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龙之乡 来历的问题,以及和龙的历史起源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盐之都,灯之城,龙之乡___自贡
1、我想每一个人都很爱自己的家乡,而我也不例外,我也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有着盐之都,灯之城,龙之乡的美誉,我的家长就是四川自贡。
2、四川自贡肯定也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地方,但如果一提起灯会,恐龙,盐人们立马就会联想起自贡。
3、我们首先走入盐历史。首先介绍自贡盐的历史。自贡盐业在近两 *** 的发展过程中,因盐而兴、因盐而盛,享有“ *** 盐都”美誉,也遗存有相当丰厚的、多姿多彩的盐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杰出 *** 不仅是我国井盐史上的经典,也是世界井盐史上的奇葩,而且在整体上除了数量大、种类多、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等特点外,还呈现出既彼此连接、相互交融,又各自 *** ,自成特色的特点,并在地方社会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而使其对于地方社会的认同感、凝聚力及精神家园的塑造和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说自贡盐业的发展促进了自贡的发展。
4、我们再来走进盐的生产,我们自贡生产的是井盐,而我们自贡最深的盐井就是燊海井,我们自贡生产盐的原料都是从盐井里提出来的盐水,然后经过高温慢慢熬制而成。
5、我们接下来走进美丽的灯城。首先讲讲自贡灯会的来历。南国灯城的主要内蕴内核,是名闻遐迩、蜚声中外的自贡灯会。南国灯城的形成,是以灯城的形成,是以自贡灯会的兴盛发展为其主线,并在城市建设、街景民居、会节庆典、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被注入了灯文化内涵而逐步成型在。自贡灯会的历史沿革与演进发展构成了南国灯城的历史文脉。
6、据史籍记载,唐宋时自贡地区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灯、元宵节前后张灯节彩的习俗。唐宋时期的自贡地区,新年和元宵放灯、燃灯之时,民间杂技、杂耍等表演活动亦尽现其间,深得观灯民众的喜爱。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在其写下的《 *** 》一词中写到:“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可见当时自贡地区新春张灯、放灯已为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当然,这与生来形成的灯会尚有差异。所以,唐宋时期应为自贡灯会的萌芽时期或初始阶段。
7、自贡地区灯会的成型是在清明时期,逐渐衍展为具有相对固定内涵、并在特[定时段进行的并有一定传承线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荣县志》记载:“正月人日后,各祠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富人寿年丰之意。兼仿古人礼鸣金执铤,以驱瘟疫,谓之狮灯场市。”“新年火甚盛……而楼台为甲观,乡人通命曰亭。一城数亭、一亭各式、其高数重,构栋雕楼,临春组合,彩笺书画,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西人来观,亦欣然京沪所不见也。”以上证明清道光以后的灯会已崭露头角,其场景已甚为壮见,灯彩已甚为绚丽,较之京城大邑亦毫不逊色。
8、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来到自贡来欣赏自贡的灯会,虽然人许多,有时还会与家人分开,但能欣赏到这美丽的风景也是值了。
9、接下来走进恐龙的世界,我们自贡有着恐龙乡的美誉。来自贡要想了解恐龙,就去恐龙博物馆,那里有许多的恐龙化石,可以更清楚,更直接的了解恐龙。
10、如果来自贡玩就可以去恐龙王国玩,那里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经历哦,来自贡除了玩,还就是吃,
11、我们自贡也有许多的美食。比如,冷吃兔,火鞭子牛肉等等这是一定要去吃的哟。吃也吃了,玩也玩了,回家时也不要带点我们自贡的特产回家与家人分享哦。
12、欢迎大家来盐之都,灯之城,龙之乡____自贡玩哦!
二、双流历史
双流县始建于公元前316年,时称广都,与古蜀国的成都、新都并称“三都”。
至隋朝,为避讳炀帝杨广改称双流,迄今2300余年历史。所以新都的大事也就属于双流大事吧。
。 *** 沿革也算大事了吧公元前376年,开明王朝传位到十二世,秦国惠文王灭了开明蜀国。
秦灭蜀后30年,实行郡县制,置蜀郡于成都,新都作为一个县归蜀郡管辖。从新都建县至今已有2280年的历史。
新都建县以来,几经变化。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巴蜀。
一年后新置广汉郡(郡治在今三台县境),新都由蜀郡划入广汉郡。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刺史,蜀郡改为益州刺史部,新都属益州广汉郡。
公元9-23年,王莽时期,改益州为庸部,改广汉郡为就都,新都属就都。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时期,公孙述据蜀,改广汉郡为子同郡,新都属子同郡。
公孙述败亡,东汉恢复西汉旧制,新都属益州广汉郡,后经刘焉父子据蜀和三国时期的蜀汉,直到曹魏灭蜀,隶属关系不变。西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地置梁州于汉中,分广汉郡置新都郡,新都郡属梁州,统领雒县(今广汉市)、什邡、绵竹、新都4县。
276年,晋武帝封皇子司马该为新都王,改新都郡为新都国,仍辖4县。司马该死后无子,新都国被废除,复为新都郡。
后又废郡,新都仍以县属广汉郡。301年,李特 *** 。
4年后,李特之子李雄据蜀称帝,国号大成,继称汉,新都仍属梁州广汉郡。后桓温伐蜀,灭李雄 *** ,蜀地归东晋。
又经范贲、苻坚、谯纵等先后据蜀,直到东晋灭亡,新都均属梁州广汉郡。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宋,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广汉郡由梁州改属益州,新都也改属益州广汉郡。直到479年南齐高帝萧道成取代刘宋,国号齐,新都隶属关系未变。
581年,隋文帝统一全国,全国诸郡以州直接统区,新都从广汉郡改属益州。7年后,改新都为兴乐县,始将县城由军屯乡迁至今新都镇。
607年,隋炀帝时期,撤销兴乐县,并入成都县。619年,唐高祖时期,恢复兴乐县,随即仍改为新都县,隶属益州。
742年-757年,唐肃宗改蜀郡为成都府,新都归成都府,直到唐末和五代时期不变。 965年,宋太祖设置西川路,新都属西川路成都府。
后西川路改为川峡路,成都府改为益州,新都属川峡路益州。1001年,分川峡路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四川路。
新都属益州路成都府。1061年,改成都府为剑南西川节度,新都均以县属,直到南宋末。
1276年,元世祖 *** 政区,在大都(今北京)设中书省,全国各地设行中书省。新都属四川行中书省成都路直辖的隶事司,直到元末未变。
1911年辛亥 *** ,清王朝被 *** 。 *** ***建立后,将四川划为七道,新都属川西道,一年后改为西川道。
此后,军阀割据,实行防区制,新都属28防区。1935年*** *** 统一川政,改组四川省***,划全省为18个行政 *** 区,新都属之一行政 *** 区。
12月10日:“小开关”闹出“大事件”
起火开关所在的110千伏 *** 变电站线路及变电站,属于双流国际机场自行建设及运行维护。
记者了解到,机场以两个线路变压器组的方式供10千伏两段母线,分别以主备方式为机场各部门供电。为防止其中一个变电器出现故障导致 *** ,机场通过联络开关将两个10千伏供电 *** 连接在一起。此次事故,恰恰是联络开关着火导致两个供电 *** 同时瘫痪。
成都电业局协助现场抢险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像双流国际机场这样用电安全要求较高的单位,应当建立两个变电站,实现两个 *** 电源,确保供电安全。
成都电业局协助现场抢险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像双流国际机场这样用电安全要求较高的单位,应当建立两个变电站,实现两个 *** 电源,确保供电安全。
据分析,机场供电 *** 的一个变电站与两个变压器,依靠增设联络开关来增加安全系数,没有考虑到联络开关突现故障,导致两个供电 *** 同时出现问题,而新增一个变电站才是确保机场供电安全的根本解决办法。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据史 *** 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入蜀,蜀国灭亡。为加强 *** 集权制,秦国在蜀地设置蜀郡,秦大将司马错重筑成都城,作为蜀郡首府。
汉代,成都的织锦业发达,成为朝廷重要贡赋来源,朝廷遂设置锦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后世因此把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称,简称“锦城”,汉代的成都,经济已相当繁荣,晋人左思在所著《蜀都赋》中称“既丽且崇,实号成都”,是西汉时期著名五都会之一。唐代,成都的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与长安、扬州、敦煌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都会。
就其商业的繁荣程度而言,它仅次于扬州,时有“扬一益二”(唐代的成都是益州的首府)之说。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元代设四川行中书省,成都一直是省会所在地,是全省的 *** 、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它的名字,两千多年来从未变更过,这在中国地名史上实属罕见;二是两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的郡、州、府、道、省等行政区划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几个 *** 王朝的都城),从未变更过,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省会城市之一。
四川成都双流,活跃着一批文化名人
作为四川成都双流人,对家乡还是很热爱的,双流作为连续14年荣膺四川十强县榜首、奋力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27强的县,双流县一度以经济强县的身份示人。但外界很多人却不知道,在这块投资热土上,除了老板穿梭其间,还活跃着一批在国内外和省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双流古称广都,与成都、新都并称为三都,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人文鼎盛,名人辈出。李白、杜甫、陆游、司马相如、郭沫若等都曾在双流吟诗作赋。
最近几年,双流县在经济获得大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文化大县、文化强县,一批文化名 *** 涌现出来。目前,全县已 *** 了30余位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文化名人。除已故国画 *** 李文信和梅兰 *** 邓奂彰。现在,活跃在国内书画界的杨允澄、方一帆、程绍荣、程绍君等一批书画家,此外,在双流出生的中国当代著名武林禅画家、现代禅画艺术创始人吴勇等一批文化名人更是双流人的骄傲。剪纸民间艺人甚至还凭着一把剪刀走出了国门。太平清音、黄龙溪火龙、天府锣鼓、川剧坐唱等民间艺术活动更是令人叫绝。几个朋友聊天时候,谈到目前仅就绘画实力与画家数量而言,双流在四川省区县位列前茅。
刚才接到消息,老家双流最近两天将有文人聚会,被人誉为文坛的 *** ,在国内文坛小有名气、曾经站在北大讲台上***演讲的镇长毛国聪;19岁出版自己之一本诗集、并受到诗评家谢冕和作家贾平凹的肯定军人出身的邹开华还有其他的不少文化名人都将去参加这次聚会。
毛国聪去年在人民日报上还发表了两篇散文,做品被湖北省用作考题。两年内因为一部长篇奇幻小说《生命之门》和一部杂文集《与上帝对话》的相继面世,时任双流县永安镇镇长的他文艺创作达到了颠峰状态。
我和毛国聪还是比较熟悉的,前几天在双流举行的动漫节我们还见了面,简单寒暄了几句,他告诉我他已从永安镇长调到文联了,发生了一次角色转变,对他来说也许是好事情,可以放下日常政务事务,写一些好的作品,希望如他所愿。
双流县全县在 *** 门注册登记的有各种文学艺术家协会达21个,协会会员接近2000人。这些协会包括:作协、音协、美协、书协、舞协和戏剧协会、摄影协会、曲艺协会、收藏协会、书画院、体育舞蹈协会以及川剧玩友协等, *** 了众多文化名人,在国内外拥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随着双流县委提出打造以运动、文化、生态、怡居和航都为特征的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的城市发展 *** ,近年来,包括著名雕塑师叶毓山、城市发展战略策划师王志纲等在内的文化名人纷纷落户双流。
近年来,双流县相关部门和本土文人出版了大量较有影响的文艺书籍,包括,《海棠诗选》、《双流十年文学作品选》、《历代诗人吟双流》、《相聚棠湖摄影作品选》、《双流影忆》、《生命之门》、《与上帝对话》,《天空不空》、《省报调查》、《成长》等文学作品。此外,由该县作者向欣澄与人合作的剧本《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还被拍成 *** ,深受好评。由诗人徐文中创作的歌曲拍成MTV《双流,和谐的家园》,在电视台播放。现在双流文艺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近年来,双流人参加国内各级文艺活动大赛并获得大奖,更不在少数。
近年来,双流县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大批文化、体育场馆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同时,一些文艺团体和协会纷纷办起了各类文艺报刊 *** ,如:《双流作家报》、《双流摄影家报》、《楹联诗社报》,每年发表文艺作品千余件,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文艺作品200余件。
古蜀国王蚕丛、杜宇、开明氏等曾先后以广都瞿上、樊乡为国都,与成都、新都并称“蜀地三都”。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
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封子通为蜀侯,以陈壮为相,以张若为蜀国守。双流地属蜀郡。
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广都县,属蜀郡。王莽时(9年),广都县更名为就都亭,置就都大尹。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讨公孙述,拔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使精骑驰击广都。次年,汉光武帝命吴汉直取广都,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攻克成都。
东汉永平元年(58年)复名广都县。蜀汉时期,广都县隶属关系不变。
晋朝,广都县迁徙县治于今址。东晋永和八年(352年),以蜀之流人置宁蜀郡(侨郡),广都县改属宁蜀郡。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废宁蜀郡,广都县仍属蜀郡。隋仁寿元年(601年),避炀帝杨广讳,借左思《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语,改称双流,属蜀郡。
唐龙朔三年(663年),析双流复置广都,同属成都府。龙纪初年(8 *** ),王建败眉州刺史山行章等于广都。
北宋时期,双流、广都仍属成都府。熙宁五年(1072年),废陵州,以贵平、籍县为镇,划入广都。
南宋时期,隶属关系不变。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废广都入双流。
至元十二年(1275年),双流属成都路录事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为四川布政使司。
洪武十年(1377年),撤销双流建制并入华阳。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隶属关系不变。
崇祯十七年(1 *** 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 *** ,双流曾一度属“大西”。清康熙六年(1667年),双流并入新津(曾一度用名“新双县”)。
雍正八年(1730年),复置双流,属成都府。 *** 三年(1914年),属西川道。
*** 一 *** (1 *** 9年)直属四川省辖。 *** 二十四年(1935年)属四川省之一行政 *** 区,直至解放。
解放初,四川省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区并设行署。双流属川西行署区温江分区行政 *** 专员公署。
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省制,设专员公署,双流属四川省温江专区专员公署。1959年双流曾一度与华阳合署办公。
同年7月,撤销双流建制并入温江。1962年复置,隶属关系不变。
1965年,撤销华阳建制,华阳管辖的石羊乡等并入成都市区,其它地区并入双流。(注:在1 *** 8年成都市正式建置时,华阳、成都的城区部分被合并为成都市)。
1976年,仁寿县籍田乡划入双流。同年,双流由温江地区划归成都市管辖,形成今双流行政区域。
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 *** 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AAA *** 旅游区。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汉代古墓群留下了前辈的足迹;蜀汉 *** 在此萌芽催生;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唐宋时期日见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明清时代的木板民舍、青石小径流传着历史的故事;老街南、北、中错落的 *** 寺、镇江寺、潮音寺形成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奇特景观;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全木结构古戏台保存完好,
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北部,有中国西部客家之一古镇之称,也被世人称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洛带古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全镇85%以上都是客家 *** 的后裔,主要来自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客家聚居地。上 *** 的悠久历史和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留下众多民间传说、历史遗留、古老建筑、客家会馆。保存完好的有 *** 老街、明清民居、客家会馆建筑群和金龙寺等众多历史古迹,一年一度的“水龙节”、“火龙节”更是几百年来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
九倒拐崖墓群位于胜利乡白塔村的西麓,隔河与黄水镇相望。山下一马平川,与杨柳河古渡口陶家渡、白云渡紧临,古代为交通要冲,汉蜀守任安曾于此筑宜城。此一带崖墓交集中,有76处,远望如蜂房。形制大小不一,有正方形、长方形、单双门楣、弧形,年修殿三重,壁上不少彩画,而‘三绝已无。”六十年代,应天寺壁画同全寺佛像一起被砸毁,无一 *** 。其它寺庙壁画的命运也大多如此。太平镇锁龙村村民裴家贵住宅有三幅壁画(两侧配对联),一幅横式为山水,两幅竖式为梅花、盆景,- *** 癸亥(1 *** 3)江源画巅郑松涛作。现存完好。
古佛堰始建于乾隆25年,由彭山县令张风翥筑堰引水灌华阳、仁寿、彭山三邑田。堰首有人工凿石渠1200米,其中600米加盖后建成现古佛洞场镇街坊,又穿一300米隧洞绕山嘴向南,直至彭山县江口。
双流县,成都市下辖县,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中心,成都市区西南部,县人民***驻 *** 街道,距成都市区10公里,属岷江流域,县境内有金马河、府河、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
古称广都,始建于公元前316年,与古蜀国成都、新都并称“三都”。至隋朝避炀帝(杨广)讳,改称双流(以江安河与府河汇流于二江口而得名)。《太平寰宇记》载:“双流,本汉广都县,至隋,避炀帝讳,改为双流,以县在二江之间,故以名县。”明天启《成都府志》说:“取《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为名。”《蜀都赋》中所说的二江,虽未经双流县境,据《舆地广记》说:“特取蜀中事而名之耳。”又江安河与府河相汇于县内的二江口,也有“二江双流”的情况
双流县原名广都县,建置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为四川省的古县之一。
广都之名,始见于《山海经•海内西经》:“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山海经•海内经》又云:“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后汉书•张衡传》校注作“广都之野,后稷葬焉”。明杨慎《山海经补注》云:“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在《海内西经》条 *** “在广都之野”,并加按语:“广都,《海内经》作都广是。”据此,可知《山海经》中所提到的“都广”就是“广都”。今人童恩正著《古代巴蜀》、袁珂著《山海经校译》均同此说,认为“或作都广,或作广都,其实一也”。
广都是古蜀王蚕丛、杜宇的故治。《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广都属梁州域,历夏商周为蜀国。晋常璩著《华阳国志》云:“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移治郫邑,或治瞿上。”《路史前纪》卷四云:“蚕丛纵目,王瞿上。”宋人罗苹注:“瞿上城在今双流县南十八里,县北有瞿上乡。”清《四川通志》卷四十九云:“瞿上城在双流县南十八里。”《读史方舆纪要》及《双流县志》诸版本均有同样记载。 *** 时期县人李澄波实地考查后认为:“瞿上城在今新津县与双流县交界之牧马山蚕丛祠九倒拐一带。”蚕丛祠内蚕丛塑像雄伟,其目纵。乡人至今尤称蚕丛为“蚕丛太子”。又《寰宇记》卷七十二引《蜀王本纪》云:“蜀王(开明)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今人蒲孝荣著《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之一章“广都县”条:“广都樊乡(今双流县境东)昔为蜀国都。”童恩正著《古代巴蜀》云:“开明氏建国初期,原来定居在广都樊乡(今双流)。大约在战国前期,迁到成都。”上述记载表明:古蜀王蚕丛、杜宇、开明氏等曾先后以广都瞿上、樊乡为治所。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封子通为蜀侯,以陈壮为相,以张若为蜀国守。广都地属蜀郡。
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广都县,属蜀郡。元封五年(前106年),置益州刺史部(简称益州),广都县属益州蜀郡。王莽时(9年),广都县更名为就都亭。东汉永平元年(58年)复名广都县。
蜀汉时期,广都县隶属关系不变。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置梁州,广都县仍属益州蜀郡。
东晋永和八年(352年),以蜀之流人置宁蜀郡(侨郡),广都县改属宁蜀郡。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废宁蜀郡,广都县仍属益州蜀郡。
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都县名为“双流县”,属蜀郡。
唐龙朔三年(663年),析双流县复置广都县,同属剑南道成都府。
五代前后蜀时期,双流县、广都县仍属益州成都府。
北宋时期,双流县、广都县属成都府路成都府。熙宁五年(1072年),废陵州,以贵平、籍县为镇,划入广都县。南宋时期,隶属关系不变。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废广都县入双流县。至元十二年(1275年),双流县属成都路录事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为四川布政使司。洪武十年(1377年),撤销双流县建制并入华阳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隶属关系不变。崇祯十七年(1 *** 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 *** ,双流县曾一度属“大西”。
清康熙六年(1667年),双流县并入新津县(曾一度用名“新双县”)。雍正八年(1730年),复置双流县,属四川省成都府。嘉庆时属成都府成绵龙茂道。光绪时改为川西道,双流隶属川西道。
*** 3年(1914),改川西道为西川道。 *** 18年(1 *** 9)废西川道,双流县直属四川省辖。 *** 24年(1935)属四川省之一行政 *** 区,直至解放。
三、川南之一大城,灯之城,盐之都,龙之乡隶属哪个城市
1、自贡,四川省的五个双百特大城市之一,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是中国的“ *** 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美食之府”。市辖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区和荣县、富顺两县,为省辖地级市,自贡市于1990年筹建汇东新区(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四川省现有的四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2、自贡是 *** 最早建制的二十三个市之一,近代及以前的自贡因产井盐而富商云集,曾经是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是 *** 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更高的城市。自贡市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在 *** 时期,自贡是四川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之一位。
3、自贡市是中国优质商品粮和商品猪生产基地;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和晨光研究院、炭黑工业研究院、井矿盐研究院等全国 *** 的研究院所。自贡市是 *** 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 *** 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文学之城”百强市、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城市人口的特大城市,是川南地区之一座现代化特大城市。
四、中国东阳龙的龙之乡
1、东阳市位处浙江腹地,全境以丘陵地貌为主,中生代地层分布广泛,占总面积58%以上。近年来,随着基本建设的蓬勃开展,东阳发现了许多恐龙化石与恐龙蛋化石点,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点三十余处,城区附近更为密集,可以说只要有建筑工地,就会有恐龙化石出土。东阳不仅恐龙化石点多,而且类型丰富,已经发现恐龙有中国东阳龙、鸭嘴龙等,恐龙蛋有圆形蛋、树形蛋、网格蛋等。
2、在迄今发现的恐龙与恐龙蛋地层中,还有丰富的硅化木等化石。在这么小的范围内发现有这么多的恐龙化石点和恐龙种类,说明中生代时期的东阳恐龙非常繁盛,是恐龙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是恐龙的和谐家园。 2007年9月在东阳市白云街道白殿胡公山发现的恐龙骨架化石,经国内外权威专家鉴定,确认为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新属新种,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东阳龙”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