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绿茶之乡 中国哪里绿茶更好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3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附近绿茶之乡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附近绿茶之乡的知识,包括中国哪里绿茶更好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英德绿茶之乡
  2. 将老乌山建成“中国藤条茶之乡”(起底藤条茶之八)
  3. 中国哪里的茶叶更好
  4. 绿茶基地——御茶村抹茶之乡
  5. 中国绿茶之乡有哪些
  6. 绿茶之乡是什么地方

一、英德绿茶之乡

1、英德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产区之一,被誉为英德绿茶之乡。

2、英德市的绿茶历史悠久,种植茶叶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唐朝。该地区盛产绿茶,其中以沙堆绿茶最为有名。沙堆绿茶是英德市传统的绿茶品种,因其茶叶造型酷似沙堆而得名。沙堆绿茶具有香气高长、滋味鲜爽的特点,被认为是优质的绿茶之一。

3、除了沙堆绿茶,英德市还种植有其他品种的绿茶,如迎宾绿茶、白叶绿茶等。这些绿茶品种在英德市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的影响下,品质出众,备受消费者青睐。

4、英德市实施了绿茶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培育优质绿茶品牌、优化茶叶加工工艺、加强茶叶质量管理等措施,提升了当地绿茶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同时,英德市也积极宣传绿茶文化,组织茶文化节和茶叶观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品尝英德市的绿茶。

5、英德市作为一个绿茶之乡,致力于保护和发扬绿茶文化,提升绿茶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英德市的绿茶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二、将老乌山建成“中国藤条茶之乡”(起底藤条茶之八)

1、在青藏高原的南麓,滚滚的澜沧江冲破横断山脉的阻拦奔腾而下,在其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古濮人在这里种了至少三四 *** 的茶,成为世界上最早栽培与利用茶树的民族。在澜沧江中下游两岸的临沧与普洱一带有一种云南茶叶栽培史上的奇葩——藤条茶,其是云南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古代茶农根据云南气候条件、乔木型大叶种的特 *** 以及传统普洱晒青毛茶的 *** 特点而总结出的一套茶树采养模式,成为一项中国农耕文化的茶叶园艺作品,是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

2、“这种茶树叶片很少,主干和岔枝 *** 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根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一根根细藤的下段也 *** 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整棵茶树看上去带有一种柳树低垂柔软的姿貌。双江人将这种树上尽是长藤,叶片很少的茶树称为藤条茶。藤条茶是靠人工修整培养出来的,将茶树塑成藤条状,是双江清朝时期已有的养培法。”茶文化学者詹英佩在《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一书中对之作了详细的介绍。

3、藤条茶是云南自古形成的一种传统茶树采养方式,不仅仅盛行于双江的勐库东半山与邦协,还分布在临翔区的昔归与永德、澜沧等地,而在澜沧江的东岸,无量山纵贯普洱市的景谷、镇沅、景东三县,从景东的大朝山东镇开始,穿越镇沅的宝仓山、老乌山,一直延伸到景谷的苦竹山,这绵延将近一百公里的古茶区,拥有20万亩茶地,其中有4万亩古茶树,大多采用藤条茶采养方式,堪称天赐普洱市全球更大的云南传统采养茶区。

4、普洱市茶文化学者、天下普洱茶国公司董事长包忠华,在去年底与今年初,数次考察这一带独特的茶叶资源之后,与普洱市茶人李琨合写了《老乌山:茶界的又一匹黑马》一文,提出了将老乌山打造成普洱市第二个景迈山之战略构想,其后又针对景东、镇沅与景谷三县的古茶山打造与宣传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深入规划,以及没有找到自己核心价值之弊端,于今年4月份提出了整合景东、镇沅、景谷三县在无量山系的古茶资源,以横跨镇沅、景谷两地的老乌山为核心,打造老乌山古茶区,并将藤条茶作为最核心的资源与特色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开发与宣传,使之建成“中国藤条茶之乡”。

5、将藤条茶作为核心名片来宣传,是要冒点风险,同时需要足够的识见与勇气。

6、“茶树不采不发,越采越发,但光采不养,就会造成过度采摘,不但使茶叶品质下降,也往往会大伤茶树元气,甚至会导致其衰亡。云南先民在长期种茶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云南大叶种乔木型茶树的采养方式,一方面保证了产量,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养护手段,保证了茶树的旺盛生机,这就是云南特有的藤条茶采养方式。”长期耕耘在种植与加工之一线,对藤条茶有深入研究的普洱市资深茶人李琨说。

7、建国以来,云南茶叶大规模与现代丰产茶园理论接轨,普洱茶的传统采养模式被抛弃,采用了追求产量、卖相、嫩度的绿茶化茶园管理模式,一片片老茶园被台刈改造成丰产茶园,同时大面积定植台地茶。到了2003年普洱茶兴起之后,随着原生态与古树茶的价值被挖掘出来,云南茶叶又走向了矫枉过正的另一个极端,茶树越少人工干预越好,更好是不施肥,不修枝叶,让其在大自然的环境里任其生长。但所谓的不干预理论,在古树茶紧俏的今天,在追求靠产量来换取短期利益更大化的茶农面前不堪一击。于是,这几年“过度采摘”成了行业的一大热词,但正义人士除了指责茶农杀鸡取卵之外也束手无策。

8、当云南茶叶摆脱了现代过度干预的绿茶思维,采取了几年黄老无为而治,而治理不了过度采摘之痼疾之时,是不是该回到老 *** 的传统去看一看,有什么可救当今之时弊,这样一来被低估与妖魔化的藤条茶就走到前台。

9、其实,藤条茶是背负“疯狂追求产量与过度采摘之典型”的骂名闯入人们的视野的。

10、“很多专家、学者与游客看到采摘后的藤条茶树,周身无芽,满地是叶,残枝、花果散落一地,非常震惊,认为这是一种杀鸡取卵、掠夺式的采摘行为。而茶农给茶树松土、除草、施肥,也被指责为片面追求产量,会导致茶叶品质严重下降。其实它是云南多少代人的经验总结,是结合茶树的生长特 *** 、普洱茶之原料——传统晒青特 *** ,以及茶区气候特点而总结出的一套采养模式。”李琨说,“藤条茶采养方式的原理跟种果树是相通的,都需要修枝打叶,疏花疏果,松土施肥,老百姓在采藤条茶的同时,进行修枝叶、疏花果的工作,自然会造成满地枝叶的现象。茶树养得好,产量自然也会提高,这是适度采摘,根本不是什么过度采摘。”

11、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某种程度上现代丰产茶园管理模式、最近流行的不进行人工干预模式与云茶传统采养模式都有其生存空间。比如在追求产量、卖相与嫩度的时代,密植的灌木型台地茶园就大受欢迎,而到了古树茶概念兴起之后尽量少干预,甚至不干预的茶园就深受欢迎。但在利益驱使下,老百姓往往会对茶树进行人工干预,以提高产量,增加利润。这时,藤条茶这种云南传统的采养方式就到了隆重登场唱主角的时候了,因为其兼顾了产量与养树的统一,能让广大茶农学会正确的、科学的干预茶园,在兼顾品质、产量与可持续开发的前提下探讨出云茶产业大开发之全新路径。

12、将老乌山打造成全球更大的云南传统采养茶区,不但能为藤条茶正名,也是探索一种区别于自然放养与过度开发利用的第三种茶树开发利用模式。

13、4月8日,在景谷县凤山镇文绍村丫口村民小组,也是老乌山著名的大石寺古茶片区,包忠华向笔者详细介绍了老乌山古茶区打造思路。

14、“我以前在普洱市茶业局工作,镇沅、景谷、景东都到过,都是直接去单个的山头,没把无量山系的“二无量”走通。今年大年初三,我与李琨从景东西北部的漫湾出发,沿着无量山一直向南走,经过的地区属于历史上景东县的西五区、南五区(西五区在如今的景东县西境,而南五区在解放初期划给了镇沅、景谷两县),即沿着漫湾、林街、景福、大朝山东镇、里崴、勐大、振太、小景谷、凤山,用三天时间顺着有茶山的山路走,人们把这条山习惯称为二无量,山的更高顶和核心区为老乌山,为了方便统一宣传打造,我就做主把它统称老乌山古茶区。我们发现这一片区,气候、海拔、土壤、茶树品种、种茶历史类似,更大特点是留养模式为藤条茶,总茶叶面积20万亩,以藤条为主百年以上的古茶有4万多亩,呈现种植密度不高,小区域分布的特点,以老乌山古茶区的名义,打造全球更大的云南传统采养茶区——中国藤条茶之乡。”包忠华说。

15、老乌山为无量山的一条支脉,自古为银生辖地。老乌山横跨镇沅县振太镇、按板镇、勐大镇,景谷县小景谷乡、凤山乡等,方圆近百公里。当地居民以汉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等为主。海拔15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降雨量1390—1502毫米。这里有近似的气候、海拔、植被、土壤及茶树栽培历史,森林植被好,气候温凉,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通透 *** 好,是生长优质茶叶的好地方。

16、据介绍,以老乌山为核心的大老乌山茶区南北直线距离60公里,走公路的话将近一百公里,包括景东的大朝山东镇,镇沅的按板、振太、勐大,景谷的小景谷、凤山、民乐,总共7个乡镇。从老乌山茶树王“和尚寺大茶树”——树龄600到800年,以及苦竹山两棵五六百年的大茶树来看,当地栽茶历史至少在800年以上,而且这些大茶树都采用藤条茶的采法,表明当地早在数百年前就形成了独特的云南传统大叶种采养方式,并在澜沧江中下游两岸推广。

17、光就茶叶而言,景迈山不是最耀眼的,老班章、冰岛地位在其上,但对茶区进行整体综合 *** 开发,打通茶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边界,用庄园经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打造更具特色的名片等方面来看,景迈山是云南茶产业深度开发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具有广泛而深远的范本意义。

18、构建老乌山大茶区,就是借鉴景迈山模式对古茶山进行综合 *** 的深度开发。

19、“过去这一带是以县为单位分别打造,景谷打造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镇沅打造老乌山古茶山、勐大古茶山等,多以行政名称为主的山头,分得太碎,不利于品牌推广。在大茶区整体打造之下,可以学习易武茶区的先进经验,像易武大茶区下面推介弯弓、麻黑、刮风寨 *** 品牌一样,我们可以在大老乌山茶区之下推诸如文山、秧塔、苦竹山、打笋山、大石寺、和尚寺等 *** 名片”包忠华说。

20、据了解,老乌山,不但拥有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澜沧江从旁边奔腾而过,留存多处 *** 遗址,茶叶的始祖——3540万年之前的宽叶木兰化石,以及千家寨野生茶王就位于附近,而且其为银生节度故地,是“茶出银生”的地方,也是南诏文化、中原文化与傣族文化大融合之地,自古当地人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农耕文化发达,拥有凤岗、按板等多处盐井,多条茶马古道分布其间,各路马帮往来于山涧,其地盛产的茶叶与盐巴被驮往四方,繁荣的商品贸易,催生了对茶叶的巨大需求,在古代老乌山的先民们就长期种茶,探索出了一套兼顾产量与养护茶树独特的采养结合方式,堪称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

21、老乌山大茶区拥有的各种资源并不输于景迈山,可围绕茶这张名片,对茶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进行立体开发。

22、当古树茶成为稀缺资源之时,各路资本都去追捧名山茶,台地茶乏人问津,2010年在普洱市 *** 的引导与大力推动下,景迈山做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将景迈山古茶园周边的上万亩台地茶通过砍二留一进行稀疏留养,并广植覆阴树,禁止施 *** 、化肥,为之营造类似古茶园的生态环境,通过茶园生态 *** 的再造大幅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益。

23、景迈山开创的稀疏留养茶园管理模式,在普洱市、版纳州与临沧市等得到大面积推广,云南掀起了对低效茶园进行升级改造的浪潮。

24、包忠华认为,在过去追求产量的年代,云南茶园流行的是“低改”(低产茶园改造)模式,而到了追求品质的时代,我们也要提“低改”,不过实质完全不同,是低效益茶园的改造,也就是所谓的提质增效工程。

25、新时代的“低改”,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密集种植的有机茶之路,另一种是以景迈山为 *** 的稀疏生态留养模式。而老乌山大茶区构建的“中国藤条茶之乡”,可以探索第三条道路,对台地茶园进行云南大叶种茶传统采养方式的改造。

26、“老乌山古茶资源有限,更大面积的茶园还是台地茶,怎样对之进行提质增效, *** 还是要引导老百姓回到藤条茶采养方式,对之进行升级改造。坚持二三十年后,就可以形成区别于景迈山的另一种生态留养模式。景迈山台地茶是稀疏生态留养,2010年开始留一砍二,产量下降,使用 *** 、化肥模式改变,恢复生态,不打 *** ,也很少有病虫害,二三十年后景迈上的3万多亩台地茶跟古茶差不多。景迈山是一米留一株。我们推广老乌山大茶区藤条茶留养模式,留一砍一,把枝条留养,用三到五年来推动这项工作,二三十年后结合周边自然人文景观,以茶产业为主线,并深度挖掘茶马古道文化,打造云南更大的古茶区,使之成为第二个景迈山。”

27、包忠华对这项事业,信心满满,“今年春茶 *** 不理想,景迈古茶500—600元/公斤,生态留养100—120元/公斤,台地40元/公斤左右。而我们老乌山这边,藤条古茶120—200元/公斤,藤条生态留养70—80元/公斤,一般台地茶30元/公斤左右。这可以看出采用生态留养方式,效益增加非常明显。”

附近绿茶之乡 中国哪里绿茶最好-第1张图片-

28、要说明景东、镇沅、景谷茶叶的现状,老乌山大茶区的小景谷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从云南茶叶发展史来看,景谷、镇沅、景东茶区兴起于清朝,盛于 *** ,解放后沦为下关茶厂原料基地,复兴于近几年,茶叶重镇小景谷一直见证着其百年风雨。漫步小景谷街头,家家户户做茶卖茶,一间间房子堆满了毛茶,许多人坐在街边捡剔 *** ,其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原料大仓库,是除了思茅之外普洱市更大的毛茶交易中心,每年从小景谷拉出去的茶叶当在五千吨以上。可惜了,小景谷,继续为他人作嫁衣,何时才能复兴号级沱茶时代的辉煌?

29、要说各大品牌不重视这里的茶叶也不是事实,只是大家每年来这里大量收购优质毛茶,却将其当做二三线茶区来对待。以这里的古茶为主打的,有李记谷庄、茶马司等屈指可数几家知名品牌,由于缺乏大格局下的整体规划,显得形影相吊,孤掌难鸣。

30、由于,老乌山大茶区的茶卖不起理想的 *** ,许多茶农转而求其次去追求产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做的是茶叶品质很难提升,极大影响声誉的事,让市场上形成一种观念,景谷茶芽头大,滋味淡薄,只适合撒面,以增加茶饼的卖相。

31、出生在镇沅,与镇沅、景谷一带的茶叶打了将近20年交道的李琨认为,老乌山遍地产好茶,具有色乌润、毫满身,劲足、汤厚、底够之特点。这里多为丹霞地貌,地表‘猪肝石’虽被开采利用,但深层烂石密布,茶树根深体壮,能吸能藏,并在长期的生长中与烂石融为一体,顺势而发。所制茶骨风岩韵,老枞香幽。且香沉凝重,存之,香能沉汤,香能入海;品之,味香合一更为甘爽;淡冲更佳,冷汤尤优。其“把把茶”“藤子茶”更深得茶客喜爱。

32、由此观之,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提质增效,整体打造大茶区品牌。包忠华认为可从三方面来入手:

33、首先,统一规划建设大交通,打通各县只修自己的而造成的断头路;

34、其次,大茶区统一规划,打造更具特色名片——中国藤条茶之乡;

35、最后,大品牌带动大茶区整体崛起。通过大茶企、大品牌的引导与支撑作用,整合传媒与渠道资源,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引导茶农与初制所提质增效。

36、目前,天下普洱茶国正在积极牵头做大茶区构建落地的几项实事:

37、一是由高产迈向高效。在过去是低产茶园改造,现在是低效茶园改造。 *** 引导,企业在收购价方面进行倾斜,让老百姓形成藤条茶留养习惯。

38、二是加工水平的提升。天下普洱茶国整合景谷3家、镇沅2家、景东3家合作社,输出晒红等技术标准,确定合理的毛茶收购 *** ,从鲜叶开始把控质量,保证合作者的利润空间。

39、三是产品研发。天下普洱茶国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老乌山晒红、老乌山紫茶、老乌山古树藤条茶等极具市场竞争力的茶品,以市场口碑的形式打响老乌山的名气,积极拓展销售渠道。

40、四是藤条茶申遗。建议镇沅县尽快启动构建“中国藤条茶之乡”工作以及藤条茶独特的采养方式申遗工作。

三、中国哪里的茶叶更好

1、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 *** ,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

2、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 *** ,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 *** 、搓团显毫、烘干。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 *** 。

3、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由汉族茶农创制。 *** 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

4、君山银针是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 *** ,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

四、绿茶基地——御茶村抹茶之乡

1、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富盛镇会稽山附近,御茶村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中国绿茶的重要基地,尤其是以生产抹茶而闻名。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拥有大面积的优质茶园,是抹茶的主要供应地。

2、抹茶,作为御茶村的明星产品,源自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可以直接饮用,还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自2006年御茶村涉足抹茶业以来,如今已成为国内抹茶原料的重要供应商,尤其在2011年日本 *** 后,御茶村抓住机遇,成为了星巴克的抹茶供应商。

3、刘志荣董事长领导的御茶村,注重产品质量,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和有机肥料,致力于生产高品质的有机抹茶。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御茶村不仅改进传统农业,还采用机械化加工和有机肥料改良土壤,使茶园产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抹茶因其营养价值高和在新式茶饮中的广泛应用,正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4、在市场发展中,御茶村不仅推动抹茶国家标准的制定,还打造了融合休闲运动与养生旅游的茶旅游产业,将宋六陵景区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展望未来,御茶村计划扩展至贵州省,继续挖掘更多优质的绿茶资源,引领抹茶事业的发展,有望成为中国茶业的一股重要力量。

五、中国绿茶之乡有哪些

日照市从1966年开始引种茶树以来,经历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选点试种、七十年代的大发展、八十年代的稳固发展及九十年代后的迅猛发展4个阶段。到2007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已发展到12万亩,茶叶总产量达6185吨,茶叶总收入4.5亿元,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山东省的50.4和74.5。日照市已成为秦岭淮河以北规模更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被誉为北方绿茶之乡。

近几年来,日照市茶叶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是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多年来,日照市 *** 门积极组织茶叶科研攻关,先后取得了30多项科研成果。大力推广应用名优茶叶综合生产、茶树设施栽培、无公害茶叶生产等新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六、绿茶之乡是什么地方

绿茶之乡指的是中国湖南省的安化县,该地以生产优质绿茶而闻名于世。安化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产区之一,拥有历史悠久的绿茶种植和加工传统。安化绿茶产地的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其生产的绿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味,备受消费者喜爱。

关于本次附近绿茶之乡和中国哪里绿茶更好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中国 绿茶 附近 哪里 更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