故居原在今二泉亭之上;元时华孝子祠迁至二泉东偏今址)。唐代邑人在春申涧畔建春申君祠(后 *** 至庙巷,称大王庙)。至清乾隆十四年(1744年)列入官祭的惠山祠堂共54座。清中期以迄 *** 时期,形成今存惠山镇祠堂群。2006年“惠山镇祠堂”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核心祠堂十座。其中位于锡惠公园的有五座: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属惠山古镇的有五座:陆宣公祠、王武愍公祠、顾洞阳祠、杨延俊祠(留耕草堂)、杨藕芳祠。“惠山老街”在2011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耸立在锡山之巅的佛塔兼风水塔,无锡古城的标志建筑。根据无锡图书馆藏龙光塔古碑拓片,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当年无锡人孙继皋状元及第,他是无锡所出第二位状元,此后在清早中期无锡又出三位状元。古老相传,该塔能振兴文风。其塔名,可能与惠山似龙,锡山如龙头,塔是龙角的传说有关。该塔历代多次重修。1983年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无锡古城中心,今中山路与新生路之间,毗邻崇安寺商业街区和县前东街,现面积60亩左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是中国人所建最早城市公园之一。初名锡金公花园,简称公花园、公园。1912年后更名无锡公园、城中公园等。2006年以“锡金公园旧址”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无锡古城中心,传东晋兴宁二年(3 *** )王羲之舍宅为寺,故名“兴宁寺”,北宋太平兴国初年赐额“崇安教寺”。

二、无锡寄畅园的来由

1、“书圣”王羲之一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是寄畅园名字的由来。

寄畅园,又名秦园,坐落于无锡市古老的惠山横街上,北靠无锡两大名山之一的锡山,毗邻历史悠久的惠山寺。

2、寄畅园,又名秦园,坐落于无锡市古老的惠山横街上,北靠无锡两大名山之一的锡山,毗邻历史悠久的惠山寺。

3、明正德年间,名臣秦金将惠山寺的僧舍改作别业“凤谷行窝”,这便是寄畅园的前身。

4、秦金所属的无锡 *** ,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可谓名门望族,科举世家。百年来,这座园林一直流转于人才辈出的 *** 之手,也因此饱蕴书香之气。

5、到了万历年间,湖南巡抚秦燿取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的诗意,更名为“寄畅园”。

6、后来时代更迭,世事 *** ,寄畅园几经烽火,偶有毁损。所幸 *** 后裔辛苦经营,多番修葺,才得以保留原貌。1952年后, *** 将这座私园献给国家,于保护 *** 修复后正式向公众 *** 。

7、出自王羲之的《答许询诗·取欢仁智乐》

三、无锡梅园导游词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 *** 的。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无锡梅园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锡梅园风景区南临太湖,北倚龙山,距市中心5公里,交通便利。中 *** 族工业之“首户”荣宗敬、荣德生仲昆本着“为天下布芳馨”之宏愿,于1912年在此购地筑园,倚山植梅,以梅饰山,称为“梅园”。新世纪的梅园风景区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名花异卉、园林建筑及休闲健身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

风景区现有三大主要景区:以梅文化为主题的梅花景区。有洗心泉、天心台、念劬塔、诵豳堂、读书处等众多的“荣氏”人文古迹;又有集天下古梅与奇石于一体,结合中式园林建筑的古梅奇石圃。内有中国唯一的梅文化博物馆、岁寒草堂、冷艳亭等建筑,徜徉其间,可以了解梅花的生产资料知识,领略博大精深的梅文化,感受梅花人格化的精神。

园林博览园集自然与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为一体,布置有风车、吊桥、咖啡屋、教堂等。畅游其间,开阔的大草坪、高大的香樟林,眩目的球宿根花卉,浅滩倒景,无不体现出浓郁的异国风情。

花溪景区引种奇花异卉100多个品种,并建有规巨大的 *** 景观,绿树巨荫与突兀大石相间,流水淙淙其间,倒映着蓝天白云,与群山融为一体。她把中西方环境艺术巧妙结合,敞开大地般的胸怀,吸引无数游子的心。让人享受回归自然的欢畅与快乐,享受山石永恒不变坚定不移地精神,体验人心与山石相通则咳与万物相通的灵感。人在其间,无不感受到设计师的匠心独具。

“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几十年断的园林营造,使风景区形成了“初春探梅、仲夏观荷、金秋赏桂、隆冬踏雪”的四大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给人一种回归自然、超越自然的感受。

梅园始建于1912年,著名民族 *** 业者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东山辟园,利用清末进士徐殿一的小桃园旧址,植梅数千株,经十余年建设,占地81亩。当时所植梅花多为果梅。解放后,梅树的数量和品种均逐渐增多.园中有梅树4000多株,盆梅2000多盆,品种繁多,不少是从苏州、常熟、扬州、杭州、成都、武汉、安徽引进的。

梅园横山风景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先生的支持下,向北扩建200亩的“梅品种国际登录园”,种植获得国际登录的梅花品种381个共2000余株,建成有梅品种国际登录种植园,展示陈俊愉院士一生科研成就的“梅缘一生”,培养具有百年历史梅花桩景的梅艺苑、10000平方米华东地区更大的万坪花田等核心景观。

历经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园林营造,梅园横山风景区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名花异卉、园林建筑及休闲健身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2006年梅园横山风景区“荣氏梅园”古迹区被 ***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梅园横山风景区被国家 *** 评定为国家AAA *** 旅游景区,同年被住房和城乡 *** 评为“全国重点公园”。

鹤之乡无锡,无锡松鹤楼-第1张图片-

梅园,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来显示出它的高雅古朴风格。如今若到梅园踏雪寻梅,定不负湖山一片春。每当梅花冲寒而开,梅园门口车水马龙,素花丛中,笑语阵阵,游人如云,盛况空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到梅园了。无锡梅园位于无锡市的西南郊,距离市区7公里,南临太湖,北倚龙山梅园被誉为无锡春天开始的地方。1912年,我 *** 族 *** 业的先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本着为“天下布芳馨”的宏愿,购地筑园,依山种梅,以梅饰山,顾称梅园。1955年,荣德生之子 *** 将梅园除了乐农别墅外赠送给了无锡 *** 。1988年,无锡 *** 将园林扩建至横山。现在的梅园已经成为融名卉、建筑、文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好了,景点概括也介绍到这里了。现在大家请随我走进梅园。

进入梅园,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梅园刻石。刻石旁的紫藤,是荣德生先生亲手所植的,有“紫气东来”的意思。在园门东侧是“洗心泉”,“物洗则洁,心洗则清”。

朋友们这边走,前面的就是米襄阳拜石和三星石,三星石,因形状像“福禄寿”三星,故称“三星石”。而这“米襄阳拜石”是指的北宋书法家米襄阳特别喜欢奇石,每看见奇石都会去拜一拜,所以叫米襄阳拜石。还有一说法,这块石头就是米襄阳,正在拜前面的“福禄寿”三星石。我们看一下它们都是太湖石,有着瘦,皱,漏,透的特点。据说,在这奇石下面点一支香,缕缕青烟会从孔中冉冉升起。

好,我们来看一下天心台,它建于1914年,源于“梅花点点皆天心”之意。天心台是梅园的之一个赏梅点。台下这座桥,叫“野桥”。“骑驴过野桥,独叹梅花瘦”。这说的是梅花以瘦,斜,曲为美。

朋友们,沿着这条石径往上去,就到香海轩了,前面这是荣德生铜像,是荣家姻亲 *** 先生在荣德生先生诞辰110年赠给 *** 先生的。这旁边的是研泉,是荣德生先生给取的名字,站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梅林,这里梅花品种众多,有玉蝶梅,绿萼梅,宫粉梅,朱砂梅,墨梅,骨里红,龙游梅等等。香海轩原名为“遥看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香雪海,后来康有为给改名为香海轩。

穿过长廊,我们转过头可以看到“一生低首拜梅花”的额匾,古人总是把花木和自己的情趣联系在一起,梅花是花中四君子,梅花贞洁高雅,在这里,梅园主人敬仰梅花高尚品质,愿意以梅花为榜样,一生一世伴梅花。

朋友们这就是诵豳堂了,它建于1915,为清代早起建筑形式。因用楠木制造的,所以称“楠木厅”。园主为什么取诵豳为堂名呢?这是因为荣氏在“工业救国”的过程中,深知百姓以食为本,故以面粉业为起点,继而开创纺织业。所以荣德生先生取《诗经·豳风》中种植庄稼辛勤劳苦之意,来命堂名,出典古雅而又不忘本。

这中间悬挂着“湖山之一”的匾额,这两侧的楹联为“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这点明梅园优胜的环境。“使有粟帛盈天下,常于湖山作主人”。,这说的是园主造园的旨趣所在。

朋友们,我们走进看一下,整个厅堂古色古香,用红木家具和石景布设,悬有许多名人字画,使整个厅堂庄重典雅。

中间是“诵豳堂”匾额,两侧对联为,“与众人同游乐开园囿空山,为天下布芳馨栽梅花万数”这表现了园主人造福桑梓,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左上边是是荣德生写的妙笔天然匾,右边是李 *** 写的清香远布匾,西面墙的的楹联为“晴日醉,雨日睡,福简简,吁可愧,短歌强,长歌狂,诗平平,乐未央。”来,我们重点看一下这东墙的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它的横批就是我们刚才所看到的“一生低首拜梅花”。这发上等愿指的是荣德生先生一生志向远大,从实业救国开始,结中等缘说的是荣德生先生随遇而安,一种平和的心态,享下等福说的是荣德生先生造福桑梓,在自己富裕的时候,不忘百姓,建百桥惠,宝界桥,江南大学等等。荣氏家族的兴旺不败,和荣德生有着梅花的精神和为人处世的准则是分不开的。走出诵豳堂,我们去看一下乐农别墅,它是一个三间体的西式平房,原来荣德生就居住在这里。荣德生号“乐农”,所以给取名为“乐农别墅”。这边是保兴面粉厂里的石磨,放在这里,表现了园主不忘本。

随后上坡就看到是招鹤亭,,与杭州孤山的放鹤亭呼应。一放一招,使人浮想联翩。那山腰上是“念劬塔”,是园主为了纪念母亲而建造的。

朋友们,最后就到花溪了,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大家可以在花溪 *** 活动。我的讲解也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位于横山风景区的江南近代著名的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梅园,又名荣氏梅园。

梅园距离市区7公里,位于无锡西郊的的东山和浒山南坡,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与苏州邓尉、杭州孤山并称江南三大赏梅胜地。1912年由我国著名的民族 *** 业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两所建。

那么,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荣氏梅园,去解读荣氏家族的血泪成功史吧。从三星石起、观米襄阳拜石、登天心台、穿过香海轩、漫步梅林、参观全园精华景点诵豳堂,随后参观乐农别墅、招鹤亭、登念劬塔,在花溪结束游览。

【三星石】我们面前的“米襄阳拜石”高3米多,据说石身有九九八十一孔,大可容拳,小仅纳指,是典型的水中湖石,古怪离奇,酷似米颠拱手作揖拜石模样。

三星石中又以“嘘云”福石最为明显。奇妙的是,透过石中更大洞窍,远处浒山之巅的念劬塔隐现其间。当初此石落于此处,不知是否刻意为之。

我们现在看见的梅园刻石是1980年按旧老照片重新临摹重刻的,旧刻石已毁于 *** 。刻石旁的紫藤,已有100多年历史,寓意“紫气东来”,象征吉祥富贵。园门东侧的洗心泉,凿于1916年,由荣德生先生为它取名。

【天心台】沿着这条道往相反的方向走,我们会看到一个六角亭坐落于假山石上,这就是著名的天心台了,建于1914年,源于“梅花点点皆天心”之意。环绕着亭子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桥,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叫野桥。影射古诗“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的意境。大家可以在亭子里休息一会儿,有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拿起相机在这拍照留念。

【香海轩】循着石径,我们就来到了香海轩。

关于轩内的匾额,据说是轩屋建成时,荣德生花五十两购得康有为手书的香海轩,后被前来游玩的康有为识破是有人假冒的,便重新题香海两字。

香海轩是梅园中赏梅更佳处之一,梅花品种尤繁。有洁白素净的玉蝶梅,胭脂滴滴的朱砂梅,还有浓妆艳抹的墨梅等。

轩前的荣德生铜像是 *** 先生于1986年所赠。

【诵豳堂】从香海轩穿堂而过,就是梅园的主体建筑诵豳堂了。诵豳堂俗称“楠木厅”。于1916年建成。诵豳堂为“荣氏梅园”的主体建筑,居 *** 南,随势设景:左有乐农别墅,右为留月村,前置香海轩,后设招鹤亭,众星托月,堂皇焕然。大家抬头看,我们面前的“湖山之一”匾额为两广总督岑春煊所书,两侧廊柱所挂的,一为秦岐农录江南才子祝枝山的佳句: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一为1 *** 9年钱以振撰赠、唐肯手书的“使有粟帛盈天下,常与湖山做主人。这些楹联、匾额点名了园址的环境之胜,造园的意趣所在。步入堂内,中堂正中高悬匾额“诵豳堂”,是当代著名书画家吴作人的手迹。荣先生取《诗经·豳风》种庄稼艰辛劳作之意用为堂名。寓意深刻,出典古雅而不忘根本。荣氏在实践其“工业救国”思想的过程中,深知民生以衣食为本,故以面粉业为起点,继之以纺织业,这两大产业的基础都在农村。两柱上的对联“与众人同游乐开园囿空山;为天下布芳馨栽梅花万数”,点出了造园宗旨,表现了园主人当年造福桑梓、无私奉献的的博大胸襟。

诵豳堂内陈设物品均为荣家原物,有红木家具,福禄寿喜的透雕木屏,九九归一的古铜镜和大理石挂屏等等,建筑与陈设珠联璧合,匹配有情。它与香海轩南北呼应,面阔九间,

中间三间为正厅。因用楠木为梁,称楠木厅。额下悬挂梅园全景图,1979年周怀民冒暑之作。中堂两侧,悬有《豳风》八章,突出了主题,取得满堂生辉的效果。这里所悬的两匾两联,及荣德生先生于1949年清明节为周怀民所书“妙笔天然”匾和当代书法家李 *** 的“清香远布”匾;清伊秉绥sui的“晴日醉,雨日睡,福简简,吁可愧;短歌强,长歌狂,诗平平,乐未央”联,清沈兆霖书写的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两联虽均为他事所作,用在诵豳堂,却十分得体。现在看来,还成了荣德生先生一生志向远大、生活简朴的写照。他从实业救国开始,造福桑梓。荣德生先生不仅一生立志高远,且脚踏实地、待人宽厚,荣氏家族的兴旺不败,和荣德生先生为人处事的准则是分不开的。每年早春,游人都争先恐后前来一睹其风采。此情此景,正如堂前这副篆书楹联中所书:“四面有山皆人画,一年无日不看花。”

【乐农别墅】因荣德生先生号“乐农”,所以取名为“乐农别墅”。乐农别墅门口还有圆形石台三张,这原是保兴面粉厂1902年所用的法国石磨

【招鹤亭】在诵豳堂的后面,就是招鹤亭了。

【念劬塔】远处的念劬塔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为纪年母亲而建的纪念 *** 建筑。

【花溪】花溪景区因引进奇异花卉并建有巨石景观,让人有种回归自然的欢畅。游客朋友们,今天的梅园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参加此次游览。

国家4 *** 景区无锡梅园以梅花驰名,又称“无锡荣氏梅园”,原本是无锡本地名族资本家荣德生和荣宗敬兄弟俩于1912年所建的私人宅园。园内遍植梅花,已经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距市区7公里,距太湖1.5公里,面临太湖万顷,背靠龙山九峰,以梅花驰名,园内遍植梅树,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势高低,结合梅园特点,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山翠梅艳,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四时风光旖旎。

梅园始建于1912年,是无锡一个有力的名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 *** 业家荣宗敬、荣德生所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东山辟园,利用清末进士徐殿一的小桃园旧址,植梅数千株,经十余年建设,占地81亩。当时所植梅花多为果梅,至今植梅已有100多年历史。解放前是荣德生之子——红色资本家 *** 的私家花园。1955年, *** 将园献给 *** 。1960年园林部门扩建东部新区,1988年又扩建至横山。使梅园成为融名卉、绿化、建筑、文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建国后,梅树的数量和品种均逐渐增多。梅园现有面积812亩,其中梅林占56亩。园内植梅5500多株,梅桩2000多盆,多为果梅。品种近40个,不少是从苏州、常熟、扬州、杭州、成都、武汉、安徽引进的。著名的有素 *** 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

主要景点有:梅园刻石、洗心泉、米襄阳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轩、香海、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念劬塔、豁然洞、开原寺、松鹤园、小金谷、吟风阁。

进入梅园,即可见一亭,名为“锡明亭”。无锡市和日本兵库县明石市是一对友好城市(日本的县比市大)。1982年双方 *** 决定,由无锡市赠送给明石市一座亭子,作为两市文化交流项目,并借以象征两市人民的永恒友谊。1983年,由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李正(无锡籍)设计了两座具有中 *** 族形式和江南地方风格,象征着无锡市与日本明石市年友谊的“锡明亭”和“明锡亭”。其中锡明亭位于梅园内,而“明锡亭”则位于日本兵库县的明石市。

“锡明亭”左侧的梅林下曲径通幽,我们拾级而上,有紫藤棚引路,在老藤古柏的掩映下,一块高约2米,宽0.7米、重1.5吨的紫褐色巨石屹立正中,上镌“梅园”两字,清秀韵致,此字为荣德生先生1916年亲笔题写(该年 *** 出生)。原刻石已毁于“ *** ”,现刻石是1980年按旧照片描摹重镌。但与旧照片作比较,字迹确有差异。刻石旁的紫藤,是当年荣德生亲手所植,已有100多年历史,寓意“紫气东来”,象征吉祥富贵。

在梅园老大门(铁栅门)的一棵老紫藤旁,有1998年新刻的石碑,上书:“老树纷披,虬藤起舞,乐农居士手植紫藤。”旧有一联:“老树纷披,恍有龙蛇起大泽;奇峰兀立,本来天地是洪炉。”紫藤尽处,横卧大黄石作屏,上刻“疏影横斜”四字,石旁虬干老梅一株,映衬出“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的意境。

梅园刻石的东南侧有“洗心泉”,凿于1916年,荣德生先生专门为它取名“洗心泉”,意思是“物洗则洁,心洗则清。”1983年重浚,泉畔补立刻石,著名梅花专家陈俊愉教授重书泉名。石壁上新镌 *** 少年时代撰写的《洗心泉记》刻石。

天心台建于1914年,源于“梅花点点皆天心”之意。台用黄石桑成,高2.5米,上建六角亭。台下,三面小溪萦绕,上跨“野桥”。影射古诗“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的意境。这里梅林最盛,品种尤繁。有洁白素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翡翠相托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还有浓妆艳抹的墨梅等。老干古梅,绽开朵朵繁花,使游 *** 连忘返。

园里的桃梨及其它未识名的花卉,正纷繁地开展着红白蓝紫诸色的花朵,在继续着梅花装点 *** 的工作。我们走上招鹤亭,脑里即刻联想到孤山的放鹤亭。

在梅园梅林中心区,两侧分别建有对衬的清芬轩和揖蠡亭。东轩清芬,建于1916年。小屋三间,四面开窗,两旁月洞分立。前有古槐盘曲,后临朱栏小桥。桥栏处,春赏万点梅,夏看一池莲。有一联云:流水当琴,此地时得小佳趣;围棋清夏,静里微闻自来香。

揖蠡旁为西轩,建于1916年,亭八角,半靠围墙,朱柱青瓦,透过梅林隙,可见太湖和蠡湖一角。这是荣德生追念范蠡泛舟去齐,以示崇敬之意。

念劬塔建于1930年,是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为怀念母亲的养育之恩,在母亲八十岁冥寿那年特意在梅园更高处修建的。从前梅园的周边极少有高层建筑,从梅园至太湖才区区一公里多路。登上念劬塔的顶层,远眺风光旖旎的太湖,及其让人赏心悦目。

上世纪五十年代,荣氏家族将园林无偿捐赠给了当地 *** ,梅园从此焕发新生,并逐步扩建到现在这个占地超千亩的规模。“春天从梅花开始!”登上念劬塔眺望整个景区,可见梅花铺满园林,红白相间的梅花,犹如一匹彩色的丝绸,从山脚下慢慢向山顶飘逸过来,让人恍然进入仙境。

整个梅园景区分为老区和新区两 *** 区。老区是指梅园的横山景区部分,这一 *** 园区是以前荣家的私人花园部分,种植梅花的历史最悠久,不少老梅树都已有上百年,却依旧年年盛开。在这一片区不仅能欣赏梅花,还能参观荣家当年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老宅、庭院、假山、池水、宝塔、寺庙等,也是游人去梅园必看的部分。

新区部分是这几年景区拓展建设的,基本上在横山的北面,除了新栽的梅林,还有梅品种国际登录园、文化中心、七彩花田等。其中最受人追捧的要数占地200多亩、于xxxx年才建成的“梅品种国际登录园”。这里有2000多株梅树,381个梅花品种国际登录成功。拥有如此多的梅品种资源,在江南地区极为罕见。

据资料介绍,早在1983年,梅花就和 *** 花一起就被无锡市人民 *** 确定为市花。梅花之所以能被选为市花,原因有三:

一是梅花在我国已有三 *** 的栽培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是梅花具有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傲霜斗雪、凌寒绽开的风骨;

三是无锡梅园为我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在规模和研究上已经在全国名列前茅。

梅花的盛开很有意思,如果气温低,各个品种的梅花会按早、中、晚期次序依次开花,但只要温度合适,已经含苞待放的梅花,会在 *** 之间绽放于枝头。早一天去赏花跟晚一天去赏花,梅花的 *** 程度截然不同。套用现在 *** 上的.流行语:你肯定去的是假“梅园”。

出了梅园,可以逛了一个群花如火的桃园;更经历了两三里碧草、幽林的田野及山径,管社山南麓的万顷堂是暂时绊住我们的足步了。堂在湖滨凭栏南望,湖波渺茫,诸山突立,水上明帆片片,往来出没其间,是临湖很好的眺望地。

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浒山南坡,原为中 *** 族工业“首户”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于1912年建造的私家花园。每年2月-3月,景区内几千株梅花一起 *** ,漫山遍野的花海吸引无数长枪短炮,无锡有老话,“春天从梅园开始”。

游览梅园对季节 *** 要求较高,更好是在春天。早春的梅花有红的、白的、粉的,单瓣、复瓣,品种繁多,有的在同一株树上能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还有珍贵的淡绿色梅花,双休日来赏梅的游客尤其多,有条件的话更好选工作日前来。比梅花花期稍晚点,等到了3月下旬-4月,郁金香盛开,景区会举办郁金香花展。此外,位于园林博览园的观赏温室内可以看到沙漠中的植物。不是春季游览的话,夏季来赏荷,秋闻桂花香,中秋节有灯会可看。

若来时正好不是花期,那么梅园就如普通的大公园一般了,此时你可以看看和梅园建造者荣氏兄弟相关的人文古迹。比如洗心泉,天心台和它南侧三块形状分别像“福、禄、寿”三字的太湖石,荣氏建筑中的主体建筑诵豳堂(俗称“楠木厅”,陈设物品均为荣家原物),读书处等景点。浒山山坡上荣氏兄弟为母亲建造的念劬塔是梅园的标志 *** 建筑,为绿顶六角形塔楼,有三层,高18米,老远就能看见它,走到念劬塔跟前不需要爬太多路,登塔可俯看梅园。往东走到荣德生出资建造的开原寺,开原寺素斋馆的素面很好吃。

古梅奇石圃也值得一看,你可以在园内的梅文化博物馆了解梅花的科普知识和梅文化。

带小孩的游客进景区大门后可以往右手边走,生态乐园里有攀岩项目,独木桥、单步桥、网桥、等组成的勇敢者的道路,孩子一定会玩得很高兴。

梅园东边的横山也包括在景区内,零星地建有一些亭台楼阁,景点不多,过去基本就是爬爬山登高。

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距市区7公里,距太湖1.5公里,园内遍植梅树,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

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势高低,结合梅园特点,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别具特色。园内还有天心台等步步登高的观赏景点。梅园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来显示出它的高雅古朴风格。

园内植梅5500多株,品种繁多。著名的有素 *** 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解放前曾是红色资本家 *** 的私家花园梅园。

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距市区7公里,距太湖1.5公里,园内遍植梅树,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国家AAA *** 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公园。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势高低,结合梅园特点,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别具特色。园内植梅5500多株,品种繁多。园内还有天心台、洗心泉、清芬轩、招鹤亭等步步登高的观赏景点。

无锡梅园,全名无锡荣氏梅园,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来显示出它的高雅古朴风格。主要景点有:梅园刻石、洗心泉、米襄阳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轩、香海、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念劬塔、豁然洞、开原寺、松鹤园、小金谷、吟风阁。梅园,距市区7公里,位于无锡市西郊东山、浒山和横山。面临太湖万顷,背靠龙山九峰,以梅花驰名,是久享盛誉的江南赏梅胜地。解放前曾是红色资本家 *** 的私家花园梅园以梅花儿驰名,现有面积812亩,其中梅林占56亩。梅树5000多株,梅桩2000多盆植梅数千,多为果梅.花梅有银红、假朱砂、骨里红、素白台阁、小绿萼等。至今植梅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建国后,梅树的数量和品种均逐渐增多.园中有梅树4000多株,盆梅2000多盆,品种近40个,不少是从苏州、常熟、扬州、杭州、成都、武汉、安徽引进的。著名的有素 *** 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

主要景点有:梅园刻石、洗心泉、米襄阳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轩、香海、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念劬塔、豁然洞、开原寺、松鹤园、小金谷、吟风阁。

念劬塔是梅园的点睛之笔,也是梅园的标志 *** 建筑。该塔八角三层,高18米,建于1930年,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为母亲石太夫人而建的纪念 *** 建筑,以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当年,荣宗敬、荣德生先生的母亲石氏80冥寿,特地建造这塔,以示纪念。初次拟名为“念慈塔”,恰巧钱振锽先生来梅园赏梅,荣先生请钱先生作文书写塔记。钱先生向荣德生先生提出建议,改塔名为“念劬”。他说:取《诗经小雅》“哀哀母心,生我劬劳”之句,以示对父母的怀念。又取《诗经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之句,又包含纪念母亲之意。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鹤之乡无锡和无锡松鹤楼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无锡 鹤楼 鹤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