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是建筑之乡(福建地标建筑) - 之乡 -

龙岩是建筑之乡(福建地标建筑)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很多朋友对于龙岩是建筑之乡和福建地标建筑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龙岩土楼资料
  2. 龙岩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推荐
  3. 福建龙岩的情况

一、龙岩土楼资料

“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 *** 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 *** 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 *** 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之一枚 *** 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有如永定古竹、初溪土楼群。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 *** 、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 *** 。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两形状并存。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1980年代中国经济 *** 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游业注目。

圆楼为圆形的土楼,又名圆寨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其用途重于防卫,因此该名称嵌“寨”之名。虽然该形状的土楼不是最多,但是面积通常最为庞大。面积更大者甚至可达72开间以上。

通常圆楼的底层为餐室、厨房,第二层为仓库,三层楼以上的所在才为住家卧房。其中每一个小家庭或个人的房间都是 *** 的,而以一圈圈的公用走廊连系各个房间。这些设计,通常也是着重防御功能。

方楼是土楼中最为普及。该建物类型的特征,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常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这些相同建造样式的楼层堆积起来,更高甚至可达六层楼。最后使用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加上瓦片屋顶,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

湖坑镇的“福裕楼”即是一座典型的五 *** 。五 *** 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名虽同,但有些许差距。以两厢房,一门楼等细部构造组成的该土楼类型,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突,彷佛中国古时笔架。五 *** 主要分布于闽西各县与漳州。其中, *** *** 的漳州客家人,也将其五 *** 建筑风格带至 *** 。

除了圆楼,方楼与五 *** 之外。以形状分类的土楼尚有凹字型,半圆形,与八卦型等种类土楼。凹字型土楼主要分布于闽南南靖,诏安。半圆形分布于平和与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楼则偶见于永定、漳浦、华安、诏安、南靖和中国广东东部。其中全中国更大的八卦土楼则为道韵楼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 *** 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 *** 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 *** 考验,皆安然无恙。如建于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镇的“环极楼”,300年来经历了数次 *** ,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大震,仅在其正门右上方3楼到4楼之间裂一条50公分宽的裂缝,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呈梯形状,向心力强。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永定“资历”最深的“馥馨楼”,近年人们为免众人从一大门出入之不便,另开一小门,请来石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钢凿撬挖数日才开通,这种三合土墙的坚韧由此可见一斑。

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 *** ,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 *** 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 *** 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 *** 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 *** 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

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万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其中永定土楼有23000(方、园)多座,土楼麇集于湖坑、高头、下洋、古竹等乡镇,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还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成为中国《民居》邮票组票之一。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二、龙岩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推荐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

它分方形和圆形两种,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永定现存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_洞也叫龙崆洞,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龙康村,距市区60公里,龙_洞流水淙淙,景色秀丽,风物宜人,有着丰富的山林景观和复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三亿年前的古生代,经海洋三次地壳运动和间歇演变而成。

龙_洞风景区地处武夷山脉南段,是国家AAA *** 风景名胜区,也是龙岩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景区,素有‘洞中桂林’、‘华东之一洞’的美誉。它四周群山环抱,苍松挺拔,修竹成林,云雾缭绕,是原野型溶洞山林风景区。

冠豸山位于连城县城东,离城六里许。山名历经变易,连城未建县之时为长汀县古田乡,故称此山为东田石。

至元朝, *** 县尹马周卿辟山之南北堑,以群峰耸峙,万石纷呈,形如莲花,遂改名为莲峰山,又取山间之奇胜列十三景,用篆文、隶书刻于石,其一曰:冠豸,盖因壁立千仞,形似豸冠。后来便以“冠豸”之名替代莲峰,一直沿用。

冠豸山属于丹霞地貌,其自然形态之美在于山之奇险与幽秀,水之清冽与甘甜。远望冠豸,山并不高。

登上盘旋的山路,走过“苍玉峡”,来到“半云亭”时,便自然产生“云层觉路岭千寻”的感觉。

丹梯云栈紧与半云亭相连,峭壁之上,开凿磴道,垂直如梯,右边是悬崖,岩色赤润,左边是绝谷,谷深万丈。行走在云栈之间,有如行走在古木苍郁的树梢之上,行走在半空的云雾之间。

云顶茶园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境内,地处国家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南麓、龙岩更高峰黄连盂南侧, *** 、小池、上杭步云两县三乡交界处,是九龙江北溪更高最长的源头之一,属国家森林公园。交通方便,距龙岩市区25公里,距漳龙高速路口18公里。

紫金工业旅游区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城之北、汀江左岸,山中“怪石嶙峋,耸峙天表”,素有“杭州之一名胜”之美称。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福建省西部的南 *** 带中低山地区,与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毗邻,距龙岩市中心城市仅18公里。总面积7783.6公顷。

福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国家 *** 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南麓,属南 *** 带,辖区总面积2000多公顷,是一个以森林植物多样 *** 、喀斯特地貌为主,风景林、大型溶洞及茂林修竹为主要特色,集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探险览胜和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综合 *** 国家森林公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西南部,地处上杭县、连城县、新罗区三县(区)边界,为玳瑁山的主体部位。

它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19公里,总面积225.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 *** %,是世界 *** 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类型。

梁野山梁坐落于闽、粤、赣结合部的武平县境内,山系属武夷山脉最南端,是武夷山脉的最南端与广东南岭山脉东头的交会点,面积达14365公顷。

更高峰梁山顶古母石,海拔达1538.40米,为武平之一高峰。

福建省 *** 2014年福建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武平县梁野山生态旅游区等五个旅游区上榜。

汀州试院始建于宋代,庭院式结构,占地面积11370平方米,由门楼、空坪、大堂、后厅、厢房和数幢平房相接组成,建筑古朴、环境清雅,规模宏大,气势恢宏。院内两棵珍稀罕见的唐代双柏,参天繁茂,蔚为奇观。

该址宋代为汀州禁军署地,元代为汀州卫署址,明、清两代辟为试院,是汀属八县八邑科举应试秀才的场所,是古代汀州作为闽西八县文化中心的 *** *** 建筑。

云骧阁,是典型的南方古代楼阁建筑。它建于唐大历年间,集奇山、碧水、古木、桥梁、楼阁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当时汀州先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三、福建龙岩的情况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通称闽西。

地处闽、粤、赣边区,东与泉州、漳州接壤,西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南邻广东省梅州市,北接三明市。

龙岩东西长约1 *** 公里,南北宽约182公里,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5.7%。

市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东高西低状,平均海拨460米,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94.8%。

龙岩属 *** 带海洋 *** 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5℃~20.8℃,年平均降水量1723毫米~2019毫米,年日照时数1442小时~1693小时,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适宜 *** 带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在龙岩市辖区内,历史上首次建立地方 *** 是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设置的新罗县(县治设在今长汀县境内),现龙岩市城关古称苦草镇,为新罗县所辖,迄今为止已有1700多年历史。

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新罗县治所设在苦草镇,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新罗县改称龙岩县,大历四年(公元769年)置长汀县。

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置上杭县和武平县。

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置莲城县,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改名连城县。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置漳平县。

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置永定县。

1981年9 *** *** 批准龙岩县改为龙岩市。

1990年9 *** *** 批准漳平县改为漳平市。

1997年5 *** *** 批准龙岩撤地设市,原龙岩地区改设地级市,原县级龙岩市改设为新罗区。

龙岩市现辖新罗区、漳平市和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五县,下设123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

市***设在新罗区,中心城市人口26.4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

1、龙岩是正在逐步升级的交通要地。

龙岩市东临厦门、漳州、泉州、南接广东梅州,西邻江西赣州,既是厦门经济特区、闽南 *** *** 区的腹地,又是内地的前沿,是闽粤赣三省的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带和经济走廊。

国道319、205线贯穿闽西全境,漳州至龙岩高速公路(龙岩段)已全线贯通,漳(平)泉(州)铁路与鹰(潭)厦(门)铁路在漳平市交汇。

福建出省的第三条铁路,连接华东与华南的重要通道梅(州)坎(市)铁路已投入运营,连城机场 *** 已开通,连接京九线的赣州至龙岩铁路已通车运行。

龙岩作为连接东南沿海与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不断升级,区位优势日益突出。

2、龙岩是全国著名的 *** 老区。

早在1 *** 6年闽西就建立了 *** 组织,1 *** 9年红军三次入闽创建 *** 根据地,闽西成为 *** 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 、 *** 等老一辈无产阶段 *** 家都曾在闽西领导过 *** 运动。

1 *** 9年12月***在上杭古田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

第二次国内 *** 战争时期,直至全国 *** 解放,闽西红色 *** 及土地 *** 成果一直保存下来,被誉为“20年红旗不倒”。

闽西人民在长期的 *** 斗争中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全市有在册 *** 烈士2.37万名,195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68人,其中上将有刘亚楼、杨成武。

解放后曾任 *** 和国家领导职务的有邓子恢、张鼎丞、 *** 、杨成武等。

3、龙岩是资源丰富的黄金宝地。

金属矿种有铁、锰、铜、铅、锌、 *** 、钼、钨、金等28种。

非金属矿种有煤、石灰石、大理石、高岭土、膨润土等30余种。

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6种,据专家估算,其中17种主要矿藏原矿价值750多亿元。

有11种矿藏探明储量占全省之一位。

其中铁矿储量5.4亿吨,占全省80%;高岭土原矿储量7239多万吨,占全省44%;煤炭储量6.6亿吨,占全省49%;紫金山铜矿是全国近年发现的第二大铜矿。

水力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208万千瓦,可开发量140.8万千瓦。

国家重点工程,装机60万千瓦的棉花滩水电站已并网发电。

森林覆盖率78.6%,林木蓄积量7023立方米,毛竹蓄积量2.4亿株,是福建省三大林区之一。

物产富饶,永定烤烟有“南湖瑞草”的美誉,是全国清香型烤烟的 *** ,“长汀河田鸡”是全国三大名鸡之一。

以“闽西八大干”为 *** 的土特产享誉海内外。

4、龙岩是正在崛起的旅游胜地。

以“古田会议旧址”为 *** 的“红色之旅”和永定土楼为 *** 的“客家之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国家 *** 自然保护区梅花山,方圆1600平方公里,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栖息着华南虎等珍稀动物,保存了一批珍稀植物品种,是回归自然的“绿色之旅”的理想去处;丹霞地貌的国家级风景区连城冠豸山,集雄奇、秀丽、幽深为一体,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形成于3亿年前的新罗龙崆洞,风景奇特,被称为“华东之一洞”;水域面积达65平方公里的龙湖水上风光正在开发之中。

5、龙岩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

闽西是客家人的主要祖地和聚居地之一,全市七个县(市、区)中有五个县的居民以客家人为主。

闽西客家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汀州城,被誉为“客家首府”,汀江河被称作“客家母亲河”;客家传统民居的 *** 永定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始建于清道光16年的上杭稔田李氏大宗祠,被称为“东南亚李氏宗亲的大本营”。

全市在外华侨及港澳台胞 30多万人,其中不少是东南亚地区政界、商界知名人士和实业家。

2000年11月,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大会在我市举行,全世界客属 *** 3500多人会聚龙岩。

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7.86亿元,增长9.5%,比计划目标高0.5个百分点。

其中之一产业增长4.3%,比计划目标低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2.6%,比计划目标高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9.6%,比计划目标低0.9个百分点。

GDP增幅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扭转了持续下滑的局面。

2002年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农村经济运行较为平稳,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93.7亿元,增长4.9%。

粮食作物减少,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较快发展。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畜牧和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工业生产快速回升,效益明显提高。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增长15.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7.6%,比上年提高37.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3.8%;实现利税总额增长20.6%,其中利润总额增长4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5亿元,增长9.5%,比计划目标高2.5个百分点。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6.5亿元,增长16.1%;技改投资完成13.6亿元,增长3.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3亿元,增长17.3%;其他投资完成13.1亿元,与上年持平。

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5亿元,增长10.6%,比计划目标高0.6个百分点。

汽车消费趋旺,通信、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3元,增长9.5%。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206元,增长4.2%。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金融运行平稳。

全市财政总收入37.9亿元,增长1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增长15%,分别超出预算2.1和9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 *** 余额127.4亿元,增长9.9%;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7.8亿元,增长16.8%。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039万美元,增长35%,比计划目标少961万美元。

外贸出口5032万美元,增长11.5%,完成年度计划。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新的突破。

龙岩是建筑之乡(福建地标建筑)-第1张图片-

全社会形成了“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发展”的 *** ,市***制定了“三个一百”项目计划。

2002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41个,完成投资24.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8%。

漳龙高速(龙岩段)、龙岩绿源人造板厂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省级粮食储备库、龙岩烟厂异地扩建、马坑铁矿一期开发、瘦肉型猪产业化工程、龙岩铁路西客站等一批重点项目已竣工投产;赣龙铁路(福建段)、连城(冠豸山)机场扩建工程、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环保设备生产基地、超大集团连城农产品生产基地、紫金山金矿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工程、龙岩图书馆等项目如期完成投资计划;龙岩大道二期、适中经永定抚市至三层岭公路、永(安)漳(平)公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进入规模建设;龙岩坑口火电厂、龙岩至长汀高速公路、白沙水库电站、紫金山铜矿、九龙江北溪(龙岩段)防洪一期工程、永福溪流域梯级开发一期工程(南盘石电站)、武平捷文水库等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取得突破 *** 进展,进入了准备开工建设阶段;龙厦铁路、龙岩市第二水源、龙湖旅游开发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的推进极大地增强了我市发展后劲。

我市同省***签订责任书的在建国债项目76项,总投资16.4亿元,其中国债投资3.88亿元。

到2002年年底有66个项目已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完成率为 *** %,居全省第三位。

国债项目建设对增强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教育事业发展加快,2002年安排的46个中小学危房改造国债项目已全部完成,龙岩学院筹建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初高中增班扩容等工作进展顺利;科技体制 *** 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环境不断改善;计生工作连续13年完成省下达控制目标,人口增长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医疗卫生体制 *** 逐步深化,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态势初步形成; ***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稳步推进,“数字福建·闽西工程”顺利实施;获得了2006年第十三届省运会承办资格;文化、出版、广播电视更加繁荣,一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精神文明成效明显。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是:生产 *** 投资偏少,经济增长总量不大;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增效比较缓慢,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局部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关于龙岩是建筑之乡和福建地标建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龙岩 福建 地标 建筑 筑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